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成功的人往往不聪明论文

时间:2025-04-22 03:36:02 作者:day899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day89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为何成功的人往往不聪明论文,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为何成功的人往往不聪明论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为何成功的人往往不聪明论文

为何成功的人往往不聪明论文

中国有句老话,叫“知易行难”,说的是懂得道理很容易,但实行起来却很困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无数次商场上的大起大落,似乎都证明了这个朴素的真理———很多人,他们有着最聪明的头脑,有最敏锐的商业嗅觉,一拍脑子,点子就来……

但是,有了这些素质的人,却往往不是最后的成功者.也许,美国著名管理学专家彼得?得鲁克说得好:“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果。”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谁会相信成功的人并不聪明?但事实真的如此。

知易行难———

90%的企业家智商并不突出

我们先来界定一下聪明的含义,聪明是指一个人的智商高出普通人的正常值.这样的人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聪明人.顺着这样的逻辑,我们会发现很多成功人士,也包括成功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他们的智商并不突出,所以说并不聪明。

看看很多成功企业家的个人简历,你会发现,他们中间最多只有不超过10%的智商超群,其余90%的智商绝对就是普通人水平。但是,他们成功了。

而另外,我们也能够看到很多很多的聪明人.我们或许还能够回想起中国企业界一些流星般的人物,他们嗅觉灵敏,脑筋活泛,他们甚至可能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企业界最聪明的一类人。

比如说,他们能够在美国的“伟哥”尚未进入中国之前率先抢注中文商标并推出号称功能相似的产品,以此赢得市场轰动;他们能够迅速洞察中国消费者的心理需要,精心包装各种概念性的保健产品并迅速形成市场规模,然后又迅速消失;他们也能够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招标会上豪情万丈,一掷亿金,然后仔细算计“奥迪”变“奔驰”的戏法。

但是,这些号称“金点子”、“白金头脑”的人物今何在呢?或者失败了,或者很失意。

知难行难———

聪明人经常反被聪明误

其中原因是什么呢?中国有两句老话特别好,一句叫做“大道无术”;另一句叫做“聪明反被聪明误”。还有一句话也很有意思,叫做“大智慧,小机谋”。

由于聪明,他们反而难以建立起优秀的管理,难以建立起持续发展的事业.这样的现实真的很难令人接受,而事实又的确如此。

因为聪明,所以总是耍弄聪明;因为心眼儿灵活,所以容易被新的机会诱惑,容易轻视扎扎实实的积累,容易忽视企业发展规律,容易放松系统的管理……机会是很多的,聪明人眼前总是五光十色,于是定力没有了,眼花缭乱了,最后栽倒在某个美丽的陷阱里。

如果从这个角度讲,在企业管理中,做到真正的“知”并不容易,而“行”就更难

知难行易———

商道贵在坚持与平和

当然,成功企业家中那10%既聪明又智慧的少数,怕是堪称人杰.但是,这10%不是规律.规律是那90%并不聪明但很智慧的成功企业家。

这些智商并不突出的人,他们或者固执,或者平和,不会轻易相信某一个机会,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已经做出的决定,守住一条路往前不断地走;他们这种固执、平和反而使他们能够走得更远,然后,在这种漫长的企业经营管理历程中,他们变得智慧了,变得大智慧了。

聪明的人多变,不聪明的人不变,而真正的智者善变.所以,所谓“大智慧”,其实是大事少变,小事多变.而所谓“小机谋”,则可能是大事多变.在变来变去中,连自己也搞不清是怎么回事了。

因此,“凡知之彻底者,行之必易”。商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依然要靠达到知与行的相互统一,互相增进。我们必须通过实践而掌握智慧,因为智慧而促进实践.在智慧的基础上行动,必然事半功倍,但前提是,你必须要身体力行才可以。

篇2:不聪明的人成功的励志故事

林肯的年谱:18,家人被赶出居住的地方,他必须工作以养活家人。

1831年,经商失败。

1832年,竞选州议员——但落选了,

1833年,向朋友借钱经商,但年底破产,接下来历经16年才把债还清。

1835年,订婚后即将结婚时,未婚妻却死了,因此他的心也碎了。

1836年,精神完全崩溃,卧病在床6个月。

1838年,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

1843年,参加国会大选——落选了。

1848年,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了。

1849年,想在自己的州内担任土地局长的工作——被拒了。

1854年,竞选美国参议员——落选了。

1856年,在共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失败。

1860年,当选美国总统。

这种愚钝的力量就是坚持。虽然还看不见曙光,但只要持之以恒,就终会看见光芒,就像文中愚钝的人看见水一样。

篇3:不聪明的人成功的励志故事

1855年,爱迪生开始上学,那所学校只有一个班级,校长和老师都是 恩格尔先生。因为爱迪生有刨根问底的天性,在上课时经常经常问老师问题一些另类的问题 ,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就被老师以“低能儿”的名义撵出学校。

因为母亲南希当时是一家女子学校的教师,是一个富有教育经验的人,她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低能儿”,因此南希自己教授爱迪生。据南希平日留心地观察,爱迪生不但不是“低能儿”,而且时常显出才华。南希经常让 爱迪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有一次讲到 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时,南希让爱迪生到自己家旁边的高塔上尝试,爱迪生拿了两个大小和重量不同的球并同时从高塔上抛下,结果两球同时落地,爱迪生觉得很神奇并兴奋地告诉母亲实验结果,这次实验也铭刻在爱迪生脑海里。

由于母亲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爱迪生认识到书的重要性。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一目十行并过目不忘。爱迪生在母亲的指导下阅读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 莎士比亚、狄更斯的著作和许多重要的历史书籍,如 爱德华·吉本的《 罗马帝国衰亡史》、大卫·休谟的《英国史》,他还读过 托马斯·潘恩的一些著作,爱迪生被书中洋溢的真知灼见所吸引,并一直影响他的一生。

一个大雪天的夜晚,爱迪生的妈妈突然生病了,爸爸急忙找来医生。医生说:“你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开刀做手术”。那时候只有油灯没有电灯,油灯的光线很暗,一不小心就会开错刀。母亲就会有生命危险。爱迪生突然想起一个好办法,他把家里所有的油灯全都端了出来,再把一面镜子放在油灯的后面,让医生顺利的做完了手术。医生说:“孩子你是用你的智慧和聪明救了你的妈妈。”爱迪生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要制造一个晚上的太阳。”于是失败了两千多次,有时要么不亮,要么时间不长,终于找到了日本竹丝,时间既长又耐用,为人们制造出了电灯,让别人晚上做手术也一样顺利,便捷。

爱迪生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成了“发明大王”,他的世纪从弱智转变到聪明人,他的坎坷事迹让人难忘!

接班人为何扶不上马?

苹果专卖店为何能成功

往往的近义词是什么

生活往往就是这样范文

让人看不懂,“论文简历”不可取

现代的女人为何会不开心

面试成功不想去

不尝试永远都不会成功

的写人作文:聪明的爱因斯坦

成功人七个行为习惯

为何成功的人往往不聪明论文(共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为何成功的人往往不聪明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