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中考阅读题

时间:2023-09-13 03:39:10 作者:暴龙战士吉娃娃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暴龙战士吉娃娃”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小石潭记中考阅读题,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小石潭记中考阅读题,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中考阅读题小石潭记

中考阅读题小石潭记

(江苏省苏州市)阅读《小石潭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B、全石以为底 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C、皆若空游无所依 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7、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 )(2分)

A、日光下彻

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D、尉果笞广(《陈涉世家》)

8、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2分)

9、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

参考答案:

6、D

7、C

8、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9、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篇2:小石潭记中考阅读题

二(一)课内文言文阅读(7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斗折蛇行”中的“蛇”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B.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岳阳楼记》

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

D.群臣吏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②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案】6.C(2分)

7.①大约 ②逆流而上(共2分,每小题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有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8.①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②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乘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也不认为快)。(共3分,每小题1.5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篇3:《小石潭记》阅读题

《小石潭记》阅读题精选

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4分)

①佁然不动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③以其境过清                      ④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3】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2分)

答:

答案

【小题1】①佁然:呆呆的样子  ② 犬牙:像狗牙 ③可:大约    ④ 清 :凄清

【共4分,每空1分,写错字不给分】

【小题2】① (我)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② (我)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共4分,每小题2分,每个分句1分】

【小题3】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共2分,每点1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①佁然:呆呆的样子  ② 犬牙:像狗牙,名词活用为状语。 ③可:大约    ④ 清 :凄清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

【小题2】试题分析:①凄和寒都是使动用法,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②斗折蛇行是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蜿蜒前行。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小题3】试题分析:柳宗元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点评: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概括出选段的主要内容,再根据题干的要求用原文的语句进行回答。

篇4:《小石潭记》阅读题

《小石潭记》阅读题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上文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著名的文学家,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_______篇,合称为《________》。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水尤清冽 __________________

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

斗折蛇行 __________________

佁然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主要写潭中游鱼的静态和动态,其目的'是什么?假如你是生活在小石潭里的一条鱼,你赖以生存的小石潭的水质已被污染,你的许多同伴已因此患病,请你写下你现在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游小石潭时,心情发生了变化,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的?如果你能与作者面对面,你打算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柳河东全集 柳宗元八永州八记

2、寒冷依托像北斗星那样愣住的样子

3、目的:衬托水的清冽,说明环境幽清感受略

4、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头,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5、作者刚开始是无忧无虑的,欣然而往的,但在环境的刺激下,作者感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忧伤、苦闷。作者因为当时谪居永州,满腹宏图大志不得施展,因而怀着一种愤懑不平的苦闷心情。

篇5:《小石潭记》中考阅读

《小石潭记》中考阅读

(海南省)阅读短文,完成18~21题(12分)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①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8、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篁竹(huáng) B、水尤清冽(liè)

C、往来翕忽(hé) D、犬牙差互(cī)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如鸣佩环(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3)以其境过清( )

(4)隶而从者( )

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全石以为底。 译文:

(2)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

2l、文中第②段借助潭中鱼写出了潭水的.什么特点?(2分)

答:

参考答案:

18、C

19、(1)好像、仿佛、犹如、像;

(2)大约、大概;

(3)凄清、凄凉、清凉、冷清、幽静等;

(4)跟从、跟随、跟着。(“一起、一同”不给分)

20、(1)潭以整块石头为底;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把整块石头作为底部。(“以为”是得分点,要译出)。

(2)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皆”是得分点。)

21、写出了潭水的清澈。

篇6:中考阅读《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水尤清冽 尤:___________

(2)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____

(3)以其境过清 清:___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如鸣佩环,心乐之

答: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答:

《小石潭记》中考阅读题答案汇总

7、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_____________,第三段探寻水漂源流,第四段突出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_____________的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5分)

答:

【答案】5、尤其(格外)大约(大概) 凄清(冷清) 6、好像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感到很高兴(我心情高兴起来)。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互相交错),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7、潭中景物(水、石、树、鱼) 幽静(清幽、寂静、冷清等) 8、示例:作者感情由“乐”变“凄”,作者遭贬失意来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看到潭上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孤寂悲凉的心境。 (2010年莆田市语文中考试题)

(三)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注],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小石潭记》中考阅读题答案汇总

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案】15.(3分)(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 16.(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7.(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2007年中考安徽省池州市语文试题)

(四)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l2~l5题。(l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⑤。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

[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琅玕(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③潆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荠(jì):荠菜。⑥舁(yú)夫:轿夫。

《小石潭记》中考阅读题答案汇总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水尤清洌 洌

(2)佁然不动 佁

(3)西折纤秀长曲 西

(4)尽溪,平坦如荠 尽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l4.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分)

l5.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2分)

【答案】

12. (1)寒冷(2)愣住(3)向西(4)走到……尽头(每词1分,共4分) 13. (1)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或: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2分) (2)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2分) 14.相同点: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1分)不同点:甲文写景动静结合;乙文以静景为主。(1分) 15.杜甫。(1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1分)

小石潭记教案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八年级小石潭记教案

小石潭记阅读理解试题

《小石潭记》的写作特色

《小石潭记》赏析及艺术手法

小石潭记语段赏析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读小石潭记有感心得

小石潭记1 2段翻译

小石潭记中考阅读题(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小石潭记中考阅读题,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