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snowyzlj”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碧玉塘散文,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碧玉塘散文,方便大家学习。
- 目录
篇1:碧玉塘散文
碧玉塘散文
都说休闲在家没有什么地方可去玩,其实不然,只要想去,就在灌阳县城不远处的碧玉塘是一个优选好玩的地方。你寻一个稍微凉快的天气,上午带上家人亲朋好友,特别是孩子们。从县城往南循着水泥路一直往前走,一路的绿色山岗映入眼帘,渐渐往身后返,大约行走在4公里处就到了毛竹山式碧玉塘了,一片美景出现就在眼前。
这里你找到优佳位置坐下,江石成了天然的石凳,圆的、椭圆的'平的形状大小不一,座落在灰黄江沙上,色彩白、黄、紫、青象是一块块玉摆在那,几棵高大的松树枝叶茂盛,围绕在碧玉塘周围,恰似是一把遮阳伞,那一溪泉水清澈无比,水深处呈现碧绿色,宛如一块块完美无瑕温润碧玉,在微弱的阳光照射下,水面反射出碧玉般油润蜡色的光,耀眼,熬是好看。风助波浪,一波一波的浪花冲击着石块,就像军中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
这里成了人们的乐园,可容纳上百人,小孩大人可在水里嬉戏,江沙上面,可舒舒服服躺仰休息一片刻,看书写生拍照的好休闲处所。沙上留下一串串深浅的脚印,塘边可烧烤,边玩边洗菜、烧火、串肉、烤肉,一片繁忙欢乐景象。
玩到太阳渐渐西斜,山中的小鸟还时不时传来一声声悦耳的鸣叫,心中不免感想起来
两岸松林作屏风,式奇石碧水流。
烧烤熏香飘四方,欢声笑语绕青山。
篇2:碧玉塘的优秀写景散文
碧玉塘的优秀写景散文
都说休闲在家没有什么地方可去玩,其实不然,只要想去,就在灌阳县城不远处的碧玉塘是一个优选好玩的地方。你寻一个稍微凉快的天气,上午带上家人亲朋好友,特别是孩子们。从县城往南循着水泥路一直往前走,一路的绿色山岗映入眼帘,渐渐往身后返,大约行走在4公里处就到了毛竹山澥江碧玉塘了,一片美景出现就在眼前。
这里你找到优佳位置坐下,江石成了天然的'石凳,圆的、椭圆的平的形状大小不一,座落在灰黄江沙上,色彩白、黄、紫、青象是一块块玉摆在那,几棵高大的松树枝叶茂盛,围绕在碧玉塘周围,恰似是一把遮阳伞,那一溪泉水清澈无比,水深处呈现碧绿色,宛如一块块完美无瑕温润碧玉,在微弱的阳光照射下,水面反射出碧玉般油润蜡色的光,耀眼,熬是好看。风助波浪,一波一波的浪花冲击着石块,就像军中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
这里成了人们的乐园,可容纳上百人,小孩大人可在水里嬉戏,江沙上面,可舒舒服服躺仰休息一片刻,看书写生拍照的好休闲处所。沙上留下一串串深浅的脚印,塘边可烧烤,边玩边洗菜、烧火、串肉、烤肉,一片繁忙欢乐景象。
玩到太阳渐渐西斜,山中的小鸟还时不时传来一声声悦耳的鸣叫,心中不免感想起来:
两岸松林作屏风,澥江奇石碧水流。
烧烤熏香飘四方,欢声笑语绕青山。
篇3:探寻狮子塘经典散文
探寻狮子塘经典散文
刚调往上梧江工作没多久,就听说了一个关于“狮子塘”的传说,而且,颇有点神秘兮兮,不由自主地总想要弄它个明白,可总没能成行。终于,在一天下午,工作之余有了些闲暇,几个同事,决意地探幽寻古去。
当地一位老人曾告诉我,传说中的“狮子塘”,就在乡政府机关院子对面河的山顶上。虽说离得不远,但山太高且陡,满是荆棘,根本就没有路,真要爬上去的话,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说到这里,你也许会心生疑虑:塘者,有水之池也,居山脚者为多,怎么会在山顶上去呢?是啊,其实我感到好奇的原因之一也就在这里,她让我联想起自己游览过的新疆天山和吉林长白山两个“天池”来了。心想,莫不是这里也有个“天池”?而且,它为什么又被叫作狮子塘呢?还有,我好奇的另一个原因,则还是这个传说故事本身。
相传,在若干年前,上梧江村对面河的山里,住着户人家,常到附近的山山岭岭做农活。
某一天,男主人来到山顶上,奇怪地发现一个近十亩水面的池塘。但见波光粼粼,青山倒映;池塘四周鸟语花香,安然静谧;偶见一金鲤击水,煞是好看。他想,在这高耸入云的山嵿,何来的一泓碧波、水欢鱼跃呢?这无疑是一块宝地了,或许是七仙女偷偷下到凡间洗澡的地方吧。自家就在附近,果真如此的话,家居宝地,岂不是天助我也。于是,他在心里暗自盘算,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这秘密告诉他人。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带上钓竿和桶子,来到塘边钓起鱼来。不一会儿,还真的钓了一条三斤多重的大鲤鱼。从那以后,每天如此,一家人,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从早到晚笑得合不拢嘴。但是也怪,无论怎样,每天只能钓上一条鱼来。
一天晚上,他和老婆躺在床上打起了商量,说,假若每天能钓上10条或者更多的鱼,拿到集市上去卖,就再用不着那么辛辛苦苦地砍山种树、挖土种姜了。他老婆马上附和着说,你不晓得去撒鱼网的呀?咦?是的啊。老婆的提醒,让他觉查到自己好蠢:如此简单的办法,其实自己早就应该想到了的。倘若一开始就这样,还不早发财了。
想着想着,两口子一夜都没睡着。天刚亮,他就下山到上梧江集市上买回来一张大鱼网,顾不上休息,又叫上老婆孩子挑起两担水桶去往山顶的塘里捕鱼去。可是,一家人兴冲冲而来,忙活了大半天,一无所获。他感到好不纳闷,平素日子里,大鱼小鱼跳个不停的,怎么今天连个鱼影子都看不到了呢?轻轻松松卖鱼赚钱的梦想,惹得他心里痒痒的。这个梦想他无论如何也不甘心被打破。他想,何不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找个地方开一口子,将水放干,把鱼都捞出来呢?
他还真是个说干就干的人。他要老婆孩子回家把锄头镐子畚箕拿来,一家人使着劲挖了起来。据说,他们起早贪黑地挖了四四一十六天,塘才被挖开一个口子,放了三天三夜又三个时辰,又才把塘里的水放干。可是,塘干见底后,还是没有看到一条鱼的影子。当晚,他躺在床上苦思冥想地想了半夜,也没想个明白,只一个劲地嘀咕着一句话:真是活见鬼了,原来钓也钓不完的鱼都到哪里去了呢?想着想着,他进入了梦乡。在梦境里,一个长着花白胡子的老者,拂着手里的拂尘来到他身边,对他说:人是不可太贪心的,不知道满足的人,到头来终将一无所获。
一觉醒来,回想起梦中的经历,他好不后悔。可是,凡事都要等到事后才晓得后悔,又有什么用呢?往后的某一天,到一朋友家喝酒,喝得半醉的时候,他借着酒兴把这件事讲了出来。再往后,大家都知道了这事。从此,十里八乡的人每每说到谁谁贪心不足的时候,都要拿这件事来打比方,讥笑他。笑过之后,还会煞有介事地补上一句所谓的古话,叫做“阎王赐你半筒米,讨遍天下不满升”。据说,他的后人为此被笑得抬不起头来,也不知哪一年,举家搬迁到一个谁也哓不得的地方居住去了。
就是带着对这个传说的好奇,我才想着要去探个究竟的。
我们一行五人,换了衣裤、鞋子等行装,各自带上一壶清凉清凉的苦茶,当然还有不能不带的数码相机和砍山刀,先是划船过河,接着就翻山爬岭。开始的时侯,大家还兴头十足,一边走一边猜测着“狮子塘”的来历。特别是“狮子塘”里的鲤鱼,有说是当年舜帝南巡路过时,出于为世人造福,而将脚上的草鞋丢在塘里飘来飘去变成的。大家对民间这神话般的说法,认为虽不足信,但又觉得它毕竟寄托了某种情感,也算入情入理吧。如此这般,一段时间过去了,尚未爬多远,就渐渐觉得有些体力不支,踹气不停。尤其是同行的两位美女妹妹,当初爽快地参与进来,也许,她们以为只是如平常到半坡上或者溪沟边采采野果野菜一般而已,没想到还真要爬那么高的山,慢慢地,全然没有出门时的那股劲头子了。但是,又谁也不甘示弱,后悔的话终究不好说出口来。大家就这样憋着劲,强撑着一路往上爬。
好不容易爬到了半山腰上,实在是走不动了的时候,有人提议稍事休息。我虽然当心有人一屁股坐下去,会轻易不想再爬起来,便想鼓动大家一鼓作气达到目的地。但是,回头看看落在后面的两位美女期待的目光,顿生惜香吝玉之心,不得不随了大家的意愿。停下来休息的地方,正是半山腰上少有的一块平地,视野开阔。站在这里往回望去,只见潇水河畔、青山绿水间的上梧江小镇,镶嵌在一片绿海之中;依山而建的房屋,一层又一层,接踵比邻,犹如重庆山城的一个缩影;渐渐富裕起来的.乡民们新建的一座座砖瓦楼房,与瑶家古老的木板吊脚楼相伴在一起,亦是一种和谐美丽的风景。
小憩了一会儿,眼看还没有人愿意起身的意思,我便不停地催着大伙该开步走了。几个帅哥靓妹虽有些不情愿,无奈也只好相随。又爬了好半天,眼看着无路可走了,还是没有半点“狮子塘”的影子,心里起了疑:莫不是迷了方向走错路了?正在犹豫间,生怕被荆棘划破漂亮脸蛋的美女们赶紧表明态度,嚷着立马打道回府算了。我让他们在原地再休息一会,独自拿上砍山刀在四周又寻找了大半天,依然毫无结果。虽不心甘,也只好作罢。
返回的路上,见我满脸都是无果而归的遗憾,他们笑着安慰说,就权当是有美女相伴春游了一次吧。唉,也只能如此了。看来,这探寻“狮子塘”的愿望,只有另寻机会邀识路的向导带领前往了。
有趣的是,在那次过后不久的清明节期间,乡民们扫墓祭祖时不慎引发山火,我们一干人不顾一切地爬上山顶去打“野火”,来到了传说中的狮子塘所在的地方,终于得以一睹她的真容,发现这果真是个高山“天池”,四周风景优美,只不过干枯见底,没水更不见鱼。同事们打火忙得既累又饿,喉咙里干得直冒火,心想,若塘里有得一池清水,洗把脸喝口水,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呀。我笑着安慰大家说,要怪就怪那想学蛇吞象、贪心不足的挖塘人,引得大伙一阵哄笑。下山的路上,大家都在打趣互掐,讥笑谁谁贪心不足,说些诸如“老婆本是贤妻良母却还羡慕姨妹子貌美如花”之类的玩笑话,苦和累瞬间忘得烟消云散。
狮子塘,终归我是见到了。她自然不及天山和长白山天池之大美,但关于她的传说所寓含的哲理,却是值得细细玩味的。至于说,它究竟为什么又被叫作狮子塘,我依然没找到答案。
篇4:在塘下散文
在塘下散文
第一次坐动车,其实也没那种恐怖的感觉,动车的速度虽然快,但很平稳,车厢里也很干净,没有让你有不舒适感。
在动车里还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这个车厢可以坐六个人,中途下车之后,还有两个空位,在某一站停车之后,突然进来三个人,对面的那个乘客躺着睡觉,被他们三人叫醒,以为是他占了他们的座位,其实,这个人和我们一起都在上海乘车。
他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他们叫他拿出票,一看,怎么都是相同的座位和车次?我们都在莫名其妙的时候,还好Erdogan比较细心和聪明,他拿过票一看,告诉他们票买错了,是明天的,这回这三个人开始道歉,并相互埋怨,不过他们也奇怪,明明买今天的票,服务员怎么就弄错了?还给他们检了票进来?正当争得热闹的时候,另外两个人进来了,他们马上知趣地离开,我们的车厢终于再次回归宁静。
晚上九点多坐动车到达瑞安。Erdogan的朋友开车来接我们去塘下,这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小镇,在温州很有名气,据说家家户户都在经营,都有各自的生意。晚上经过这个小镇,走过一片片的稻田,没有那种灯火通明的辉煌,反而感觉一种别样的悲凉,就像很多东西再好,也是别人的一样。
Erdogan和Nihat大部分时间都要去工厂,我在酒店里看电视,写日记,看书,听音乐,时间也还是过得很快。晚上吃饭时间,他们回来了。还让我见到了小艳,一个来自四川宜宾的美丽女孩,虽然只有21岁,但比较成熟懂事,或许是因为在外漂泊的原因,她的身上有种和当地女孩子不一样的韵味,或许这才是真正吸引Erdogan的原因。
第一次见面,我和她就谈得非常愉快,聊各种各样的话题,她所不懂的各种疑惑,我都一一为她解答,特别是面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她觉得自己的英语不是很好,怕有所不便,其实,对于不是英语作为母语的人来说,英语对他们也是一种挑战,反正只管表达,也不必担心犯什么语法错误,即使有时只说出一个单词,相互也能明白其间的意思。
有一次她不出来吃饭,Erdogan和Nihat就只会催促我把她请出来,我肚子饿得不行,他们也装作不知道,反正Erdogan爱吃零食,他可以随时充饥,还一直调侃自己的肚子太大,要是肚子小点就更能吸引女孩子了。
Erdogan听小艳的话,Nihat听Erdogan的,没人听我的,我只能听他们的安排,和小艳第一次见面就有相知的感觉,熟悉了之后,更是可以无所顾忌地聊天,有时用QQ相互关怀一下,有时是一起吃饭,我们就只管我们两个吃,只顾我们两个说话,反正他们说他们的,我们谈我们的,有时他们会被我们的笑声吸引,忙问,我们都谈了些什么?那么开心?有时心情好会给他们解释一番,有时也懒得理睬他们。
小艳是个懂礼貌也重情义的女孩子,她一定要请我们吃海鲜火锅,还说吃了别人的,不想欠人情,饭后Erdogan和她抢着付钱,因为老板娘是小艳的老乡,自然是她抢赢了,可Erdogan说他很生气,他不喜欢女孩子买单,这个平时很抠门的人,在小艳面前倒还是挺大方的,还有点出乎意料。
有时也想不通Erdogan脑子里想些什么,小艳不出来吃饭,他拼命叫,人家出来了,他又老是玩他的新手机,不是电话不停,就是拍照,反正,他有的是事情做。只有Nihat无所事事,有时到隔壁的座位抽烟,有时呆呆地看我们,一看就没Erdogan精明,属于特老实的类型,不过能给人安全感。
吃完饭,Erdogan想要理发,还告诉小艳,一定得请一个漂亮的女孩子为他理发,他担心男士是同性恋,不愿意男生接触他的头发。
我们就在小镇四处溜达,小艳所能想起有理发的地方都走遍了,很难找到女理发师。
最后来到一家装修不错的铺面,楼上楼下贴满了海报,楼上也有人在理发,我们把Erdogan的要求对他们讲了,他们说那就只能请老板娘出面,这是店里唯一的女理发师,而且不算年轻漂亮,一个男士甚至直说,其实男理发师比女理发师理得好,现在的店面基本都是男理发师。我把理发师的`建议向Nihat说了一遍,让他建议Erdogan接受男理发师。他们两个叽里咕噜一阵,Erdogan欣然接受,去洗了头,开始正式理发,理发师叫我把Erdogan的要求说了,他就开始了他的操作,最后,Erdogan非常满意,发型还不错,开心的是价钱也从老板娘理的60元降为40元,Erdogan还客气地递给了理发师10元小费,理发师拒绝了,看得出中国人的淳朴,还没有接受小费的习惯。
因为第二天小艳要去宁波开会,我们再次决定一起吃饭道别,饭后,她带我去买机票,让我少走了不少冤枉路,在陌生的地方有朋友的感觉真好。
在塘下的几天,因为有了小艳的陪伴,塘下的天空都有一种别样的蔚蓝,许多无法倾诉的秘密,可以在她面前轻易流露。塘下也成了一个让我留恋的地方。有可以讲汉语的惬意,有友情,有甜蜜,有温暖。
小艳走了,我只好一个人出去吃饭,孤零零的感觉。
好怀念她美丽灿烂的笑脸,单纯而真诚。
而下次再见,又该是什么时候?
篇5:练塘古镇散文
练塘古镇散文
上海的练塘也是水乡古镇,但给人的感受却与朱家角不同。朱家角以商铺林立的繁华古市街,高墙窄巷的幽静古宅区,充分体现出它古代市镇的特征。练塘镇沿市河两边石板街上的老房子,既不像某些江南古镇现在商铺遍地开花,也没有重门深锁,居民完全保持着一种自管自生活的原生态,不“作秀”,也还没有染上浓重的商业气。如果不是亲自到那里,真的很难想象热闹繁华的上海居然有这么个安静的小镇。
中国的古镇众多,练塘实在也算不上有特别出彩的地方,如果说有什么是独一无二,那就是“陈云故里”的头衔。练塘说起来也算是红色小镇,曾经这里也衍生出许多壮烈的革命故事,而陈云,这位低调的中央领导人就出生在这里。
古镇区在镇中市河两侧,隔河相望的两条石板路,一条叫上塘街,一条叫下塘街。经过近年整治,修复了条石驳岸2638米,各式水桥、河埠平台69处,明清建筑1.8万平方米。在市河边徜徉,两岸是整齐的石驳岸、水码头、整洁的石板路、公共厕所,老树成行,绿荫浓密,时有花坛吐芳,延绵千米。上下塘老街的建筑凸现出清末民初江南集镇民居的特点。
上塘街大概是从前的商业街,现在还留有几家米行、酱园、竹木行、南货店、烟杂店。练塘盛产薄稻米、茭白、青虾、鱼蟹,从街上的建筑式样和早前商铺的痕迹来看,从前应是很热闹的交易和货运中心。上塘街的建筑基本是两层楼,没有院子,临街花格长窗,推门就进屋,很像那种前店后宅的老式商铺作坊格局。街中段有座三角形过街骑楼,楼下一侧是杂货店,一侧是家书印社。一座原先的酱园贴水而筑,从河对岸能看到墙上大大的“酱”字和运货的私家码头,二楼那个带木栏杆的大晒台,既是堆栈,又是纳凉观水景的好地方。仅有的两座当街有院子的老屋在街两头,西头那座石库门老式酱园已成了民居,街东头那座旧院,拱形门券上“青浦第二警察分局”几个字仍很醒目,足以证明几十年前练塘曾是青浦重镇。
下塘街基本是三合、四合院宅,圆头山墙,粉壁黛瓦,临街的窗户都开得很小。从偶尔半开的院门望进去,窄而进深。推开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颜安学校的院门,回廊、照壁、小园,仍然保留了早年书院的格局。校园旁边还有座建于清代的哥特式天主教堂。修葺一新的陈云故居和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也在下塘街。这些历史人文建筑,使下塘街多了几分文化气息。
两街的居民习惯明显不同。下塘街较为封闭,难得见到居民当街而立。而上塘街上,三三两两的阿婆坐在屋前树阴下,手里做着针线活随口闲聊,全不理会偶尔经过的游客,即便是拎着马桶上公厕的妇女,遇到游客也只是笑笑。傍晚时分,临街长窗飘出电台里的`苏州评弹声、家长里短的本地话音和炒菜的香气,散落河面,洋溢着浓浓的“原汁原味”的水乡古镇生活情趣。
练塘镇已有上千年历史,老辈人还记得原先叫章练塘,三国时东吴大将周瑜还在河荡操练过水军。古镇区时时可见古迹。横跨市河的桥梁中,有6座元、明、清古石桥。建于1343年的顺德桥,桥面、桥栏均用花岗岩长条石架成,全桥三跨22级,是具有元代特色的柱式石桥。镇西南的西林古杏村为旧时练塘八景之一“圆通朝爽”遗址。
练塘镇区还有汾湖、叶厍荡、钱盛荡,东临泖河与松江天马山等云间九峰相望,形成三泖行帆、九峰列翠的绮丽景色。练塘的5000亩人造森林和佘山的1万亩人造森林建成后将连成一片。晴日碧空登上镇中的古泖塔,上海郊野惟一的自然山水风光尽收眼底。
从市河中寂寞的竹篷木船来看,练塘不是没有开发古镇区旅游景点的设想,只因知者甚少。青浦区还有一处原为上海“桥乡”的古镇金泽,至今尚存宋、元、明、清四朝8座古石桥,其中的普济桥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石拱桥,虽然距朱家角、大观园只一箭之遥,也同样因为缺少知名度而游客寥寥。
篇6:荷花塘优美散文
荷花塘优美散文
记得小时候在村边有一处荷花塘,一到夏天湛清碧绿的荷叶铺满了水面,一朵朵荷花也甚是娇艳。引得小伙伴们总想摘一两朵荷花,就是掐一两支荷叶也好呀,这其中也包括我。可是谁也不敢,都怕被老支书撞见,那可不得了的,老支书很厉害的。曾抓住过在池塘里摸鱼的,受到过处罚。记得当时在池塘边还抓到一个偷树的,后来那偷树的因此被判了刑,还被游了街,当时游街的还有其他人,站在法院为他们准备的大卡车上,脖子上都挂了大牌子曾经路过了那片荷花塘,我们还去看热闹了的,只知道那大牌子上面写的是所犯罪名及姓名,当时有的字我还不认识。
有时去河里洗澡路过那里,也曾有过大一点的伙伴偷偷摘取过荷叶并顶在头上,在河里玩耍还真有点雁翎队的.感觉,我们曾羡慕的不得了,最终也没有去摘荷花或是荷叶。
荷花不仅好看更体现出出污泥不染的本质,那时读朱自清老先生的《荷塘月色》还有些懵懂,直至后来才知道朱老先生是以荷花喻示自身的清高,圣洁,像荷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像莲藕一样虽深埋污泥却有气有节。朱老先生曾不为两斗米而折腰,这是何等的气节,何等的骨气?何等的爱国精神?作为一介书生能做到的也就是这无声的抗争了。那个时代虽已久远但朱老先生的爱国志向却时常激励着我们。
在一阵雷阵雨过后,此时池塘里的显得水多了些,这池塘不仅仅是长满了莲藕,里面养着鱼,却也是村庄的储水池,雨季到来的时候村里的雨水都会排到那里。雨后的池塘边空气显的异常清新,天际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荷花在彩虹的映衬下显得越发娇艳美丽。青蛙也一个劲地叫,有青蛙还爬在了荷叶上面。一些水珠在荷叶上如珍珠般滚来滚去,在那未绽放的花蕾上时不时有蜻蜓落在上面小憩,绽放的荷花洁白如玉,透着特有的清香,有时还会出现一两只水鸟从头顶上飞过,可是当时没有画笔和相机,留存这美丽的瞬间,即使有画笔我也画不出这美景的。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对荷花情有独钟,并对荷花进行过吟咏,从放牛娃王冕画荷花到李清照的误入荷花深处,再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无不字字珠玑,对此我有深刻的体会。虽然我不会画荷花,但我却想写一写那荷花塘,记得在上小学时写作文也曾写过这荷花塘,如今已不知所云了。虽然比起前人来我所写的字就成糟粕之言了,但却阻止不了喜欢荷花,喜欢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气质,喜欢荷花冰清玉洁的本质。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那荷花塘不见了,现如今在那里的是鳞次栉比的楼,在那里出现的是许多商家,那里已成了商业区。可是一到雨季的时候,村里的雨水再也无处及时排放,积水都汪在了街道上,人们都抱怨着这道路没法走了。
我怀念故乡的那片荷花塘,怀念那逝去的童年,怀念那童年的荷花塘,更怀念那湛蓝的天空。
篇7:起菱塘散文
起菱塘散文
到了重阳节,深秋天冷了,河里养的菱角秧子开始腐烂沉入水底。何谓起菱塘?也许已鲜为人知了。所谓起菱塘,就是在霜降以后,在菱塘围网捕鱼。无论是大小河浜,只要养菱角,水面上有植物生长就有昆虫寄生,昆虫是上好的鱼食,河里养菱给鱼儿带来了丰富的食料,而且鱼儿也爱食菱花,所以菱塘自然就成了鱼的乐园。秋末虽然菱秧败烂了,但菱塘里充足的食料仍让鱼儿们赖着不走,因此起菱塘成了河里养菱后的额外所得。
童年的记忆里,有一年霜降过后,小脚外婆拄着拐棍来我家送信,说是村上某日要起菱塘,让母亲带我们去外婆家作客,顺便看看起菱塘的热闹场面,母亲欣然答应。去的那天,我们都穿上了新衣,当我们迫不及待赶到外婆家时,她老人家早在门口张望等待了。
吃过午饭,外婆带着我们赶到村后洋溪河边的菱塘时,岸上等看热闹的`人早已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外婆找到舅舅,让他把我们安排在最靠前,起菱塘的热闹场面于是看得一清二楚。只见三张大围网已将菱塘团团围住。在菱塘的中心区域停着几条小船。
收网开始先收中心一网,小船上的人忙得不亦乐乎,网从两头开始收,两只船上的人各拉网的一头。网越拉越紧,范围越缩越小,网中受惊的鱼儿们开始乱窜。鲢鱼跳得最欢,即使落进船仓也不怎么讨人喜欢;白鱼一蹿三尺高,人见人爱。突然一条大白鱼跳到船仓里,被船上的人一把逮住,定睛细看那人正是小舅,我们在岸上为其拍手叫好。
中心一网收起,人们用海斗一个劲地捞鱼,捕获的鱼鲜装了满满两船仓,满载的小船赶紧靠岸,接应人将鱼儿一筐筐抬走。上前一看,鱼的品种真不少,有鲢鱼、鲤鱼、鲫鱼、鳊鱼、白鱼还有青鱼草鱼等,鱼儿们不甘心就擒,还在拼命地挣扎蹦跳着,望着鱼儿,人们心花怒放。
紧接着起中间一网,这一网比第一网范围大,收网时也较费事,除拉网头的两船外,其余船员必须在中间密切配合,这一网收起,网中的鱼儿比第一网多得多。最大的外围一网,是起菱塘的关键一网,鱼多鱼少就看这最后一网了。此网起水时间比上两网都要长,看热闹的人们憋息静气地耐心等待着。大网终于徐徐起水,这第三网的收获果然不负众望,不仅鱼的数量多,而且鱼的个头也大,村上人真是乐翻了天。
当人们抬着一筐筐鲜鱼回村时,全村像过节一般热闹非凡,大家奔走相告,心中充满了难以言表的喜悦。接着开始分鱼,先称好鱼的总重量,再按鱼的品种大小分好类搭配好,根据每户劳动力的多少,分得相应的鱼。外婆无论如何让我们吃了晚饭再走,母亲婉言谢过外婆,外婆拿来一只竹篮,拾了半篮鱼再加上一条大白鱼,我们也就毫不客气地拎起鱼篮,欢喜地与外婆道别。
篇8: 江河湖塘散文
江河湖塘散文
被我多次提及,并一向视作孩提时代精神摇篮的北湖,最近发现,她很可能是解放初期被人工挖掘出来的。
那幅解放前的手绘城区地图,上面根本没有北湖。
记得那时候,不少大人把北湖称作白水河,唯有我们这起喜欢玩水的小不点儿,喜欢北湖这个名称。我们心目中,也许湖比河更有趣味。
不过,手绘地图上却有白水河。
看上去,白水河似乎比浦阳江狭窄许多,说不定只是一条便于排水的小溪流。
白水河起自当年的北门头,按现在的方位,在人民路与大桥路交叉口东北缘的那个地方;流向朝东偏南,至如今的电力局北侧与浦阳江汇合。
北门头肯定不会是白水河的发源地,她的西边,极可能有个地下水道,与县龙山那边的山水连接。也就是说,白水河当年是一条排水渠道,说不定也是人工开挖出来的。
白水河消失了,却出现了一个不小的北湖,这是怎么回事呢?
那张手绘地图上,诸暨火车站当年建在北庄畈上。相关资料曾经有过浦阳江决堤以至火车站遭淹、铁路中断的记载。新中国成立初期,火车站与部分铁路路段移位到了县龙山东侧。
来个“合理想像”吧:建造火车站,以及填高铁路路基,需要大量的泥土。于是,就近取材,在北庄畈西面,挖出了一个水塘,这便是我们后来看到的北湖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实际情况如何,有待查证。
白水河消失之后,山里下来的水怎么办?
七家岭脚有一个小塘,种着莲藕,因此我们名正言顺地叫它藕塘。山水下来,最先到达的就是这个藕塘,而藕塘的边上又生出一条小溪,蜿蜒着流到铁路近旁,那里有个丈余见方的水汪,水汪向东,是两个穿越铁道路基的涵洞,涵洞的出口处自然又有一个水汪,然后水流转弯向北,款款溪水穿过两边的菜地棉田,差不多也就几十米吧,突然隐入地下,默默地穿过马路,注入北湖。
半路上,小溪曾分出一条支流,与两个小塘相接。这两个水塘,南边的才丈余见方,附近居民在此洗刷马桶粪桶之类,俗称马桶塘;北边的稍大,平时大家都在这里洗菜淘米汰衣服,好像暨一大队还在这个水塘里养鱼,所以也有人叫它养鱼塘。
每年汛期,山水丰沛,溪流暴涨,平日水浅得连脚背都没不了的涵洞,常常被滚滚溪流充满。不过,无论水势多旺,溪水似乎从没有漫溢上田地的机会,想来,是全让北湖给吸收了。
家住北湖边上时,从来不曾有过“涨大水”的恐惧,即使连天暴雨,有时会有内水漫上路面,也是很快就能消退。北湖功不可没。
似乎也没见过北湖泛滥成灾,我想,这得归功于当时城区的排水设施,虽然,我不知道北湖直接将水排入浦阳江的途径在哪里。
房东爷爷曾经跟我说过,老城关的水系是相通的,城里的内水,通过一环紧扣一环输送,最终流入江中。
北湖肯定有个排水管道,除此之外,它又与南面的火神庙湖相通。
火神庙湖没有北湖那么大,略呈条状,南北向可能是东西向的四五倍。
有件事很想不明白,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火神庙湖上建了一条东西走向的钢架桥。至少我觉得,这座根本没有什么价值。桥的西边确实可以算是交通要道,桥对面的胜利路却连热闹都算不上;再说,从湖西沿北到东岸,步行也不过几百米的路程。
北湖与火神庙湖的.存在,使得那一片地区,全像如今的浣纱路一样,仅西则有屋。比方如今的人民中路中段,原先是半爿街,东侧整排整排的房子地基,以前全是湖水。
火神庙湖北边邻近大桥路,南缘则靠在红旗路的边上。
现今暨阳街道所在地大门西侧,原先有一座小桥,名唤采芹桥。
火神庙湖经采芹桥下与南面的琵琶湖相接。琵琶湖更像一条小河,两岸都有人家,给人的感觉,这里才像江南水乡。
琵琶湖到了横街附近似乎又隐入地下,等它“重出江湖”,相连的便是郦家祠堂湖了。
再南面,与郦家祠堂相接,以前还有一个三官殿前湖,它早已让岁月淹没,难觅踪影。
几十年之后的今天,无论北湖、火神庙湖,还是采芹桥、琵琶湖,统统化为历史,唯有郦家祠堂湖依然还在那里伴着寂寞千秋的西施,尽管,看上去,湖已瘦身不少。
常常地想,郦家祠堂湖的存在是否能算一种象征,它向我们表明,暨阳老城区,至今还有一泓碧波,至于碧波有多清澈,只能忽略不计了。
湖塘已然不见踪影,幸亏诸暨还有一条被我们称作母亲河的浦阳江。
浦阳江,多少年来,滋润着两岸的生灵,也给了诸暨人特有的荣耀――因了西施,因了西施曾在这里浣洗过美丽的轻纱,便又有了世间无双的美名,浣纱溪,浣纱江,浣江。
篇9:苦草塘散文
苦草塘散文
黑山苦草塘如云一般亦虚亦实地变幻着。苍茫古朴的绿,调和了山上低矮的野花野草和高大林木所有的色彩,甚至调和了鸟鸣和山鸡、野兔、狐狸的呼吸。
呼吸着清新的草木之气,我们进入一个很长的山谷,山谷里布满了石灰岩。石灰岩是这一带山脉所特有的,大的石灰岩有半间房屋那么大,也有比石碾还小的,它们没有规则地分布在山谷里。这里与黑山谷一样,峡谷两边,满山的杉树、松树,郁郁葱葱。抬头望一望两边的山顶,有淡淡的薄雾似云似烟,还有隐藏在云烟里的密集的蝉声和鸟鸣,使大山除了厚重外,更多了几分飘逸的神韵。
苦草塘不仅只有杉树、松树,这里还有很多的野生猕猴桃树,枝枝杈杈都长着青绿的野果子。山野中还有野葡萄、野山梨等多种野果子。这里还有很多我熟悉的山槐、椿树、野山椒什么的,也有很多我根本叫不上名来的树木,它们隐藏在有名的树木之中,亦不失自己的本性和生命的葱绿。它们就像真正的隐士,不在乎世人是否知道它的存在,只在乎按照自己的生命方式存在于世,在大地上伸展出生命的高度,不会被剪枝或按照别人的意志造型,自然呈现生命所有的枝条和叶子。
许是当地人很少到这里来砍树劈材的缘故,这里的柴草丰茂,野花繁多。谁也不知道这漫山遍野到底生长着多少种草药,山药、柴胡、党参、腊梅花、蓖麻子、蒲公英等随处可见。在山的东面,大面积生长着大叶野生藤状葛根。对于葛根这种植物,我从小就熟悉,大多是稀疏的散落在山里,葛根藤长的有十几米,短的也有两三米。野生葛根是一种珍贵的植物,即可当药,亦可食用,有人说还可与人参相媲美。
树林里,每棵树的叶子上都像水洗一般,鲜绿湿润,滴撒露水。密林深处,枯枝腐叶愈来愈厚,羊粪愈来愈多。青草树木加上野花和羊粪混合的`气息,虽说浓重熏人,但仍让人心情舒畅。
两边的山上,有许多个大小深浅不一的山洞。有的山洞有野性的名字,如“蛮子洞”,在那些洞里,一定隐藏着很多我们不曾知晓的秘密和传奇故事。如果拨开那些柴草和野花覆盖的洞口,或者站在那些面对蓝天的敞开的洞口,那些遥远年月里的故事或者传说,不管是神秘的、美好的,还是鄙俗的,都会打开一道道山门。
苦草塘的风物,以及诸多神秘和陌生的事物,是我永远也看不透的。这里的风景,永远属于在这里生长的花草、树木,属于居住在这里的飞鸟、走兽,属于这里的云霞、雾霭,以及所有的山泉、石头。
篇10:白塘记忆散文
白塘记忆散文
白塘,横卧在寒亮村的东北方向,似一艘枯瘦的船,悠悠摇荡在岁月的河流之上。
白塘是北邙脚下的一条沟。她温柔、纤细、沉静、内敛,如绣帏中的少女。白塘,如此清新秀美的名字,缘于它土质的'与众不同。与之毗邻的土地,大都带着黄土高原的血统,赭黄蓬松,层层叠叠。而白塘的土,柔白细腻,结结实实。
温柔的白塘见证了村寨的风雨变迁。白塘的白,也扮亮了村人的清贫生活。彼时,家家烧的是敞口灶,烟熏火燎,四壁漆黑,一如黯淡的日子。后来,人们在白塘采土,捣碎和浆,以笤帚蘸汁刷在墙上,待干燥后墙身通体透白,屋子焕然一新,鲜明敞亮。
白塘当然是村子里的集体福利。每到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按习俗清扫房子的时候,母亲会嘱咐我们姐弟几个抬箩筐去白塘挖土,然后粉刷屋子。小手细胳膊,一推一拉间,抹白了墙壁,也给灰暗的日子抹上了亮色。
上学的路要经过白塘。孩子们喜欢逗留在白塘,俯冲、攀缘、匍匐、滚打,乐趣盎然。
雨天,和泥塑像,猫狗鼠兔,集结于小小的创造力。风干的泥塑,栩栩如生,泛着瓷质的白。白塘,是孩子们艺术和想象起航的港口,孩子们,也把欢乐的童年交给白塘收藏。
因采挖形成的窝子,背风向阳,放羊的人喜欢和衣躺在窝子里,双手交叉放进袖筒,眯着眼睛哼着小曲儿,优哉游哉。羊在不远处安详地吃草,阳光白花花地抖落下来。我也曾效仿羊倌,在放学时间躲进窝子里,往背后一靠,偎着素雅洁净的白土,伸展身子,那舒坦无法比拟。没等背会一篇古文,竟要昏昏沉沉睡去。白塘当床,阳光为被,真温暖呀!
岁月不居,白塘在时光里渐渐陌生,直到一次她踉踉跄跄地跌进我的梦里。我反复用炽热的思念去触摸这个温热的名字,毅然决定去奔赴我的白塘。
眼前的白塘,以热情的怀抱接纳我这个故人。北风过处,草木颔首,大地肌肤微露……啊!白塘,依然是一片铮铮亮白,神采奕奕,一如当年!
★ 菱塘美事优美散文
★ 前后楼怪物塘散文
★ 堰塘承包合同格式
★ 游塘栖作文
★ 塘栖阅读答案
碧玉塘散文(共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