初一课外文言文复习讲义

时间:2022-12-07 06:54:45 作者:阎伊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阎伊”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初一课外文言文复习讲义,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一课外文言文复习讲义,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初一课外文言文复习讲义

初一课外文言文复习讲义

《诸葛恪得驴》练习

1、解释加点词语

孙权大会群臣因听与笔

举坐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乞请笔益两字使人牵一驴入

2、找出文中一个比喻句,写在下面

3、翻译下面句子

乞请笔益两字

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长检其面。

4、结合文段,评价“诸葛恪”其人

《一行尊法》练习

1、解释加点词语

狱未具一行从而谢之

前后济之数十万寻王姥儿反犯杀人罪

终不顾及一行开元中承上敬遇

2、从文中找出一行不愿因情枉法的理由,并用现代汉语把大意写出来

3、翻译下面句子

及一行开元中承上敬遇,言无不可,常思报之。

明君执法,难以情求,如何?

4、结合文段,评价“僧一行”其人

《 陈在衡遇鬼》练习

1、解释加点词语

笼灯前行就火吸烟

陈悟为鬼张目

其一人问曰

2、从文中找出与“实不汝欺”句式特点类似的一个句子

3、翻译下列句子

丗言人畏鬼,信乎?

人何足畏

4、文中陈在衡是不怕鬼的人。当陈在衡听到“君过首七未耶?”的鬼话后,为什么“讶其语”并“漫曰:‘未也’。”

5、陈在衡知道自己遇上了鬼以后,用什么方法获得鬼的信任,并掌握了制服鬼的方法?

《嫦娥奔月》练习

1、解释加点词语

于西王母长斫之

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2、写出几个类似的`故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长斫之,树创随和。

4、说说你所知道的现代嫦娥奔月的故事

《棘刺为猴》练习

1、解释加点词语

燕王好微巧燕王说之

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雨霁日出

因逃臣,削者也

诸微物必以削削之难以治棘刺之端

吾欲观见之

之臣请之舍取之养之以五乘之奉

燕王说之

2、翻译下面句子

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

客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治之?

3、文中卫人提出燕王要看猕猴,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用文中话回答)

(1)

(2)

(3)

4、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发?

加载中,请稍候......

篇2:初中课外文言文的复习要点

关于初中课外文言文的复习要点

1.考查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诵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具体要求:

(1)了解一些古诗文的基本常识,为阅读和理解古诗文打下基础,进而不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2)理解文言课文内容,能顺畅地朗读、背诵一些基本篇目,并注重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知识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3)能正确阅读和翻译文言课文及课外浅易文言文,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

(4)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

2.考查重点:

(1)常见文言虚词、重点实词、通假字、重点语句的理解与翻译。

(2)能根据试题要求,从文段中筛选并提取所要回答的.内容。

(3)能分析概括文段的要点和中心。

(4)能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试题特点

1.常见题型(1)选择题;(2)填空题;(3)概括题;(4)简答题。

2.命题特点(1)选择题,多用于考查对文言虚词、重点实词、重点语句的理解、辨析。考查的容量较大,难度较低。(2)填空题,一是从文段中筛选出合乎题目要求的词语或句子填空,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3)概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既要求能准确把握内容要点,又要求能作概括表述。(4)简答题,着重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考查涉及的范围较广,难度相对较高。

难点解析

学习古代诗词,要注意以下两点:

1.要领会古代诗词的意境。古代诗词一般篇幅短小,但形象鲜明,意境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为读者提供了联想和想象的广阔天地。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读后令人心旷神怡,作者塑造的鲜明开阔的竟境,给人以美的陶冶。2.反复诵读,体会诗词的音乐美。古代诗词都讲究节奏、韵律,以构成抑扬顿挫的音乐感,我们要通过反复诵读来体味这些诗词的音乐美。二、学习文言课文,要注意以下几点:1.学习文言课文,重在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

2.要能正确翻译文言课文的句、段、篇,翻译应该做好以下三点:

(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2)努力做到信(忠于原文)、达(语意流畅)、雅(文辞优美);

(3)注意翻译方法,概括起来五个字:对、留、补、调、删、替。对,文言文白话文古今对译;留,即凡属人名、地名、官名、书名、年号和朝代等专用名词,保留原样,不必翻译;补,即补出原文的省略部分;调,即根据文言句式的特点,适当合理调整词序;删,有些虚词只起语法作用,并无实义,可删去;替,古今意义。文言中单音词较多,翻译时要尽量译成准确的双音词。

3.通假字不能用假借的这个字的意义去解释,去读音,而要按被代替的那个正字的今义去理解和读音。

4.古今词义的变化要注意以下规律:

(1)词义的扩大。如扛、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现代泛指较大的河流。现代所表示的意义比古代更广泛;

(2)词义的缩小。如金,古代泛指金属或兵器,现代一般仅指金子;

(3)词义的转移。如牺牲,古代指祭祖用的牲畜,现代指为正义的事业而死;

(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地位低下,目光浅短,并非贬义。今义则指品行恶劣,十足的贬义。阅读文言文,要特别.注意古今词义发生了比较明显变化的词。

5.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都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我们在阅读文言课文时,必须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确定词的释义,重点在理解和运用上。

6.文言句式是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结构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了解并掌握这些句式,有利于透彻理解文意。主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和被动句等。《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都未作要求,我们在复习中适当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增强阅读能力和拓宽解题思路,有利于今后的继续学习。

篇3: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1.班昭续《汉书》

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竞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

女文史家。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译文】

班昭续《汉书》

扶风郡曹世叔,他的妻子是同郡(扶风郡)班彪的女儿,叫做班昭,字惠班。学识渊博文采很高。曹世叔去世的早,班昭守节讲究礼节法度。她的哥哥班固写作《汉书》,其中有八卷表记和《天文志》没有写完就去世了。汉和帝下诏命令班昭在东观藏书阁继承班固遗志完成《汉书》。和帝多次下诏让班昭进宫,并命令皇后和贵人们以老师之礼对待她,班昭因此号称“大家(gu)”。每当各地或外国有贡献来的奇异的东西,就下令让班昭写诗赋颂扬。当时《汉书》刚一发行,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同郡(扶风郡)的马融趴跪在楼阁下边,拜班昭为老师诵读传授《汉书》。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

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

3、写马融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①终②总是

2.①汉和帝下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完成《汉书》(就,到;踵,继续);②像跟老师一样向她学习。

3、衬托《汉书》精深。

2.蔡文姬求情

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文姬③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

[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②当:判决。③文姬:蔡文姬。④使驿:使者。⑤文状:文书。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

蔡文姬。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初嫁卫仲道。夫亡后归母家。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有子女二人。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最为著名。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蔡文姬》。

【译文】

董祀作屯田都尉的官职,触犯法律被判决死罪。蔡文姬面见曹操请求(赦免)他。当时大臣、名士以及从远方外国来的使者坐者满满的坐在殿里。曹操对他的客人们说:“蔡伯喈的女儿就在门外,今天我请诸位见一见。”蔡文姬进来的时候,头发凌乱,光脚走路,向曹操磕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话音非常酸楚哀痛,众人都被她感动了。曹操说:“就算真的像你说得那么可怜,但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下去了,怎么办呢”蔡文姬说:“明公您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被她的话感动,于是派人追回文书赦免了董祀的罪。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诣_________②徒_________③厩_________④虎士_________

2.翻译:①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②诚实相矜;③济垂死之命。

3.理解:“操感其言”属什么句式

【参考答案】

1.①拜见②赤足③马棚④勇敢的士卒

2.①表露的思想极悲哀,听的人都因此改变了脸色;②确实同情你(相,你);③救助将要被处死的人。

3.被动词。

3.炳烛而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②呼”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汉刘向《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②炳烛:点燃蜡烛。

[文化常识]

“师旷”及其他。师旷是个盲乐师,他名字叫“旷”,但不姓“师”,因为他是当时著名乐师,所以叫“师旷”。这种以职业为姓的现象在春秋时还有:有个著名的工匠名石,世称“匠石”,有个著名的制作车轮的.师傅名扁,世称“轮扁”。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晋平公(1)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2)学,恐已暮(3)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7)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暮②安敢③善

2.翻译: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上文“臣闻之”中的“之”属代词,它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迟、晚②怎么敢③好

2.①哪有做臣子的跟国君开玩笑的呢?②点燃蜡烛明行走跟在黑暗中摸索而行哪个好呢?

3.下面一段话。

4.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总比不学习好。

篇4: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①,恐伤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②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组,君则不寒矣,民则寒矣。”公曰:“善。”令罢役。

左右以谏曰:“君凿池,不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以春之知之也而令罢之,福将归于春也,而怨将归于君。”公曰:“不然。夫春也,鲁国之匹夫③也,而我举之,夫民未有见焉,今将令民以此见之。曰春也有善,于寡人有也,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欤?”灵公之论宛春,可谓知君道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起役:即兴办土木工程。②陬(zōu)隅:屋角。③匹春:百姓。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恐伤民( )公衣狐裘( ) 而我举之( ) 可谓知君道矣(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灵公之论宛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使之冲烟而飞鸣(《童趣》)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公输》)D.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3】 从选文看,卫灵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答案【小题1】损害 穿 任用 方法

【小题2】D

【小题3】卫灵公是一个知错就改,善于纳谏,知人善用,明白事理之人。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衣”作动词,“举”“道”皆为古今异义,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例句中“之”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之”的掌握来判断各项,进行比较。D句中的“之”与例句相同,意为“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文字,读懂内容,抓住短文中卫灵公的言现表现,从“知错”“纳谏”“明理”方面概括其形象特点。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篇5:课外文言文考题

课外文言文考题

阅读文言文《隆中对》(节选),完成22~26题。(12分)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2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由是先主遂诣亮(告诉)B.此人可就见(接近、趋向)

C.先主器之(器重,重视)D.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2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则名微而众寡而其主不能守

B.此用武之国或置酒而招之

C.因屏人曰:“汉室倾颓……”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信义著于四海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2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①将军宜枉驾顾之。②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25、下列有关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分析天下形势,并提出对策、蓝图中,可见诸葛亮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具有天才的预见能力。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可能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必要性。

C.选段层次清晰、结构谨严,围绕“隆中对”的“对”前、“对”中、“对”后依次写来,且详略十分得当。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如结尾一个“善”字,就把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26、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根据文意,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能用原文中的词)。(2分)

①孙权:②益州:

【答案】

22、A(2分。“诣”,拜访)

23、D(2分。A依次表顺接、反接;B依次为助词、代词;C依次为“于是”、“凭借”)

24、①将军(指刘备)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他。②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4分。每小题2分。第①题“枉驾”“顾”各0.5分,句意1分;第②题“已”“安”各0.5分,句意1分)

25、B(2分。先论述“必要性”,再论述“可能性”)

26、①联(合);②夺(取,占)(2分。每空1分)

篇6:课外文言文怎么学好

1.准备好词典

在学习文言文,或者自己看文言文的时候,希望学生养成一个习惯:古汉语词典不离身。在看文言文时,遇到不懂的就去翻词典,在看词典的时候,养成一个习惯,把它的每一个意思看一个遍。同时有例句的,试着自己根据它给出的词义,能不能看懂例句的意思

2.好习惯的养成

古汉语词典不离身—养成查词典的习惯

多动脑—思考它在文中属于词典解释中哪个意思,可以一一套入尝试翻译对不对。

多动嘴—不明白的句子,不知道怎么断句的句子,发声读出来,看看怎样断句合理。

多动手—查词典以及注意看懂后把词典上遇到的几个比较基本的,比较常见的意思记在这篇文章旁边,最好配有例句。保存好这份资料。

资料的收集—把文言文做过的资料都放在一起,为复习做好准备。

3.文言文学习方向

字、词词义或作用

词类的活用

常见句式:判断、疑问、省略等

文言文翻译的常见方法:增、调、留、换

起初对古文不了解,会觉古文是很枯燥,容易让人感到厌烦的东西,等到我们的文言文知识库基本建立,大家会喜欢上文言文,很多要说的话,简短的话语就可以表达出来,语气词的使用虽然看着没什么实际意思,但是读起来很有意境。

篇7:课外文言文怎么学好

一、把握中考文言文命题的规律

《语文课程标准(版)》关于初中学段文言文教学与检测的表述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二、课外文言文选文特征 :一般选择篇幅短小,文字浅显易懂的文段。选文的主题非常丰富,并且选取短小精悍、有教育性、有相对完整情节的文章,如:求学、做人、寓言故事、人物故事、成语故事等,其中人物传记类选文出现的频率最高。

三、命题特点:题量一般设4-5道题:①句子断句②词语解释 ③句子的翻译④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如何解题:

课外文言词语的解释题形式有选择和填空,内容涉及实词和虚词。这类题其根源在课内,碰到后,联系下此词在课内文言中有哪几种解释,在此处应作何种解释就可。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借鉴:组词法,将单音节词通过添词组词发推断其含义,动词的解释可考虑此种方法;通过字形推断词义;根据语法位置探求字义,如果在主宾位置要翻译做名词,在谓语位置翻译作动词。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学会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能力,基本就可以搞定,解词绝大多数是课内常见词语,要熟记书下注释。千万不能以今代古,望文生义;脱离语境,断章取义;识记不清,混淆词义。

文言文一定要掌握的内容

1实词和虚词

因为文言词汇和现代汉语有差异,而且越有差异的词越是考查的重点,因为我们往往因为望文生义而读不懂文言文的意思。

2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的词法。词类活用就是词性之间相互“客串”的结果。比如“惊天地泣鬼神”,现代汉语中“惊”和“泣”是不能加宾语使用的,但是这里却加了宾语,变成“使天地惊讶,使鬼神哭泣”,摇身一变,成为使动用法。

3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是文言文中的句法。和词汇活用同属于文言语法的范畴。所谓语法,就是梳理出来的文言法则,掌握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步骤。你问我不学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可不可以学好文言文?回答是:NO!

上面三个是关键因素,很多同学读不来文言文,做不来文言的题目,大部分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好这三个方面。这三个关键因素会以各种面目出现在词语解释和翻译题中,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文都会考到,分值比重占文言分值的65%—70%左右。

虽然我知道种点太多等同于没有重点,但是我还是要继续说,下面几个点也很重要哦!

4通假字

只要把书里见过的搜集起来记住就可以,因为通假字会造成阅读障碍,尤其是在课外文言文中出现的时候。网上也能搜到,有人已经帮我们整理好了,还有例句呢。

5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词的意思如果不记住就容易按照现代汉语的意思来理解文意,造成文意误读和曲解。

6翻译技巧和断句技巧

经过一代代人的积累和沉淀,已经成为考试有用的武器,我们如果不知道,那就OUT了。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的翻译:《泊秦淮》

文言文复习的方案

初中文言文虚词复习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辨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成都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复习

通假字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总结

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鸿门宴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

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复习讲义(共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初一课外文言文复习讲义,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