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萌喵爱吃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生物信息学学术期刊评价,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生物信息学学术期刊评价,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生物信息学学术期刊评价
生物信息学学术期刊评价
学术期刊的评价包括核心期刊的`界定和新创刊的评价.以知识密度梯度的概念和期刊论文分布特征相结合确定了30种生物信息学中文核心期刊,以影响权重、声誉系数和H指数对新创刊的生物信息学中文期刊进行了评价.
作 者:顾东蕾 Gu Dong-lei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210009 刊 名: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年,卷(期):2009 18(4) 分类号:Q811.4 G255.2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 期刊评价 知识密度梯度 核心期刊 学术期刊篇2:学术期刊论文格式
1 、题目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文章应附英文题名。
2 、作者及其工作单位
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名字不缩写。例: ZHAO Ling (赵 灵),
文章应标明所有作者的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以便于联系和按地区、机构统计文章的分布;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英文文章和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工作单位还应在省市名及邮编之后加列国名,其间以逗号分隔。例:
(华中电力集团公司,湖北 武汉430027)
3 、摘要
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用第三人称。不必使用“本文 ”、“作者”等作为主语。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4 、关键词
一般每篇文章可选 3~8 个关键词。多个关键词之间应以分号分隔,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切分。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① 主要责任者(专著为作者而非译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 ”(英文作者请将作者名写全)。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②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③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④ 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⑤ 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⑥ 文献起止页码。⑦ 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S].
[9]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延伸阅读:论文标准格式】
关于XXX问题的研讨 题目居中,三号黑体字
XXX XXX XXX 作者居中, 其后标明工作单位,所在省、市,邮编,4号楷体字
摘 要:XXXXXXXXXXXXXX “摘要”两字5号黑体,其余5号宋体
关键词:XXXX XXXX(RS) YYYY “关键词”三字用5号黑体,其余宋体5号
××××××××× (英文题目)
×××(××××) 英文作者姓名(单位、所在省、市,邮编)
【Abstract】 (英文摘要)
【Key words】 (英文关键词)
(正文)
一、XXXXXX 一级标题用4号黑体字(序号用一、二……依此类推)
1.XXXXXXX 二级标题用4号宋体字(序号用1、2……依此类推)
⑴xxxxxxxxx 三级标题用4号宋体字(序号用⑴、⑵、⑶……依此类推)
(正文内容)
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 正文用5号宋体
参考文献: 用5号黑体字
[1]XXX,XYY,XXX,XXXX,《XXXXXXXX》,2008,(1) 5号宋体
[2]Xxx、Xxx 译,《XXXXXXXX》,XX教育出版社,1998. 5号宋体
作者简介: 作者单位、电话、传真、电子信箱、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 5号宋体
论文的格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论文题目格式:(在标题下注明作者,邮编,工作单位,学生就写所在学校)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学术期刊论文格式]
篇3:学术期刊论文格式
学术期刊论文格式
学术论文的文面结构通常应具备13个基本要素,按编排顺序依次为:题名、作者署名、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地名、邮编)、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正文、序次语、注释(可选项)及参考文献、课题名称及编号、作者简介。
此外,作者原稿中还应注明联系方式(电话、E-mail、详细地址、邮编等)。
这些都是学术论文文面结构中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当然,原稿中最好还应有英文题名(title)、英文摘要(abstract)和英文关键词(keywords)供编辑选用。
下面,笔者根据学术论文的文面结构,将其分为文头、正文、文后三个部分,对学术论文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及其规范要求作分别介绍。
一、文头部分。
学术论文的文头部分一般应包括题名、作者署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等要素,其基本格式和规范要求为:
1.题名。
学术论文题名的拟写应做到简明、具体、确切、得体,能概括论文论述的特定内容,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工具的有关原则。
此外,题名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外文字符、代号等。
2.作者署名及作者单位。
关于学术论文作者署名及作者单位的标注,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术论文均应有作者署名,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居中位置。
(2)学术论文的署名可以是1个作者独立署名,也可以2个或多个作者联合署名,还可以集体署名(如署某课题组的名等);可以署作者真实姓名,也可以署作者笔名,但通常都是署作者真实姓名,特殊情况除外;集体署名的文章,其执笔人或整理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以横线与正文隔开。
(3)学术译文的署名应是着者在前、译者在后,着者前用方括号标明国籍;各种补白性学术文摘等,亦可将作者姓名加圆括号标注于正文末尾。
(4)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用空格或逗号隔开;不同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顺序标注(上标)不同的阿拉伯数字署名序号,并在其单位名称之前加注与署名序号相一致的序号;两个以上作者单位之间连排时应以分号隔开。
(5)对署名作者应标注其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区、城市或县名(省会以上城市可省去省份),注明邮编,并加圆括号将其置于作者署名下方居中位置。
作者的署名权受《着作权法》保护,具体如何署名依作者的意愿而定,任何人无权干涉,但同时又要受法律约束,不能随意侵害他人或集体的署名权。
3.摘要。
摘要是作者对论文主要内容或主要观点的简要表述,要求简练、准确、概括性强,能客观、具体地反映全文的重要而有新意的主要观点,并给予客观、具体的陈述;应避免带主观性和情绪化的评论口吻和脱离具体内容的解释说明。
也就是说,摘要是一篇具有独立性、自含性的完整短文,是论文主要观点的直接表述,一般不应有作者的主观评价和解释说明性文字。
因此,拟写摘要应注意以下三点:
(1)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能使读者不必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直接获得该文最主要的内容信息。
摘要的内容应包含论文的主要观点,重点是论述对象和结论,即重在导读,以供读者通过摘要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
(2)中文摘要字数一般为200字左右,英文摘要一般要求实词在200个左右,如有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但以简洁明确为原则。
(3)不要把论文的“摘要”写成“内容简介”的形式,更不要写成图书的“提要”.拟写摘要的要求是用高度概括性的语言把一篇论文所包含的主要信息或中心思想直接表述出来,尽量避免使用简介和自我评价式的语言。
如:“本文根据……,分析了……,研究了……,提出了……,具有……意义”等,写了一大串,却反映不出具体的实质性内容。
按照有关规定,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的论文,都应编写摘要。
摘要位于作者署名的下方,中文摘要前以“摘要:”或“[摘要]”作为标示,英文摘要前要以“Abstract:”作为标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英文摘要目前属于可选项,只有教育部关于高校学报论文的编排规范中有所要[1]求,而在《文摘编写规则》(GB/ T6447-1986) 中对此没有明确规定。
因此,作者如有能力在原稿中编写更好,无能力编写则可省去,留给期刊编辑根据编发需要决定是否有必要替你编写。
目前,一些期刊编发的学术论文中,正文前面虽然也有所谓的“摘要”,而其实是“内容简介”、“提要”或者不伦不类的文字。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作者和编者把“摘要”与“简介”、“提要”混为一谈,因而在编写摘要时不得要领。
4.关键词。
关键词,也称主题词,是指从论文的题名、摘要和正文中选取的具有实际检索意义的学科专用名词或名词词组,并在论文中有明确的出处。
(1)关键词的标注要求。
关键词的标注应体现学术论文的主要内容,具有语义性,并应尽量采用《汉语主题词表》《世界汉语主题词表》或各专业主题词表提供的规范词汇标注。
(2)关键词的标注方式。
一般应选取3-8个关键词,用显着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列在“摘要”的下方,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示,各词之间用分号“;”隔开;若标有英文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逐一对应,英文关键词前以“Keywords:”作为标示,另起一行排列。
(3)标注关键词的目的。
关键词是对揭示学术论文的中心内容具有实质检索意义的词汇,其标注目的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的内容特征,便于信息集成系统汇集同类内容的论文,以供读者检索。
因此,从论文中提取的关键词应是经过规范化的词或词组,在提取、确定关键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选取准确、恰当的词或词组作关键词,并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将其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一般来讲,学术期刊中3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必须标注中文关键词,但英文关键词则可根据需要决定是否标注。
尽管目前英文关键词仍属于可选项,在学术论文写作和编排中可标可不标,但如果有能力标注,还是标注上为好,毕竟是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应考虑到国际同行的检索需求。
5.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是指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科技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并依照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和学术特征,为分门别类地组织文献所规定的文献分类标记符号。
(1)中图分类号的组成。
中图分类号是由汉语拼音大写字母与阿拉伯数字及一些辅助符号相结合组成的混合制号码,一般用一个字母标志一个大类,以字母顺序反映大类的序列,在字母后用数字及辅助符号表示大类下类目的划分,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文献分类标记符号。
因此,在标注时应尽量标注准确、细分到位。
(2)中图分类号的标注。
中图分类号的标注,目前应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9月,第5版)所规定的学科分类代号进行标注,涉及多学科的论文,可以标注几个分类号,两个分类号之间用分号“;”隔开。
中图分类号一般应标注于“关键词”下方左侧,以“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或“【中图分类号】”标示。
示例:
①中图分类号:G270(表示该文为档案学、档案管理学方面的论文)
②【中图分类号】G273.4;G254.9(表示该文为档案检索、文献检索、情报检索方面的论文)
6.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是为分类标识学术论文所规定的代码。
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规定,每篇文章均应标示相应的文献标识码。
(1)常用的5个文献标识码: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
B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
D动态性信息;
E文件、资料。
(2)文献标识码的标注。
在学术论文中,文献标识码应标注于中图分类号的后面空两格的位置,通常以“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或“【文献标识码】”标示。
示例:
①文献标识码:A(表示该文是学术论文)
②【文献标识码】C(表示该文是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
7.文章编号。
按照有关规定,凡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均应标注文章编号,其中A、B、C三类文章必须标注。
文章编号由学术期刊的国际标准刊号、出版年、期次号、文章篇首页页码和页数共5段20位数字组成,其结构为:XXXX-XXXX(YYYY)NN-PPPP-CC.通常以“文章编号:”、“文章编号”或“【文章编号】”标示。
示例:
文章编号:1004-2733(2014)08-0015-06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学术期刊编排标准,各类学术期刊编排很不规范,尤其是档案专业期刊,大多数没有标注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等要素。
但随着我国期刊出版质量标准的逐步规范,预计国家有关部门将会尽快出台相关标准规范。
所以,无论是学术论文的作者还是编者,都应该对此有所了解。
二、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是一篇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与学术论文正文相关的规范要求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用于学术论文正文的开头,或以“引言”、“前言”等标示,或作为正文的第一自然段直接表述。
引言一般应概括地表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或简单交代故事的写作背景,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能体现论文题名限定的写作范围,同时要言简意赅、紧扣主题。
2.正文的逻辑层次。
正文作为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是一篇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学术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部分,其逻辑结构层次一般为: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得出结论--总括全文要表达的.主旨。
3.文内标题。
文内标题是指正文中表明各部分逻辑层次的一级、二级、三级等“小标题”.正文各部分的逻辑层次不宜过多,一般应控制在五级以内。
文内标题应力求简洁、明确,自占一行,行首序次语前空两格,末尾不用标点符号,但问号、感叹号、省略号除外。
4.正文各章节序次语的使用规范。
序次语是指文章正文中用以标示逻辑层次或逻辑停顿的字、词、序号、字母、符号等。
(1)论文的正文中,一般可根据文章特点选择从某一层序次语开始序次,序次语选定之后应顺序逐层向下行文,已选择较低层次的序次语开始序次之后,不宜反过来再使用层次更高的序次语。
(2)同类数字形式的序次语,带括号的应位于不带括号的下一层。
通常第一层是带有顿号的汉字数字,如:“一、”;第二层是带括号的汉字数字,如:“(一)”;第三层是带下脚点的阿拉伯数字,如:“1. ”,注意此处不是用顿号“、”;第四层是带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如:“(1)”;再往下可以是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如:“①”,或小写拉丁字母加下脚点,如:“a.”.
(3)序次语后标点符号的使用,要符合国标《标[3]
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 的 有 关规定,即:以“第”“其”词头做序次语,或以“首先”“其次”“最后”等词作序次语时,其后用逗号;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做序次语时,其后用顿号;不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或罗马数字做序次语时,其后用下脚点“.”(该符号是借用外文的标点符号);加括号的序次语后不再用任何点号;阿拉伯数字与下脚点结合表示章节关系的序次语末尾不用任何点号,但需用1个汉字的空格。
篇4:生物信息学进展浅析
生物信息学进展浅析
生物信息学是80年代以来新兴的一门边缘学科,信息在其中具有广阔的前景.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胜利完成与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为生命科学的发展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对此作了简单的分析.
作 者:黎才俊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刊 名:硅谷 英文刊名:SILICON VALLEY 年,卷(期):2008 “”(10) 分类号:Q1-0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 生命科学篇5: 《生物信息学》读后感
《生物信息学》读后感
写在前面:
樊老师的书买了好久了,一直没有时间看,最近花了几天时间把它看完了。看完后决定写点什么。书评没资格写,读书笔记也不够系统,就打算写个读后感。
樊老师这本书是本学术著作,有很多干货,也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但是由于这篇文章并非读书笔记,而仅仅是一篇读后感,所以更多的集中于定义、意义、前景等东西,定位为科普性质的文章。
我怎么遇到樊老师和他的书
夏秋之际我参加了一个生信培训班,樊老师作为主讲老师之一,作为生信小白有幸接触到樊老师和其他几位大牛真是三生有幸。那时候樊老师的新书刚刚出版,他向我们推荐了他的书,使我们不仅以优惠价买到了,还得到了老师的亲笔签名和合照,也算是捡了个大便宜。
人类基因测序:
人类基因组计划由六个国家花时间30亿美金完成的,无论是时间还是经费都是我们不可想象的巨量。但是目前我们已经可以用1000美元对人的基因组进行测序,有公司甚至放话:20xx实现100美金的基因组测序。你可以想象吗用1000或几千人民币测我们的所有基因。如此低廉的成本,允许我们对自己的知道自己的基因图谱,当我们获得自己的基因编码(这一个决定我们作为一个生命体的所有特征的信息)之后,我们能干什么:编辑自己的基因,预防癌症,延长寿命等等,可能无限多。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各国愿意花巨资和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完成基因组计划。
生物信息学:生物学与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虽然目前大多集中于核酸领域或者分子领域,但是这个术语的一般意义是研究生物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传播、分析和解释等个方面的科学(《生物信息学-樊龙江》)。而生物信息学的目的则是,把生物体当做一个系统,通过信息学的方法,加深对生物学过程的认知。
因此总得来说,生物信息学是用使用信息技术处理生物学问题。为什么它很重要?由于高通量测序方法的'普及、测序成本的降低,使得普通人或者其他物种的基因组测序成为可能;再加上医院等医疗机构数字系统的普及和完善,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关于医疗或者生命健康的数据,其中蕴含着大量的价值,需要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来挖掘、分析处理。
21世纪是生物信息学的世纪:
一直在说: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可是我在知乎等领域看到了一大片的生物劝退言论,为什么?因为生物的世纪还没到,可能是21世纪的中后期才到。但是它的曙光已经出现,现在的光已经更加强烈,生物的太阳随时可能闪现到我们头顶。
那么什么会催化生物学的繁荣和到来呢?私以为是生物信息学。如果方向正确、方法得当,生物信息学可以帮助我们破解生命编码的秘密,我们会获得大量的医疗健康知识,使得完全解开生命的奥秘、精准医药的实现等成为可能。
可以说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也是生物信息学的世纪。
篇6:生物信息学研究进展
生物信息学研究进展
随着生物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由此而诞生的生物信息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本文简单介绍了生物信息学的近几年来的一些主要数据库,应用前景,面临的挑战.
作 者:刁雪涛 张小芳 宋洁 金梅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刊 名:安徽农学通报 英文刊名: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年,卷(期):2008 14(22) 分类号:Q522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 数据库 查询★ 商品评价
★ 性格评价
★ 评价语参考
★ 评价自己
★ 网课评价
★ 评价英语
★ 旅游资源评价
★ 组员评价
★ 食品评价范文
生物信息学学术期刊评价(通用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