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DD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古文经典对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古文经典对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古文经典对联
古文经典对联
对联,中国得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得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得中华语言独特得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下面是古文经典对联,请参考!
古文经典对联
上联:千重远山万重水,十分相思百分念
下联:三秋桂子十里荷,一轮明月两地心
上联:碧海青天,嫦娥应悔偷灵药
下联:一身虎胆,后羿无惧射九日
上联:一聊相识,再聊相知,相见更叹恨晚,红线巧牵姻缘
下联:千里共月,万里共网,天涯亦如咫尺,小屋喜迎中秋
上联:满地月如霜,秋似水,天涯入思乡
下联:半樽酒入肠,愁漫天,珍珠泪无语
上联:八月中秋占八卦,乾八卦,坤八卦,卦卦八面玲珑
下联:九九重阳登九重,上九重,下九重,重重九霄云外
上联:往事难回首,回首断肠回
下联:明朝奔圆月,圆月中秋圆
上联:美酒佳入伴身侧,春风自得意
下联:夜市千灯映皎月,入月俩团圆
上联:中秋八月中,月月明,赏好月,赏月好
下联:小屋活动时,日日欢,作美文,作文美
上联:佳节美酒佳,酒酒香,把欢酒,把酒欢
下联:天涯一片天,片片云,剪云片,剪片云
上联:碧空月圆逐花影,龙灯笑舞闹中秋
下联:国强民富显龙威,彩旗飘扬迎国庆
上联:去年秋别泪暗垂,远渡重洋,满载辛酸,独在异乡为异客
下联:今夜月明入尽望,海外游子,心系故土,每逢佳节倍思亲
上联:秋风玉露,纤云弄巧,举樽共邀娟娟月
下联:才子佳入,对影成双,抚琴同唱绵绵曲(.)
上联:少年游虞美入,相见欢花心动
下联:杨柳枝柳梢青,沁园春绮罗香
上联:蝶恋花木兰花解语花,一从花开满庭芳
下联:江南柳宛溪柳楼下柳,杨柳枝头柳梢青
上联:浮曦步晨,悬月环素,朝朝暮暮总相循!
下联:晚霞漫天,落日披彩,年年岁岁惹沉醉!
上联:月如水,情如丝,你思我思,一样相思。
下联:秋正红,夜正浓,举头低头,愁上眉头。
篇2:趣味古文之对联
陈述古辩盗
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①为盗者。述古绐②曰:“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阁祠③之。引囚立钟前,谕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④祷钟甚肃,祭讫以帷⑤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讯之即服。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三》)
【注释】
①的:确实,真正。②绐(dài):欺骗。③后阁:我国古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常作游息、远眺、供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祠:供奉。④同职:同事。⑤帷(wéi):布幕。
1.翻译:
(1)使人迎置后阁祠之。
(2)乃阴使人以墨涂钟。
2.陈述古智辩盗者,是因为他抓住了盗者________的心理。
酒的对联
中国的古代文人,讲究“斗酒诗百篇”,所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酒文化,酒联就是其中的表现之一。人们阅读一副酒联,不但会从中得到一种艺术享受,而且通过欣赏,可以得到启迪和激励。
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与友人一次对饮时,曾吟一联曰:“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此联没有一个“酒”字,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是一副饮酒联。而且嵌入唐代诗人贾岛和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妙趣横生。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句“阶下举杯邀明月;篱边信步赏花开。”联中也没有一个“酒”字,可上联暗嵌“酒”字,下联明嵌“花”字,却是一副酒联。
明末清初在杭州平湖秋月处有一家叫做“仙乐处”的酒楼,它的对联是:“翘首仰仙踪,白也仙,林也仙,苏也仙,我今买醉湖山里,非仙也仙;及时行乐地,春亦乐,夏亦乐,秋亦乐,冬来寻诗风雪中,不乐亦乐。”
还有一些故事联也与酒有关。传说有一天苏轼与秦观乘船外出,忽见岸上有一个醉汉,骑着驴东倒西歪地走着。苏轼出对道:“醉汉骑驴,步步颠来算酒账。”秦观一时不能对出,想着想着,忽见船尾艄公摇着船一俯一仰的样子,即对道:“艄公摇橹,深深作揖讨船钱。”
有的酒联,则多以典故点缀,清淡传神,明快含蓄。如:“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还言此处佳。”“画栋前临杨柳岸;青帘高挂杏花村。”“泉香凭谁问?酒冽待君尝。”刘伶、李白是古代闻名的嗜酒文人;“杨柳岸”是柳永词名句;“杏花村”出自唐代诗人杜牧诗句;“香泉”、“酒冽”,见诸宋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1.趣味对联
2.趣味对联大全
3.趣味的数字对联
4.2017趣味对联
5.民间趣味对联
6.关于趣味对联
7.现代趣味对联精选
8.古代趣味对联
9.有关的趣味对联
10.经典趣味对联
篇3:巧用对联学古文(论坛帖)
/vbb/showthread.php?threadid=102
安徽师大附中 朱诵玉
在学习完诸葛亮的《出师表》之后,我让同学们每个人作一副对联,对联的内容可以是写诸葛亮其人其事,也可以是针对《出师表》这篇文章,更可以是写三国故事。教室里立即沸腾起来,同学们仨仨俩俩地相互交谈,课堂气氛很是热烈。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和激烈的争论,一副副带着中学生特有的稚气和思想的对联产生了。于是我示意同学们安静下来,并请人将自己写的对联读给大家听。
付瑶首先读道:“空城妙计名扬千古,文才武略流芳百世。”我点评道:“付瑶的对联赞颂了诸葛亮的文治武功,但上下联不够对称,有谁能替她改一改呢?”沉默片刻后,田源同学站起来说:“将下联的‘文才武略’改成‘文武才略’,这样就是偏正短语,在词性上正好和上联的‘空城妙计’相对。”我点头赞许:“田源同学这一改,确实使上下联变得比较对称,很好。那么请把你写的读给大家听听。”田源读道:“句句叮咛出肺腑,声声教导似慈父。”“哦,你也是赞颂诸葛亮的!有谁要对他的对联提出意见吗?”我刚问完,同位李融同学便站起来说:“田源的对联看起来是比较对仗,可是太死板了,缺乏文采。”我听后一笑,说:“那就请将你写的有文采的读给大家听听吧!”“效力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何须辨襄阳南阳。”李融读完,立即引来一片掌声。我问曹璨:“刚才我看你鼓掌了,为什么?”“李融的对联写得好!”“好在哪里?”“李融的对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上下联分别写了诸葛亮的忠心和才气,概括全面,又有文采。”“嗯,评得好!能把你写的读一读吗?”曹璨说:“我写的是有关三国历史的。黄皓奸险,欺国之意始存;姜维悲哉,济世之才空负。”“写得也不错,对三国历史比较熟悉,上下联也基本对称,不过能不能将‘悲哉’换成别的和‘奸险’更对称的词呢?” 曹璨说:“我还没想好!”“那留待课后再细细琢磨吧!”我说,同时我将目光转向一直微笑不语的贺琰同学。她是班长,语文功底很好,她一定写出了不错的对联。于是我问:“贺琰,你写的呢?” 贺琰站起来读道:“点点滴滴,一心一意,谁人知老臣苦心;勤勤恳恳,三令五申,只堪叹相父沾巾。”果然出手不凡,上下联工整对仗,同时又把诸葛亮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对联的朗读还在继续,同学们都兴味盎然。在浓烈的学习气氛中我们结束了对《出师表》这一课的学习。
这堂课虽然结束了,但同学们都还在争相传阅自己的对联。这些对联虽然有的还很稚嫩,不很工整,或根本就不能算对联,但却是学生们用心去写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对联的形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首先,激发了学习兴趣。对联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在由学生自己来写对联,大家都感到很新鲜,很有趣,都积极主动认真地去写,一个个抓耳挠腮,推敲字句,锻炼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次,巩固了课文内容。因为对联内容要和课文相关,学生在写的时候必须透彻地掌握课文,理解人物,才能写得准确。这样就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并且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要写诸葛亮,就必须熟读课文,深入理解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目的,以及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要写三国故事,必须了解这段历史,还要熟读《三国演义》,否则就无法写出好对联。这一点也是用对联教学最大的收获。
第三,弘扬了民族文化。让中学生写对联,老师要对对联的相关知识作些讲解,从而增加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这也是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一种继承和弘扬。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探索,怎样做才更合理有效,还要继续去探求。
[巧用对联学古文(论坛精华帖)]
篇4:品对联与趣味古文的活动
有关品对联与趣味古文的活动
孤联寻对
前些年,澳门楹联学会两位会员曾联合悬赏,出句是:“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写的是一个古老的题材:月夜的景色。明月照进纱窗,每一个窗孔都被照明,许多个楼阁(葛谐阁音)都被照亮。好一片月光照耀下的银色世界。就意境而言,这个五言加七言的句子只可算作“一般”,就其语文运用的技巧而言,却可用“高难度”形容了。“个个孔明”全等于“诸葛(阁)亮”,而“诸葛亮”系一人名,“孔明”乃是“亮”的表字。它们之间的关系与排序可以表述为:字+复姓+名。此联相传为清代乾隆年间大学士纪晓岚所出,历时三百年来未获佳偶的绝对。
征联甫出,海峡两岸楹友躁动,奖金从六千港元一直提到三万港元。最后评出了几个相对满意的下联,最佳下联仍旧空缺。评出的`下联有:“直臣罹铁网,官官子直令狐绹”,“德门传礼记,篇篇敬德尉迟恭”,“长空飘瑞雪,霏霏翔宇周恩来”,“风送幽香,郁郁宛华梅兰芳。”最为工整的得算金伯弢先生撰写的对句:“清风沐凤阁,处处常清上官正。”只是“常”对“孔”在词性上略显小疵,但仍称得上是该联的较佳对句。
澳门甲戌年征联活动虽已尘埃落定,但感兴趣的同学不妨继续尝试,也许最佳下联就会由你吟出呢?试着对一下!
趣味古文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拊掌录》
注释: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责骂。⑥胡:为什么。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
(2)使·侄录之( )
(3)侄罔然··而止( )
(4)执·所书问曰( )
2.翻译下列句子。
(1)此何字也?
(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辩论台
随着各地中学相继开学,新生军训作为“入学第一课”也拉开了帷幕。站军姿、叠被子、踢正步、唱军歌……这些陌生的词汇都会被中学生们一一实践。如果你是新生,就可能躲不过去这场看似艰难的“战役”。有人说,它是一次可怕的经历;也有人会告诉你,它是“苦涩的甜蜜”,是令人难忘的“迷彩青春”记忆。
对于中学生军训,你有着怎样的观点?请简要论述,注意论点鲜明,论据充分。
上期语文俱乐部答案
猜谜语:立春、惊蛰、春分、夏至、白露、冬至、芒种
趣味古文:1.(1)同“汝”,你。(2)给……吃。2.(1)东边的邻人杀猪是为什么?(2)现在刚刚懂事就欺骗他。3.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
★ 趣味古文之对联
★ 励志古文名句
★ 古文翻译在线
★ 古文求职信30字
★ 运动会古文标语
★ 古文的唯美句子
古文经典对联(共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