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北文先生与历史文化研究

时间:2022-12-13 05:32:44 作者:花园宝宝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花园宝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徐北文先生与历史文化研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徐北文先生与历史文化研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徐北文先生与历史文化研究

徐北文先生与历史文化研究

徐北文先生博学多识,文史兼通,在许多学术领域都有所建树.现在请允许我就先生在历史文化领域--泰山文化、大舜文化、齐鲁文化和济南文化的研究作一评介.

作 者:张华松  作者单位:济南教育学院学报主编、副教授,250001 刊 名:济南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AN EDUCATION COLLEGE 年,卷(期):2001 “”(3) 分类号: 关键词: 

篇2: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研究论文

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研究论文

摘要: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之源,但在快速城市化的今天,旧城改造过程中存在着简单化拆迁重建、破坏城市历史格局、损害社会生活脉络以及粗放型更新改造等问题,本文通过论述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力求让城市在动态发展中做到健康的可持续的文化延续与传承。

关键词:城市更新;文化延续;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的趋势,城市更新和旧城改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展开。旧城区由于建筑密度大,生活环境质量差,基础设施不完善,严重阻碍了城市化的质量及进程,因此规划建设中的旧城更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但旧城区往往是最能体现一个城市城市风貌的地方,是城市记忆最完整的地区。然而,各种急功近利的旧城更新活动盲目对一些老建筑进行拆除或新建高层建筑,造成了对了城市原来的社会结构、文化脉络、地方风情的严重破坏,传统的历史文化正在不断地消逝,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城市建设导致城市千篇 一律,缺乏特色。现如今,文化战略已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趋势,因此文化导向下的城市更新显得尤为重要。

1当下城市更新改造的尴尬

1.1城市更新与尊重历史格局的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同时代遗留下来的.旧城也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部分旧城原有机能腐朽,存在设施落后、环境恶劣、社会问题增多等现象。这就是人们容易陷入“旧区就是城市的包袱”的认知误区,而更新改造就是要放开手脚清除这些障碍。再加之强大商业利益的推动,很多城市采用‘一抹平’的建设手法,瓦解了城市原来的社会结构、邻里关系、民风民俗。同时市场化运作追求的高回报率,屡屡破坏城市规划对建设控制的各种要求,导致城市历史格局、肌理的破坏和传统风貌的丧失。

1.2局部改造与城市长远利益的矛盾

城市建设过程中实施面对着选择与决策,一个决策的失误可能是对一座城市的毁灭。随着地方政府自主权的日益加强,城市改造过程中,各地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为经济利益驱使或政绩彰显的需要而进行破坏性建设的案例。很多城市打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旗号,对明令保护的历史街区经行侵占,更有甚者拆除历史建筑,建造仿古建筑,这种制造“假古董”以获取政绩的做法严重破坏了城市风貌。

1.3旧城改造与利用现有资源的矛盾

随着人们对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我们在城市建设领域,不仅要尊重历史文化传统、延续社会生活脉络和保护场所精神,而且应重点提倡现有资源充分利用的观念。旧城区的形成,经历了漫长时间,它沉淀着不同时期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是一个城市重要的精神财富,急功近利地追求迅速改变原貌,将旧城连根拔起的做法不仅是对文化的不尊重,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是粗放型增长模式的典型表现。

2基于历史文化保护的旧城更新策略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记忆,它记载了人类文化的变迁与发展,需要我们欣赏与保护,但社会要进步、城市要发展,必然要求城市进行不断的更新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所以我们应该探寻旧城更新的的体制,将保护与更新有效地衔接起来。

2.1彰显城市历史文化的价值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名片,在城市更新中理应保护和传承,形成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良性互动。从世界范围来看,历史文化资源保存最好、开发最好的城市,往往也是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城市,例如巴黎、伦敦等。城市更新可以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提供契机,历史文化资源的延续又能够推动城市更新,只有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的城市才是有特色、有魅力的城市。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城市文脉,传承城市文化,在城市的历史与现实之间架一座桥,沟通古今,不仅可以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而且可以吸引外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不可复制、不可再生,

2.2制定合适的历史文化资源管理机制

在城市管理公共性迷失的情况下,城市更新盲目大拆大建,使城市肌理得到严重破坏。在城市更新中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要制定合适的管理机制,有明确的职能部门来担负这一任务。由他们来引导控制旧城改造的规模、方向等,对旧城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筹资机制。

2.3构建旧城改造的博弈机制

一个城市发展的关键系城市政治行动者的理性选择及其互动结果。政府不是旧城改造的唯一行动主体,开发商、社会公众、专家、社区组织、大众媒体等都是重要的行动主体和利益相关者。可以借鉴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机制,构建旧城改造机制。倾听公众声音,创设公众参与机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大众媒体进行监督,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前提下,作出正确的保护策略与改造机制。

2.4持续的监控机制和科学研究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新城代谢、更新发展无时无刻不在各个层面上进行着。尤其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建设与改造涉及面广、规模大,城市特色与历史文化资源面临着多方面的冲击,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持续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持续的监控和科学研究是每一个城市更新时面对历史文化破坏的必然选择。我们可以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平台,以GIS数字城市等技术为手段,随时观察、模拟、评估由城市变化带来的空间和环境的影响,不断引导我们全面认识和把握问题的实质,明晰保护必须守住的“底线”,有序地推进城市更新的不断发展。

作者:井妍 单位:长安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其荣.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保护[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姜华张京祥:《从回忆到回归―――城市更新中的文化解读与传承》,《城市规划》第5期,第78页.

[3]苗红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管理体制选择―――基于对现有模式的分析》,《城市发展研究》第3期,第98、99页

篇3:周氏兄弟与徐文长

读周作人的作品,显见他对故乡绍兴的深情非同一般,他在大量散文中几乎谈及故乡民俗的所有方面,山水风光,人事人情,茶酒饮食,花草树木,风物古迹,鬼怪妖术,故事笑话,戏曲歌谣,无所不及.他曾劝学生读?风土志?类书,将其当作课外书看.因为

固易于有统一,更令读者感觉对于乡土之爱,这是读大部的地理书时所没有的.

而在说到故乡人物时,谈及较多的,让他最感兴趣的大概要算徐文长了.

周作人何以关注徐文长

徐文长(1521-1593),原名徐渭,初字文清,后改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田水月等.是绍兴人,旧居青藤书屋距离鲁迅家不太远.相传是个才高气傲的

???

二十世纪

篇4:周氏兄弟与徐文长

鲁迅1924年10月2日记有:

?徐文长故事?二册.

?????故事?一册赠季市.

????????????????

19?25年6月17日记有:

?????事?二集两本,下午以一本转赠季市.寄小峰信.

???

1925年9月18日记有:

?????讲.访李小峰取?苏俄之文艺论战?十本,又见赠故事.而对那个

?????

?徐文长故事?二本.

??????1925年?12月3日日记:

峰,见赠?徐文长故事???四集两本.

?????????但是鲁迅为什么在自己的其他著作中却没有

?评论过这本??徐文长故事?集呢?许是读过了而自???????????己并不喜欢也未可知.许多故事都将徐渭说成一个?绝顶聪明??,料事如神?

??

,让人开心一笑的聪明机智的???????人物.周作人未必相信民间传说中的徐文长就是真???????实的徐文长,??徐文长是个?

文,也正好说明了这样的思维特点.

在国难声中

周作人并不是借辑笑话来宣传幽默.他说:

种.

资料整理的考虑.对于故周氏兄弟与徐文长事中含有的猥亵成分,周???

什么态度,常常从策略上考虑比较多.比较两人的

思想差别时这点不同值得注意.注释?①周作人风土志,周作人文类编,钟叔河

编,湖南文艺出版社年版,第?卷,第页②海山仙馆丛书(0)青藤书屋集卷③⑨⑩周作人徐文长的故事,周作人文类编第?卷,第,,0页

④⑤??周作人

苦茶庵笑话选序,周作人

自编文集苦雨斋序跋文,止庵校订,河北教育出

版社版,第,

-

,

,

⑥仲密(周作人)神州与传说,晨报

日副刊

⑦周作人潮州七贤故事集序,周作人自编

文集苦雨斋序跋文,第

⑧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0年版,第页

?周作人陶庵梦忆序,周作人自编文集

苦雨斋序跋文,第

页?洪长泰

到民间去,董哓萍译,上海文艺出

版社

年版,第

????鲁迅全集第

卷日记,人民文

学出版社

年版,第

,

0,,页

?刘玉凯破解鲁迅鲁迅与徐渭,河北大学

出版社00年版,第0页

责任编辑

?

篇5:周氏兄弟与徐文长

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书画家.此人少有奇才,中了秀才后,屡试不第.生值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终于万历年间.他的做人与作文非常奇特,正如他自况的

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②这说得实在是非常好.集中说了他的

周作人最早谈及徐文长应该是在193月发表在?绍兴教育杂志?上的?读书杂录二十四则?中一篇短文?徐文长?.这二十四篇文章有记录乡贤的,有记录家乡古迹的.其中?徐文长?一文记录了儿时乡人谈及的徐文长的两则逸事.开篇即说

其二,是1924年7月9,10日,刊在?晨报副

???

找到这个讲不负责任的笑话方法,倒是十分合式的

一种办法.

表面上看来是为了避免文字纠缠找

了徐文长来做

一点地位.

④其三,周作人1933年编选的?苦茶庵笑话选?,10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其中:一,?笑府?选,二,?笑倒?选,三,?笑得好?选,后是徐文长的故事.在?苦茶庵笑话选序?中谈到笑话的用处说:

是民俗学中第三类的好资料也.

话的意义说得特别全面.那就是:笑话能够助说理论事,增谈话趣味,列小说体类,示人民性情.这些机智的笑话应该算是民间传说的延伸,因为它是

间自由编出来的许多打油诗都说是解缙的作品.周作人说,他的记录只是民间传说中的徐文长,这一点说明了周作人的收集故事的明确目的.

周作人一生热爱民俗学,他正是从保存民俗资料的角度出发,把流传于乡间的关于徐文长的故事整理出来.他看到了这类笑话的价值.

首先是民俗资料的价值.周作人本着忠实记录力或魔力,只要能得到胜利,即是英雄,对于愚笨孱

弱的失败者没有什么同情.

孱弱的失败者

第三,周作人或许想从明朝人的气质中寻出些什么来弥补国民的气质吧.在读明末清初张岱的?陶庵梦忆?时引发了他对故乡绍兴的

值.

有所谦恭的严肃认真态度.

依据,是一切民间文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周作

人写徐文长的故事就是本着科学的原则,虽然这些故事是追记,

),一定与别人所知道的

有些不同,而且又是二十五六年前听过的话,此刻追记下来,一定有许多错误或缺少的地方:这都要请大家加以指教的.

政’.他们的粗俗不雅至少还是壮健的.

们想起了,刘魁立先生刊登在1957年6月号的'?民间文学?上的?谈民间文学搜集工作?一文曾经提出,搜集民间文学作品在最初记录时要

其次,周作人还从中看到了一种民间道德.他说从道德方面讲:

了.

趣,这种毫无小家子气的生命狂态或许就存留其中.由此我们感觉到他热爱徐文长是有一种特别的人生挑战意义的.周作人曾说:他的心里有两个

篇6:周氏兄弟与徐文长

我们知道了周作人对徐文长的关注,自然就很想知道鲁迅对徐文长的态度.检查鲁迅的全部作品,发现他对徐文长很少谈及,甚至鲁迅在?伪自由书?从幽默到正经?里把提倡

???

二十世纪

篇7:试论章太炎先生与《庄子》研究

试论章太炎先生与《庄子》研究

章太炎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又是一位享有盛誉的国学大师.他和<庄子>一书早有接触,并在二十余岁时“诵其文辞,理其训诂,求其义旨”.在流亡日本期间,除了忙于政事之外,他还致力于研究并为留日青年学生讲授<庄子>,先后撰成了<庄子解故>和<齐物论释>等论著.特别是在<齐物论释>中,他纳入西方哲学和佛教思想解释<庄子>,力图以此表述自己的.哲学观点.由于时代的局限和章太炎自身存在的问题,无疑他建立起来的哲学体系在理论上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不过,他研究<庄子>的活动富于新意,给人予启迪.从批判和继承的观点来看,似应给予积极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作 者:黄华珍  作者单位:日本岐阜圣德学园大学 刊 名: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CIENT BOOKS COLLATION AND STUDIES 年,卷(期):2002 “”(1) 分类号:B223.55 关键词:章太炎   庄子   齐物   佛教  

篇8:缅怀徐国钧先生,开创生药学研究的新局面

缅怀徐国钧先生,开创生药学研究的新局面

生药学是研究天然药物的一门学科.生药的含义有两层:1.指生物来源的'药物,因此国外的生药学不包括矿物药;2.是生货、原药的意思,即以其原始状态或经过简单的加工处理就直接利用.

作 者:胡之璧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上海,201203 刊 名:中国天然药物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年,卷(期):2006 4(6) 分类号: 关键词: 

篇9:《次韵乐文卿北园》阅读训练与答案

《次韵乐文卿北园》阅读训练与答案

故园归计堕虚空,啼鸟惊心处处同。

四壁一身长客梦,百忧双鬓更春风。

梅花不是人间白,日色争如酒面红。

且复高吟置余事,此生能费几诗筒。

1.诗中三、四两句刻画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5分)

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描写了一个家徒四壁,虽思念家园而漂泊在外,同时内心痛苦又感叹岁月流逝的诗人形象。(“家徒四壁”“思念家园”“漂泊在外”“内心痛苦”“感叹岁月流逝”每点1分)

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却只能故作旷达的.心情。(3分)有家而归不了,年华又老去,环境也已发生了改变,诗人内心痛苦,却又无可奈何,只好放下种种心中的梦想,在诗歌中寄托自己的情怀。(3分)

作者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杜甫,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周氏兄弟与徐文长

尊重历史文化议论文

精选人教版初中历史文化教案

玛格丽特互文性研究-兼论玛格丽特魔性特征

大跨度无碴轨道桥梁的混凝土徐变试验研究

鄂教版三下:《聪明的徐文长》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

英文描绘文范文

初中励志文范文

文政个人简历

奖学金感谢信参考文

徐北文先生与历史文化研究(精选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徐北文先生与历史文化研究,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