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皇名”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杜甫《赠李白》诗别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杜甫《赠李白》诗别解,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 目录
篇1:杜甫《赠李白》诗别解
杜甫《赠李白》诗别解
杜甫和李白有很深的交谊,常有诗作互相酬和。本文所及是其集中现存最早的《赠李白》诗。全诗如下。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腥膻,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杜诗向来注本多,诠释异,此诗亦不例外。该诗作于天宝三载(744),系杜诗集中现存赠李白诗中最早之作。
诗的第一句语意显豁,诸本理解上虽无分歧,亦各显特色。如赵次公注:周公居东二年。东都,今之西京也。周公居东二年和杜甫的东都客留二载有何联系?是不是周公若居东三年杜甫就应该也在东都为客三载?在这句诗里杜甫是否有意将自己比附周公?我认为明眼人一看即知,杜甫根本没有此意。那么赵注中诸如此类处在引导后学方面究属有益还是无益?注杜本中的无中生有、牵强附会由此可见一斑。当然明白如话的原文在理解上也未必没有分歧。如诗的第二句:所历厌机巧。所历:凡所经历。厌:讨厌、厌恶。机巧:奸刁巧诈的东西。这些解释都没有错。但合在一起若理解成:(杜甫客居东都二年)凡所经历的没有例外的都是些令他感到讨厌生恶的奸刁巧诈的人和事。(见《杜甫诗选注》萧涤非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这种理解是否有过于绝对之嫌?这句诗是杜甫的牢骚不假,不过还不是太强烈,只能看作是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综观杜诗中的牢骚、气话是有一些,但比例不大,而且也都有特定的社会背景。
“野人”两句应该是紧承上句来具体写其所厌之“机巧”者。萧涤非先生的解释是:“朱门大户,顿顿鱼肉,杜甫既不习惯,又憎厌这些人。”从人之常情和对于贫穷交加的人来说,鱼肉之饭应是难得一遇的,怎么会不习惯?吃厌吃俗了“腥膻”的是那些达官贵人而不会是杜甫。故我认为此处的解释有商榷余地。笔者认为这两句话不妨作为互文来处理。几组隐性的对比:野人与(贵人),蔬食与腥膻,吃的不饱与(吃得俗厌)。野人当然是指杜甫,吃得是蔬食即菜食,甚或连蔬食也不得饱,写出其生活之极贫窘。贵人吃的是“腥膻”,且吃俗吃厌。可见这是几组反差极强的对比。赵次公对此两句诗的理解好象还差近杜甫原意:“此意似虽日见腥膻之物,而其食犹未厌乎藜藿,所以对之而增惭愧。则甫之贫困无资可知矣。”杜甫说“蔬食常不饱”,赵次公则说是“犹未厌乎藜藿”。我认为这种理解是对的。这里应看作是杜甫有些心理不平衡和不满而已。此外,“蔬食常不饱”句还暗示出了杜甫客居东都二年,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处境并没有改变,他的才华并没有因多次向他讨厌的显贵干谒而被真正发现和赏识。这都是写其兼济天下之才不得展。
“岂无”二语亦多不通处。作为一个反问句,“岂无”就是“有”的意思。我认为“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和“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冽”的句式和用法完全相同。因上句说连蔬食都不得饱,这里又说有青精饭可以使自己颜色变好,这不明显存在着矛盾吗?前贤之注家也肯定是注意到了这一点。赵次公就言:“四句通义,离为两端则语意不相接。盖诗人不以文害辞。”我认为此二语实是体现了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独善其身人生追求。这也正是唐代诗人们的共同心态:进则儒,退则道;用之则儒,不用则道。但杜甫一直是一个积极用世的儒家知识分子,兼济天下才是他的大志,独善其身则非其本心。这一点也同于李白的“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为?”“大道在兼济”的政治理想。因此接着说: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此处之“资”字,历来注家都释作“资财、钱财”。如果这样解释就又与前两句有牴牾。“岂无”和“无”不正是相反而牴牾的?若再结合下二句来理解则更其荒唐:自己没有钱故不能去山林烧丹药,李白你是有大才的人,现在脱身去从事此事。这不成了杜甫向李白哭穷了吗?我认为这里的“资”不是“资财”而应该是“秉赋、资质”的意思。这种意思在唐人诗中也多有。大药:金丹。萧先生的注解是正确可从的。白居易的'诗对此有过详细的描述:“亦曾登玉陛,举措多纰缪。至今金阙籍,名姓独遗漏。亦曾烧大药,消息乖火候。至今残丹砂,烧干不成就。”(白居易《不二门》,见《全唐诗》434卷)再如“既无长绳系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朱颜日渐不如故,青史留名在何处?”(白居易《浩歌行》,见《全唐诗》25卷)杜甫这两句诗的表面意思是:(吃了青精饭,面色未变好)看来我是缺乏得道成仙的天赋和资质,故此我不去归隐山林烧丹药。其实这是一种委婉表达自己还不打算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的含蓄的托辞。“李侯”两句才写到李白。其中也暗含与自己的对比。此外也有对李白不得志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像李白这样的“金闺彦”都要脱身官场,则其黑暗可知也。这也是“惺惺相惜”之意。“亦有”两句我同意萧先生的看法:杜甫游梁宋时,很可能是和李白同时出发的。
篇2:赠李十五丈别李秘书文嶷,赠李十五丈别李秘书文嶷杜甫,赠李十五丈别李秘书文
赠李十五丈别(李秘书文嶷),赠李十五丈别(李秘书文嶷)杜甫,赠李十五丈别(李秘书文嶷)的意思,赠李十五丈别(李秘书文嶷)赏析 -诗词大全
赠李十五丈别(李秘书文嶷)作者:杜甫 朝代:唐 峡人鸟兽居,其室附层颠。下临不测江,中有万里船。
多病纷倚薄,少留改岁年。绝域谁慰怀,开颜喜名贤。
孤陋忝末亲,等级敢比肩。人生意颇合,相与襟袂连。
一日两遣仆,三日一共筵。扬论展寸心,壮笔过飞泉。
玄成美价存,子山旧业传。不闻八尺躯,常受众目怜。
且为辛苦行,盖被生事牵。北回白帝棹,南入黔阳天。
F公制方隅,迥出诸侯先。封内如太古,时危独萧然。
清高金茎露,正直朱丝弦。昔在尧四岳,今之黄颍川。
于迈恨不同,所思无由宣。山深水增波,解榻秋露悬。
客游虽云久,主要月再圆。晨集风渚亭,醉操云峤篇。
丈夫贵知己,欢罢念归旋。
篇3:杜甫《赠韦赞善别》古诗原文意思
杜甫《赠韦赞善别》古诗原文意思
古诗《赠韦赞善别》
年代:唐
作者:杜甫
扶病送君发,自怜犹不归。只应尽客泪,复作掩荆扉。
江汉故人少,音书从此稀。往还二十载,岁晚寸心违。
作品赏析
【注解】:
黄鹤、单复俱编在室应元年梓州诗内。《唐志》:东宫官左赞善大夫五人,掌传令,讽过失,赞礼仪。
扶病送君发,自怜犹不归。只应尽客泪,复作掩荆扉。江汉故人少,音书从此稀。往还二十载,岁晚寸心违。
(上四,送别之意。下四,别后之怀。通首皆属叙情。寸心违,不得遂聚首之乐也。《杜臆》:此诗语多婉转,无限感伤,真堪一字一泪。)
古诗《览镜呈柏中丞》
年代:唐
作者:杜甫
渭水流关内,终南在日边。胆销豺虎窟,泪入犬羊天。
起晚堪从事,行迟更学仙。镜中衰谢色,万一故人怜。
篇4:赠韦赞善别,赠韦赞善别杜甫,赠韦赞善别的意思,赠韦赞善别赏析
赠韦赞善别,赠韦赞善别杜甫,赠韦赞善别的意思,赠韦赞善别赏析 -诗词大全
赠韦赞善别作者:杜甫 朝代:唐 体裁:五律 扶病送君发,自怜犹不归。只应尽客泪,复作掩荆扉。
江汉故人少,音书从此稀。往还二十载,岁晚寸心违。
★ 杜甫三别
★ 《无家别》杜甫
★ 杜甫的三别
★ 恨别 杜甫唐诗
★ 赠花卿 杜甫
★ 杜甫的无家别赏析
杜甫《赠李白》诗别解(推荐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