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tanghetaota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砚边随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砚边随笔,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悬崖边的绽放杂文随笔
悬崖边的绽放杂文随笔
海子说:活在这珍贵的人世间,水波温柔,阳光强烈。我愿我的灵魂也在这一世繁华中继续行走。
忆起当初发起读书叙事的日子。
当时的全员培训平台,教师读书的任务是强制性的,虽然收获了不少佳作,认识了不少优秀的教师,但发现大多数教师迫于工作压力,只是努力地用下载思维应付平台任务,知识与自己的生命体验相互分离。我做过数据统计,发现某县区一个班的46名教师提交的所有“作业”全部是“抄”来的。
我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我们知道,教师丰富的内心是最好的教学资源,而要找到通往内心世界的小径,最好的方法是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我自愿承担起在国培平台引领全省小学教师读书叙事的任务,提出另创读书叙事微信群的倡议,弱化国培平台的官方色彩,把读书叙事变成教师在共同体中共同分享、共同讨论的心灵成长伊甸园。
海很赞同这个建议,并同意共同做引领人。他说:“我们在云端分享,相遇的学习路径应该是平台读书的阶梯。如果大家不介意,我想用我的.课堂方式,每一章的阅读分四步进行,一是个体阅读,词语摘录和概念图梳理;二是小组讨论,完成网络上展示的ppt;三是群里讨论;四是反思总结。”我远程观摩过海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用不停的指令营造不断变化的课堂流程,创立自由奔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不断用知识去关照自己的生活和原有的思维定式。引导教师读书,不知这个思路是否可行?不过,可以先做起来,看情况进展和大家的需求再做调整。毕竟,我们关注的核心是如何将知识与生活相互融合,达到知行合一,明诚一体。
我对读书叙事的引领没有十足的把握,想再读一读海,加深对海课堂流程的理解。在海的网络课堂平台上,学生这样说:
自我像是一个巨大的深渊,情感与认同都拯救不了。叔本华的一生都活在虚无主义中,生存本身就像是一个错误,接下来便是一错再错;尼采倡导价值重估,那个敏感而高贵的精神贵族,自我被无数次的肯定与否定,被怀疑与认同……形而上的痛苦永远比形而下的快乐要沉重许多。如果这样,我宁愿及时行乐,请不要用凛冽的目光质疑我,我们,都不过是平常人,庸常的幸福如果可以得到,那我,什么都不再奢求。
我陷入沉思:
教师的自我是怎样的?
教师能自我拯救吗?
读书叙事是教师心灵成长的路径吗?
我的内心不再“水波温柔,阳光强烈”。我仿佛行走在悬崖边……
想起安妮所说,曾经试图费力推翻头顶的他者,现在却缓慢沉沦在一条大河中,跟随它走过千丘万壑。这般风景看完,已不知何时与自己道了再见。是的,我一直都在嫉妒那个可能的自己。尽管我又害怕变成那个可能的自己。就像白天鹅的心中隐藏着一个黑天鹅,黑天鹅顶着欲望的红唇,拼命想要成为白天鹅。
想起曾看过的一部电影,忘了叫什么名字。一个三十多岁的不识字的女人独自一人坐在长凳上,为乡村教堂里唱诗班的孩子们的歌声感动得热泪盈眶。十多年后,她出现在纳粹审判法庭的被告席位上。我于是又一次想起那个可能的自己,或是曾经那个可能性更大的自己。因为一部大多数人都以为枯燥的纪录片而热泪盈眶,因为一个细微的动作,而内心无比的悲悯与温情。
想起两个星期前的某个夜晚,天气转凉,干完工作一身疲惫。穿着短袖,躺在沙发上,看电脑上80年代那个老版本的《暗恋桃花源》话剧。我一个人,在黑暗中落泪,悲剧的“暗恋”与喜剧的“桃花源”里,是不是还有那个不存在于当时当地的一个可能的无限的自我?
作为小学教师,我是谁?
我为什么要引领全省教师读书叙事?
不再犹豫。
我向朋友圈发布了征招令:“我们已发起《教学勇气》读书叙事群,希望各位专家入群参与。大家线上线下互动。”
立刻有朋友入群回应:“今天很冷。北京,雪。北国风光。的第一场雪——来的比暖气更早一些。行了,不打岔了,先适应本群吧。本群都是读书方面的专家吧!多向大家学习!最近共读的书目是《教学勇气》吗?一起学习。”
为了激发大家的阅读兴趣,我发了一首学生创作的瓦片画诗与大家分享:
七星虫/你是从紫藤树上掉下来的吧?/你怎么过冬?/你的家不是在油菜花的茎上吗?/哦/是大班的娃怕你冷/在瓦片上为你安了家。
苍穹回应说:疑惑是儿童诗的特点,疑惑让孩子活在目前而不是记忆。疑惑不是疑惑,疑惑不在疑惑,在于清浅之中寄寓遥深,朴拙之中蕴藏睿智和机趣。当儿童深度地而不是浅表地学习知识,且学习如何将知识运用到真实世界(社会生活或实践场景)中时,其对内容的保持会更好,并可以进行概括和运用到更广阔的情境(即迁移)。
我暗自点头,我们的自我需要理论提升。于是乘兴再发一首:
你觉得我重吗?/可是,重和轻是一样的/是老师心中的石头/你觉得我假吗?/可是,真和假是一样的/是鼓出来的宇宙/甬路上唱歌的日子/有画笔伴奏瓦片的幸福。
海读了童诗,回应说:当我们活在比较中时,思想开始有了尺度,于是我们开始丈量自己的生命。而真正永恒的,是我们的目前,我们的现在……童诗玩的就是不经意的揭示。一个是“老师心中的石头”,一个是“鼓起来的宇宙”,这是艺术之魂,童诗艺术尤甚。我开始喜欢童诗了。我在读张文质老师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似乎懂了:“慢”,是孩子的画笔。
啊,原来,悬崖边的绽放,是那只顶着欲望红唇的黑天鹅,是曾经画笔下的童诗,是自己珍藏的儿童瓦片画。
不明白的是,曾经那样表现在每一投手举足中的生命直觉,如今为何成为深藏在白天鹅心里的黑天鹅?为何在悬崖边绽放?
我躲在屏幕后面,看到上帝死了,看到太阳亮了。
篇2:窗边的小多多的幼儿教师随笔
关于窗边的小多多的幼儿教师随笔
再读《窗边的小豆豆》,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思考,同时了解到“窗边族”在日本往往是被大人冷落的孩子们的称号,窗边好似即将被排除,不被关注。这些孩子们并没有什么缺陷,却被认为不适合过学校的集体生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接受事物和表达的方式,只不过窗边的孩子往往接受和表达的方式与常态不同,所以才会与集体格格不入,十分凸显。
每个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也不例外。几年前我教过一个中班,班上有个叫多多的男孩。动手操作能力强,可做起事来总是三分钟热度,脾气急,习惯用拳头解决问题,心情不好时拒绝和任何人交谈。记得十月初,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商量布置自然角后,小朋友纷纷把植物、动物带来,放在自然角精心照料,很多孩子还为乌龟、君子兰等动植物做了图文并茂的爱心卡片,提示大家每样动植物的喜好。冉冉小朋友和爷爷一起把家里养的金鱼带到幼儿园来,冉冉爷爷嘱咐了我很多遍如何给鱼换水、如何喂食,看得出这是老爷子的宝贝。班里的孩子们也喜欢得不得了,他们一下就被金鱼鼓鼓的大眼睛和在水中摇曳的尾巴吸引了,一个上午好多孩子争着去自然角看金鱼,冉冉别提多得意了。下午户外活动回来后,突然听到小朋友大叫:“不好了,老师,多多把鱼扎死了!”我赶忙来到自然角,好好的金鱼肚子中间横着一支铅笔,另一头还能看到尖尖的笔尖。小朋友七嘴八舌:“是多多扎的。”“他太淘气了。”冉冉看到自己的鱼死了,急得哇哇大哭,班里乱作一团。我找到了多多,他憋着红彤彤的脸,手里拿着一张被戳破了的纸,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
我的血腾地一下涌了上来,鱼死得这么惨,怎么和冉冉爷爷交代!这也太残忍了吧,怎么能发生这样的事呢?我忍住怒火,问:“多多,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虽然是问话,可现在回想,语气里更多的是责怪。“它老动!我画不好!”多多说完这句话,眼泪也就跟着下来了。教室里一片寂静,我开始没愣过神,然后才一下子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我的语气缓和了,摸着他的头说:“想把金鱼画下来是件好事,让小鱼不动也确实不容易,可用铅笔固定小鱼,虽然它不动了却再也不能游来游去。”我把冉冉也搂在怀里,“多多,你瞧冉冉哭得多伤心啊,她舍不得小鱼。”多多红着脸小声说:“我也舍不得,冉冉对不起。”我看了看大家,小朋友也不像刚才那么气愤,大家商量把小鱼的尸体埋葬在幼儿园的柿子树下,为小鱼画了一块小小的墓碑。小金鱼逐渐淡出了孩子们的'视线。
当幼儿对动态物体感兴趣想要临摹或写生时,教师又将如何支持呢?我为孩子们从市场上买回了两条不同的金鱼,用拍照片的方式把金鱼的各个侧面一一记录,和孩子们一起整理小鱼相册,这下可解决了爱画画的多多想画金鱼的难题。我鼓励他用水墨、水彩、水粉、油画棒等多种材料再画金鱼,他用稚嫩的手笔画出了一条条机灵可爱的鱼。和他的父母多次沟通后,我们决定以强带弱,塑造他回归集体的信心。我让多多妈妈支持他每天做一件美工作品——绘画、橡皮泥,妈妈还带他去海洋馆参观临摹。一个月后,我们帮他举办了“多多个人作品展”。小朋友在区角游戏中争先恐后地模仿他的作品,在区角评价时,他收获了自信,得到了小朋友的认可。从那以后,他用拳头解决问题的现象少了,成为了受大家欢迎的孩子。
小小的金鱼**虽然过去了几年,但我仍时常想起,尤其是再碰到那些“窗边”的孩子,我不再误解他们非常态的表达方式,而是让自己真正去理解每个独特的个体,陪伴并鼓励他们不在集体的边缘徘徊。自那以后,“天大地大,孩子最大,我坚持给性格内向的李心悉、不敢和伙伴交往的王涵予、热爱读书的李纪宣、喜欢橡皮泥的钱子涵、迷恋拉丁舞的金奕飞、喜欢摆弄相机的迟玉川、热爱运动的姜异同等许多孩子举办了个人画展、剪纸展、建筑展、摄影展……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舞蹈、运动项目等,让每个孩子收获被关注的幸福,体验成为焦点的喜悦,赢得大家的认可,找到适宜自己的发展途径。
“窗边”的孩子时常提醒我们保持冷静,需要我们动用更多教育智慧去帮助他们,更需要我们用心去尊重和呵护,让他们自信、快乐地成长!
篇3:我与科学沾了边的随笔
不要看不见真相,你看到的只是你的影子。
我对科学有特别的理解:科学不一定是真理,而是有一定的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有这样的经历,当某人说我们是有女娲造人的,你肯定会反驳道:“这是不科学的,我们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当有同学在讨论关于鬼故事的恐怖时,你亦会坚决地反驳道:“怎么可能?这是不科学的`。”没错,我们应该站在科学这一边,因为科学是用事实建立起来的。
有时候,我反而觉得科学离自己非常遥远,不可触摸的。就拿我们课堂上的重要人物来说——居里夫人,响当当的科学家,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可以知道,她如此成功和出名,除了发现新元素——镭,并将它运用到医学上,救死扶伤。还要重要而且伟大的一点:她为科学的贡献精神,可歌可泣,可敬可佩。正是如此,面对一个像居里夫人如此伟大的人物,我更加惭愧了,更加认为自己与科学的遥远。
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与科学沾了边,让我喜出望外。
“雨还没停呢。”我无奈的说着,倘若外面没有下雨,现在的我早已在乒乓球台上PK了,不过还有个遗憾的的,我的乒乓球坏了,整个凹了进去。拿着这个凹了进去的球,我突然灵机一动。不如来做个实验——热胀冷缩,在此,你应该早已知道这个真理了,但是请你们保持安静,让我有个与科学近距离接触的机会。首先,安排好实验室,就位于我家的厨房,命名为一号实验室。还要在门里挂上一个小牌匾。(实验重地,闲杂人等勿进)。是否要给自己安排一个法号呢?我也要威风一次。接着,上道具。凹进去的乒乓球,准备妥当,我拿了一勺水,轻轻倒进锅子里,,打着火,10秒,15秒。水慢慢开始沸腾了,我现在应该要把那个凹进去的乒乓球放进去,可是由于水的温度太高了,我不敢放下去,于是把乒乓球放进碗里,再用筷子将球夹进锅子里,我拿着筷子在碗里折腾了好久,怎么也夹不起来。水温度越来越高,豁出去了,一股气将乒乓球像扔手榴弹似的扔了下去。居然没扔中,再来一次,好不容易球进锅子里了。再把火调小点,用筷子装模作样的把乒乓球捣弄几下。正当我享受这一过程时,小猫进来了,我想它也很着急着要玩乒乓球吧。可是我还假装跟小猫说:“没看见门上挂的么?闲杂人等勿进,这里可是危险重地。”这时,再看看锅里的球。慢慢,开始变大了。看到我的杰作,还是很欣慰的。
几经波折,我的实验还是成功了。在这次与科学沾边的过程中,更让我体验到科学家的不容易。我想果实的事业是尊重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而科学家们在做绿叶的事业,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希望可以有更多次与科学沾边的机会,领我到科学家们的沉寂的中心,使我的心中充满了歌吧。
篇4:我和你的目标沾了边随笔
我和你的目标沾了边随笔
深夜,我抱着手机,翻着聊天信息,嘴角带笑。
初夏相识,是一场恰到好处的巧遇,你可能不明白,我在关注平台以后打开的第一个帖子里遇见你。
你说,想找个安安静静的姑娘,怎样办,我能叽叽喳喳一整天闲不下来还能一整天一句话不说做自我的事情。[由整理]
你说,想找个身高165以上的`女孩子,怎样办,穿了鞋子167,脱了鞋子我就是165。
你说,想找个附近的姑娘,吉林,齐齐哈尔,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怎样办,我家就在内蒙古东北部。
你看,我的条件都恰好和你的目标沾了边儿。
你说,你喜欢运动,个性是骑行,怎样办,我也喜欢运动,但最爱篮球。
你说,早上好,怎样办,我基本都中午才起床睁眼就回你的早安,还喜欢说晚安。
你看,我又恰好在沾了边的故事里又少了一点点共同点。
怎样办,在你忙的一塌糊涂的日子遇见你,在我忙的脚不沾地的时光里喜欢你。
大白,喜欢那些睁开眼睛就能看到早上好的日子,一整天都能很完美,喜欢你一句我一句,聊些七七八八琐事的日子,一点也不觉得糟糕,喜欢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然后再哈哈大笑。
大白,岁月很长,相识很短,我可能很喜欢你。
大白,没能在最美的年纪遇见你,却想变成最好的自我追赶你。
大白,你说想有一天你着军装我着警服,我们合影一张,但我想有一天,你着礼服我着白纱,咱们共赴礼堂。
大白,前方路漫长,你可否慢慢走等一等,让我能有机会跟你携手同行。
★ 小溪边感言
★ 联边诗
★ 边走边乐作文
★ 漫谈边教学边研究
★ 在五彩池边散文
★ 爱琴海边高中作文
★ 在梅边美文
砚边随笔(合集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