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3-03-09 04:09:21 作者:长不大的西瓜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长不大的西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能力测试题及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能力测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借鉴。

篇1: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4分):

1、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钝角的个数最多有______个,锐角最多______个。

2、造房子时屋顶常用三角结构,从数学角度看,是应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活动挂架则用了四边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使五边形木架不变形,则至少要钉上_________________根木条。

4、如图,AB∥CD,∠A=45,∠C=19,则∠E=_________。

5、正十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度,每个内角等于_______度。

6、已知a=2cm,b=5cm是△ABC的两边,则第三边c的取

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24分):

7、如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

(A)3个(B)4个(C)5个(D)6个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

(B)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线在三角形的内部

(C)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线

(D)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中线、角平分线

9、下列正多边形材料中,不能单独用来铺满地面的`是()

(A)正三角形(B)正四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

10、六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是()

(A)7(B)8(C)9(D)10

11、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等于135,则该多边形是正()边形。

(A)8(B)9(C)10(D)11[来源:Www.zk5u.com]

12、如图,BO、CO是∠ABC,∠ACB的两条角平分线,∠A=100,则∠BOC的

度数为()

(A)80(B)90(C)120(D)140

三、解答题(每小题13分,共39分):

13、(1)若多边形的内角和为2340,求此多边形的边数;

(2)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相等,如果它的内角

与外角的度数之比为13∶2,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14、如图,△ABC中,AD是高,AE、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A=60,

∠C=70,求∠CAD,∠BOA。

15、如图,请复制并剪出若干个纸样,通过拼图解答以下问题。

(1)这种图形能密铺平面吗?如果你认为能,请用这种图形组成一幅镶嵌图案。

(2)若AB=4cm,AD=BC=1.5cm,由20个这种图形组成的镶嵌图形面积有多大?

四、合作探究(13分):

16、如图所示,分别在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广场各角修建半径为R的扇形草坪。

(1)图○1中草坪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草坪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

(3)图○3中草坪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多边形边数为n,其余条件不变,那么,

你认为草坪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篇2: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数学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数学知识点

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

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记作P(a,b)。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6、各象限点的坐标特点①第一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②第二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③第三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④第四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

7、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①x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②x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③y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④y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⑤坐标原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填“>”、“<”或“=”)

8、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 |b| ,到y轴的距离是 |a| 。

9、对称点的坐标特点①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 相等,纵坐标 互为相反数;②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③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

10、点P(2,3) 到x轴的距离是 ; 到y轴的距离是 ; 点P(2,3) 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 );点P(2,3) 关于y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 )。

11、如果两个点的 横坐标 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y轴平行、与x轴垂直 ;如果两点的 纵坐标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x轴平行、与y轴垂直 。如果点P(2,3)、Q(2,6),这两点横坐标相同,则PQ‖y轴,PQ⊥x轴;如果点P(-1,2)、Q(4,2),这两点纵坐标相同,则PQ‖x轴,PQ⊥y轴。

12、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如果点P(a,b) 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则P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即 a = b ;如果点P(a,b) 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则P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 a = -b 。

13、表示一个点(或物体)的位置的方法:一是准确恰当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是正确写出物体或某地所在的点的坐标。选择的坐标原点不同,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也不同,得到的同一个点的坐标也不同。

14、图形的平移可以转化为点的平移。坐标平移规律:①左右平移时,横坐标进行加减,纵坐标不变;②上下平移时,横坐标不变,纵坐标进行加减;③坐标进行加减时,按“左减右加、上加下减”的规律进行。

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打好基础

数学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是指数学公式,定理,原理和概念之间的内在和外在联系。基本技能指的是计算技巧,绘图技巧以及使用公式解决问题。技能等等。只要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就可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各种问题。

善于总结和整理

要想在初一把数学学好的话,我们在学习之后,对于重点内容,我们一定要善于总结和整理,不断的强化记忆一下重点知识点。

准备一个错题本

要想在初一把数学学好的话,要想把书写学会的话,我们还需要准备一个错题本,把自己不会的题型整理下来,日积月累。

要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校学习时有着许多自习的时间,如能坚持自学,学起来就速度快、印象深、质量高。自学并不仅限于课内,还包括阅览课外书籍,使课内外知识互补。只有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才能 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跟上时代的节拍。

初中数学有理数知识点

(一)定义

有理数为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的统称,正整数和正分数合称为正有理数,负整数和负分数合称为负有理数。因而有理数集的数可分为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二)有理数的性质

(1)顺序性

(2)封闭性

(3)稠密性

(三)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若绝对值相等则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若绝对值不相等,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4.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5.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以先相加。

6.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7.分母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8.几个数相加能得整数的可以先相加。

9.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把有理数的减法利用数的相反数变成加法进行运算。

篇3:初二数学下册第七章自我测试题

初二数学下册第七章自我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24分):

1、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是( )

(A)8 (B)9 (C)10 (D)11

2、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BE是△ABC的高的图是( )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3、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1 cm,2 cm,4 cm。 (B)8 cm,6 cm,4 cm。

(C)12 cm,5 cm,6 cm。 (D)2 cm,3 cm,6 cm。

4、三角形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这个三角形( )

(A)是直角三角形 (B)是锐角三角形

(C)是钝角三角形 (D)属于哪一类不能确定。

5、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AB,AD是斜边上的高,DE⊥AC,DF⊥AB垂足分别为E、F,则图中与∠C(∠C除外)相等的角的个数是( )

(A)5 (B)4

(C)3 (D)2

6、下面各角能成为某多边形的内角的和的是( )

(A)430 (B)4343

(C)4320 (D)4360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4分):

7、在△ABC中,AD是中线,则△ABD的面积 △ACD的面积

(填“>”“<”“=”)。

8、如图,△ABC中,∠A=40°,∠B=72°,

CE平分∠ACB,CD⊥AB于D,DF⊥CE,

则∠CDF= 度。

9、一个四边形的四个内角中最多有 个钝角,最多有 个锐角。

10、一个多边形每个外角都是3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它的内角和是 。

三、解答题(本题共52分):

11、(7分)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三米多,你相信吗?写出理由。

12、(10分)小颖要制作一个三角形木架,现有两根长度为8 m和5 m的木棒。如果要求第三根木棒的'长度是整数,小颖有几种选法?第三根木棒的长度可以是多少?

13、(10分)小华从点A出发向前走10 m,向右转36°然后继续向前走10 m,再向右转

36°,他以同样的方法继续走下去,他能回到点A吗?若能,当他走回点A时共走多少米?若不能,写出理由。

14、(15分)△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1)若∠ABC=40°,∠ACB=50°,则∠BOC= 。

(2)若∠ABC+∠ACB=116°,则∠BOC= 。

(3)若∠A=76°,则∠BOC= 。[

(4)∠BOC=120°,则∠A= 。

(5)你能找出∠A与∠BOC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15、(10分)一块三角形优良品种试验田,现引进四种不同的种子进行对比试验,需要将这块地分成面积相等的四块,请你设计出两种划分方案供选择,画图说明。

篇4: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和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和答案

一、耐心填一填,一锤定音!(每小题4分,共40分)

1.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的图形是______(请填序号).

2.三角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这说明三角形具有   。

3.如图1,已知a∥b,则∠1=______.

4.如图2,在△ABC中,BD=CD,∠ABE=∠CBE,BE交AD于点F.

(1)____是△ABC的角平分线;

(2)___ 是△ABD的角平分线.

(3)___ 是△BCE的中线;

(4)  是△ABC的中线。

5.如图3,请在括号内填上正确的理由:因为∠DAC=∠C(已知)。

所以AD∥BC(                    )

6.如果“2街5号”用坐标(2,5)表示,那么(3,1)表示______.

7.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的位置关系是       .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三角形各点的纵坐标都减去3,横坐标保持不变,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向平移了3个单位.

9.若点M(a-2,2a+3)是x轴上的点,则a的值是    。

10.若直线a⊥b ,a∥c,则c   b。

二、精心选一选,慧眼识金!(每小题3分,共24分)

11.点到直线的距离是(  )

A、点到直线上一点的连线  B、点到直线的垂线

C、点到直线的垂线段  D、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12.按下列要求画直线,只能画惟一一条的是(  ).

A.画直线l的垂线   B.过直线l上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C.画线段AB的垂线   D.画平分线段AB的直线

13.若点A(m,n)在第一象限,则点B(-m,-n)在(  ).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一个角小于90°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B.三角形的任意一个外角等于两个内角之和

C.三角形的任何一个内角都小于外角

D.直角三角形有可能是等腰三角形

15.下列各题中,给出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4 cm,6 cm,10 cm,  B.5cm,3cm,4cm;

C.3cm,8cm,10cm;   D.5cm,9cm,5cm。

16.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720°,那么这个多边形是(  ).

A.四边形  B.五边形 C.六边形   D.七边形

17.用一批完全相同的多边形地砖铺地面,不能进行镶嵌的是(  )

(A)正三角形  (B)正方形   (C)正八边形  (D)正六边形

18. 点(-7,0)在(  )

A. 轴正半轴上 B. 轴负半轴上C. 轴正半轴上D. 轴负半轴上

三、用心做一做,马到成功!(本大题共56分)

19. (本题5分)已知,如图,∠1=∠ABC=∠ADC,∠3=∠5,∠2=∠4,∠ABC+∠BCD=180°.将下列推理过程补充完整:

(1)∵∠1=∠ABC(已知),∴AD∥______

(2)∵∠3=∠5(已知),  ∴AB∥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ABC+∠BCD=180°(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0.(本题7分)如图,把图中的小猪向右平移10个小格。 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21.(本题8分) 如图,EF∥AD,∠1=∠2, ∠BAC=70°,将求∠AGD的过程填空完整。

解:∵EF∥AD

∴∠2=  (       )

又∵∠1=∠2

∴∠1=∠3(       )

∴AB∥   (       )

∵∠BAC+   =180°(       )

∵∠BAC=70°∴∠AGD=        。

22. (本题11分)在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下面各点.

A(0,3) B(1,-3)C(3,-5)

D(-3,-5) E(3,5) F(5,7)

(1)A点到原点O的距离是      。

(2)将点C向 轴的负方向平移6个单位,它与点

重合。

(3)连接CE,则直线CE与 轴是什么关系?

(4)点F分别到 、轴的距离是多少?

23.(本题9分)如图7,按虚线剪去长方形纸片的相邻两个角,并使∠1=120°,AB⊥BC,试求∠2的度数.

24.(本题8分)如图,一轮船由B处向C处航行,在B处测得C处在B的北偏东75°方向上,在海岛上的观察所A测得B在A的南偏西30°方向上,C在A的南偏东25°方向。若轮船行驶到C处,那么从C处看A,B两处的视角∠ACB是多少度?

25.(本题8分)如图,AD为△ABC的中线,BE为△ABD的中线。

(1)∠ABE=15°,∠BAD=40°,求∠BED的度数;

(2)在△BED中作BD边上的高;

(3)若△ABC的面积为40,BD=5,则点E到BC边的距离为多少?

A

E

B      D     C

参考答案

一、耐心填一填,一锤定音!(每小题4分,共40分)

1.①;2.稳定性;3.144°;4.BE,BF,DE,DA;5.内错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6.3街1号;7.平行或相交 ;8.下;9.-3/2;10.⊥;

二、精心选一选,慧眼识金!(每小题3分,共24分)

11.D;12.B;13.C;14.D;15.A;16.C;17.C;18.D;

三、用心做一做,马到成功!(本大题共56分)

19.(本题5分)一空1分

BC,CD,内错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AB∥CD,同旁内角互补则两直线平行

20.(本题7分)略.一个顶点评移1分

21.(本题8分)一空1分

∠3,同位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等量代换,DG,内错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DGA,两直线平行则同旁内角互补,110°;

22.(本题11分)图略,两点一分共3分 ;每题2分 ⑴3,⑵D,⑶平行,⑷到x轴的距离为7,到y轴的距离为5;

23.(本题9分)∠2=150°

24.(本题8分)∠ACB=80°

25.(本题8分)3分⑴∠BED=55°,

2分⑵图略,

3分⑶EF=4

篇5: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1.(x2)3的计算结果为

A.3x2B.x6C.x5D.x8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x5+x5=x10B.x5-x5=2x10C.(x5)5=x25D.(a2b)2=a2b2

3.如图,给出了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其依据是()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如果a=(-99)0,b=(-0.1)-1,c=(-)-2,那么a,b,c三数的大小为()

A.a>b>cB.c>a>bC.a>c>bD.c>b>a

5.下列各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A.(a+3b)(3a-b)B.-(3a-b)(3a+b)

C.-(3a-b)(-3a+b)D.(3a-b)(3a-b)

6.如图,∠l=∠2,∠DAB=∠BCD,给出下列结论:①AB∥DC

②AD∥BC③∠B=∠D④∠D=∠DAC,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7.如图,已知AB∥CD.则角α、β、γ之间关系为()

A.α+β+γ=180°B.α-β+γ=180°

C.α+β-γ=180°D.α+β+γ=360°

8.a、b、c、d四根竹签的长分别为2cm、3cm、4cm、6cm.从中任意选取三根首尾依次相接围成不同的三角形,则围成的三角形共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9.如图,在长为a的正方形中挖掉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a>b).把余下的部分剪拼成一个矩形,通过计算两个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验证了一个等式,则这个等式是()

A.a2-b2=(a+b)(a-b)

B.(a+b)2=a2+2ab+b2

C.(a-b)2=a2-2ab+b2

D.(a+2b)(a-b)=a2+ab-2b2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如果2x=a,2y=b,那么2x-y=a-b;

②满足条件的n不存在;

③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且这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

④在△ABC中,若∠A+∠B=2∠C,∠A-∠C=40°,则这个△ABC为钝角三角形.

⑤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二、填空题(本小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11.计算(-2x2y3)2=_______; (5)-x2.(-x)2=_______。

12.计算(-3)100×=_______;

13.某种感冒病毒的直径是0.00000012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米.

14.已知一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5,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

15.若an=2,an=3,则a2m-n的值为______.

16.(x2-mx+1)(x-2)的乘积中不含x的'二次项,则m的值是______.

17.若x2+mx+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是_______.

18.已知x+y=5,xy=6,则x2+y2=_______.

19.如图,小亮从A点出发,沿直线前进10米后向左转30°,再沿直线前进10米,又向左转30°,…….照这样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点时,一共走了_____米.

20.如图a是长方形纸带,∠DEF=24°,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b,再沿BF折叠成图c,则图c中的∠CFE的度数是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50分,请把解答过程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1.计算(每小题3分,共18分):

(1) (2)2m2(-2mn)(-m3n3)

(3)(-x3)2+(-x2)3-xx5(4)k(k+7)-(k-3)(k+2)

(5)(3x-2y)2-(2y-3x)(3x+2y)(6)(2a-b+3)(2a+b-3)

22.(5分)如图,将直角△ABC沿BC方向平移得直角△DEF,其中AB=8,BE=10,DM=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3.(5分)化简求值:(2x+y)(x-2y)-2x(x+y),其中x、y满足x2+y2-2x+4y=-5.

24.(6分)如图,CD是∠ACB的平分线,DE∥BC,∠B=70°,∠ACB=50°,

求∠EDC和∠BDC的度数。

25.(6分)如图,已知∠A=∠F,∠C=∠D,试说明BD∥CE。

26.(10分)如图,AD为△ABC的中线,BE为△ABD的中线。

(1)∠ABE=15°,∠BAD=40°,求∠BED的度数;

(2)作图:在△BED中作BD边上的高,垂足为F;

(3)若△ABC的面积为60,BD=6,则△BDE中BD边上的高为多少?(请写出解题的必要过程)

(4)过点E作EG//BC,连结EC、DG且相交于点O,若S△ABC=m,S△COD=n,求S△EOD(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篇6: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章-三角形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章-三角形

下载地址: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七章 三角形 资料目录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7.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7.1.3 三角形的稳定性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7.2.2 三角形的`外角 7.3 多变形及其内角和 7.4 课题学习镶嵌 小结 TAG标签:教案 三角形 人教版 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外角 镶嵌   点击上述标题即可进入网站速课数学网下载相关七年级数学资料,无所注册即可免费下载所有七年级数学下册资料,强烈推荐。

篇7: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知识点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知识点

(1)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直角坐标系。

(2)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垂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垂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3)x轴y轴将坐标平面分成了四个象限,右上方的部分叫做第一象限,其他三个部分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做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4)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5)关于x轴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横同纵反)

(6)关于y轴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横反纵同)

(7)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与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横纵皆反)

(8)第一象限中的点的横坐标(x)大于0,纵坐标(y)大于0

(9)第二象限中的点的横坐标(x)小于0,纵坐标(y)大于0。

(10)第三象限中的点的横坐标(x)小于0,纵坐标(y)小于0。

(11)第四象限中的点的横坐标(x)大于0,纵坐标(y)小于0。

(12)x轴上的点,纵坐标都为0。

(13)y轴上的点,横坐标都为0。

初一学数学的最快方法

课前预习阅读

预习课文时,要准备一张纸、一支笔,将课本中的关键词语、产生的疑问和需要思考的问题随手记下,对定义、公理、公式、法则等,可以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复述,推理。重点知识可在课本上批、划、圈、点。这样做,不但有助于理解课文,还能帮助我们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有重点地听讲。

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自己的知识点也很重要。课后巩固可以让你的知识点得到一个再记忆的效果,加深记忆数学知识点的效果。

初中数学整式知识点

(一)整式的乘法:

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二)整式的除法:

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篇8: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知识点

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

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记作P(a,b)。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6、各象限点的坐标特点①第一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②第二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③第三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④第四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

7、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①x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②x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③y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④y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

标 0,纵坐标 0;⑤坐标原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填“>”、“<”或“=”)

8、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 |b| ,到y轴的距离是 |a| 。

9、对称点的坐标特点①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 相等,纵坐标 互为相反数;②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③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

10、点P(2,3) 到x轴的距离是 ; 到y轴的距离是 ; 点P(2,3) 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 );点P(2,3) 关于y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 )。

11、如果两个点的 横坐标 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y轴平行、与x轴垂直 ;如果两点的 纵坐标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x轴平行、与y轴垂直 。如果点P(2,3)、Q(2,6),这两点横坐标相同,则PQ‖y轴,PQ⊥x轴;如果点P(-1,2)、Q(4,2),这两点纵坐标相同,则PQ‖x轴,PQ⊥y轴。

12、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如果点P(a,b) 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则P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即 a = b ;如果点P(a,b) 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则P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 a = -b 。

13、表示一个点(或物体)的位置的方法:一是准确恰当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是正确写出物体或某地所在的点的坐标。选择的坐标原点不同,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也不同,得到的同一个点的坐标也不同。

初一学数学的方法语技巧

会比较

在学习基础知识(如概念、定义、法则、定理等)时,要运用对比、类比、举反例等思维方式,理解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将类似的、易混淆的基础知识加以区分.如学习棱柱时,我们可以将其和我们已经熟悉的圆柱作对比,总结归纳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达到加深记忆和理解目的。

写数学学习总结

每周写一次数学学习总结,也是一种提高初中数学学习成绩的好方法。 在写初中数学学习总结的时候,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本周的数学学习概况,同时可以写一些自己下一周、下一个月的数学学习规划,这样既能对过去的学习有所总结,还能够对未来的数学学习有所计划,两者加起来的话,将会让我们的数学学习思路和目标更加明确。

数学有理数的运算知识点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篇9:数学 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

数学 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表格中相应的位置.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1.的绝对值等于

A.B.C.D.

2.神舟八号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由改进型“长征二号”火箭顺利发射升空,此次火箭的起飞质量为497000公斤,数字497000用科学计数法可以表示为

A.B.C.D.

3.下列各式中结果为负数的是

A.B.C.D.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B.3a

C.2aD.

5.如图,已知点O在直线AB上,,则的余角是

A.

B.

C.

D.

6.已知一个几何体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

A.圆柱B.圆锥C.球体D.棱锥

7.若关于的方程的解是,则的值是

A.B.5C.1D.

8.如图,已知O是直线AB上一点,∠1=40°,OD平分∠BOC,则∠2的度数是

A.20°B.25°

C.30°D.70°

9.若有理数m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为M,且满足,则下列数轴表示正确的是

10.按下面的程序计算:

若输入输出结果是501,若输入输出结果是631,若开始输入的值为正整数,最后输出的结果为556,则开始输入的`值可能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二、填空题(本题共18分,每小题3分)

11.若一个数的相反数是2,则这个数是.

12.角,角,则.

13.如图所示,线段AB=4cm,BC=7cm,则AC=cm.

14.若,则的值为_____________.

15.如果,那么代数式的值是___________.

16.观察下面两行数

第一行:4,-9,16,-25,36,…

第二行:6,-7,18,-23,38,…

则第二行中的第6个数是;第n个数是.

三、解答题(本题共24分,第19题8分,其他题每题4分)

17.计算:.

18.化简:.

19.解方程:

(1);(2).

20.先化简,再求值:已知,其中,.

21.画一画:如下图所示,河流在两个村庄A、B的附近可以近似地看成是两条折线段(图中l),A、B分别在河的两旁.现要在河边修建一个水泵站,同时向A、B两村供水,为了节约建设的费用,就要使所铺设的管道最短.某人甲提出了这样的建议:从B向河道作垂线交l于P,则点P为水泵站的位置.

(1)你是否同意甲的意见?(填“是”或“否”);

(2)若同意,请说明理由,若不同意,那么你认为水泵站应该建在哪?请在图中作出来,并说明作图的依据.

四、解答题(本题共28分,第22题5分,第23题5分,第24题6分,第25题6分,第26题6分)

22.如图,已知∠BOC=2∠AOC,OD平分∠AOB,且∠AOC=40°,求∠COD的度数.

23.列方程解应用题

油桶制造厂的某车间主要负责生产制造油桶用的的圆形铁片和长方形铁片,该车间有工人42人,每个工人平均每小时可以生产圆形铁片120片或者长方形铁片80片.如图,一个油桶由两个圆形铁片和一个长方形铁片相配套.生产圆形铁片和长方形铁片的工人各为多少人时,才能使生产的铁片恰好配套?

24.关于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1)则m,n应满足的条件为:m,n;

(2)若此方程的根为整数,求整数m的值.

25.已知线段AB的长为10cm,C是直线AB上一动点,M是线段AC的中点,N是线段BC的中点.

(1)若点C恰好为线段AB上一点,则MN=cm;

(2)猜想线段MN与线段AB长度的关系,即MN=________AB,并说明理由.

26.有一台单功能计算器,对任意两个整数只能完成求差后再取绝对值的运算,其运算过程是:输入第一个整数,只显示不运算,接着再输入整数后则显示的结果.比如依次输入1,2,则输出的结果是=1;此后每输入一个整数都是与前次显示的结果进行求差后再取绝对值的运算.

(1)若小明依次输入3,4,5,则最后输出的结果是_______;

(2)若小明将1到2011这2011个整数随意地一个一个的输入,全部输入完毕后显示的

最后结果设为m,则m的最大值为_______;

(3)若小明将1到n(n≥3)这n个正整数随意地一个一个的输入,全部输入完毕后显示的最后结果设为m.探究m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七年级下册数学答案

七年级下册英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Module3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基本能力测试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词语数学三角形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能力测试题及答案(共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能力测试题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