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双星双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幼教的春天教学随笔,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幼教的春天教学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幼教的春天教学随笔
幼教的春天教学随笔
最近,网里网外都在竞相传颂省里出台的一份文件,关于幼师编制的问题。幼师纳入编制,这个消息为广大的幼师人群带来了福音,圈里称之为幼教的改革春天来了。我想这对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是莫大的鼓舞,相信多年来幼师面临的职业懈怠、前途渺茫将不复存在。
是啊,多年以来幼师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工作量大,待遇低,很多人不得不另觅它行,曾多次听说幼教要改革,可一直未见实质性的进展。现在,喜讯传来,幼师终于有了盼头,幼师的地位也将逐步提高,幼师这个行业前途一片大好。有了批示的文件,接下来的过程是制定、实施、考核、编制等,各位的梦想成真之日将不远矣。当然这对于幼儿教师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天上不会掉馅饼,好逸恶劳、坐享其成的事也不会发生,你只有精湛的.业务技能、高尚的思想品德、端正的工作态度、娴熟的教育教学等各个方面,有着一颗以育儿为本、耐心敬业、积极探索、努力创新,以“幼儿快乐、家长满意、社会信誉”为目标,秉承“个性教育、和谐发展”的理念,才会称得上一位合格的幼儿教师。
树欲静而风不止,相信这不是空穴来风,实实在在的政策就摆在眼前,幼教同仁们,请不要再隔山望海,静观其变,请现在就行动起来,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准备工作当中去吧!请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篇2:找春天的教学随笔
找春天的教学随笔
一年级学生年小幼稚,从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与游戏分化的最初阶段,对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认识都是朦胧的。所以,品德与生活课要让一年级学生理解观点、明白道理,教师就要讲究教学方法,就要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人生道理、良好品德的环境。
《找春天》这一活动教学时,我则是站在尊重学生学习独立性的立场上,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课前,我先让学生自身去感悟春天,让学生通过找找、看看、画画、唱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带着独立学习的成果进课堂与师生交流、探讨、合作。学生们有的带来了找到的图片,有的唱歌跳舞。与此同时,学生们还说到了春的节气,春天里的节日,动手做风车。整堂课洋溢着浓浓的春的气息,显现着独立学习的魅力。
而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要实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去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培养能力,养成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品质,也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的舞台,在学习中掌握知识、体验快乐。
《找春天》是一篇描写春天的优美的文章,整篇课文读起来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活力。课文中通过写几个孩子寻找春天的过程以及找到春天的结果,让学生有一种感同身受的 ,讲述这篇课文时,对于识字写字我采用部分生字随文识字,大部分生字将课文后集中识字。课文讲解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初年这个美好的季节,虽然现在的天气仍然给人一种冬天的气息,但是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还是可以找到春天的迹象的:河里的冰融化了,枯草下面探出了嫩芽,迎春花也绽放了……孩子们已经感受到春天来了。所以学生在欣赏课文中优美的句子的同时,在大脑中也播放着自己找到的画面。
其次,抓住课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让学生感悟春天的特点,正因为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好像跟孩子们捉迷藏,孩子们才需要仔细地找到了春天的迹象。
再次,通过让学生表演的方式理解新词语的意思,比如说“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等词,在理解词的同时学生也加深了对新字词的记忆。
此外,除了让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掌握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通过最后一段,我还为学生的写话训练做出了指导。课文最后一段中写到“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这个句子中的四个动词“看、听、闻、触”,告诉我们描写事物可以通过多种感官获得信息,这样面对写话,学生才能有话可写。
讲授这篇课文时,虽然抓住了重点,对教学目标也进行了落实,但在课堂中缺乏了“多读”。这么美的课文应该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地读发现美。课堂中的失误,也印证了那句话“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通过课后的反思,我找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这将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去改进,使课堂不断地去完善。
篇3:找春天的教学随笔
关于找春天的教学随笔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学习《找春天》一课。对于中原大地,春的气息还不浓,课前到处查找课件辅助教学。
第一环节美读。先给学生播放图文并茂,声音的甜润FLASHU课文动画,学生们兴趣盎然,沉浸在草儿萌芽,嫩叶展出,花儿吐蕊,小溪丁冬美妙的春景中,听完朗读,我就问:谁能评价一下?同学们纷纷发言:声音挺甜的,语速有些快,不能体现春天的美没有抑扬顿挫。哪好,听老师范读,学生听得很入神。因为这篇文章像散文诗,运用的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读起来就很困难。幸好有幻灯片做的课件,每一段有优美的图画,我让同学们试着读,又拿出了我的激励奖品:我们班一位学生的奶奶刚帮我的剪的的聪明花、聪明树,顺势说:张达翔,你想不想把奶奶的劳动成果得到?你来读?没想到一个不起眼的小不点读得很有感情。紧接着同学们纷纷试读,我终于找到了我满意的男女朗读小明星徐庚辉、吕佳惠,我说你们是今天咱们班朗读的领头羊,瞧,你们已经把老师的聪明花得走几朵了,等发完了,我可要找你妈妈帮忙了。在徐庚辉读的时候,当我把廉价的表扬读得真棒说出口时,马瑞杰同学不唯师,迫不及待的边举手边说:老师我觉得他有一个词读得不好,冲出一词他的的太慢了,应读出小朋友找春天急切的心情,语速要快一点。这位同学对别人的朗读发表了不同的评价,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得淋漓尽致。我越表扬,领头羊读得越投入,我索性让他们两个上讲台上,看着投影仪屏幕,领大家读,清脆琅琅的书声在班级回荡,孩子们有的还加上了手势,一朵两朵眨眼睛冲出奔向摇呀摇笑这些词语的体态语言运用得多好呀,所有的同学仿佛都变成了含羞的小姑娘---春天。
第二环节质疑感悟
等同学们把文本读熟,阅读感悟的能力也的训练。我想试试同学们的质疑能力,就说:通过昨天的预习和今天读文,你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供大家研究?
张可曼说:1从课文哪里看出小朋友找到的春天?
李婉婷说:2为什么春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
鲍志鹏说:3为什么春天在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没想到孩子们把我准备的问题:1春天来了,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2你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什么?全从自己的角度提出来,而且还提出了最后令我惊讶的问题。
以前我总以为二年级的孩子还小,上课总是把他们的提问流于形式,等他们提问完,我再把我的问题拿出来让大家共同探究,今天我尝试一下,把大家问题简单的写在黑板上,选择以上三个同学的问题作为研究点,大家各抒己见,一会就迎刃而解。不足是缺少了小组合作的研读。
第三环节,拓展延伸
上完课,我又把教学参考书看了一遍,发现了一个说话写话的迁移点:你发现春天在哪里?我这样设想:先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把学生带入情景,课件展示春天山花烂漫、百鸟争鸣的画面,然后让学生用说自己找到的春天,最后编一首小诗或用诗一样的语言写一段话。只是设想还没上,看明天的效果吧。
3月1日
迁移创新说话、写话
春天来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阅读教学中课文的优美语言、内容情节、篇章结构、思想感情,都是学生创新学习的好材料,将学课文与学作文统一起来,由此及彼,先读后写,积极迁移。学课文是学作文的基础,学作文是学课文的深化,写作文是学作文的升华。如学完《找春天》一课,通过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启迪思维,为学生提供了创造的时空,激发学生大胆想象说话写话。
导语:同学们,文中的小朋友找到了可爱美丽的春天,春天还会在那里?然后提出要求:
1仔细看动画,找春天。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自己在大自然中找到的春天。
说话提示:
春天来了
讲完要求,我播放了春天的图片和动画,播一节让大家说说自己发现的春天。并拿出了金苹果绿松树小金鱼宝葫芦廉价而又实用的奖品。同学们说话的热情高涨,说出了富有童趣的句子。
说完后,我播放了《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同学们拍着手,和着节拍,完全置身于美丽的春光中。不足:为了让学生说充分,写话的环节只有移到下一课时。
在写话前,我怕学生把说的东西已忘了,提出了:回忆一下我们刚才一起找到的春天,你准备写哪些景物?谁还有不一样的?学生边说,我边板书体现春天的景物:小草、桃花、柳枝、山坡、春风、风筝、蘑菇、小河、阳光、麦苗、笋芽、油菜花、小溪、春雨、野花、田野、大树、露珠、小朋友、小鸟、蝴蝶、蜜蜂、燕子..
接着,让大家欣赏好的作品,其实就是范文引路。
春天来了(1)
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
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钻了出来,小树长出了嫩绿色的叶子。
花儿开了,有淡紫的二月兰,有大红颜色的茶花,还有粉红颜色的.杜鹃花,空气中飘着一股淡淡的香味。小蜜蜂来到花丛中采蜜,小蝴蝶在花丛中跳起来,花丛中变得更加美丽啦!
小朋友们忙着放风筝。天空中飘着各种各样的风筝,有凤凰的,有老鹰的,有蜈蚣的,还有那些叫不出名儿的。天空是五颜六色的,风筝随着风儿自由地飞翔着,小朋友都欢快地跑着,跳着。
春天,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我爱美丽的春天,我爱充满希望的春天。
春天来了(2)
春天来了,天气渐渐暖和了。小草从泥土里探出小脑袋,好奇地张望着。池塘边的杨柳长出嫩嫩的新芽。迎春花开了,一串又一串挂满了枝头,散发出阵阵清香。一场春雨过后,青蛙、蟒蛇、刺猬等小动物都从冬眠中醒来了,小燕子也在忙碌地造新房子。
同学们脱去了厚厚的棉衣,换上了鲜艳、漂亮的春装,变得灵活了,心情也开朗了起来。大家在公园里放起了风筝,风筝迎着春风在天上飘荡着,公园里传来阵阵欢笑声。
啊!春天,万物苏醒,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春天真是美极了。
最后提出写作建议:1运用合适的优美词句。1模仿第一课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这一点要求有些高)
学生习作。
3月3日
今天,把学生当节课写的作文批改出来了,虽然不是很好,但孩子眼里的春天是活泼、流动、可爱的
春天来了
鲁李潇潇
春天来了,春雨姐姐忙把一首动听的乐曲奉献给大家,沙沙沙,沙沙沙。小草弟弟也跟着春雨姐姐的乐曲跳起舞来。
小蝴蝶和小蜜蜂看见了,把小鸟和小溪都叫来唱歌。柳树妹妹被他们优美的歌声惊醒了,她伸了个大大的懒腰,甩起自己长长的辫子。
呼――呼――是春风姐姐在叫小朋友。大家拿着五颜六色的风筝,冲出家门到中心广场放风筝。抬头一看,哇,真是目不暇接,各种各样,有飞机、有燕子、有蝙蝠、有金鱼..明亮的天空中就像许多风筝开大会一样。
春天来了
张可曼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睡了一个冬天的小草苏醒了。春姑娘看见了,连忙给她穿上一件绿色的衣服。春雨姑姑把晶莹剔透的小雨点撒到了小草上,草也上好似滚动着一颗颗钻石。
小花绽开了可爱的笑脸,五彩缤纷的,引来了许多蝴蝶、蜜蜂。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边飞边叫,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柳树妹妹看看自己的光秃秃的枝条,一点也不好看,心里很难过。她就使劲地摇着身子,摇啊呀,柳叶长出来了,鹅黄鹅黄的。春风吹来,柳条好似公主的小辫子一样舞动着。
太阳公公把小河照的银光闪闪,可爱的小鱼在水里快乐的游来游去,享受着美妙的春光。
春天真美呀!
篇4:找春天的教学随笔
《找春天》是二下第一课,本课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我想进入了新的教材,将课堂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领会课文。
学习课文之前,我首先进行泛读,使学生整体感知春天藏在哪里。这种听读也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受到教师朗读的熏陶。
接着,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在学生自由读前,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
(2)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作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
(3)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圈出生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和较长的词组,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
解决了字词,就要品读课文,这一步是以“情”贯穿的读。课文第一段我抓住两个它“!”第二段我让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脱”、“冲”、“奔”、“找”这几个动词,描绘出孩子们急着到外面去找春天的心情。这时适时引导:这段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这两段应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读?使学生明白面对春天这美丽的景色,我们应用盼望、高兴的、急切的语气去读。课文第三至七段,可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朗读。这三句话把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为春天增添了不少生机。读这一部分时,要读得亲切活泼。
最后理解了课文,还要进行朗读的反馈,这时,我安排学生分组比赛读,每组选出最好的同学再比。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熟、读出感情后,再进行背诵的练习。
篇5:《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随笔
关于《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随笔
今天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是一首儿童诗,内容很简单,通过对大海、沙漠、夜空、草地等几个场景中战争的描写,在最后一节中发出祈盼,希望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让战火中的孩子能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由于是本组单元中最后一篇课文,所以我想把它既作为全组课文的总结,又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端,以此带动学生继续通过阅读和互联网学习。搜索了一些战争中的儿童的相关图片后,忽然想到了一个主意,教室里就连通着因特网,为什么不把我收集信息的过程展示给学生呢?同时,最直接的与社会接触给他们的必然是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来到教室,孩子们三三两两围了上来,杨航又向我请求:“老师,再看看我们军训的照片吧!”昨天发在博克里的照片让军训时的苦不堪言变成了幸福的记忆,他们的幸福也更加促使我把班级的教学日记继续写下去,用“文学的耳朵”去倾听“花开的声音”,这是我的幸福。“哈哈哈……”教室里的笑声又浪潮般地涌来,直到上课铃声响起。我关闭画面,开始说话:“同学们,你们刚才的笑声很感染我,在这样美丽的春天,我们是多么快活,多么幸福,可是,在地球上的一些地方,却有许多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他们却由于战争的原因,不能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孩子们表情有些凝重了,亲情节这一段时间的读书、活动,他们的感情细腻多了。我问:“昨天因为春游突然改期,所以我没有布置大家预习课文,但是有没有同学已经读过了?”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很兴奋地把手高高举起来,我又说:“老师这会儿又被幸福包围了!这就是你们自己开始主动地去学习了啊,我们经常说求知欲很强,这就是啊!”“老师奖励,请全体昨天读过的同学起立,一起把这首诗朗读一遍。”
孩子们开始朗读了,声音和平时很不一样,充满了力量。我惊喜地发现,坐在最后面的陈文豪,居然也跟着大声读了起来,而且读着读着,他情不自禁站起来了,更加投入地读着。
读完后,我表扬了大家,夸他们真正是用心在读了,所以很感染我,尤其夸了一下陈文豪。对他,我要小心翼翼地保护他每一次热情点燃的时刻,然后能烧起一团火。“大家再快速看一遍,这一次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没有不懂的问题?”趁热打铁,让孩子们的头脑开始动起来。巡视间,蔡欣达问我“巡弋”是什么意思,张灵逸和孙朝毅问我“沙漠上怎么还有战争”,都做了解答,初云鹏已经在向我说感受了,他说他知道了战争对人类带来了很大的灾害,他要告诉那些发起战争的人,要制止战争,维护和平。开始交流了,今天居然是陈麒安第一个把手举得高高的,很是高兴,刘思远、张曜云、卢紫光、李泓毅、黄媛玲、蔡欣达、卢修文等等爱发言的同学已经带起了一些人了,所以,永远要在班里树立这样的导向,让最优秀的像领头羊一样一直带着走向丰草肥美的知识原野。陈麒安把第一节很有感情地读了一遍,不用多说什么,他已经懂了,然后蔡欣达又说了对第二节的理解,刘思远又迫不及待地把全诗总结成“战争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家园,人们就好像在进行‘慢性自杀’”!接着对动物无比热爱的卢紫光又起来补充了他认为人类战争和动物间的争斗不同,动物是为了生存,是自然之道,而人类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心,为了掠夺资源,争夺利益。这个孩子现在说得很有些见地了。卢修文又站起来问了“巡弋”的意思,本来想蔡欣达会很高兴站起来的,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没有说话,就找了几个孩子解释。最后杨航又深有感触地起立说他用四个字来总结──战争无益。
感觉孩子们说开了,但是就战争中的儿童来说还是感性太少,于是我说:“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尤其是儿童。大家请看──”
我在百度图片搜索中输入了“战争
”字样,很快,孩子们的眼睛就发直了,一张张满满的照片,还有一页页的数码,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初次的撞击,然后我选择了一组图片“战争,孩子们的眼睛里不再有天堂”,点击过后,残破的庭院、惊恐的眼睛、身背大枪的士兵、被炸断肢体孩子痛苦的面容……就这么出现在孩子们眼前,而那一个个确凿的数字,一个个真实的名字就此印入他们的双眸,继而定格在心,没有阳光,没有鲜花,没有色彩,没有欢笑……我只听见了凝重的呼吸,然后我又打开一张《巴勒斯坦儿童战争游戏》的图片,语气低沉地告诉他们:“更可怕的还是孩子们在战争中心灵的感受,巴以冲突就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两个国家历史上长久以来的冲突,一直没有解决,所以硝烟不断,两个国家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互相仇视,玩的游戏都是战争游戏,那么我们试想他们长大后会怎么样呢?”
“新的战争!”孩子们异口同声。
“是啊,世界就是这样并不太平,让我们再一起把雷利哥哥的呼声齐读一遍,让全世界的人们都来维护和平之花吧!”
“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这发自一个饱偿战争之苦的中国孩子内心的呼声又一次在教室里响了起来。读完后,我让同学们再次把目光投向窗外,他们的神情告诉我,窗外天天见到的风景在和平的环境下有了更深刻的内涵。然后我们一起又把诗中的最后一节读了一遍,因为我们虽然是小学生,但是依然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
最后,我让大家自由阅读《儿童和平条约》和《园地四》中口语交际和习作的相关内容,并且让他们回去后向老师一样通过图书或者网络收集有关战争和儿童的信息,然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把它们整合起来,制作成手抄报,或者网页形式,或者其它的,来表达我们的心声。
“深圳,在中国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优势,所以是一座国际型的都市,那么我们作为深圳的孩子,更应该放眼世界,风物长宜放眼量,为世界的和平做我们能做的,应该做的。”
就这样结束了这节课。
★ 幼教的随笔
★ 幼儿教师幼教随笔
★ 幼教教学论文
★ 感悟春天随笔感悟
★ 幼教工作总结
★ 精选幼教心得
★ 春天心情的随笔
幼教的春天教学随笔(共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