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壳uv0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官舍竹》阅读练习及答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官舍竹》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目录
篇1:《官舍竹》阅读答案
【原文】
官舍竹
(宋)王禹佃①
淮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淳化二年,诗人受小人之谤,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商州是个人穷地僻的小郡,团练副使只是个虚衔。②量移:更远更偏僻的地方。
【问题】
①这首诗描写竹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竹什么特点?(2分)
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拂”和“侵”字的表达效果。(2分)
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参考答案】
(1)绘声绘色、托物言志、托物抒怀皆可。写出了竹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
(2)“拂”和“侵”字都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影侵棋局”,使人感受到竹的象,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
(3)表现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
篇2:《官舍竹》阅读答案
官舍竹①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妖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此诗为作者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8.这首诗写出了“官舍竹”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9.本诗的尾联,有人说表明了作者内心的不满,也有人认为表达了作者的坚定的信念,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
8.写出了“官舍竹”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有情趣等特点。(3分)表达了作者对官舍竹的喜爱与欣赏,以及对这种清高自赏的生活态度的赞美与追寻。(2分)
9.示例一:尾联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信念。表面上说明年即便是被移到其他地方去,依然不影响今年冬天在皑皑白雪之中看到青翠碧绿的官舍竹,(3分)实际上是表明自己的心志,即便是被贬谪到更加偏远的地方,也不会丧失自己的本性与品格。(3分)
示例二:尾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满。表面上说明年即便是被移到其他地方去,依然不影响今年冬天在皑皑白雪之中看到青翠碧绿的官舍竹,(3分)实际上是表达自己清高自守却屡遭排挤的愤懑之情。(3分)
示例三:尾联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情感。表面上说明年即便是被移到其他地方去,依然不影响今年冬天在皑皑白雪之中看到青翠碧绿的官舍竹(2分)实际上是表明自己的心志,即便是被贬谪到更加偏远的地方,也不会丧失自己的本性与品格。(2分)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作者内心不便明言的愤懑与不满——清高自守,却屡遭排挤
篇3:《官舍竹》阅读答案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王禹偁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闲官。
阅读练习一
(1)这首诗描写竹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3分)
(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颈联拂和侵字在运用上的特点及表达效果。(5分)
阅读答案:
1.(1)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1分)。写出了竹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1分),表现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1分)
(2)拂和侵字都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1分),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2分)影侵棋局,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坪上,使人感受到竹的形象,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种物我为友的意境。(2分))
2.①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②景行行止 ③汩余若将不及兮 ④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⑤小人穷斯滥矣 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⑦群山万壑赴荆门 ⑧虽九死其犹未悔
阅读练习二
(1)第三联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作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诗中的官舍竹具有什么特征?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了怎样的情怀?(3分)
参考答案:
(1)拂和侵。(1分)都用了拟人化的写法。(1分)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影侵棋局,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局上,使人感受到竹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同趣的意境。(2分)
(2)这首诗中的官舍竹具有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有情趣等品格。(答对三点才给1分)诗人托物言志,(1分)意在表现自己的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1分)
阅读练习三
1.这首诗写出了官舍竹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2.本诗的尾联,有人说表明了作者内心的不满,也有人认为表达了作者的坚定的信念,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1.写出了官舍竹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有情趣等特点。(3分)表达了作者对官舍竹的喜爱与欣赏,以及对这种清高自赏的生活态度的赞美与追寻。(2分)
2.示例一:尾联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信念。表面上说明年即便是被移到其他地方去,依然不影响今年冬天在皑皑白雪之中看到青翠碧绿的官舍竹,(3分)实际上是表明自己的心志,即便是被贬谪到更加偏远的地方,也不会丧失自己的本性与品格。(3分)
示例二:尾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满。表面上说明年即便是被移到其他地方去,依然不影响今年冬天在皑皑白雪之中看到青翠碧绿的官舍竹,(3分)实际上是表达自己清高自守却屡遭排挤的愤懑之情。(3分)
阅读练习四
(1)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4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就这一点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两个字都使用了拟人手法(1分)拂(轻轻吹过活擦过),竹声萧萧拂琴,写出了竹声的轻柔,含情脉脉;(2)侵,(超出行事的范围和限度),写出了竹子似乎不甘于旁观,似乎要支招、要参与到下棋中,(2分)营造了一种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1分)
(2)托物言志(1分),竹不随夭艳独守孤贞,表现了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2分),作者以竹自喻,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2分)。
示例三:尾联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情感。表面上说明年即便是被移到其他地方去,依然不影响今年冬天在皑皑白雪之中看到青翠碧绿的官舍竹(2分)实际上是表明自己的心志,即便是被贬谪到更加偏远的地方,也不会丧失自己的本性与品格。(2分)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作者内心不便明言的愤懑与不满清高自守,却屡遭排挤。(2分)
赏析
作者因谪居而倍感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心情之郁闷可想而知。一日临窗而观,忽见一片透 明澄澈的碧色,带着丝丝凉意,仿佛要染绿人的鬓发须眉,作者顿觉耳目清爽,心旷神怡, 诗 意在心中荡漾。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读了这首咏竹诗后,不禁联想起郑板桥的《竹石》。岁寒四友之一的竹,依依似君子,志在干青云,诗人看似在咏竹,实际上是在自咏。 诗人首先提出衙中的竹子究竟是谁种的问题,却没有作正面的回答,其实也不用回答,不是和自己一样喜欢竹子的人,不是和自己有相同命运的人,谁又会在这里种它呢?商州团练副使这个闲官,面对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而且峻节可临戎的数百竿竹子,怎不诗兴顿发呢?怎不抒发一下老夫欲寄精诚去,凭仗高风达紫宸那样感慨呢?
两联对仗和前一首一样工整。颔联写竹子的品格,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气节。颈联写竹子和自己一起弹琴、下棋。你看,它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你看,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你听,竹林高宇霜露清,朱丝玉徽多故情,你听,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你听,我正在和竹子说:诗书弹琴聊自娱,古来哲士能贫贱。特别是颈联写得有声有色,饶有雅趣,多有风韵,是这首诗最精彩的的一联,堪称名句。
尾联以想象作结。诗人有《雪夜看竹》诗云:梦断闲窗酒半醺,月华薄薄雪纷纷。莫言官散无拘束,一夜披衣见此君。是对这一境界的最好注释。同时,尾联还表现出诗人和杜甫的志士仁人莫嗟怨,古来材大难为用一样的愤慨。
作者曾自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从他的作品看,并非虚言。
篇4:《官舍竹》阅读答案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
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
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6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两字运用了拟人手法,“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了竹声的美妙含情,令人神往;“侵”写出了竹的影子映在棋盘上,似与人同乐。(3分)营造了一种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3分)
2.托物言志,竹“不随夭艳”“独守孤贞”,表现了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2分)作者以竹自喻,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3分)。
篇5:《官舍竹》阅读题及答案
《官舍竹》阅读题及答案
官舍竹①
王禹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此诗为作者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是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僻的地方。
(1)第三联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作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诗中的“官舍竹”具有什么特征?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了怎样的情怀?(3分)
参考答案:
(1)“拂”和“侵”。(1分)都用了拟人化的写法。(1分)“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影侵棋局”,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局上,使人感受到竹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同趣的意境。(2分)
(2)这首诗中的“官舍竹”具有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有情趣等品格。(答对三点才给1分)诗人托物言志,(1分)意在表现自己的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1分)
篇6:《官舍竹》 阅读答案及翻译
《官舍竹》 阅读答案及翻译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字词解释:
孤贞:挺立坚贞;孤直忠贞。
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是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僻的地方。
翻译:
是谁在衙中种下这几百竿萧萧绿竹呢?陪伴这些透明澄澈的绿竹吟诗最适合我这做闲职的。她们不与妖艳的百花争春,孤独地守着坚贞,等待着寒冬的来临。竹声萧萧拂过我的琴,顿生雅致的情趣;竹影映在棋坪上,更增加了我下棋的兴致。第二年纵然我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今年的冬天我还能在雪中看见你高洁的`清影夭艳:异常艳丽而端庄。
试题:
(1)第三联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作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诗中的“”具有什么特征?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了怎样的情怀?(3分)
答案:
(1)“拂”和“侵”。(1分)都用了拟人化的写法。(1分)“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影侵棋局”,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局上,使人感受到竹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同趣的意境。(2分)
(2)这首诗中的“”具有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有情趣等品格。(答对三点才给1分)诗人托物言志,(1分)意在表现自己的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1分)
创作背景:
王禹偁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赏析:
作者因谪居而倍感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心情之郁闷可想而知。一日临窗而观,忽见一片透 明澄澈的碧色,带着丝丝凉意,仿佛要染绿人的鬓发须眉,作者顿觉耳目清爽,心旷神怡, 诗 意在心中荡漾。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读了这首咏竹诗后,不禁联想起郑板桥的《竹石》。岁寒四友之一的竹,“依依似君子”,“志在干青云”,诗人看似在咏竹,实际上是在自咏。 诗人首先提出衙中的竹子究竟是谁种的问题,却没有作正面的回答,其实也不用回答,不是和自己一样喜欢竹子的人,不是和自己有相同命运的人,谁又会在这里种它呢?商州团练副使这个闲官,面对“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而且“峻节可临戎”的数百竿竹子,怎不诗兴顿发呢?怎不抒发一下“老夫欲寄精诚去,凭仗高风达紫宸”那样感慨呢?
两联对仗和前一首一样工整。颔联写竹子的品格,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气节。颈联写竹子和自己一起弹琴、下棋。你看,它“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你看,“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你听,“竹林高宇霜露清,朱丝玉徽多故情”,你听,“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你听,我正在和竹子说:“诗书弹琴聊自娱,古来哲士能贫贱”。特别是颈联写得有声有色,饶有雅趣,多有风韵,是这首诗最精彩的的一联,堪称名句。
尾联以想象作结。诗人有《雪夜看竹》诗云:“梦断闲窗酒半醺,月华薄薄雪纷纷。莫言官散无拘束,一夜披衣见此君。”是对这一境界的最好注释。同时,尾联还表现出诗人和杜甫的“志士仁人莫嗟怨,古来材大难为用”一样的愤慨。
作者曾自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从他的作品看,并非虚言。
个人资料: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篇7:《枯竹》阅读练习及答案
枯竹的阅读原文
①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它一株枯竹,静静地斜卧在清翠的众竹前,像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显得那么另类。
②竹仿佛是邻家的小哥哥,一直在我的童年里俊朗地挺立着,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年。
③犹记得,小时候,雨后的春日里,我在竹林里咔嚓咔嚓地掰断少年般稚嫩的春笋,拿回家,母亲的巧手把它变成一盘鲜嫩的笋丝炒肉,令人食欲大增;燥热的夏日里,竹林间声声蝉唱送来阵阵清凉,我和一帮小伙伴举着小竹竿到竹林里捕蝉。秋日里,竹林里秋虫啁啾着告诉我它们的童年故事;冬天下雨的夜里,雨打竹叶发出清脆悦耳的沙沙声,像一首摇篮曲,伴我进入温暖的梦乡悠悠岁月里回首,一株株绿竹在我的童年里摇摇曳曳,每一片竹叶,都依附着一件难忘的童年趣事。
④面前的这株枯竹,枝干枯黄,一身萧索,在踌躇满志、正值青春的众竹面前,是那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连连我仿佛见到了它的前身: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宁静的夏夜它与清风交谈,与明月对望,它聆听夏蝉的歌唱,它知悉秋虫的心事,它也团结土壤,与寒风对抗。
⑤这株枯竹,也引发我对它后世的遐想:它化身为一支笛、一管箫,啸啸天籁游走于天地苍穹间;它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煮茶吟诗的高雅;它是竹篱上爬满牵牛花的田园;它是竹篮采野花、摘野菜的诗意;又或,它走进寻常百姓家,化身竹筷为烟火,化身竹竿为晾衣;再或,它成为农家灶膛里的柴火,化为一缕缕温暖的炊烟
⑥它是陆游,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它是朱熹,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它是刘禹锡,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它是王维,它是苏轼,它是郑板桥。
⑦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
篇8:《枯竹》阅读练习及答案
1.这篇散文以为线索,表达了作者的情感。(2分)
2.从全文看,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3分)
运用了顺序,作用:
3.下面诗句是从第⑥段中抽取出来的,依据文意,在下面横线处选择还原,只填番号。(3分)
选项:A.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B.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C.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还原:它是王维,。它是苏轼,。它是郑板桥,。
4.根据要求,品析下面两个句子。(4分)
(1)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请结合第⑤段,说说句中加点的更高远的生命是从哪两方面来表现的?2分)
(2)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从修辞角度简要品析,2分)
5.文章的结尾部分已被省去,如果用以下两种结尾,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结合抒情方式说明理由。(3分)
A.冬寒时节,一株不期而遇的枯竹,引起我遐思无限,给我融融的暖意。
B.枯竹,我要大声赞美你,你在我心中是永不枯萎的长青竹!
我选择(填番号),理由是:
1.枯竹(或:对枯竹的遐想,1分)对枯竹的喜爱与赞美(或:对生命的赞美与歌颂,1分)
2.插叙(1分)作用:(1)由眼前枯竹回想到与竹有关的童年趣事(2)表达了作者对竹的喜爱(对童年的留恋)之情(3)为后文对竹的遐想(遐思、赞美)作铺垫(埋下伏笔)(只要答到任意两点,即可给2分)
3.CAB(填对一个给1分,共3分)
4.(1)从给人精神的愉悦(精神享受,心灵的慰藉)(1分),物质上的无私奉献两方面来表现的(1分)(意近即可)(2)运用拟人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充满活力,顽强生长的情景(意近即可,1分)
5.示例:(1)选A(1分),理由:运用间接抒情(借景抒情)(1分),含蓄结尾,引人深思,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前后照应。(1分)(2)选B(1分),理由:运用直接抒情(直抒胸臆,1分),点明主旨,表达了对枯竹的赞美、喜爱之情;语气强烈,感情充沛(答到任一点即可,1分)
篇9:竹轩诗兴阅读练习答案
张镃(zī,镃基,大锄)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答案:
8、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分)
9、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
★ 竹阅读答案
★ 竹影阅读答案
★ 枯竹 阅读答案
《官舍竹》阅读练习及答案(共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