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曲与秋思赠远的阅读及答案

时间:2025-02-25 03:36:34 作者:饭团向前冲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饭团向前冲”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秋夜曲与秋思赠远的阅读及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秋夜曲与秋思赠远的阅读及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秋夜曲与秋思赠远的阅读及答案

秋夜曲与秋思赠远的阅读及答案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秋思赠远(其一)

王 涯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注】1.只自:唐代口语,作“独自”讲,句中有“心甘情愿”之意2.觉:梦醒。

习题:

(1)“秋逼暗虫通夕响”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

(2)“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分别包含对比,请任选一句加以具体说明。

(3) 《秋夜曲》写的是思妇怀远,《秋思赠远》写的是远人思亲。“漫漫轻云露月光”和“唯看新月吐蛾眉”都写到月亮,各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表现秋虫鸣叫的时间之长;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照应诗题。

(2)第一重对比是写当年自己甘愿与妻子离别独守空帷,现在感受到别离之苦;第二重对比是写梦境里历经千山万水和妻子相会 ,醒来后两人却是相隔两地。

(3)“漫漫”句渲染了朦胧幽静的氛围,烘托出孤枕难眠的.思妇形象或表达思妇孤枕难眠的愁苦。“唯看”句由新月弯弯联想到远方的妻子,写出了思念和无可奈何的怅惘。

篇2:《秋思赠远》阅读答案及赏析

《秋思赠远》阅读答案及赏析

王涯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

走马台①边人不见,拂云堆②畔战初酣。

【注】①“走马台”系指汉时张敞“走马章台街”之事 。②拂云堆,在朔方,指代征战之地。

(1)诗的一、二句中哪两个字最为生动传神,,为什么? (4分)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完满地表达了“秋思赠远”的题意,请加以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4分)“厌”“闲”两个字用得好。“厌”有“讨厌”之意,一贯全句,“杨柳”触起离思,自然厌之有理;“清阁”似送别时的长亭,临清阁惹人伤情。(1分)写出了诗人极力想逃避这离思之苦的愁苦之情。(1分)一个“闲”字,看似“清闲”,实则无聊,描摹出了诗人那种情不自禁的动作,(1分)这繁忙战事中的无聊赖反衬出的正是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1分)。

(2)(4分)诗歌后两句不去描写对千里之外的亲人的思念,却腾出笔墨去描写边关战事,

(1分)反映了诗人以国事为重的.男儿情怀,(1分)表现的正是诗人极力要从思念中解脱出来,(1分)恰是更深一层地表现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而完满地表达了“秋思赠远”的题意。(1分)

秋 思 赠 远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

赏析:

这二首诗,描写了诗人对妻子一往情深的挚爱真情。

后两句,上句说“不见乡书”,下句道“唯看新月”,从这对举成文的语气里,显示了诗人对家书的时时渴盼:他多么想望能像古代传说那样,突见雁足之上,系着妻子的信件啊!乡书不见,唯见新月,一个“唯”字,透露出诗人无可奈何的怅惘。诗人对月怀人,浮想联翩,仿佛那弯弯新月就像娇妻的蛾眉。短短四句诗,却写得情真意真,末句以景结情,更给人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的无穷美感。

从诗的内容看,第二首是写于穆宗朝诗人节度边陲之际。

古人送别,常常折柳相赠,因此,杨柳便成了伤别的象征。诗开头说,“厌攀杨柳临清阁”,“厌”字一贯全句,“杨柳”触起离思,自然厌之有理;官署中的“清阁”,有似送别时的长亭,因此临清阁也惹人伤情。诗人极力想逃避这离思之苦,可是不能够。他避开了清阁杨柳而游清池,那明艳动人的芙蕖(即荷花)却又冲他娇笑。“闲采芙蕖傍碧潭”,一个“闲”字,描摹出了诗人那种情不自禁的动作。芙蓉如面,莲步生春,诗人芙蕖在手,但仿佛跳入诗人眼帘的却是螓首蛾眉,美目盼兮的娇妻。这离愁真是既苦且甜,既甜且苦,懊恼缠人啊。但诗人转念一想,既有王命在身,自当以国事为重,于是笔锋一转,写道:“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走马台”系指汉时张敞“走马章台街”之事。拂云堆,在朔方,代征战之地。这两句说:娇妻既在千里之外,想效张敞画眉之事已不可能,而现在边关多事,作为运筹帷幄的边关统帅,应以国事为重,个人儿女私情暂且放一放吧!诗人极力要从思恋中解脱出来,恰是更深一层地表现了怀念妻子的缠绵之情;也是对久别的妻子的解释,完满地表达了“秋思赠远”的题意。

这首诗是情思缠绵与健美风格的有机结合。前两句诗人将思远之情写得深情款款,卒章处却是开阔雄放。缠绵与雄放,统一在诗人的妙笔下,表现出了诗人既富有感情又能正确对待儿女情长的大将风度,颇具个性。

作者简介

(?-835)唐代诗人。字广津。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785-805)进士,为翰林学士。元和(806-820)年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罢相,迁吏部侍郎,后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文宗时复为相。甘露之变,为宦官仇士良族诛。

篇3:《秋思赠远》诗文赏析阅读及答案

《秋思赠远》诗文赏析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思赠远

王涯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

走马台①边人不见,拂云堆②畔战初酣。

【注】①“走马台”系指汉时张敞“走马章台街”之事。②拂云堆,在朔方,指代征战之地。

小题1:诗的一、二句中哪两个字最为生动传神,,为什么? (4分)

小题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完满地表达了“秋思赠远”的题意,请加以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厌”“闲”两个字用得好。“厌”有“讨厌”之意,一贯全句,“杨柳”触起离思,自然厌之有理;“清阁”似送别时的长亭,临清阁惹人伤情。(1分)写出了诗人极力想逃避这离思之苦的愁苦之情。(1分)一个“闲”字,看似“清闲”,实则无聊,描摹出了诗人那种情不自禁的动作,(1分)这繁忙战事中的无聊赖反衬出的正是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1分)。

小题2:(4分)诗歌后两句不去描写对千里之外的亲人的思念,却腾出笔墨去描写边关战事,(1分)反映了诗人以国事为重的男儿情怀,(1分)表现的正是诗人极力要从思念中解脱出来,(1分)恰是更深一层地表现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而完满地表达了“秋思赠远”的题意。(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对于诗歌主旨的把握,原诗中的“赠远”中的“远”应该指自己的妻子,但从原诗中无法看出指妻子,所以这里的“远”只要理解成亲人、朋友、恋人都可以,关键是学生需要知道“秋思”是在思谁,“赠远”是要赠给谁,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前两句中的“厌”和“闲”,既可以是写诗人自己“厌”和“闲”,也可以是自己所思念的人“厌”和“闲”。

小题2:

试题分析:本小题在设计方面难度有点大,实际上是在考查学生本诗最后两句是怎样体现“秋思赠远”的`,由于第三句中的“走马台”注释也不具体,这样只能从最后一个句子来理解,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造成了答题的困难。答题时,要能够表达出自己以国事为重的男儿情怀;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能够表达出看上去不是在思念,而实际上是更深一层的思念。对“秋思赠远”题意的理解,要结合诗句的具体分析。

篇4:秋思赠远阅读练习

王 涯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走马台①边人不见,拂云堆②畔战初酣。

【注】①“走马台”系指汉时张敞“走马章台街”之事 。②拂云堆,在朔方,指代征战之地。

(1)诗的一、二句中哪两个字最为生动传神,,为什么? (4分)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完满地表达了“秋思赠远”的题意,请加以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4分)“厌”“闲”两个字用得好。“厌”有“讨厌”之意,一贯全句,“杨柳”触起离思,自然厌之有理;“清阁”似送别时的长亭,临清阁惹人伤情。(1分)写出了诗人极力想逃避这离思之苦的愁苦之情。(1分)一个“闲”字,看似“清闲”,实则无聊,描摹出了诗人那种情不自禁的动作,(1分)这繁忙战事中的无聊赖反衬出的`正是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1分)。

(2)(4分)诗歌后两句不去描写对千里之外的亲人的思念,却腾出笔墨去描写边关战事,

(1分)反映了诗人以国事为重的男儿情怀,(1分)表现的正是诗人极力要从思念中解脱出来,(1分)恰是更深一层地表现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而完满地表达了“秋思赠远”的题意。(1分)

秋夜曲阅读答案

和赠远,和赠远独孤及,和赠远的意思,和赠远赏析

张籍《秋思》阅读答案

秋夕远怀,秋夕远怀元稹,秋夕远怀的意思,秋夕远怀赏析

关于微尘远山花近阅读答案

与何光远赠答诗龙女赠光远,与何光远赠答诗龙女赠光远龙女,与何光远赠答诗龙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读秋的阅读答案

《秋颂》阅读理解答案

秋阳赋阅读及答案

秋夜曲与秋思赠远的阅读及答案(整理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秋夜曲与秋思赠远的阅读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