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下雨一个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谈谈中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一般模式与方法论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谈谈中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一般模式与方法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 目录
篇1:谈谈中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一般模式与方法论文
谈谈中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一般模式与方法论文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育部2001:6),并明确指出,英语课程“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育部2001:1),“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教育部2001:2)。国外多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证明“任务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任务型教学,特别是将国外的任务型教学理论与中国中小学外语教学实践相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任务型教学的一般课堂模式
一般说来,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课堂包括任务前(Pre-task)―任务中(During-task)―任务后(Post-task)三个环节。
任务前(Pre-task)阶段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为完成任务作好准备,以便任务的完成过程能更有效地促进他们的中介语发展。对教师来说,Skehan(1996)认为大致可以有两个方面的选择,即从认知(Cognitive)或语言(Linguistic)的角度帮助学生完成任务作好准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选择以下一种方式组织任务前活动:
(1)完成一个类似的任务;
(2)观察他人是如何完成同样的任务的,即提供一个榜样;
(3)参与非任务性(non-task)的准备活动,如激活学生与任务相关背景知识的活动;
(4)让学生计划如何完成任务等。
任务中( During-task)阶段可以有两大方面的教学选择。一方面是在任务进行之前,尤其在任务设计时,教师所做的关于如何完成任务的要求。例如任务的完成是否设置严格的时间限制,即是否给学生以时间的压力;是否允许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按触到输入材料(input data),是否引进惊奇因素,即中途调整任务的要求等等。另一方面的教学选择涉及师生双方在任务中所作的同步决定(on-line decisions)。以对语言形式整体上的'关注为例,任务型教学期望学习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伴随关注语言形式,这就涉及学习者在任务中的同步决定,如他们是否把自己当作“语言使用者”(language users)和在真实世界里一样把语言形式问题当作伴随交际出现的问题来关注,而教师的同步决定也同样有影响力。如他是把任务中出现的形式问题当作任务中的一部分处理,还是把它们独立出来作为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来处理。
任务后(Post-task)阶段有很多教学选择,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重做任务;也可以鼓励学生反思任务的完成情况,如Willis (1996)建议的“报告”环节;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关注一些形式问题,尤其是那些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发现的问题。
二、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类型
威莉斯认为任务的设计可以有六种类型(Willis, 1996):列举型(listing)、排序与分类型(ordering and sorting)、比较型(comparing)、问题解决型(problem solving)、交流个人经历型(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s)和创造型(creative task)。其中有些任务比较简单(如列举任务),适合初学者和水平较低的学生;而有些任务则相对复杂(如创造性任务),需要不同的认知参与,因而对学生的层次和认知水平的要求要高一些。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必须对此加以认真的考虑。
(1)列举任务:列举是口头和书面交际中最常用的方法。我们为了说明某一概念、问题,常常会列举一些具体的事实、例证。如教师给出一个上位概念(如color)让学生列举出此概念的具体例证(如,red、blue、green等)。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列举,不但可以接触到自己不熟悉的词语和概念,还可以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
(2)排序与分类任务:排序任务是指把物体、事件、观点、概念或步骤按时间、空间、逻辑关系,重要性的顺序进行排列。而分类任务就是把数个相类似的事物按其所具有的某种共同点进行分类。分类的基础或标准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
(3)比较任务:所谓比较就是找出不完全相同的两个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即将被说明的事物与听者或读者熟悉的事物加以比较,使他们了解的更清楚明白。比较任务是在两个物体、人物、地点、事件或观点之间逐条对比讨论。比较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通过比较对照,学生还可以逐步掌握连接共同点或不同点的词汇手段。
(4)问题解决任务: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是一种以目标定向的搜索问题空间(problem space)的认识过程。其中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问题的组成成分必须经过重新改组、转换或联合,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由于问题的多样性,解决问题的手段与步骤也不尽相同。如日常生活问题就涉及表达假设、描述体验、比较选项、评价和达成解决的方法等过程。问题解决任务是较高级的学习任务,需要运用到人的智力和推理能力。
(5)交流个人经历的任务:交流个人经验的任务要求学生自由地谈论个人的经历,分析他人体验。这种经历和经验的交流类似于非正式的交谈或闲聊,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具体的要求,更没有时间的限制,一切取决于交谈双方的交际意愿。这是一种开放式的任务,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思考,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
(6)创造性任务:创造性任务是一种高级的学习任务,具有探究性、合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需要小组或学习共同体在实践中进行各种探究活动。因此,它们比其他任务更加复杂,牵涉到多个环节,需要借助列举、排序与分类、比较与对照、归纳与演绎等手段。教师在设计创造性任务时千万不要按照科学家或创造发明者的那种真创造来要求学生,而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进行一种类创造,即创造出对学生来说是新的或未知的产品或作品。
三、任务型教学的意义
对任务型教学的研究在国内才刚刚起步,要真正体会到任务型教学的奇妙所在,还需要我们花时间去理解、品味、适应。单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任务型学习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陈琳等,2002)。
1、任务型学习是双边或多边的交互式活动,在活动中所学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其价值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对学习英语的价值直接感受,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任务型学习有较为明确的具体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容易看到成就,体验成功,有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感到自我的不足,有利于激发自我完善的欲望,启动不断学习的内在动力。
4、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因此有利于培养责任心。
5、在任务学习中,有较多的人际交往,有较多的机会思考、决策、应变,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性格和情感,发展运用交际策略的能力,同时,每个学生都扮演着一个角色,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语感的生成。
6、在任务型学习中不可能单纯使用一种技能或一项语言知识,因此有利于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学生更注意语言的恰当性、得体性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7、学生在任务型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有利于把所学语言较顺利地应用于真实交际。
8、采用任务型学习的方式,可以改变目前教学中仍然存在的知识传授比重较大,语言实践不足甚至单纯讲授语言知识的现状,有利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程可拉、刘津开《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鲁子问、张荣干《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4、Ellis, D Task-based Research and Language Pedagogy.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2000
5、Willis, J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Edinburgh, England: Longman, 1996
6、Ellis, R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7、Nun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8、Skehan, P. A Framework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sk-based Instruction. Applied Linguistics, 1996.
篇2: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与综合英语教学--任务型语言教学在Christmas单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与综合英语教学--关于任务型语言教学在Christmas单元中的教学实验研究
任务型语言教学已经广泛运用于中国的中小学英语教学,而其普遍性尚未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体现.本研究通过在广西师范大学二年级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探讨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学生组成4人小组开展各项任务,任务都围绕教学单元的主题设计.研究表明,学生通过完成各项任务,其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师范技能得到提高,掌握和使用语言的能力得到强化.
作 者:苏秋萍 Qiuping Su 作者单位:541004,广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刊 名:国外外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年,卷(期):2005 “”(4) 分类号:H3 G4 关键词:篇3:高中英语教材任务型教学模式初探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修订的英语教材仍采用单元划分的办法,但取消了每单元4课的做法,而是设置若干板块,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开展听、说、读、写,共分11个部分。各部分教学目的明确,未分课次,未标明顺序,教师可以摆脱原教材中每个lesson的束缚,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安排教学计划。
修订的高中英语教材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组织和安排听、说、读、写的活动。教材特别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景,使学生综合地运用语言完成一些任务,促使他们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和他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完成特定任务task,甚至某个项目project,是本教材的指导思想。
任务型教学就是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它要求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将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它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角色,转变教学理念,教师不是语言的输出者,而是语言的指导者。教师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根据教学目标给学生以明确的任务,然后提供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以接触语言和使用语言,最后通过学生的汇报、总结、评价来关注具体的语言特征,练习语言难点。倡导让游泳者跳到河里游泳,同样地,让语言学习者到真实环境里去学习的理念。
根据Willis (1996) 在《任务型学习的框架》一书中提出任务型教学法的三段模型,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分三个步骤进行:
1. 前任务( pre-task )-教师导入主题和任务,激活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指令以及作好执行任务的准备。教师是导入者。
2. 任务环( task-cycle )-1)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教师是提醒者。2)计划(planning),学生准备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教师是学生的语言顾问。3)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是报告主持人。
3. 语言聚集阶段( language focus )-学生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汇报他们的发现,教师充当语言的引导者。
例如第一单元(Good friends),根据本单元的目标,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要学生根据心目中好朋友的标准在新环境中至少交一位好朋友。具体操作如下:1. 前任务,首先师生互动,激活主题,然后大脑风暴brainstorming 让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单词来描述朋友,接着小组活动制订出小组的好朋友的标准,最后班级活动交流观点得出结论:对好朋友各有各的观点但又有共同的标准。2. 任务环,1)个人活动,描述自己的个性特征及喜好,可参照范例、寻找资料、上网等。2)小组活动,四人一小组,交流合作并找出小组中最佳朋友。遇到语言难点可向老师寻求帮助。3)班级活动,教师抽几组并由小组的groupleader汇报,然后根据他们的语音、语调、流利、内容等评出最佳组。3. 语言聚焦,1)教师对与任务相关的语言点及操练时使用的词汇句型进行归纳解释。2)教师把学生的自我介绍(未署名)收齐并以墙报的形式张贴出来,要求学生相互了解, 在一个月之内交一位好朋友。再如第五单元(Silver screen),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要同学们学写个人简历并写出自己偶像或最喜欢的明星的简历。具体操作如下:1. 前任务,首先解读标题,导入单元主题,然后大脑风暴激活与主题相关的词汇如:film actor actress director role Oscar Hollywood等,接着师生互动,如设问成功影片带给导演、演员什么?他们出名以后又会怎样?许多记者来采访或被邀请主去主持节目等,最后给出任务怎样写简历。2. 任务环,1)个人活动,搜集偶像或明星的资料,可参考课外资料或上网搜索等。2)小组活动,四人一小组,轮流充当演员、记者或节目主持人和记录人。3)班级活动,教师抽几组表演,评出最佳表演组,该组问题典型、内容丰富、语言流畅等。4)小组活动,整理记录形成简历的模型,报告任务完成情况。3. 语言聚集,学生发现并提出汇报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讲解并归纳语言点、词汇、句型等。 再如第三单元(Going places),那时适逢“十一”黄金周,我们设计这样的任务:同学结伴作一次生态旅游,从计划、出游到写游记。如第六单元(Good manners),我们设计这样的任务:比较中西方餐桌文化。如第七单元(Cultural relics),我们设计这样的任务:探索家乡历史文化遗产,编写家乡历史文化简介。如第十单元(The world around us),我们设计这样的任务:调查本地污染情况,倡议大家保护环境。等等。
如何设计教学中的任务呢?针对修订教材我们提出下列几种形式:① 预测任务,根据标题、课文内容或图片信息等进行预测。② 排序任务,根据事情发生先后,把文章段落、段落句子或图片顺序打乱然后重新排序。③ 比较对照任务,对比不同材料、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④ 问题解决任务,要求学生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解决现实中的问题。⑤ 交流个人经验意见的任务,学生就某一具体问题发表自己看法,听取别人意见,并引起思考,培养学生多元思维。⑥ 创造性任务,这是一种高级的学习任务,具有探究性、合作性、实践性的特点,环节多,任务重。
最后,正如没有登过高山的人无法领略高山的峻美一样,没有涉足任务型教学的人是无法体会到任务型教学的奇妙所在。任务型教学是适应新教材改革的,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我们都在探索之中,还需要时间去理解、去品味、去适应。
篇4: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概念 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
作 者:覃锋 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学院 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 年,卷(期):2008 “”(z1) 分类号:H3 关键词:任务型语言教学 运用 大学英语 注意的问题篇5:任务型教学与“信息差”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摘 要】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特出了语言的交际性,这种交际性主要体现在交际过程中的信息差。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任务时如能较好地运用信息差,不仅能切实提高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还会使我们的课堂任务更加具有吸引力,将会收到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任务型教学、信息差、交际、能力、课堂教学
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播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英语课程标准中将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提到了一定高度。笔者认为只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同时对教学任务的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所设计的任务必须具有真实意义,必须涉及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传递等过程。我们提倡任务型教学法,是因为任务型教学突出了语言的交际性,加大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强调了语言的真实使用和学习者的内在动机。任务型教学中的交际性又主要体现在交际过程中的信息差。从信息论角度来看,语言本身就是信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的过程实质上是双方传递信息的过程。双方传递信息时要有一定差距,即这个信息只有一方知道,另一方是不知道的,通过交流达到互通信息。这种传递信息过程中的差异就叫做信息差(information gap)。如果没有这种信息差,那么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传递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变得毫无意义。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设计任务时如能较好地利用这种信息差,多采用一些真情实景,不仅符合新课标教学原则中提出的要求:高中英语课程要特别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切实提高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思想情感的能力,同时也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更具吸引力。我们也将会收到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在任务设计中运用好信息差必须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改变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差
我们一般的课文教学模式是:先听录音或听老师介绍课文,然后就课文内容提问,接着学生回答,最后让学生进行课文复述练习。其中尽管包含听、说、写的训练,但基本上都是在老师的控制下进行。不管是回答问题还是复述课文都是在已知信息上做文章,大家都知道彼此要说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没有新意。课堂上学生对这样的训练兴趣不浓,因此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基于上述原因,在现行高中英语教材的教学中,我根据其题材新颖,知识性强的特点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了一些调整。在课堂教学中我较注重于文章内容的信息传递。这种将重点放在语言内容而不是语言形式的教学方法在美国和加拿大早有尝试,而且很有成效。这一方法的最大特点是顾及了学生的兴趣和确保了在情景中理解性输入。理解性的输入是语言认知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在这一教学方法指导下,我在课文教学中,在设计任务时将重点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例如我在上高中第二册第四单元 First Aid 一课时,我设计的总任务是:要求学生通过这堂课了解急救常识,学会一些简单的急救技能,并能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在总任务下,我还设计若干个小任务。任务一:了解急救常识。课堂上我穿上白大褂,打扮成医生向学生讲解急救的一些基本常识。根据课文内容我和学生一起讨论急救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措施。必要时还做一些示范动作的表演,让学生跟着模仿。我要求学生听懂每个句子,搞清各个句子的含意。但这些都是为了弄懂急救过程而不是为了分析语言的结构。任务二:学会运用急救常识。我创设各种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事故情景让学生进行分析和处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互相练习一些急救技能,既动口,又动手。接着请小组上讲台进行表演比赛,气氛十分活跃。任务三:检查掌握情况。最后的检查是放在一份让学生选择答案的急救知识测试卷上。这堂课给人的感觉是一场急救常识宣传课而不是语言教学课。学生的注意力都在弄懂急救知识上,但这一切又都是用英语在交流,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得到了训练。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听懂和学会了许多英语急救用语。学生感兴趣是因为这些急救知识对他们来说是新的,存在信息差;学生们掌握了,会说了那是因为他们有了一定量的理解性输入,产出必须是建立在输入的基础之上的。
二. 注意方法,精心设计信息差
教师在课堂上要始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学生,必须要注意语言信息的意义和内容。如果老师上课节奏缓慢,所传递的信息都是已知内容,没有信息差存在,学生必然会感到乏味,也容易分散注意力。衡量信息的多少和传递的效果,主要看信息本身的价值是有用还是无用,有用的信息在于信息的内容新,有一方或双方都不清楚,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交流的目的,才具有获取信息的意义,才能使学生产生获取信息的欲望,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任务的设计中注意信息差。在课文理解中我们应该少问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应设计一些深层次的并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问题。例如在上高中英语第三册第十五课时除了让学生分析文章归纳大意外,还设计了一个开放性话题:让学生讨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关于粮食的一些不明智之举。学生思维活跃,发言踊跃,谈到了粮价与种粮积极性的问题;谈到了许多大餐馆中点菜时的浪费问题等等。因为有新的信息,所以学生在讲与听的过程中均有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设计课外作业任务时也应少一点枯燥的重复训练,多一点含有新信息的创新练习。例如在学完了高三第五单元后,在学生了解了广告制作过程和制作广告应注意的事项后,布置学生按小组创作自选和必选两则英语广告用于全班交流评选。学生既有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又有丰富的想象力,许多作品都非常的精彩。这项作业任务集写和说为一体,交流中,因为各小组的广告创意和广告内容不同,存在一定的信息差,学生们听得十分认真。通过这项作业任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一项任务同时训练了听、说、写三项能力。在评选过程中学生还接触和了解到许多其它语言形式。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以往我们在讲解课文语言点时常采用解释、举例、翻译或造句的方式。这种方法信息量少,而且都是已知信息,课堂气氛很难活跃。因此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如讲解和操练语言点时也尽可能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例如我在教学生 It is common for sb. to do sth.. 的句型时,首先通过几个例子让学生了解其含义,然后用问句的形式和学生进行交流。如:
Is it common for you to have dinner in the evening?
Is it common for your parents to wash clothes for you ?
学生们争相回答。然后再由学生完成句子:
It is common for me …
每个学生都会做出不同的回答,偶而我还会问其他学生:
Is it the same with you?
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始终处于交流之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在组织对话教学时,尽量避免过多的机械性重复,或让学生自编对话表演,或直接与学生进行即兴对话表演,在互不清楚对方将要说些什么的情况下,这就存在了信息差。无论是对话的学生还是听的学生都很投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际情景下的语言交际能力。
三. 加快节奏,增加有效信息量
英语课程标准中还提出:在设计任务时,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感兴趣,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还须使所设计的任务具有一定的信息量。做到节奏快,容量大,始终有新的内容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课堂上,大部分时间用在小组活动或结对练习上。这些交流活动在有限的课堂活动时间里增加了语言的输入,语言的输出也相应增加。在这种小组活动中,安排学生分头去查找不同的资料,并且与同伴分享这些资料。如每天的daily report ,是一项听说任务,每天都有一个新话题,学生通过报纸,书籍或上网查寻,准备了丰富的语言内容,对其他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内容;有时是围绕课文内容,让学生准备有关这一话题的相关材料。这些准备和讨论过程又从另一个方面增加了学生接触语言的机会。在习得语言的同时可以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安排阅读任务时,我不局限在书本上,也不仅仅围绕高考做一些应试阅读练习,而是布置学生每日阅读一定量的英文报刊。英文报刊上的文章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高。而且在阅读中我还允许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选读报纸上新闻,娱乐,体育等不同版块的文章。在课堂交流中因为各人所读的内容不同,交流中存在信息差,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都在获取信息的内容上,而不是在枯燥的语言形式上。因此无论是课后阅读还是课堂交流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有大量的语言输入,学生的词汇积累和对各种语言现象的认识也在一种自然状态中不断提高。这种大量的信息输入符合语言习得理论:语言输入必须大于语言输出。
小结:要使学生能用英语连贯表达思想,有较好的输出,必须要有大量理解性的输入。无论使用哪一套教材,关键在于我们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广泛的信息来源为这种输入提供了机会,同时还需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科学地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差,并不断增加课堂教学中的信息量,使学生在大量吸收的基础上能有较多较好的输出,具有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书目】
1.《任务型语言教学》 龚亚夫、罗少茜编
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篇6:任务型语言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实现方式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2005年1月21日 绍兴市教育局教研室 周智忠
新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同时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对于广大的英语教师来说,如何在教学中实践这两种新的教学理念是最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尝试从任务型语言教学和自主学习的特点入手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实现方式。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交际语言教学的课程模式之一,是众多交际教学模式中最强调语言教师和学生自主性的新型教学模式。国外这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在理论上逐步成熟。许多语言学家,如Littlewood,Skehan,Willis和Nunan等从不同的角度对任务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总的来说,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以意义为中心,以解决某种交际问题为目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即在师生和生生的互动和交际中产生语言的习得,并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区别于其它交际教学模式的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它更强调采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主动的学习和运用语言,不论是采用真实生活的目标性语言,还是为实现目标性任务而设计的教学性任务,都能使语言学习者产生更强烈的语言学习动机,从而使其成为自主的学习者。
二、自主学习
和任务型语言教学一样,自主学习也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受人本主义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者潜能的发挥,主张学习者积极、自发学习,强调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对于自主学习的定义,Holec(1981)认为,自主学习是对自己学习的一种负责;Dickinson(1987)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负责能力。一般来说,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我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我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并能够对学习结果作出自我评价,那么他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很显然,在我们的教学环境中完全的自主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中学生,他们的自主学习应该是老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属于半自主,因此老师在课堂内外的支持和辅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如何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三、从任务型语言教学角度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任务型语言教学涉及到学生需要分析、任务目标的确定、任务的设计、任务的执行和任务结果的评价等,下面我们结合任务型教学的具体情况来探讨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分析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需要是英语自主学习最基本的动机因素,因此教师在设定任务目标和设计任务时,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这就有必要对学生的需要进行分析。需求分析可以在教学的各个阶段进行,可以放在学期开始前进行,也可以在单元教学开始前进行,甚至可以具体到对某一课的要求。对于强调语言真实性的任务型教学而言,需求分析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能力范围,智能因素,认知能力与学科综合,尤其要了解学生的能力范围、智能因素、认知能力,也就是说要了解学生现有水平与课程、任务目标之间的差距。因为只有当所设计的任务接近学生的语言水平或略高于学生的语言水平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积极参与的欲望,从而自主的去完成任务和学习。
2、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培养他们自我计划和监控能力。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之一是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任务目标。Littlewood(2004)认为任务目标可以是老师定的,也可以是学生定的。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设定具体的、近期的、能够完成而又有挑战性的目标,因为自我定向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在教学中引入师生协商策略,就教学目标、内容、进度、方法和过程等进行协商决定。另外我们还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我计划和监控的能力,比如给学生一个课外的调查任务,在教师确定总体目标以后,具体的小组内分工,时间安排,资料的搜索,策略和方法的调整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当学习者感到他们能根据自己的意愿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能决定自己想做的事,能自己确定学习内容,能自己选择喜欢的学习材料时,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激发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富有探险的精神,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不断的自我探索的过程中也就逐步养成。
3、加强课堂合作学习。
影响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环境要素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比如:以班级、小组还是个人的形式进行学习。任务型语言教学更强调学生间的互动、合作学习,这恰好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的中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普遍存在交际压力,合作学习可以减少学生的焦虑感,能自主地投入学习,并最终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在自主学习中,学生不光靠老师,而是与小组其他成员一起交流、协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是促进学生自主性的要素之一。Littlewood(1999)发现,由于文化的差异,在不崇尚个人主义的东亚(包括中国)的学生更喜欢小组合作学习。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正好能满足这种需要,也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社会互动理念。在课堂上除了必要的个人活动以外,我们应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和个性特征组织各种小组,并把不同的语言交际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小组,使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以及组与组之间的友好竞争和相互支持取长补短,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4、引导学生自我评估。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估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这是“评估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技能”。传统英语教学以教师的终结性评估为主,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其本身的特点来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任务活动及其完成的效果,这一点对任务型语言教学来说应该完全有可能实现,因为每一个任务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预定任务目标参与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从而可使他们从评价中得到反思,获得动力,更好地去完成下一个任务,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我们还可以提供给他们一些具体的标准,让他们对照这些标准来评判自己的学习表现,例如,在写作任务的最后环节可以进行全班公开评改一两篇典型的文章,目的是通过训练使学生学会对用词、语法结构、篇章结构的评估方法,在这过程中学会并懂得什么是好的写作,以找到并注意自己的差距。
任务型语言教学和自主学习从表面上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属于教学模式范畴,后者是一种学习能力,但从本质上讲两者的理论基础是一致的,因此它们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从而促使他们自发的学习和解决问题,最后养成自主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则能有效改善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本文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几个方面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全面地理解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本质。我们相信,只要在英语教学中坚持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那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两个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 任务型教学
★ 任务驱动型作文
谈谈中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一般模式与方法论文(共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