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医护战疫日记600字左右

时间:2025-04-05 03:36:26 作者:发神经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发神经”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线医护战疫日记600字左右,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线医护战疫日记600字左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2020线医护战疫日记600字左右

2月2日,湖北武汉

“封不住”的城

出征的号角终于吹响了。医疗队再度出发,奔赴武汉!空军运输机稳稳地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今天的天空阴沉沉的,像一个快要哭了的孩子,憋闷的空气让本就戴着口罩的我呼吸更加困难了。天气预报说,最近可能会下雪,下了飞机,湿冷的北风吹在身上,会有深深的透体感,我不禁打了个冷颤。武汉,这座昔日温暖的城市,此刻却透露出深深的寒意。阴天带来的低气压让我不时地大口呼吸着空气,即便呼吸有些困难,我却不敢摘下口罩,只是把口罩戴的更紧了。

前来接机的是联勤保障部队协同武汉市政府专门安排的大巴车,这些大巴车也是日后要每天接送我们来往火神山医院的车。登上大巴车后,为了避免晕车,我坐在了靠窗的位置。连日来的训练与奔波让我有些困倦,不禁打起盹来,迷迷糊糊间我仿佛听到了有人在喊:“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你们辛苦了!武汉必胜!”分不清这声音是来自梦中还是现实。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滚烫的泪水顺着脸颊缓缓滑落,渐渐地冲开了原本混沌的思绪,望着车窗外一个个矗立的身影,一双双期盼的眼神,一声声真切的呼唤,我确信这呐喊是真实的。这身影、这声音如大地般深刻而厚重,这一刻,我感到这座被封了的城市是“封不住”的。

我们住宿的酒店是一座坐落在江边的星级酒店,从酒店的窗户可以将江城的美景尽收眼底。远方巍峨的黄鹤楼在阴沉沉的天空中若隐若现,楼上的灯火此刻已经黯淡了,不禁让人想起了崔颢的那句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蜿蜒的长江如巨龙般横亘天地,林立的高楼与远方的灯塔交相辉映,茫茫的江面与阴郁的天空融为一体。原本繁华的街道此刻却冷冷清清,失去了烟火气。这还是我第一次来武汉,一直想来武汉旅游,亲临黄鹤楼,感受古人的风采,此刻却没有这个兴致了。但是,锐旅已至,再续汉阳游亦不远矣。

抵达武汉后,我们先参观了火神山医院,为医院搬运了医疗物资,熟悉了医院的内部结构,便于日后开展工作。这座体现了“中国速度”的医院,10天前还是一片空地,如今正在为接收病人作着最后的准备。之后我们结合现地,开展必要的岗位培训,确保每名队员都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一切必要的准备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2月6日,湖北武汉

护目镜上的水雾

顶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迎来了到达火神山医院后的第一个大夜班,凌晨4点到早上8点,为了不耽误前一班战友的休息,我们早早便抵达了医院。进入病区后的工作都是两个人一组,互相协助、互相监督。因为身穿厚厚的防护服,所以我会感觉到非常不适,那种感觉有点类似于身处高空之中,耳边会传来嗡嗡的响声,但是长时间的工作已经让我不得不快速地适应这一切。

室内外较大的温差外加机体散发的热量让护目镜的防起雾处理变为徒劳,始终朦胧的状态让我几乎变成了“盲人”。第一次在这种状态下操作,我着实有些不适应,护目镜上的雾气让我束手无策,我尽量降低呼吸频率,想以此来减少护目镜上的水雾,但是进入病房好一会,护目镜的朦胧状态依然没有好转。恍惚间,仿佛迎面走来了一个蓝色的身影,看身高似乎是查房的医生。我停下脚步,亲切地打了一声招呼:“你好。”但是令我诧异的是,我没有收到任何回复,对方不仅没有回话,还站在原地一动不动。“这人什么情况?这么没有礼貌?”我这样想着。结果走近一看,原来刚刚的“医生”只是一个过道门上的蓝色“半清洁区”标识。“我说他怎么一直杵在那不动呢?”我一时忍俊不禁。

今天的主要任务是给18名病人抽血。这项平时对我来说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任务,此刻却充满了挑战性。口罩、帽子、手套、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屏都给抽血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呼出的热气让护目镜变得模糊,昏暗的灯光让本就有限的视线变得更加不足,三层防护手套让抽血也变得毫无手感。在抽血过程中,一个大妈问道:“姑娘,你们是来自部队的么?”我看着她那亲切的眼神,笑着点了点头。大妈露出了信任的微笑,“有你们在,我就放心了。”这句话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经过2个小时的奋战,抽血工作终于结束了。凭借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所有病人全部“一针见血”。抽完血后,我深深地呼了一口气,防护服内早已湿透。除了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我们还要记录和反馈每个患者的需求和困难,比如晚上太吵、马桶堵了等等,然后告诉专门的人员进行处理。所有的工作都分工明确、井井有条。

2月8日, 湖北武汉

寻找最佳视角

继大夜班休息一天之后,我的第一个白班开始了。对于白班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连续6个小时的不吃、不喝、不能大小便。穿防护服时,大家总会互相检查防护效果。由于我个头有点高,很容易导致帽子和护目镜衔接不紧密,战友们便拿来宽胶带帮我粘缝隙。虽然这是一个很细微的动作,但是让我心里感觉很温暖。

护目镜上的水雾还是没办法解决,尽管戴它之前我是那么认真地反复地用碘伏擦拭了,结果还是一样。这种状态实在太影响工作效率,怎么才能解决呢?我试着通过转动脑袋以寻找最佳的角度,通过反复的实验,我终于发现了我的最佳视角——侧脸、仰头大约60°。以这个角度看过去,我的世界是清晰地。如同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我的世界瞬间敞亮了,借着这一丝曙光,我迅速地开展工作。

先给病人分饭,严密且笨重的防护措施让原本轻松的分饭也变得异常艰难,每个患者一双筷子、一份汤、一份盒饭,看似简单的工作,我两个小时也就分完了40多个患者的饭菜。分完饭菜后,我早已经累得汗流浃背了。然后我需要推着治疗车,挨个病房给患者送饭,确保患者能够按时吃饭,得到必要的营养补充。

除此之外,我还要回应患者的各种需求:“没有开水了,口罩没了……”由于我在内走廊,并不能直接处理病人的生活需求,所以只能用对讲机传达给外走廊的护士。外走廊的护士也很忙,我只好一遍一遍地催促,一遍一遍地安抚!

时间在忙碌中一分一秒的度过,我发现我有些过于自信膀胱储备功能了,不应该早上喝稀饭,不应该又喝了半杯水,时钟转到12点的时候,我已经憋到了极限,后悔自己没有带尿不湿。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度过那漫长的脱防护服的时间……

2月11日, 湖北武汉

我们护士有力量

自从来到武汉,时间仿佛进入了无限的循环,没有黑夜和白昼的分别,也不知道每天过得是星期几,因为太忙、太累,根本没有精力去想。

今天抵达病区后,整个走廊看不到一个护士。大约过了10分钟,终于从病房走出来一个夜班护士,她已经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我关切地问她:“怎么就你自己一个人?”“我的组员刚进来一会儿,就身体不适,出去了,一早上就我自己在忙活,我已经快累瘫了。”她说。我顿时鼻子有点酸,“你还有什么没干的,我帮你干,你太累了!”“没事,你们也很忙,我自己就可以。”她并没有让我帮忙,即使她看起来已经筋疲力尽了,但她还是咬牙坚持着做完才下班……看着她那坚强的身影,我们也投入到了今天忙碌的工作中……

接班的时候夜班护士告诉我:“37床、38床所在的房间马桶堵了,已经通知工作人员让紧急来修了,这会儿如果有患者着急大小便,就安排去隔壁病房上厕所吧。”对于护士而言,除了临床护理操作要熟练,更要照顾好病人的生活与情绪。

今天的治疗任务是给20多个患者输液,和37床、38床的患者交待好之后,我们迅速推治疗车去查对输液患者。大部分患者手上都带着留置针,这让我们减少了许多工作量。但是也有患者的针已经拔了,需要我们重新穿刺,还好,现在我有“上帝的视角”,不用太担心扎针的问题。

忙忙碌碌的时间过得总是很快,马上就到下班时间了,交完班,还赶得上13:30的班车,如果赶不上,下一班就是一个小时以后了。我换好衣服,火速赶往车站,等我跑到站点,时间刚好是13:29。每一天都像这样争分多秒的过着,始终抢着时间向前……

2月15日,湖北武汉

保障有力

连日来的奋斗,不禁让我有些疲惫。在这里,休息成了最奢侈的事情。每个人都像是上了发条一样,高速地运转着。由于太过疲惫,今天多睡了一会,所以没有来得及吃午饭。事实证明饥饿绝对是一件极为考验人意志力的事情。

今天的任务主要是处理第三、第四缓冲间的医疗垃圾,护目镜、防护屏、雨靴、拖鞋、洗换衣裤等,都要样样分类,然后装箱、后送。由于进出人员较多,每次值班要回收近100人换下来的物品。我穿着全副武装的防护装备,一刻不停地清理运送医疗垃圾,一包接着一包,瞬间感觉自己还能这么“强壮”。长时间的体力劳动让我有些发晕,汗比平时出的更多了,一阵阵饥饿感传来,让我感到一阵阵恶心。我坚持着把最后一包垃圾卸下,已经快要累到虚脱了。

我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这一下午的,早已饿的不知所措的我,已顾不上太多,在返回的车上到处询问:“谁有吃的?”终于,有个战友说道:“我这还有半根吃过的火腿肠,要不要?”我毫不犹豫地说了句:“好。”直接要过来那半根火腿肠,大口吃了起来。生平第一次感觉香火腿肠原来这么好吃,以后上班前,一定要记得吃饭。

回到酒店后,医疗队正在为每个人配发牛肉干、牛奶等食品,我瞬间感觉到了家的温暖,这已经不是医疗队第一次配发食品了,前几天的元宵节还专门为大家改善了伙食,较好的给大家提供了保障。

篇2:2020一线医护战疫日记

凌晨4时37分,火车抵达武昌火车站。尽管坐了一宿的车,很疲惫,但我还是很兴奋。

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有我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读研究生的三年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收获了爱情。

从未想过再次回来,会以这种方式。

下车的那一刻,我真的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火车站里空空荡荡,冷冷清清,除了坚守的车站工作人员,我们医疗队是唯一的乘客。

我知道,这座我做梦都想回来看看的城市真的病了。

这一刻,我迫不及待地想尽快投入战斗,去赶走病毒,救治患者,让这座城市尽快好起来。

接我们的是武汉市第七医院的工作人员。他们看上去很疲惫,帮我们搬运行李的同时,不停地说着谢谢。

去酒店路上,熟悉的街头静悄悄,我真想告诉同学和老师我回来了,但我不能。因为我知道,此刻的他们,一定都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我不想分散他们的精力。

篇3:2020一线医护战疫日记

今天是我来武汉市第七医院的第六天。

我接的是凌晨一点到八点的班。

由于我们接触的每一个样本都有可能是感染性样本,所以必须全副武装才能进入实验室。

穿上了厚重的防护服,戴上勒紧了的护目镜,我又一次带头走进了实验室。

怕上厕所,我进去前没敢喝水。整整一宿,都很忙碌,不停地接到送来的采集标本。

检验科是医生的眼睛,是医疗战线的“侦察兵”。我深知,及时准确的检验报告能够为新冠肺炎患者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我一刻都舍不得停下来,忙了一身又一身的汗,衣服更是湿了干、干了又湿。

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我靠着信念坚持着。

这一个班,我检测了将近200个标本。

没有暖气,疫情发生后,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医院的中央空调也都关了。下班回到酒店时,浑身冰凉。担心感冒,我冲了很长时间的热水澡。

一觉醒来,身体无恙!庆幸中,我又投入战斗!

篇4:2020一线医护战疫日记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肆虐全国,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以后,又席卷全球,横扫意大利、西班牙、欧洲诸国。而摩洛哥作为欧洲后花园,亦未能幸免于难。摩洛哥自从2月21日出现第一例病例以来,每日增长速度也十分惊人,迄今为止,全国已确诊556例,累计死亡33例,而我们闵行医疗队援助的拉西迪亚医院,已有6例确诊病例。

当地人没有戴口罩的意识,甚至有的医护人员也不佩戴口罩,队员们担心在这种环境下,受感染风险很大。队员们的担心不无道理,我多次和摩洛哥院方沟通,讲述中国对待新冠诊治经验和佩戴口罩的重要性,院长也逐步改变既往轻视心态,终于戴起了口罩。

初一战疫作文

关于战疫感人的一件事

观看绽放战疫青春有感

抗击战疫的小学生作文

同上一堂战疫课观后感

预战期中日记

新冠疫情共同战疫相关作文精选

关于对话战疫英雄观后感作文800字精选

观看战疫一线党旗红心得体会

战疫一线党旗红观后感言精选

线医护战疫日记600字左右(精选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线医护战疫日记600字左右,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