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偶加减”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与教学,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与教学,供大家阅读参考。
- 目录
篇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与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与教学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叫做同义词.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同义词的辨析有很重要的`位置,在初期的基本语法完成后,阻碍学生学习进步的便是词汇量.词语扩展是迅速增加词汇量的好方法,但学生常常因为不明白两个词的细微差别而混用,因而时常闹笑话.
作 者:郭雪玫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北京,100083 刊 名:商情・科学教育家 英文刊名:SHANGQING 年,卷(期):2008 “”(1) 分类号:H3 关键词:篇2:双语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双语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近年来,随着汉语学习在全球的升温,对外汉语教学成为我国汉语教学的'一大热点.作为培养专业师资的对外汉语课堂,实施双语教学模式,不仅为形势所需,而且也有良好的可行性.
作 者:郑庆君 ZHENG Qing-jun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广州,510420 刊 名:湖南城市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CITY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 29(3)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双语 双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篇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
摘要: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大部分保留在汉语言文字中,中华民族古代和现代的智慧,也大部分保留在汉语言文字中。成语是汉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精髓,如何掌握并应用成语,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困难,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教授成语的方法,以期与大家探讨,共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成语;对外汉语;成语教学
引言:
汉语是五千年汉文化的载体,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创造的灿烂文化无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而深刻的体现。作为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富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对外汉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又是跨文化教学。因而,如何更好的实施成语教学,就显得极其重要。
一、成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由于认识或理解的不同,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从学习者角度来说,受制于本民族文化的影响,以及自身文化知识的欠缺,学习者对成语意义把握不准确,容易将成语中所认识的词的意思相加当成整个成语意义,以偏概全。在意义理解上他们多用已知的字的义项去理解成语中比较生僻字的义项。由于文化因素的干扰,他们大多不知道引申义和比喻义而误用成语。另外,没有把握成语的附加意义也容易造成意义理解上的偏差。
从教师的角度说:一是自身定位不准。对外汉语教学长期以“词本位”为主,无论在教材编写还是教授环节,都深受影响。把“成语”当单纯“词语”来学习,没有关注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教学的简便,往往也只是稍微解释一下成语的大致意思。
二、成语教学的几点尝试
如何更好的实施成语教学呢?结合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困难以及自身的教学实践,列举几点尝试,与大家共享。
1、构词法
成语基本上是一字一义,按其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进行理解。例如“拜——相——封——侯”、“张——牙——舞——爪”等,通过对成语构词的分析,在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经过比喻、引申推导出成语的意思及应用属性。
2、提纲挈领法
对于成语中含有数字的成语,抓住其中的“纲”——成语中的数字,解释数字中的文化内涵,就能很好的掌握和运用这样的成语了。例如“一心一意”,“一”代表“整体”与“初始”,这里的“一”就不是简单的数学概念,而是“全心全意”了。再如“三”代表“众多”与“有成”;“九”代表“尊贵”与“久远”,所以“三思而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九五之尊”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3、举一反三法
在成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仅提高掌握速度,还能提高掌握成语的效率及质量。
(1)抓高频语素
构成成语的各个语素,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平等,有的语素偶尔出现,只需点到为止,有的语素反复出现,“备课时就要有意识地做好启发、引导的设计工作,教学时举一反三,由一语素义的重点讲解而串联出一组与之有关的词语。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
效的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的.方法”。如“闻”字,本义是指“听见”,现在一般指“用鼻子嗅”,可先讲清这种差别,成语“充耳不闻”、“闻所未闻”、“耳闻不如目见”、“闻风而动”、“闻过则喜”等,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2)抓高频格式
成语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型式。因此,许多成语呈现出明显的模式化框架结构。“依据一定的格式,通过改换某些构词语素,便可引入一系列同格式的成语。教学时可依据这些具有派生能力的格式,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新成语。”如“惊弓之鸟”,可先告诉学生“之”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再让学生举出具有“xx之x”格式的成语,如“不速之客”、“莫逆之交”、“弦外之音”、“乌合之众”等,他们可推知这些成语也是定中式的名词性成语。这样,既加深了理解,又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
三、成语接龙法
通过成语接龙,巧妙的复习学过的成语。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成语。
结语
成语是汉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精髓,如何掌握并应用成语,是汉语学习者的困难,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解决的问题。成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细小但十分重要的环节。希望此文能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在对外汉语教学上的探讨,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篇4:英语中常用的同义词辨析
英语中常用的同义词辨析
一、oath, pledge, vow这些名词均含誓言之意。
1、oath : 指对上帝或神发出的`庄严、正式的誓言以示自己话语的真实性。现多用于法庭上。
2、pledge : 普通用词,指保证去做或不做某事的郑重许诺。
3、vow : 指庄严的许诺或誓约。
二、obey, comply, submit这些动词均含服从、听从之意。
1、obey : 一般用词,指服从或接受某种权威,或遵循某种原则而行事。
2、comply : 指同意依从他人的愿望或请求,或遵守某种规则或顺应某种环境条件。
3、submit : 指顺从或屈服于自己不能进一步抵制或抵抗的人或事物。
三、object, oppose, resist, protest这些动词均含反对之意。
1、object : 多指因厌恶或反感而反对,但不一定明显地表露出来。
2、oppose : 普通用词,含义广,语气强于object。多指反对一些较重大的事,隐含其正当性。
3、resist : 指用力量或意志抵抗、制止对方的入侵或诱惑、影响等。
4、protest : 一般指通过言语或文字或行为表示出的强烈抗议、反对。
篇5:对外汉语教学心得体会
前一直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没有那么难,今天去上了一节课之后才发现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对外汉语”简单地来说,就是教外国学生汉语。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说教别人的母语,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然而当我们真正走上讲台之后,才就会发现事情远非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亲身实践之后我才发现,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我们中国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完全不同。
首先,教外国人汉语,要尽可能的简单与清晰。这与我们中国人从小学习的“语文”是不一样的,我们中国人由于从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很多东西其实一点就知,比如学一首唐诗,在我们看来,很简单,但是由于其他国家与我们国家的文化差异巨大,因而他们学起来比较吃力,一些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东西在他们看来却还是很新鲜。如果我们的教学对象比较小反而学起来会更简单,而如果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些年轻人,虽然本身已具备了一些中文的基础,但是由于受到几种不同文化的干扰,难免会产生混乱,学习起来会更为困难,因此教学应该尽量的简洁,清晰,而冗长混乱只会让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
其次,对外汉语老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毕竟由于语言,文化的不同,如果只是讲一些纯理论的东西,即使是本国的学生都不会感兴趣,更何况那些语言文化差异巨大的外国学生?因此,在课堂上可以多一些互动,多一些更为浅显的例子,同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放一些图片,音乐或者电影,这样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有兴趣,更有积极性。
第三,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我们还应该适当的增加中国文化的一些东西,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我们可以通过两国文化的对比,加深学生的理解。因而这也给对外汉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学习本国的传统文化,而且还要了解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
第四,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去朗读,同时我们在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发音标准,语速适中,断句分明。老师发音标准,学生才能学到正确的读音。汉语对于外国学生来说是一门外语,所以,在老师读课文的时候,如果语速过快,他们就会听不懂,很难进行学习。在读课文的时候还应注意在适当的地方断句,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句子的意思和结构,从而更快的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字词的读音很重要,它们的意思更加重要。在讲解字词意思的时候,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真正的理解生词的意思。遇到学生很难理解的生词,可以用肢体语言或者是画出简单的图型等等方法,不管形式如何,关键是要让外国学生理解掌握生词的意思和用法。
以上是个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些心得与看法,对外汉语教师,是一份美好的职业,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体会到传播不同文化所带来的一种快乐。然而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不断的去尝试,去努力,去奋斗,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
篇6:对外汉语教学心得体会
5月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不寻常的月份,学习对外汉语已经快两年了,还没有真正的见到过留学生,说起来还真是挺遗憾的。这个月学校组织我们对外汉语的学生到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看留学生上课,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当天我们的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静。伴着滂沱的大雨我们好不容易提前到了指定的教室,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我就开始幻想这个课堂到底进行过怎么样的课堂呢?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陆续的进入教室,他们有着和我们一样的黄皮肤和黑眼睛,一看就知道是韩国人,不一会又进来一个老爷爷,说了一句:“おはよう。”我以为他是老师呢,就回了一句:“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谁知道他看也没看我就回到座位上坐下了。我当时很是尴尬。但是也开始了解,留学生的课堂并非都是和我们一样大的人,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目的,但是不论如何,他们选择了来到中国的土地上学习汉语,这让我深深的感动,深深的自豪。
我认真的跟着他们上课,他们完全是和我们不同的课堂,,比如他们上课不用站起来回答问题,比如学生的年龄比老师大很多。这也让我体会到了第二外语课堂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同时,作为对外汉语老师一定要有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还要有一种我是老师的坚定立场。就算学生的年龄比自己大,也能不畏不抗的,从容的讲授中国文化,当然这是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常年积累的经验做支撑的。作为对外汉语的教师在外人看来很简单,不就是教外国人汉语嘛,只要是中国人都能教,以前我虽然没有把它想的那么简单但是也没有想过他是那么的复杂。作为对外汉语的老师他必须不但要知道语言的来源,讲清楚语法知识,更要知道中国的各种大事小情。本来汉语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很多语法现象无法解释,再加上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我们要掌握的东西简直太多了,而且如果你不掌握一定的知识你即使站在对外汉语的讲台上你也是没有自信的。很快就会被学生所淘汰的。
对外汉语教师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很敏捷的的思维能力和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相当的耐心。因为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很多都是成年人,他们受本国文化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了,有时候他很难理解中国文化中固有的一些东西,于是他们就会一问到底,在你给他解释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可能就会带出下一个新的问题,就这样一个一个的接连下去,更令人头疼的是在问了一大圈之后他还会回归到第一个问题上,你就只能耐着性子重新解释这个问题。有的时候因为他们先入为主的本国习惯很可能在课堂上作出中国人认为很不礼貌的行为,这个时候就需要有大的胸襟来包容,比如上课迟到是有些国家学生的惯例,太过自由没有中国师生的那么严格的规矩。有时候真的会影响到教师上课的心情,这就需要很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了。
通过这次的教学实践我们在那些对外汉语教师身上学到了很多关于对外汉语教育的技巧,比如做练习的技巧,口语课的技巧,单词学习的技巧,课文学习的技巧等等。对外汉语教学的技巧在书本上也学到了不少,这么生动而真是的感受还是第一次,很多技巧被不同的老师反复使用,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个口语练习的技巧不论是汉语综合课还是汉语口语课都在运用。还比如手势法,领读法等也广泛运用。同时在口语教学中老师们都注重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注意到的汉语发音在实际语言交际中的语调变化。但是我也发现对外汉语课堂的很多形式跟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借鉴。
通过这次看课,不仅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有所收获,在交际技巧上也有了一定的长进,在下课期间,我们主动找留学生交流留下了他们的电话号码,我知道了其实人与人之间就在与主动开始讲第一句话,我们收获了很多留学生朋友,同时我还成为了一位日本学生的辅导老师。在与留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真正对汉语感兴趣的不少,但是大多数都是出于工作和交际的需要,他们对汉语还是有一定的抵触和为难情绪的,认为汉语很难学。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怎样才能交给他们需要的的汉语,并且让他们快乐的学习汉语。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好好思考这一问题的。
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与留学生的交流却刚刚开始,我对与想称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室的理想更加的坚定了。我渴望把中国的文化告诉他们,让他们也感受古来文明带给心灵的震撼和感动。我希望在她们的世界里探索我们的未知,只有在他们的疑问中你才会发现自己对于祖国的了解其实很少很少,才会明白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虽然结束了,但是我所学到的东西将会一直在我的心中停留,指导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理论指导实践,但实践中有很多的是不是理论所能预知到的,这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实践,总结经验。这次对外汉语实践的经验对于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将永远的记住这次经验。
交流确实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尤其在语言文化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擦出来的火花是有无限力量的。珍惜每一次交流的机会,我们将会走的更远。
篇7:谈对外汉语教学
谈对外汉语教学
郭声昆到泰国访问,与泰国签定了让广西人教泰国人学汉语的文化合作合同.的确,随着中国在国际经济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的外国人要学汉语了.
下面把我教外国人学汉语的一些研究心得抛砖引玉,引同好者讨论提高。
有人说,母语是英语的人学中文要比中国人学英语困难得多..因为英语是拼音文字,大多数单词都有固定而又普遍的拼音发音联系.比如你看见”tion”就念[∫n]95%的tion都发[t∫n]这是等同的`,只有少数几个单词中发[t∫n], 有普遍等同的拼音规律.记起单词来就能节约许多劳动量.而汉字却是象形文字,内在联系较复杂多样,没有象英语拼音那样大量固定而又普遍的触类旁通等同规则应用.这个字与那个字不同,记忆字的劳动量大一点.
但汉字结构也肯定有它的规律可循.没有大面积大数量的等同也有中面积小面积的相同相似之处吧,1.象偏旁就有含意联系.口字旁的很多是与口的动作有关的:如“吃,喝,咬..叼,叨叮 ,叫.嘶”而“扌”旁很多是与手的动作有关联的:“推,拉,托,扬,.扎,扦,扔,打,扶,抡,扭,抢,折,投”2.不是含意偏旁的其它字根部份往往有发音联系:象“唱,倡”中的“昌”字根,.“扶,肤,麸”中的“夫”字根就是发音联系.只不过汉字的发音联系不象拼音那样简单直接罢了.
我想突出的是汉字的两种特有的联系:3.象形联系和4.字根搭配含意联系..
象形文字与拼音文字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没有象形表意.象形文字是用字体形状来表意,这是拼音文字所没有的.所以母语是非象形文字的汉语学习者特别要注意汉字象形表意和字根搭配含意这两个特点..
例如,“喝”字的形状就很象水经过口,经过头而流入人肚子里的肠胃。而“喝”字右下角的字根的形状就象人的肚子和肚子里的肠胃。“水”字的形状就象水从沟渠的缺口中流入稻田里一样。象“一、二、三、人、门、山、口、鸟、日、鱼、马、龟、、月、车、禾、刀”都是象形字。“云”字是从甲骨文演变来的,甲骨文是最原始的象形文字,就象绘画一样.“女”字的甲骨文像一妇女双臂反绑跪倒,由此也可以看出古代女人的奴隶地位。
用字根的上下或左右搭配来表示一定的含义,是汉字特有的第二个特点.如“孝”字,儿子头上顶着“老人”,也就是儿子尊敬扶养老人的意思.。女字和奴字,在古代不但声音一样,意义也相同,本来就是一个字,只是有时多加一只手(指奴字中的又),牵着女而已。氏族社会中,处置战败敌人的男女有所不同:男子被杀死,妇女则作为妻子被收养入族,其实也就是奴隶。妇是女旁加一个扫帚,婢是女旁加一个大扇子,都是为奴隶主服务的。耍”字中的“而”是象形字,指男人的胡须,“而”与“女”合起来就是男人把胡须垂到女人的脸上,男与女玩耍戏闹,耍之起因也。“妥”指男人以手,即以武力驯服女人。女人如果不反抗,就是妥协配合了。
外国人只有根据汉字的象形特点和字根搭配含义特点,也许理解记忆才更深更透一点。.
篇8: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一篇
除了早起以外,中国人晚上洗澡的习惯也是我到了北京以后才发现的。一般来说,美国人经常早上洗澡,中国人却喜欢晚上洗澡。我本来总是早上洗澡,来了中国以后,不得不改成晚上洗澡了。 讲解:除了……以外,本来,不得不, (T为老师,S为学生) 除了……以外 T:S1,你是哪国人? S1:我是美国人。 T:还有谁是美国人,请举手。(老师做出举手的'姿势) (S2举手了) T:噢,S1和S2是美国人。所以除了S1和S2以外,我们都不是美国人。(老师要加重这句话的语调,并且带领学生重复这句话) T:S1,你和S2是美国人,所以你要说,除了…… S1:除了我和S2以外,他们都不是美国人。 (老师再示意S2让其造这句话) S2:除了我和S1以外,他们都不是美国人。 T:很好!(再带领大家读“除了S1和S2,大家都不是美国人”)S3,你在北京喜欢吃什么菜呀? S3:我喜欢宫保鸡丁和地三鲜。 T:所以你说,除了…… S3:除了宫保鸡丁之外,我喜欢地三鲜。 T:好,不过呢,这里要说“除了宫保鸡丁之外,我还喜欢或者我也喜欢地三鲜”。(老师要在黑板上写下这个句型,除了……以外,我还/也喜欢……,指着这个句型说) T:那么S4你呢,你喜欢吃什么? S4:我喜欢水饺和北京烤鸭。 T:所以除了…… S4:除了水饺以外,我还喜欢北京烤鸭。 T:非常好!(老师带领大家读 “除了水饺以外,我还喜欢北京烤鸭”“除了水饺以外,我也喜欢北京烤鸭)S5,你去过北京的哪些地方? S5:我去过故宫,长城和颐和园。 T:所以,除了长城以外…… S5:我还去过故宫和颐和园。(老师示意他连起来读)除了长城以外,我还去过故宫和颐和园。 T:非常好!(在带领大家读“除了长城以外,我还去过故宫和颐和园) 本来,不得不 (老师先写好“本来……,+原因,不得不……”) T:今天早上我觉得冷,本来想待在家的,但是不得不来上课了。(在说到“本来”,“不得不”的时候加重语气)本来……是说原来是这样,可是因为一些原因,必须要那样。S3,如果你今天下午想回去睡觉,但是我布置了很多作业要明天交,你该怎么办呢?(老师手指句型,示意学生造句) S3:我本来想下午睡觉,但是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我不得不做作业。 T:非常好!再比如S2想去公园,但是今天下了很大的雨,所以……(指向S1,让他造句) S1:S2本来想去公园,但是今天下了很大的雨,他不得不待在家。 T:很好,完全正确。所以“不得不”就是不想做但是一定要做。S4有什么事是你不想做什么但是一定要做的呢? S4:早上我不得不起床去上学。 T:呵呵,是呀,学习很重要。S5你晚上几点睡觉? S5:我1点睡觉。 T:呀,太迟了,应该早一点睡,这样身体才好。所以你说(指着句型,示意学生说出来) S5:我本来睡得迟,但是早一点睡身体才好,我不得不早睡。 T:非常好,下面请大家跟我把这些句子读一遍。 (带读“我本来想下午睡觉,但是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我不得不做作业。” “S2本来想去公园,但是今天下了很大的雨,他不得不待在家。” “我本来睡得迟,但是早一点睡身体才好,我不得不早睡。”)篇9:对外汉语教学课件
对外汉语教学课件
词汇讲解课件
1. 教学目标:让同学们懂得“经验”,“不一定”,“款待”,“大包大揽”意思,并会运用。
2.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能听懂小文章,并结合这些句子表达的情境,学会恰当地使用所教授的四个词。逐步学会听、说、读、写“经验”,“不一定”,“款待”,“大包大揽”这四个词。做到能够掌握这四个词的意义并能够灵活运用。
3. 教学难点: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利用所提供的小文章,以旧引新,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还应正确理解小文章的辅垫作用,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使用。
4. 教学方法:不求统一的模式,不求统一的方法,但要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注重激励参与,注重合作学习,注重联系实际,注重鼓励质疑。倡导教学灵活性、多样性和实效性的统一。
5. 教学对象:菲律宾、英国留学生
6. 教学过程:
(1)黑板上画上西瓜来引出小文章。
(2)导入小文章,要学习的四个词也贯穿在小文章当中。课堂主要以小文章作为讲解铺垫,来讲解所要教授的四个词。
附小文章:知道李丹丹家是做什么的吗?对,种西瓜。她帮父母种西瓜很多年,知道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打叉,什么时候授粉,什么时候收获等。很多种西瓜的知识她都知道,这里我们就说她很有“经验”,懂这方面的技术和知识。同时,她经常下地,对下地时的烈日,热风都“经验”过。我们说她一定能种好西瓜,不会偷吃。但是,因为天气,土壤等原因,她“不一定”能种出大大的、甜甜的西瓜。不过,我们要去她家的'话,她一定会好好地“款待”我们,给我们挑最大最甜的西瓜。而且,切西瓜,还有吃完后收拾西瓜籽、西瓜皮,这些活都由她来大包大揽。就是说她把事情全都包了下来。
(3)在每讲到一个词时,除了借助小文章来讲解词义和教授应用技巧,同时可在黑板上写出词,还要写出该词的繁体形式。
7.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掌握了这四个词的意义及用法,也能够将其用在相应的情景之中。程度较好的同学甚至可以做到将其串联成话。
篇10: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课程:汉语综合课
班级:初三汉语班
教材:体验汉语
课文:《今天你高兴吗》
教学时间:(50分钟)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
1.生词:如果,感到,高兴,就,拍,看起来,啊,消息,球队,赢,不怎么样,怎么了,可以,发火,坏,没。
2.语法:太......如果......就......
三、教学方法
1.运用翻译法,讲解词语。
2.多媒体设备,图片讲解。
四、教学环节(共50分钟)
(一)组织教学(2分钟)
提问学生:问学生最近的近况,今天高兴吗?
(二)复习旧课(8分钟)
听写复习拼音
Xiao gao ke ming te zhong guo tai shou ren
(三)学习新课
认读,教读,说汉语,要求学生翻译为泰语。
(四)本课小结(3分钟)
询问学生今天学习了什么,复习今天学过的表达心情的词语。
(五)布置作业(2分钟)
课文抄写一遍。
课后总结:课文较简单,但是学生记忆并应用起来比较难,很难保证50分的课时。
篇11: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李小峰 (陕西师范大学 国际汉学院,西安 710062)
摘 要:课堂提问作为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角色。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效果。因此,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加强在课堂提问环节的设计、技巧以及使用方式、时机和效果等方面的锻炼和培训,以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式,达到课堂上互动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提问;提问策略与技巧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2-0194-03
一问一答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也是语言课中最基本的练习方式。今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在这个模式中,教师的话语会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把更多的话语权留给学生。但话少并不代表没有作用,而是少而精。课堂提问就是教师少而精的话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适当的提问可以启发留学生的言语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摆脱偏误,加快中介语向目的语的过渡。提问的反馈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进度,发现他们在汉语学习中的不足,并为日后的教学设计提供必要依据。留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提问,找到学习的重点,更快地巩固已学的知识,建立良好的汉语思维习惯。正因为课堂提问对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教师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提问水平,做好课前提问设计,来加强课堂上互动教学的效果。
一、问题的设计
1.如何设计问题
在实践教学中,有一些问题是在很多教师身上都容易出现的,例如,提问随意,想到什么提问什么,有些过于简单;提问过多,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让学生找不到核心问题。
例如:教师:包翔,你吃了吗?
包翔:吃了。
教师:你喜欢中国菜吗?最喜欢哪一个中国菜?
包翔:我喜欢中国菜……
教师:你都吃过哪些中国菜?
包翔:我 …吃了…
在这个对话中,教师明显忘记了学生的实际言语能力,而对于问题本身的设计也没有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为避免出现此类“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问题,教师在准备课堂提问时要研究教学内容,找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问题。
2.展示性问题与参考性问题的分配①
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地多提参考性问题。当然,在初级阶段,由于学生水平的制约,提问主要还是以展示性问题为主。初级阶段由于学生掌握的词汇量与句型有限,所以问题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比较简单。例如:
教师:你的家乡在哪里?
学生:我的家乡在…
教师:他们是你的朋友吗?你们经常一起做什么?
学生:他们是我的好朋友,我们经常一起学汉语。
这种近似机械式的问答和培养固定句式的训练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作用,所以在问题中占的比例也较高,在曾玉(2006)对于初级口语和综合课程的研究调查中,一问一答形式的展示性问题比例高达61%。②
3.各提问之间的关联
在对提问的设计中,各个问题之间最好能够环环相扣。以“问――答――追问”的模式,引导学生在语言的学习与习得之间进行转化。(语文教学论文 )例如学习了“的”的用法之后,欲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可做如下提问设计:
教师:你来中国是做什么的?
学生:我来中国是学汉语的。
教师:你的汉语水平怎么样?
学生:我的汉语水平还可以。
教师:你的汉语是跟谁学的?
学生:我的汉语是跟我的.朋友学的。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通过三轮对话对学生关于“的”用法进行了复习和检测,也提醒了学生在使用“的”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在这里,教师的追问根据前一个问题的回答并结合教学目标要求的知识点进行新的提问,形成了一个螺旋式的前进,给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教学效果比较好。
二、提问的技巧
1.提问要自始至终围绕教学内容
首先,问题的内容要始终围绕教学内容,这是在施展任何提问技巧时都遵循的原则。例如:(语言点:一…就…)
提问:你决定去旅行,就怎么样?
回答:我一决定去旅行,就很高兴
提问:你收到朋友的信,就怎么样?
提问:学校放假,你就怎么样?
2.问题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在提问的过程中,尽量使用学生已学过的词汇和句法,适时使用与学生水平接近的语言点,这样一是让学生能够听懂问题并进行思考,保障课堂教学的连贯性;二来也能够达到复习学过的知识点,巩固词汇和句式的目的
例如:(已学知识点:“特别”,未学知识点:“尤其”)
教师:大熊猫喜欢吃各种食物,它们最喜欢吃什么?
学生:吃竹子。
教师:大熊猫喜欢吃各种食物,特别……(手势示意齐声回答)
学生:大熊猫喜欢吃各种食物,特别喜欢吃竹子。
教师:还可以说,大熊猫尤其喜欢吃竹子。
学生:大熊猫喜欢吃各种食物,尤其喜欢吃竹子。
以这样的方式,在学生刚刚巩固对“特别”的用法的基础上,引入对近义词“尤其”的词义与用法的讲解,可以跟已学过的知识形成对比,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接收和掌握。
三、如何鼓励学生参与问答互动
1.提问后的策略应用
在课堂提问时,当学生答不出或者答对部分答案时,教师可以采用追问、转移、激励、重复、简化等策略帮助学生完成进一步的回答,以保证提问的顺利进行。这几种提问的策略应综合使用。
追问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是非问句的时候,教师为了训练留学生表达完整句子的能力,会让学生把完整的句子重复一遍。例如:
教师:思远和孔涛见过大熊猫吗?
学生:没有
教师:思远和孔涛……?
学生:思远和孔涛没有见过大熊猫。
在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学生会为了避免出错,会采取回避的方式回答问题或尽可能用少量的词语回答,这样不利于他们表达能力的训练,教师应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张口说出完整的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例如:
教师:克里斯,你周末打算怎么过?
学生:排球
教师:打……(排球)
学生:打排球
教师:你自己一个人打吗?还是和其他人一起打排球?
学生:一起……打
教师:周末……和朋友一起……
学生:周末和朋友一起打排球
另一种追问是在学生已经回答出正确答案之后,教师依然连续发问,让学生对答案做出进一步的解释,促使学生对问题做出更深一步地思考与理解,帮助学生摆脱对问题表面化的理解。例如:
教师:现在社会提倡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门,那么出门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呢?
学生:应该乘坐公共汽车或者地铁。
教师:对,应该多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交通工具,那么A,你来说说,为什么要提倡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门呢?
学生:因为有更多的人乘坐公共汽车和地铁时,路面上会少了很多的小汽车,这样对环境会有好处。
在这里学生开始的时候做出了简短的回答,教师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加工”信息的过程,追问下去“为什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拓展的空间,这样一个参考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增加语言输出量,不但可以训练学生解释问题的能力,更让他们在回答后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问题的转移是能够很好地引起学生互动的一种提问技巧,也是追问策略的延伸。教师把对上一个问题的扩展问题转向了另外一个同学,鼓励他对前一个同学的答案做出反应或加以补充。例如:
教师:对于社会中的老年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学生A:应该照顾他们,把他们送进养老院
教师:送进养老院可以了吗?B,你觉得你会把父母送进养老院吗?
学生B:不会的,我会在家里养他们,我要孝顺他们。
教师:孝顺他们,非常好!C,你觉得对待老年人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
学生C:要尊重他们。
在选择转移对象时,教师还可以将问题抛给全班同学一起回答,这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例如:
教师:课文中说俺爹和俺娘结婚多长时间了?C?
学生C:六十多年了。
教师:大家说俺爹和俺娘为什么能够在一起这么久?
集体:因为他们很爱对方,因为他们的脾气很好,因为他们的孩子非常孝顺…
教师在提出转移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多采取参考性问题,会更多地增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对语言思维的锻炼,教师也能够有效地避免重复问题,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中来。
激励也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提问技巧,当学生答不出或者答错了的时候,教师最常用的方法是提示,提示一到两个字,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例如:
教师:A,你晚饭吃的是什么?
学生A:我吃米饭和菜。
教师:吃的是…
学生A:我吃的是米饭和菜。
还有一种激励的方法,是带着疑问的声调重复学生的答案。这对于初级学习者来说尤为管用,因为他们的学习水平较低,正在慢慢养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常会在表达中犯下偏误,教师重复他们表达中的错误,可以他们自行认识到错误所在并引起重视。例如:
教师:B,你昨天几点到家的?
学生B:我昨天8点到家。
教师:我昨天8点到家……
学生B:我昨天8点到家的。
重复是说,当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教学的速度时,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有可能因此答不上来,这时教师可以重复一下问题,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
2. 教师的反馈
学生在回答时难免有错误,对没有规律的“口误”型错误,教师可以容忍过去。对有规律的、能反映学生的掌握程度、特别是教师曾经提醒避免的错误,在处理时,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来解决。例如练习应用动态助词“过”,来表达“V过”时,某学生说:“我去年去秦岭了。”教师可以反问:“你什么时候去过秦岭?”并且可以用重音、手势或板书强调“过”的用法。通过引起学生注意来引导学生思考语法点,达到让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自我纠正的目的。这样的方法比教师简单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四、结语
课堂提问不仅是教师教学中的一种手段,更是一门艺术。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文章中笔者对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在参考性问题比例、难易比例、教师反馈和提问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同时,作为第二语言教师,我们应加强在提问能力方面的锻炼和培训,以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式,将中华文化传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靳洪刚。中文教师提问能力的培养[J].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2004,(10)。
[2]刘晓雨。提问在对外言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世界汉语教学,2000,(1)。
[3]马欣华。课堂提问[J].世界汉语教学,1998,(1)。
[4]亓华,杜朝晖。中级汉语会话课提问策略研究[J].汉语学习,2009,(5)。
[5]金传宝。美国关于教师提问技巧的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07,(2)。
[6]王会贤。语文课堂中的提问技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0)。
[7]姜晖。论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3,(1)。
[8]王祖嫘。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与国内语文教学语言词语对比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2)。
[9]曾玉。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提问的初步考察[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10]Brock, C.The effect of referential questions on ESL classroom discourse[J].TESOL Quarterly,1986,Vol 1.
[11]Chaudorn,C.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Research on teaching&learn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12]Nunan, 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M].New York: Prentice Hall,1991.
[13]Tobin,K.Effects of teacher wait time on discourse characteristics in mathematics and language arts classes[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1986,Vo12.
[14]Tusi,A.M,B.Analyzing input and interaction language classroom[J].RELC,1993,VOL16.
篇12: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趋向补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趋向补语教学
针对蒙古留学生在学习复合趋向补语过程中常出现的偏误,分析产生偏误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
作 者:陈金香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刊 名:内蒙古电大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RADIO & TV UNIVERSITY 年,卷(期):2007 “”(12) 分类号:H195 关键词:趋向补语 汉语教学篇13:谈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谈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90年代初,对外汉语教学界就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90年代开始,后结构主义语言文化观对西方的语言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三个方面回顾了对外汉语教学界对文化教学的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原则.
作 者:周巧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北京,100083 刊 名:教师 英文刊名:TEACHER 年,卷(期):2008 “”(24) 分类号:H1 关键词:对外汉语 文化教学 语言教学篇14: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的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的作用
摘要: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汉语拼音给对外汉语教学有促进作用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作用。汉语拼音对语音教学、听力口语教学、汉字教学以及语法和词汇的教学有很大帮助。但是在汉字教学中学生十分依赖汉语拼音而忽视汉语中汉字的作用。
关键词:汉语拼音 语音教学 汉字教学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提高,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使得汉语倍受关注成为一门十分热门的语言,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汉语热。这就要求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从而有能力承担世界与中国交流以及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
汉语是一门十分特殊的语言,一方面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与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的谱系关系都较远。另一方面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方面有它的特点,对于学习者是完全陌生的书写符号系统。尤其是其中特殊的文字系统——汉字。汉语是语素文字,语音和汉字并不是相应的。另外汉字结构复杂难书写,更增加了学习汉语的难度。针对这一情况,对外汉语教学从学科创建的初期就重视把汉语拼音引入教学和学习中。并且随着汉语拼音
及其正词法的不断完善,不断调整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和学习中的运用。
一、《汉语拼音方案》
语言学家们一直都在寻找给汉字注音的方法,从汉代的“直音”、“读若”法,到了汉末的“反切”法以及后来的“拉丁字母注音”和“注音字母”,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958年2月11日,《汉语拼音方案》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并正式公布,终于解决了几千年来给汉字注音的难题。
《汉语拼音方案》具有口语化、音素化以及拉丁化的三个特点。“口语化”是指汉语拼音所拼写的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音素化”,是指汉语拼音按照音素来拼写音节。《汉语拼音方案》是第一个比较准确地从音素分析的角度表达和拼写汉语语音的记音体系。“拉丁化”,是指汉语拼音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汉语拼音方案》顺应了国际语言拉丁化的潮流,使汉语拼音不但便于在国内使用,也便于国际交流。《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在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汉字、普通话和人名地名拼写法标准化。此外,汉语拼音在中文信息处理功能、序列索引技术和图书检索技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拼音
为了帮助外国学生认读汉字、练习发音和说话,必须借助一定的注音符号。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从学科创建的初期
就重视把汉语拼音引入教学和学习中。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作用。
1、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汉语拼音方案》贯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等各项训练中,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对于汉语拼音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语音教学
《汉语拼音方案》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但方案本身概括了汉语普通话的全部语音现象,而且体现了汉语语音的结构特点。拉丁字母对大多数外国留学生来说是十分熟悉的,也很容易掌握拼写规则,为汉语语音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留学生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汉语拼音方案》这样也就掌握了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基本内容,为后面词汇、语法和汉字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有利于听力口语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听说和读写是一对很突出的矛盾。这种矛盾归根结底是汉语本身的特点引起的,即汉语的语音和汉字不是相应的,另外汉字难认、难写、难记更加剧了这个矛盾。汉字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汉字的难学,留学生学习起汉字来势必要花费很多时间,这样一定会影响听说。由于《汉语拼音方案》很容易掌握,对初学者借助汉语拼音进行口语教学,允许少出甚至不出现汉字,把主要精力用在听说训练上。这样,就可以大大加快口语教学的进度,以满足学生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的需要。
(3)有利于汉字教学
虽然汉字难认、难写、难记,汉字教学仍然要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一开始应当教一些语法简单的、常用的短句会话。但是这些简单的句子写下来往往要用一些复杂的汉字。《汉语拼音方案》的引进就可以用拼音和汉字互补的形式来编写教材。可以利用汉语拼音教句子,但先不教比较复杂的汉字字的写法。应先教汉字的基本笔画,然后再到“一、二、三、十、八、人、个”等等这样一些最简单的汉字。复杂的汉字等到有一定基础了再学,这样不仅学生写起来就不会感到困难,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
(4)有利于词汇和语法教学
运用汉语拼音首先从语音入手,在熟练掌握汉语语音的基础上进行汉语的词汇、语法教学,就十分便利了。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词”这个基本词汇和语法单位,另外在此基础上也可以更容易地分析出词与词之间的各种语法关系。
总之,外国留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时,汉语拼音在其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汉语拼音,已经被世界各国的汉语教学界所普遍接受,成为了势不可挡的世界潮流。
2、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负面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占重要地位的并不仅仅只是语音,汉字、语法、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同样占重要地位。汉语拼音在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带来极大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作用。
(1)不利于汉字的学习和推广
与汉字的难相对的是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突出贡献。汉语拼音使汉语走向了国际,今天世界各国的新闻媒体一律采用汉语拼音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公司和商标的名字,甚至拼写某些中国历史与文化概念,如“Taijiquan”(太极拳)、“Wushu”(武术)、“Jiaozi”(饺子)等等。尤其是这短短中,全球开始学习汉语的成千上万的年轻人,都毫无例外地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汉语拼音已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与桥梁。而汉字由于较难则被放在一个忽视的地位。 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差不多都经历了一个先语音后文字的阶段。汉语拼音从一开始就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学生可以借助它来学习生词或用它来写作业。有调查发现大多数外国留学生对《汉语拼音方案》都掌握得很快,十天左右的语音阶段结束以后,不但能基本掌握汉语的发音,而且能较为熟练地进行拼写,可以用汉语拼音做练习、记笔记。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只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中的辅助工具,汉语拼音并不是记录汉语语音的文字,汉语的文字是汉字。在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为了满足提高他们日常口语的需要,并不要求他们会写汉字。到后来慢慢学习书写汉字,一方面汉字本身的特点和语音不相应,也难认、难写、难记;另一方面留学生更倾向于好学好用的汉语拼音,同时也发现不会写汉字用拼音同样能够实现交流。因此,洋文盲的'产生也就见怪不怪了,汉字就被忽视了。
篇1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研究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最活跃的人际关系系统.其本质是以教学内容为媒介、以师生之间的`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心理交往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行和结果.语言教学的交际性与情景性决定汉语教学应更多地借助师生之间和谐、默契的情感互动,良好的师生关系对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无疑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 者:张红蕴 ZHANG Hong-yun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北京,100083 刊 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AN NORMAL UNIVERSITY(TEACHING AND RESEARCH ON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EDITION) 年,卷(期):2008 6(6) 分类号:H195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师生关系 情感教学篇16:构式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
构式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
构式语法认为,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相匹配的`结合体.将构式理论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减少母语给汉语学习带来的负迁移影响,提高教学效果.构式教学法是符合汉语习得规律和认知心理要求的.汉语语法体系中存在大量非常规语法规则组合而成的构式,这部分构式必须经过专门的学习才能掌握.
作 者:张怡春 ZHANG Yi-chun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江苏,盐城,224002 刊 名: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CHENG TEACHERS COLLEGE(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9 29(6) 分类号:H04 关键词:构式 构式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篇17:语用能力、语境与对外汉语教学
语用能力、语境与对外汉语教学
成功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必须具备相应的语用能力.在汉语教学中应用语用学知识,既能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形式结构,也能让学生根据语境恰当、得体、灵活地使用语言,提高学生的话语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 者:王凤兰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留学生部,广东,广州,510420 刊 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05 26(6) 分类号:H195 关键词:语用能力 语境 对外汉语教学篇18:浅析英汉成语对比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
浅析英汉成语对比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
论文关键词:英汉成语 对比比较 文化
论文摘要:成语是一种有着鲜明特色的语言现象。本文通过对比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来对比和比较英汉成语、习语的异同,探究其在语言结构、表现形式及文化内涵方面的表现,探讨英汉成语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汉语成语是汉语中一种极具特色的语言现象,它具有丰富鲜明的文化色彩,并被广泛运用在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中,然而留学生学习成语时会遇到很多困难。本文意在通过对英汉成语的比较,了解英汉成语的差异,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汉语的“成语”和英语的idiom是不对等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成语”的解释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朗文当代英汉双解词典》中的idiom有两种含义:1、a phrase which means something different from the meanings of the separate words;2、the way of expression typical of a person or a people in their use of language。为了方便起见,本文中提到的成语是汉语定义中狭义部分和英语中的第一种含义。这里不对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进行区分。另外,文中所涉及到的汉语学习者特指母语为英语或者精通英语的留学生。
一、英汉成语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英汉成语都是经过长期积淀,并有相对固定形式的一种语言形式。通过英汉成语的对比研究,对对外汉语成语教学能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从而使对外汉语成语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下面主要从成语的来源出处、结构和表现形式、意义的整体性以及其中的文化色彩四个方面来讨论英汉两种语言形式表现在成语上的异同。
(一)来源出处
英汉成语的来源有一些是共同的,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下面从几个来源和出处对英汉成语进行对比。
1、生活方面
来自农业方面的成语:例如,英语中有to call a spade a spade,汉语中“瓜熟蒂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由于中国长期以来是以农耕为主的文化,所以来自农业方面的'成语相对多得多。
来自航海方面的成语:例如,英语中to clear the decks等,汉语中“一帆风顺”、“同舟共济”等。由于西方的航海业发达,而中国长期以中原农耕文化为中心,航海业并不发达,所以这方面的成语英语要比汉语多很多。
来自商业方面的成语:例如英语中有to talk shop, none of my business等,汉语中有“奇货可居”、“利欲熏心”等。由于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所以来自商业方面的汉语成语大多含有贬义的色彩。
来自军事方面的成语:英语中 to put up the sword, 汉语中“破釜沉舟”、“偃旗息鼓”等。汉语中的相关成语大多和历史故事有关。
2、来自著名文学作品中的成语。英语中的成语大量来源于莎士比亚的作品,以及《伊索寓言》和希腊罗马神话等;汉语中的成语多来源于古代诗词歌赋,以及传世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老骥伏枥”(曹操《步出夏门行》),“刻舟求剑”(《吕氏春秋》)等。
3、来源于宗教中的成语。英语中的这类成语主要来自《圣经》,如the forbidden fruit, Judas’s kiss;汉语中的相关成语主要来自佛教,如“五体投地”、“回头是岸”等。
通过对成语来源的对比可以看出,由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大体相同,英汉成语在来源的几个方面具有相似性,而在每个来源的具体表现上则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在不同的来源分析方面,英汉成语表现为数量上的必然差别,这也是两种语言形成过程中受到不同价值观和对世界的不同认识所引起的。其次,不同的宗教信仰对成语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二)结构和表现形式
英汉成语都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遗传下来的一种语言形式,结构都相对稳定,一般是生动活泼的语言,表示的是独特的意义,用简单通俗的话表示深刻的道理。两者的不同之处体现在具体的结构和表现形式上,从成语的外部特征来看,汉语中的成语多数是由四个字组成的,其中96%是四个字的,但是也有三字和四字以上的成语。而英语中的成语则没有固定的字数限制,结构相对灵活。
(三)成语中体现了不同的民族色彩和文化、思维方式等
汉语的四字格成语体现了汉民族的审美观和思维方式,对对称之美的追求在这里得到了体现。这不仅是指汉语成语的字数和结构,还指成语的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相间。且中国人喜欢偶数,四字格的语言形式体现了汉民族“以偶为佳”的心理,以及汉语和汉文化庄重典雅的特点。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正统思想,使得由《论语》中演化而来的成语非常之多,这些成语体现了中国重视儒家思想的特质。当然,根据上面提到的成语来源,还有一定数量的成语体现了中国的佛教文化、道家文化,以及古代中国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而在英国,航海业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很多成语是与航海业相关的,体现了当时丰富的航海文化;英国是西方历史悠久的基督教国家之一,故英语成语中有不少是来自《圣经》和基督教的。另外,还有一些反应古时候中西方不同政治体制的成语。英国历史上教皇和国王互相统治国家,彼此之间的权利争斗几乎没有停止过,所以反应这种斗争的成语比比皆是,例如“the king and pope”“kings have long hands”等,而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产生的相关成语有“为富不仁”“官官相卫”等。
二、原因探究
英汉成语在各方面表现的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原因:
(一)从成语的源头可以一窥其差异产生的原因。首先两个民族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不同的人民对世界认识的不同,从而使得成语的来源大不相同。其次,宗教信仰也是成语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基督教对英语成语的影响,佛教、道教及儒家文化对汉语成语的影响导致了英汉成语的另一个显著差异。再次,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也促使不同成语的产生。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各自经典的文学作品对成语也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 同义词辨析
★ 对外汉语教案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与教学(精选1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