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镜花缘》阅读感悟

时间:2022-03-12 10:46:32 作者:Abrasax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Abrasax”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小说《镜花缘》阅读感悟,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小说《镜花缘》阅读感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小说《镜花缘》阅读感悟

《镜花缘》是清代神魔小说,自出版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各方关注。鲁迅、郑振铎、胡适、林语堂等大家对它都有研究,评价颇高。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能“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国外学者也致力于此书的研究,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该书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

《镜花缘》这部书,人们把它称之为小说,但它的小说味并不浓厚。说它不浓,首先是它没有塑造出一个像样的典型人物,即使像唐敖、唐小山这样的主角儿,也显得很苍白,而且在结构上也极为松散,故事与故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看上去像是由无数张美丽的图片拼凑而成。所以,艺术力量单薄,文学价值不高。

当然,这些所憾只是这部巨作的美中不足,应该说,作者耗去二十年心血写成的这部作品,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还占有着它应有的地位。在小说中“论学说艺,数典谈经”,同时还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镜花缘》一百回,故事起于以百花仙子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则天诏令在寒冬使百花开放,违犯天条,被贬下尘世。其中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历海外三十余国的奇异经历,后半部分主要写由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参加武则天所设的女试,及考取后在一起饮酒游戏、赋诗谈笑的情景。同时,又自始至终贯穿着维护李氏正统、反对武则天篡政的线索。《镜花缘》由于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带有较多的社会批判意识,有时且不乏深刻之处,所以尽管成就有限,但在小说史上占据一定的地位。

《镜花缘》书的命名取意于“镜花水月”,蕴涵着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识。作者用漫画式的笔调,通过夸大和变形写出了社会的丑恶和可笑,也写出他的理想社会。但由于故事发生的场所是虚无缥缈之地而情节又是荒诞离奇的,所以作者以此揭示的现实生活,给读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严峻和可悲。在艺术上,作品的奇思异想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力,且思想机警和语言幽默风趣。但另一方面其幻想性的虚构情节有些分散,人物形象显得单薄;后半部分大谈学问,较为累赘。

篇2:《镜花缘》阅读感悟

读《镜花缘》之前,我曾读过《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讲述的是灵石、仙草下凡经历红尘的故事。

《镜花缘》与《红楼梦》一样,也是一部神话小说,更多的并非天庭,而在于红尘,就像现实与幻想的分分合合。虽说一切都建立在虚无的基础上,可剧情发展,人物性格及言行举止,全部都基于实物,《镜花缘》中所有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从天庭中嫦娥与百花仙子不和开始,到武则天从天庭到人间,心月狐临凡,延伸至唐敖和林之洋的海外生意,故事环环相扣有理有据,情节跌宕起伏。

初读《镜花缘》,我并没有什么感悟,也没有领略到它的含义。读到后面,我才渐渐明白,其实它似乎并没有什么含义,只是写实而已。虽然是建立在虚构上的写实,但它记录的依旧如此清晰。也许正是因为记实,所以它能够得到大家的喜爱。书中的描写生动有趣,言简意赅,让我感悟颇深,尤其是泣红亭中石碑所写,描绘得更是栩栩如生,从唐敖梦想十二名花飘零海外开始,航海之旅中果然带回了十二名女子,而剩下的则是其女儿唐闺臣在考试后结识的女子。

《镜花缘》中让我感受深刻的是第十七回“因字声粗谈切韵,闻雁唳细问来宾”,以及第十八回“辟清谈幼女讲羲经,发至论书生尊孟子”。在我看来,其中讲述了多九公认为此处蛮夷之地,不晓得孔孟之说,自以为胜券在握,便不自量力地与女子谈文,却遭到“惨败”。然而多九公身为老人,却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放不下面子将错就错的死不承认,实在令人钦佩。

《镜花缘》描写了海外风貌,但这种很好的主题并非各国游历,而是描写林之洋、唐敖在梦中所得到的十二名花飘零海外,基于神话创作的《镜花缘》带给人一种清丽脱俗的意境。泣红亭中石碑刻文,就像《红楼梦》中的“警幻仙姑赋”以及小格子里边的诗词,这正是清代文学部份现状。明末清初的《水浒传》,还有《西游记》,其中不乏诗词、神话,亦可见在当代这种讽刺现实的风格。

篇3:《镜花缘》阅读感悟

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神仙代表着恣意快活。在《红楼梦》中,秦可卿说的“这房子,大概神仙也住得吧”;在《西游记》中,更是妖魔鬼怪与神仙横行,赋予了神仙七情六欲;在《水浒传》中,天官星和地煞星共一百零八人下凡,皆是幻想与现实接轨。《镜花缘》亦是如此。冥冥之中,缘由天定,石碑为引,正如同《儿女英雄传》一般,也有着天庭的存在,只是在不同的书籍中他们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镜花缘》和《西游记》都是以唐代为背景,《红楼梦》则是以清代为背景,而《水浒传》则是以北宋时期为背景。《明朝那些事儿》中有写宋江造反是为了接受招安,《西游记》中有写西天取经,《镜花缘》中有写海外寻找十二名花。为什么要那么去写,是因为机缘巧合,更是因为命中注定。机缘使然,巧合形成,命中有无,实为注定。这一切又都顺理成章,在选择连接的铁轨上,命运的火车悄然启程,终点很远,但这一路上遇到的人各式各样。

《镜花缘》用不同的主线贯穿其中,演绎不同的人生。有些人的出场别开生面;有些人的出场悄然而现;有的人轰轰烈烈;有的人仅是在考完之后吟诗作对。有的人陪唐小山坐船去小蓬莱寻找父亲唐敖,于唐小山而言,也许就是有缘有分;而其他一同考试而获得名次的女子,于唐小山而言,应该就是无缘有分。而这一切似乎并不能如此评说,因为她们同为花仙子,而唐小山乃是总管百花的女神——百花仙子,所以,花仙子均与她有缘,除了十二名花的花仙子们,那些未曾一同出海漂泊的名花,到底就是有缘无分。

有时候,动物于我们而言,更为真情。它们不会像我们一样,想得太多太远太广阔。只因为唐小山,所以便要去寻找;只因为人类的一句诺言,所以便捧着石碑四处游走。不是因为责任,而是因为那是主人的吩咐。或许对于别人来说,那只是一句玩笑话罢了。对于仙人,明明只是一句玩笑,却如此认真,也正是这份认真和执著,让许多看起来荒诞不经的梦想成真。

有时“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未必是说听者杯弓蛇影、疑邻窃斧,而是别人当作耳旁风的梦想,或许可以实现的东西,只要你能抓住并去努力,终会获得成功。

不过,书已成物已定,《镜花缘》读后的寓意如何,需要自己来品味。毕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情,去看情境之中,总有不同。

篇4:小说《镜花缘》优秀读书感悟

以前,只记得这是部金童和百花仙子的爱情故事,然后看看百度百科,看看评论,趁着空闲,不知不觉就看完了

其实,缘起很简单,金童遇上百花,其实他们的下凡我觉得错误很简单,因为他们不顾一切的爱情,不顾一切用了观音的仙露,不顾一切得罪风神甚至羞辱她,不顾一切让十二花仙为他们犯错,最后花气外泄,四时紊乱,最后他们的正确也很简单,他们不再以为自己的爱情就是一切,更考虑了十二花仙,桃子梅子两个,最后的结局描写的很淡,甚至我已开始看评论真的觉得他们无情了,但是,虽说神仙无情,可是无情怎么会是神仙,他们相视而笑,他们讲感慨,真正的爱情最后总会渐入平淡,不需要那么轰轰烈烈我觉得也很好,这是一种成熟吧,毕竟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百花仙子和金童,怎么也是有自己的职责的,要是沉迷爱情,后果不堪设想,最后的他们,让人很想祝福,祝你们幸福~

武则天,其实这个角色我个人很喜欢,为万民设想,他们做的不好,我就取而代之,我可以带给万民福祉,今日你在朝堂上无法败我,他日更如何打败我的盛世王国,霸气,傲气,更是能力,不接受炼丹,不接受紫河车,其实狐仙已经被百里巧度的很善良,或者说一开始只是偏激的善良,敢爱敢恨,有能者居之,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霍乱超纲,其实还是蛮大的罪名,礼教误人,开放才能生存,最后二人会不会延续知己之情,其实,很期待,百里巧避而不出,看着很替她难过,总会想着他们会有一段情,就算在天上,还是会有些可能性吧

风神,固执痴情,雨神,和她是一样的人,只是,他们又不太一样,我总觉得金凤的任性有很大一部分要怪鲁克,宠溺放任,喜欢一个人不是单纯地对她好,更是要交心,在这个方面我觉得风神好肤浅,只看脸蛋,虽然雨神的脸蛋也不错,他们缺乏心的交流,最后相忘于江湖,也不错,假若真的有缘,天庭重新相处,说不定还是有未来的,谁说不是呢?

之洋,傻傻的很幸福,最后还是舍不得,放弃自由,厮守终生,你们可以一起看星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结局很平淡地带过,却还是让人会心一笑。

花仙子们,有孝心一片,有痴心错付,有为国为民,各种经历,混在各种各样离奇的国家,感觉很新奇,她们只是太过重视和百花的感情了,最后更是不惧危险一起抵抗外敌,这未尝不是一段不错的经历

我总是很喜欢喜剧的结局,好人幸福,坏人痛苦,这里的坏人,就是复仇心蒙蔽难以逃脱的九世奴隶和九世乞丐了,人生本是梦一场,爱情本是虚幻,虽然这么说,我还是希望有一场好梦,更拥有一场轰烈至平淡的爱情,我就是一个俗人,我不信来生,只求今生,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

篇5:镜花缘小说读后感

从小到大,我读过的书不计其数,有一本令人深思又令我难忘的书??《镜花缘》。

《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律、围棋。晚年虽然生活贫困,却用十多年时间写了号称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奇特的一部小说《镜花缘》。当代学者称之为“杂家说”,国外学者评为融幻想、历史、讽刺、游记四类小说于一体的巨著。

刚翻开书的第一页,就看到上面那段简介,我心中暗想:“一个老头儿能写出什么巨著,没听说过这本书,我倒要见识见识。”

故事从百花仙子被贬开始,沿着两条主线叙述。明线为唐敖官场失意,索性与妻舅林之洋出海经商游历,暗线则是百花仙子在凡间的故事,两条线一明一暗,为故事增添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看《镜花缘》的第一感受是幽默。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场面描写都能看出。淑士国人十分迂腐。在一家小酒馆,伙计是这样招呼客人的:“三位先生光临,莫非饮酒乎?用菜乎?请明白以告我也。”淑士国人的呆板,酸,透过一个小人物的几句话,跃然纸上。

看《镜花缘》的第二感受是凝重。幽默与凝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氛。在笑过之后,我也有些羞惭。白民国书架上摆得满满的,人人都有一股书卷气,却连《论语》都读不正确;而黑齿国人皮肤黝黑,却诗书满腹,真是不能以貌取人呢!

看《镜花缘》的第三感受是感动。虽然某些国家的习惯不好,但每一个失德行为背后又很快出现一个反衬人物,厌火国人因为贪财而喷火伤人,而被唐敖放生的人鱼却出手想要救助,最终赶走了厌火国人。

《镜花缘》虽然是虚构的小说,却严厉地抨击了现实中的不良风气,真可谓是一面“镜子”。从此《镜花缘》成了我书架上的老居民、好居民。

《镜花缘》2022感悟满分

镜花缘读后感作文精选

关于镜花缘读书心得

镜花缘读后心得体会

镜花缘读后感800字

小说《雪国》读书笔记感悟

镜花缘读后感优秀作文

初一学生镜花缘读书心得

《福尔摩斯探案选集》小说读书心得感悟

《镜花缘》的初中读后感800字

小说《镜花缘》阅读感悟(推荐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小说《镜花缘》阅读感悟,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