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依旧”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做翻译时专有名词如何翻译,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做翻译时专有名词如何翻译,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 目录
篇1:做翻译时专有名词如何翻译
做翻译时专有名词如何翻译
主持人:谢谢周老师。下一个是关于翻译方面的问题,在做翻译题的时候,像人名、地理名、企业名等专有名词,是否都要译出来?
周雷:无所谓的。
主持人:有时候比如说像billion,在美语和英语里面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周雷:但是,我感觉出题的老师是不会出这种有争议性的词语,那么比如说这个词本身有两个意思,但是在这种语言环境下应该是两个意思都讲得通的,我个人这样认为。
篇2: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专有名词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专有名词翻译
本文以功能派理论为指导,针对约定俗成、回译、音译、省译和加注这五种方法,探讨专有名词的翻译技巧.
作 者:胡维佳 HU Wei-jia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刊 名:上海翻译 PKU英文刊名: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年,卷(期):2006 “”(4) 分类号:H3 关键词:文本类型理论 目的论 专有名词 翻译技巧篇3:时迈原文翻译及赏析
周颂·时迈
先秦 佚名
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叠。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允王维后。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载戢干戈,载橐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译文
武王各邦去巡视,皇天视他为儿子。佑我大周国兴旺,让我发兵讨纣王,天下四方皆惊慌。安抚众神需祭祀,山川百神都来享。万国主宰是武王!
无比荣光周大邦,按照次序来封赏。收起干戈和兵甲,强弓利箭装入囊。讲求美好的道德,遍施中国各地方。周王永保国兴旺!
注释
时:语助词,一说为“按时”。犹言“现时”、“今世”。迈:林义光《诗经通解》读为“万”,众多。
邦:国。此指武王克商后封建的诸侯邦国。
昊(hào)天:苍天,皇天。子之:以之为子,谓使之为王也。即视诸侯邦国为自己的儿子。
实:语助词。一说指“实在,的确”。右:同“佑”,保佑。序:顺,顺应。有周:即周王朝。有,名词字头,无实义。
薄言:犹言“薄然”、“薄焉”,发语词,有急追之意。震:震动,指以武力震动威胁。之:指各诸侯邦国。
震叠:即“震慑”,震惊慑服。叠,通“慑”,恐惧、畏服。
怀柔:安抚。怀:来。柔:安。百神:泛指天地山川之众神。此句谓祭祀百神。
及:指祭及。河:黄河,此指河神。乔岳:高山,此指山神。
允:诚然,的确。王:指周武王。维:犹“为”。后:君。
明昭:犹“昭明”,显著,此为发扬光大的意思。
式:发语词,无实义。序:顺序,依次。序在位:谓合理安排在位的诸侯。
载:犹“则”,于是,乃。戢(jí):收藏。干,盾。干戈:泛指兵器。
櫜(gāo):古代盛衣甲或弓箭的皮囊。此处用为动词。此两句指周武王偃武修文,不再用兵。
我:周人自谓。懿(yì)德:美德,指文治教化。
肆:施,陈列,谓施行。时:犹“是”,这、此。夏:中国。指周王朝所统治的天下。
保:指保持天命、保持先祖的功业。
鉴赏
全诗十五句,毛诗、朱熹《诗集传》皆不分章。明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分为两章,以“明昭有周”起为第二章,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因之。但细审诗意,前半颂武王之武功,后赞武王之文治,语意连贯。如若分章,“不惟章法长短不齐,文气亦觉紧缓不顺”(方玉润《诗经原始》),所以还是从旧说以不分为好。
此诗采用“赋”的手法进行铺叙。开头即说周武王封建的诸侯各国,不仅得到了皇天的承认,而且皇天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而他们的作用就是“右序有周”。“皇天无亲,唯德是辅”,这就首先说明武王得到了天命。其次又说武王不仅能威慑四方,而且能安抚百神,所以他的继立,“明昭有周”,是能发扬光大有周先祖的光辉功业的。接着又写武王平定殷纣、兴立大周、封建诸侯之后,戢干戈、櫜弓矢,偃武修文,并以赞叹的口气说:我们谋求治国的美德,武王就把这美德施行于天下四方了。最后一句,总赞武王能保持天命,保持祖德,与首句遥相呼应。可见,此诗从头到尾,语意参差、语气连贯,而皆起伏错落有致,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深挚而敬慕的感情。它以天命和周武王的联系作为全诗的主线,重点歌颂了周武王的武功和文德,层次清晰,结构紧密,在大多臃肿板滞的雅颂诗篇中,不失是一篇较为优秀的作品。
创作背景
这是周武王灭商后,巡行诸侯各邦,祭祀苍天和山川诸神的诗。《国语》说此诗为周公所作。
篇4:时迈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叠。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允王维后。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载戢干戈,载橐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译文一
现今众多的诸侯邦国,
皇天都看作是自己的儿子,
实在能保佑、顺应大周王朝。
如若武王向他们施威,
他们没有不震惊慑服。
武王能安抚天地众神,
以至黄河和高山。
武王作为我们的君王,
实在能发扬光大大周功业。
他接替文王登上王位,
就收藏了兵器,
并把弓箭收入皮囊。
我们谋求治国的美德,
武王就施美德于天下四方。
武王实在能保持天命啊!
译文二
按时巡视诸侯国,上帝使我为君王,保佑周家国运昌。
周王声威震天下,无不震动受惊慌。
祭祀四方山川神,来到黄河泰山上。
周王真是好君王。周家德行最光明,百官依次行奖赏。
干戈武器都收藏,良弓利箭装进囊。
我求先王好德行,遍施华夏各地方,周王保持永不忘。
注释
⑴时:语助词,一说为“按时”。犹言“现时”、“今世”。迈:林义光《诗经通解》读为“万”,众多。邦:国。此指武王克商后封建的诸侯邦国。
⑵昊天:苍天,皇天。子之:以之为子,谓使之为王也。即视诸侯邦国为自己的儿子。
⑶实:语助词。一说指“实在,的确”。右:同“佑”,保佑。序:顺,顺应。有周:即周王朝。有,名词字头,无实义。
⑷薄言:犹言“薄然”、“薄焉”,发语词,有急追之意。震:威严,谓以威力震慑。此指武王以武力威胁、施威。之:指各诸侯邦国。
⑸震叠:即“震慑”,震惊慑服。叠,通“慑”,恐惧、畏服。
⑹怀柔:安抚。怀:来。柔:安。百神:泛指天地山川之众神。此句谓祭祀百神。
⑺及:指祭及。河:黄河,此指河神。乔岳:高山,此指山神。
⑻允:诚然,的确。王:指周武王。维:犹“为”。后:君。
⑼明昭:犹“昭明”,显著,此为发扬光大的意思。
⑽式:发语词,无实义。序:顺序,依次。序在位:谓合理安排在位的诸侯。
⑾载:犹“则”,于是,乃。戢(jí):收藏。干,盾。干戈:泛指兵器。
⑿櫜(gāo):古代盛衣甲或弓箭的皮囊。此处用为动词。此两句指周武王偃武修文,不再用兵。
⒀我:周人自谓。懿:美。懿德:美德,指文治教化。
⒁肆:施,陈列,谓施行。时:犹“是”,这、此。夏:中国。指周王朝所统治的天下。
⒂保:指保持天命、保持先祖的功业。
赏析
据文献记载,夏、商、周三代建国统一天下之初,都创作过一套盛大隆重的乐舞,纪念开国立朝的功业,用以向上帝和祖先汇报,树立新朝的威信,并勉励后嗣子孙。夏禹治水成功作《大夏》,商汤统一天下之后作《大濩》,周武王灭殷之后作《大武》。这些乐舞,就成为三代最崇高而尊贵的礼乐仪式。
周朝的《大武》相传为周公所作,由六场歌舞组成,歌舞开始前还有一段击鼓等待的序曲。歌舞的六场叫做“六成”,从音乐的角度叫做“六章”。舞蹈表演者有六十四人,分为八行,每行八人,叫做“八佾”。《大武》的六成再现了西周建国过程中的六大事件,组合成为一个以周代商平定天下的完整过程。因为西周立朝是武力征服的结果,所以《大武》就主要是表演和再现战争场面的武舞。据《礼记·乐记》的记载,孔子对《大武》六成所表现的历史事件做了如下的说明:“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高亨《周代大武乐考释》连下读作“复缀以崇天子”)。”郑玄对这段记述做了具体解释:“始奏象观兵于盟津时也,再奏象克殷时也,三奏象克殷有余力也,四奏象南方荆蛮之国侵畔者服也,五奏象周公、召公分职而治也,六奏象兵还振旅也。”根据郑玄对孔子之言的解释,则《大武》六成当一分为二,前三成是再现武王灭商的功业的,后三成是再现周公平乱和周召二公治理天下,达到天下太平的功业的。这正与《吕氏春秋·古乐》中所述大体一致:“武王即位,以六师伐殷,六师未至,以锐兵克之于牧野,归乃荐俘馘于京太室,乃命周公为作《大武》。成王立,殷民反,王命周公践伐之。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乃为《三象》,以嘉其德。”
颂诗皆为庙堂乐曲,所谓“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毛诗序》)。此篇也不例外。
《毛诗序》说:“《时迈》,巡守告祭柴望也。”何谓巡守?郑玄笺说:“武王既定天下,时出行其邦国,谓巡守也。”何谓柴望?即柴祭、望祭。柴祭即燔柴以祭天地,望祭即遥望而祭山川。因此,孔颖达疏认为是“武王巡守告祭天之乐歌”,朱熹《诗集传》认为是“巡守而朝会祭告之乐歌”。今人高亨更具体地说是“周王望祭山川时所唱的乐歌”(《诗经今注》)。其他古今说诗者,虽有小异,而无大的不同。但细审诗意,乃歌颂克商后武王封建诸侯,威震四方,安抚百神,偃武修文,从而发扬光大大周祖先功业诸事,应为宗庙祭祀先祖时歌颂周武王的乐歌。
《左传·宣公十二年》说:“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允王保之。’”《国语·周语上》上也说:“是故周文公(即周公姬旦)之《颂》曰:‘载戢干戈,……允王保之。’”说是周武王克商建周、平定天下之后周公所作,也大体是可信的。全诗仅称武王为“王”、为“君”,没用谥号“武”字,并说“允王维后”、“式序在位”等等,是武王在世时的颂辞。
全诗十五句,毛诗、朱熹《诗集传》皆不分章。明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分为两章,以“明昭有周”起为第二章,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因之。但细审诗意,前半颂武王之武功,后赞武王之文治,语意连贯。如若分章,“不惟章法长短不齐,文气亦觉紧缓不顺”(方玉润《诗经原始》),所以还是从旧说以不分为好。
周武王姬发在祖先及父王姬昌所开创的周部族基业的基础上,在吕尚(姜子牙)、周公旦的辅佐下,联合周围众多部族,伐殷兴周,并于牧野一战,取得了彻底的胜利。然后又大封诸侯,以屏藩西周王朝。其功业,是彪炳千秋的。《诗经》中有许多篇章歌颂和赞美了他,也是符合历史真实的。
此诗采用“赋”的手法进行铺叙。开头即说周武王封建的诸侯各国,不仅得到了皇天的承认,而且皇天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而他们的作用就是“右序有周”。“皇天无亲,唯德是辅”,这就首先说明武王得到了天命。其次又说武王不仅能威慑四方,而且能安抚百神,所以他的继立,“明昭有周”,是能发扬光大有周先祖的光辉功业的。接着又写武王平定殷纣、兴立大周、封建诸侯之后,戢干戈、櫜弓矢,偃武修文,并以赞叹的口气说:我们谋求治国的美德,武王就把这美德施行于天下四方了。最后一句,总赞武王能保持天命,保持祖德,与首句遥相呼应。可见,此诗从头到尾,语意参差、语气连贯,而皆起伏错落有致,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深挚而敬慕的感情。它以天命和周武王的联系作为全诗的主线,重点歌颂了周武王的武功和文德,层次清晰,结构紧密,在大多臃肿板滞的雅颂诗篇中,不失是一篇较为优秀的作品。陈子展《诗经直解》中曾引明人孙鑛的评语说:“首二句甚壮、甚快,俨然坐明堂、朝万国气象。下分两节,一宣威,一布德,皆以‘有周’起,……整然有度,遣词最古而腴。”这是符合此诗写作特点的。
篇5:时迈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迈
题解:宗庙祭祀先祖时歌颂周武王的乐歌。
【原文】
时迈其邦1,昊天其子之2,实右序有周3。薄言震之4,莫不震叠5。怀柔百神6,及河乔岳7,允王维后8。明昭有周9,式序在位10。载戢干戈11,载橐弓矢12。我求懿德13,肆于时夏14,允王保之15。
【译文】
现今众多的诸侯邦国,皇天都看作是自己的儿子,实在能保佑、顺应大周王朝。如若武王向他们施威,他们没有不震惊慑服。武王能安抚天地众神,以至黄河和高山。武王作为我们的君王,实在能发扬光大大周功业。他接替文王登上王位,就收藏了兵器,并把弓箭收入皮囊。我们谋求治国的美德,武王就施美德于天下四方。武王实在能保持天命啊!
【注释】
1.时:犹言“现时”、“今世”。迈:林义光《诗经通解》读为“万”,众多。邦:国。此指武王克商后封建的诸侯邦国。
2.昊天:苍天,皇天。子之:视诸侯邦国为自己的儿子。
3.实:实在,的确。右:同“佑”,保佑。序:顺,顺应。有周:即周王朝。有,名词字头,无实义。
4.薄言:犹言“薄然”、“薄焉”,发语词,有急追之意。震:威严。此指武王以武力威胁、施威。之:指各诸侯邦国。
5.震叠:即“震慑”,震惊慑服。叠,通“慑”,恐惧、畏服。
6.怀柔:安抚。百神:泛指天地山川之众神。
7.及:指祭及。河:黄河,此指河神。乔岳:高山,此指山神。
8.允:诚然。王:指周武王。维:犹“为”。后:君。
9.明昭:犹“昭明”,显著,此为发扬光大的意思。
10.式:发语词,无实义。序:顺序,依次。
11.载:犹“则”。戢(jí):收藏。干戈:古代兵器。干,盾。
12.櫜(ɡāo):古代盛衣甲或弓箭的皮囊。此两句指周武王偃武修文,不再用兵。
13.我:周人自谓。懿:美。懿德,指文治教化。
14.肆:施,施行。时:犹“是”,此。夏:中国。指周王朝所统治的天下。
15.保:指保持天命、保持先祖的功业。
【赏析】
据文献记载,夏、商、周三代建国统一天下之初,都创作过一套盛大隆重的乐舞,纪念开国立朝的功业,用以向上帝和祖先汇报,树立新朝的威信,并勉励后嗣子孙。夏禹治水成功作《大夏》,商汤统一天下之后作《大濩》,周武王灭殷之后作《大武》。这些乐舞,就成为三代最崇高而尊贵的礼乐仪式。
周朝的《大武》相传为周公所作,由六场歌舞组成,歌舞开始前还有一段击鼓等待的序曲。歌舞的六场叫做“六成”,从音乐的角度叫做“六章”。舞蹈表演者有六十四人,分为八行,每行八人,叫做“八佾”。《大武》的六成再现了西周建国过程中的六大事件,组合成为一个以周代商平定天下的完整过程。因为西周立朝是武力征服的结果,所以《大武》就主要是表演和再现战争场面的武舞。据《礼记·乐记》的记载,孔子对《大武》六成所表现的历史事件做了如下的说明:“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高亨《周代大武乐考释》连下读作“复缀以崇天子”)。”郑玄对这段记述做了具体解释:“始奏象观兵于盟津时也,再奏象克殷时也,三奏象克殷有余力也,四奏象南方荆蛮之国侵畔者服也,五奏象周公、召公分职而治也,六奏象兵还振旅也。”根据郑玄对孔子之言的解释,则《大武》六成当一分为二,前三成是再现武王灭商的功业的,后三成是再现周公平乱和周召二公治理天下,达到天下太平的功业的。这正与《吕氏春秋·古乐》中所述大体一致:“武王即位,以六师伐殷,六师未至,以锐兵克之于牧野,归乃荐俘馘于京太室,乃命周公为作《大武》。成王立,殷民反,王命周公践伐之。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乃为《三象》,以嘉其德。”
颂诗皆为庙堂乐曲,所谓“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毛诗序》)。本篇也不例外。
《毛诗序》说:“《时迈》,巡守告祭柴望也。”何谓巡守?郑玄笺说:“武王既定天下,时出行其邦国,谓巡守也。”何谓柴望?即柴祭、望祭。柴祭即燔柴以祭天地,望祭即遥望而祭山川。因此,孔颖达疏认为是“武王巡守告祭天之乐歌”,朱熹《诗集传》认为是“巡守而朝会祭告之乐歌”。今人高亨更具体地说是“周王望祭山川时所唱的乐歌”(《诗经今注》)。其他古今说诗者,虽有小异,而无大的不同。但细审诗意,乃歌颂克商后武王封建诸侯,威震四方,安抚百神,偃武修文,从而发扬光大大周祖先功业诸事,应为宗庙祭祀先祖时歌颂周武王的乐歌。
《左传·宣公十二年》说:“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允王保之。’”《国语·周语上》上也说:“是故周文公(即周公姬旦)之《颂》曰:‘载戢干戈,……允王保之。’”说是周武王克商建周、平定天下之后周公所作,也大体是可信的。全诗仅称武王为“王”、为“君”,没用谥号“武”字,并说“允王维后”、“式序在位”等等,显然是武王在世时的颂辞。
全诗十五句,毛诗、朱熹《诗集传》皆不分章。明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分为两章,以“明昭有周”起为第二章,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因之。但细审诗意,前半颂武王之武功,后赞武王之文治,语意连贯。如若分章,“不惟章法长短不齐,文气亦觉紧缓不顺”(方玉润《诗经原始》),所以还是从旧说以不分为好。
周武王姬发在祖先及父王姬昌所开创的周部族基业的基础上,在吕尚(姜子牙)、周公旦的辅佐下,联合周围众多部族,伐殷兴周,并于牧野一战,取得了彻底的胜利。然后又大封诸侯,以屏藩西周王朝。其功业,是彪炳千秋的。《诗经》中有许多篇章歌颂和赞美了他,也是符合历史真实的。
本诗采用“赋”的手法进行铺叙。开头即说周武王封建的诸侯各国,不仅得到了皇天的承认,而且皇天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而他们的作用就是“右序有周”。“皇天无亲,唯德是辅”,这就首先说明武王得到了天命。其次又说武王不仅能威慑四方,而且能安抚百神,所以他的继立,“明昭有周”,是能发扬光大有周先祖的光辉功业的。接着又写武王平定殷纣、兴立大周、封建诸侯之后,戢干戈、櫜弓矢,偃武修文,并以赞叹的口气说:我们谋求治国的美德,武王就把这美德施行于天下四方了。最后一句,总赞武王能保持天命,保持祖德,与首句遥相呼应。可见,本诗从头到尾,语意参差、语气连贯,而皆起伏错落有致,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深挚而敬慕的感情。它以天命和周武王的联系作为全诗的主线,重点歌颂了周武王的武功和文德,层次清晰,结构紧密,在大多臃肿板滞的雅颂诗篇中,不失是一篇较为优秀的作品。陈子展《诗经直解》中曾引明人孙矿的评语说:“首二句甚壮、甚快,俨然坐明堂、朝万国气象。下分两节,一宣威,一布德,皆以‘有周’起,……整然有度,遣词最古而腴。”这是符合本诗写作特点的。
篇6:应聘翻译时的自我介绍
应聘翻译时的自我介绍
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相关自我介绍内容,一起来看看!
我是**,是***大学外语类专业的毕业生.作为一名外语专业的大学生,我热爱我的专业并为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
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所学习的内容包括了从英语基础知识到运用等许多方面.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我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外语是一种工具,而利用此工具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在与课程同步进行的各种相关时践和实习中,具有了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对OFFICE办公软件和其它流行软件能熟练操作,并在因特网上开辟了自己个人空间.平时我还涉猎了大量文学、心理、营销等课外知识.相信在以后理论与实际结合当中,能有更大提高!
在学校工作中,加强锻炼处世能力,学习管理知识,吸收管理经验. 我知道计算机和网络是将来的工具,在学好本专业的前提下,我对计算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阅读了大量有关书籍,能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在即将进入社会之际,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到一种被别人需要的一种状态,至于做什么,就是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锻炼.因此,我希望加入贵单位,如果能够成为公司的一份子,我相信我一定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踏踏实实地贡献之集的一份力量,与公司共同促进、发展。
延伸阅读:
自我介绍类型特点
根据场合和最终目的的不同,在这里,把自我介绍分成三种类型:
一是以求职为目的的自我介绍。这一类自我介绍主要应用于面试过程中,因为其目的是应聘某个职位,所以,自我介绍的信息除了个人的自然情况以外,通常还要涉及既往所取得的成绩、对目标岗位的认识、与目标岗位匹配的原因、特殊的才能或才艺等信息,但由于面试过程中的自我介绍环节往往只有2-5分钟,很难把这些信息详细地表述出来,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掌握一个技巧——悬念!制造悬念的方式包括:
1、突出数字。如做市场的求职者可以用几组数字的对比来描述过去的成绩,搞研发的人可以说出研发成果转化率以及所取得的市场收益,做宣传的可以说说品牌知晓度、影响力的变化情况,即便是在校大学生,也可以用数字说说兼职过程中的成绩。面试官会因此而觉得求职者言之有物,从而会从心理上首先接纳你,认为你确实有才能!
2、使用适当的副词或形容词。比如,“通过我和团队的努力,XX项目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与以往的任何一次年会相比,都有很大差异”,等等,面试官往往会关注到“突破性”、“很大差异”这样的字眼,从而他们有兴趣再就这个问题深入地问你,要知道,虽然面试沟通的时间长短与最终的结果没有比如关系,但至少大部分情况下时间很短的面试基本上不会带来好结果的。
3、个人特点的总结与归纳。这个方法在应届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用的比较多,所以,要想通过表述个人特点达到脱颖而出的目的,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普遍来看,相当大的一部分求职者所使用的个人特点的词汇比较接近,而且,其中的大部分没有实际的实例作为佐证,所以,除非你的个人特点真的很特别,而且有实际事例,否则,尽量不要采取这一方式。
二是以推销为目的的自我介绍。与求职为目的的对个人的.推销不同,这里说的主要是对具体产品或服务的推销,基于这一目的的自我介绍,关键是要从客户的兴奋点出发,抓住对方的需求甚至是潜在需求,引导对方说出他们对产品或服务的预期(包括功能、便捷性、后续服务、性价比等等),逐步地引出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分析其优势,甚至可以与同类竞争性产品做简单比较。当然,这些应该是事前已经做过邮件或电话沟通的前提下,如果是纯粹的第一次陌生拜访,基本上只能重点介绍一下公司了,不会涉及得过细,除非时间允许。
三是以便利日常工作为目的的自我介绍。工作内容,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这个主要涉及到的是日常工作中可能会有较多接触的部门或个人,第一次去办事时简单做自我介绍,主要是介绍个人所负责的工作情况,并诚恳地希望得到对方的指导和帮助,关键在于表达诚意,别让人觉得看到你这个人就立刻没兴趣了就可以了;在之后的接触中可以逐步聊一些其他的话题,甚至可以“捧”一下对方,赞扬它的工作态度什么的。
篇7:英语六级翻译时要注意哪些重点?
英语六级翻译时要注意哪些重点?
1. 注意时态
汉语当中多主动,英语当中多被动,
2. 注意用词
翻译重点考察语言的应用能力,所以在考试时,应尽量避免使用一些过于简单的词汇,而应选择一些更高级的词汇。比如“have to”可以换成“be obliged to”,“help to”可以换成“contribute to”。
3. 注意搭配
这里的搭配主要指一些固定搭配。比如“学习知识”不用“learn knowledge”,而必须用“acquire knowledge”;“concern”后面的介词必须跟“over”而不是“of”等等。
下面给大家总结出了常见的一些搭配:
动词和名词的搭配:
raise awareness, adopt measures, take steps, adopt approaches
动词词组的搭配:
give a green light to, deepen one’s understanding of, pave the way for
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
compelling reason, ample evidence, harsh punishment
名词词组environmental awareness, coverage of crime, health effect
介宾短语的.搭配in the media, on the internet, on television, in newspapers
表示某个特定意思的习惯搭配:
lead a fulfilling life, close the rich/poor gap, discriminate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have a higher chance of developing cancer, fail to achieve work-life balance
避免中式英文的直接翻译
improve the problem →solve the problem or improve the situation
接触暴力contact with violence→exposure to violence
针对儿童的广告advertisements about children→advertisements aimed at children.
4. 懂得变通词汇
另辟蹊径,试着用几个词去解释自己突然想不起的单词或者找同义词,近义词来替换,
如“匿名”对应的单词是“anonymity”,可以用“a unknown name”来代替。”美化”对应的单词“beautify”,可以用“make sth more beautiful”来代替。
篇8:杨时求学文言文翻译
杨时求学文言文翻译
原文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关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译文
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年稍大一点既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篇9:杨时传原文及翻译
杨时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杨时字中立,南剑①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关西张载尝著《西铭》,二程深推服之,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辨论往复,始豁然无疑。
杜门不仕者十年,久之,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张舜民在谏垣,荐之,得荆州教授。时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召为秘书郎,迁著作郎。
李纲之罢,太学生伏阙②上书,乞留纲,军民集□数十万,朝廷欲防禁之。吴敏乞用
时以靖太学,时得召对,言:“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钦宗曰:“无逾于卿。”遂以时兼国子祭酒。
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陛对言:“自古圣贤之君,未有不以典学为务。”除兼侍读。连章丐外,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已而告老,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卒年八十三,谥文靖。
时在东郡,□交皆天下士,先达陈瓘、邹浩皆以师礼事时。暨渡江,东南学者推时为程氏正宗。晚居谏省,仅九十日,凡所论列皆切于世道。凡绍兴初崇尚元佑学术,而朱熹、张栻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于时。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删改)
译文:
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县人。幼年时特别聪明,能做文章,稍长大以后,潜心于经典史书。熙宁九年(1076),考中进士。河南人程颢与弟弟程颐讲授孔子、孟子绝学于熙宁、元丰之际,河、洛一带的读书人都集结那里拜他们为师。杨时被选调官职却不赴任,以学生拜见老师的礼仪在颍昌谒见程颢,师生相处很是快乐。到他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时说:“我的道学思想现在向南传播了。”四年以后程颢去世,杨时知道这件事后,就在寝门设灵位哭祭,并又用书信转告他的同学们。到这时,又到洛阳拜见程颐,杨时大概已有四十岁了。有一天去见程颐,程颐偶然闭目休息而坐,杨时侍立门外一直没有离开,程颐醒来后,就发现门外下雪已深至一尺了。关西张载曾经写作《西铭》,二程很推崇(称誉)它,杨时怀疑它近于(墨家的)兼爱之论,与他的老师程颐多次辩论,才豁然开朗没有疑问。
杨时闭门读书不去做官有十年了,很久以后,才历任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知县,都有好的政绩,民众思念他始终不忘。张舜民在谏司,推荐他做了荆州教授职。杨时安心在州县任职,从没有想到寻求闻达显贵,而他的品德越来越好,声望越来越高,四方各地的士大夫们不远千里都来跟着他学习,称他“龟山先生”。正逢有使节出使高丽,高丽国主询问龟山先生在哪里,使者回来后把这个情况(高丽国主询问杨时情况的事)向皇上禀报。杨时因此被召任为秘书郎,迁任著作郎。
李纲被罢免后,太学生跪伏于宫廷前上书,请求留任李纲,集合在一起的军民有几十万,朝廷想禁止他们集中。吴敏请求任命用杨时来平息太学生的集结事件,杨时得以被召到朝廷谈论对策,他说:“各位太学生纷纷俯伏在宫阙之前,这是忠于朝廷,并没有其他的用意,只要选择老成持重而有品行、道义的人担任主帅,那么这件事就会自然平息。”钦宗皇帝说:“大臣中没有谁比你说的更有道理。”于是任命杨时兼任国子祭酒。
高宗即位,杨时担任的工部侍郎。他和陛下论对时说道:“自古圣贤的君王,没有不以致力于圣贤之学为首要任务的。”授命兼任侍读。杨时连续上章请求外任,以龙图阁直学士职提举杭州洞霄宫。不久告老,以本官辞职家居,优游于山林名胜之地,把著书讲学当作自己的主要事务。去世时八十三岁,谥号“文靖”。
杨时在东郡,交往的人都是天下的名士,先贤显达之士陈瓘、邹浩都以老师的.礼仪事奉杨时。宋室南渡长江以后,东南的学者都推举杨时为程氏的学问正统传人。晚年居任谏省,才九十天,他所论说列举的都切中时弊世道。并且南宋绍兴初年崇尚元佑时期的学术,而朱熹、张栻的学问之所以能够得到程氏的正统之传,它的源委脉络相承都是出于杨时。
篇10:《落花时》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
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
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译文
夕阳西下,是谁把她从楼上唤出,她柔嫩的手里握着一把香草,她站在台阶前回头看看。却强忍着笑意站住了尽管一语不发,却依然很美丽。
信中约定好却没能如期而至,就不要再说什么相思。劝你沉醉在小窗,还没到落花相见的时候。
注释
落花时:词牌名,许增光绪六年(1880)《纳兰词》刻本,有注云:“按此调谱律不载,疑亦自度曲。一本作《好花时》。”双调四十八字,上阕三平韵,下阕两平韵。
香荑(tí):原指散发着芳香的嫩草,此处指女子柔嫩的手指。荑:茅草的嫩芽。
总:通“纵”,即使,纵然。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笺书:信札,文书。直恁(nèn):竟然如此。无凭据:不能凭信,难以料定。指书信中的期约竟如此不足凭信,即谓“误期、爽约”之意。
赏析:
这首词是写夕阳西下时,一对恋人相会时既相亲又娇嗔的约会。那是百年前,约会难得。伊人从楼上被人唤出,下得楼来与人约会。忽然,她又“回头忍笑阶前立“,一言不发,叫人摸不着头脑。接着道破原因:她嗔怪情人信中相约,却失约,故假意娇嗔说,书信中的期约竟如此不足凭信,你误期爽约。请你不必再说对我的相思了。然后大约是看见情人慌乱着急,自己心下又不忍,以俏皮的口吻转口来抚慰情人珍重春光好沉醉,不要因为犹豫而耽误了两人相处的好时光。言语间隐有“有花堪折直须折”的雅骚之意,含情女子的曲款心事,不言而喻。
生命犹露滴,如幻更似虚。相逢若相知,逝亦不足惜。
转瞬间的思想过程在脑海中翻腾不息,眼前出现的画面像是一部怀旧电影的投影器,一一闪现,却都是黑白的影像,略微泛黄。我必须承认,自己是念旧的。喜新厌旧不是个好习惯,念念不忘亦是如此。在这两端之间,我拼命的找寻一个平衡点。
在偶然的时间获得偶然的邂逅,又把这种偶然一厢情愿的认为是必然的宿命。相信总会有那么一天,自己释然盛放,不会比我的生命遥远。然而,与那一天之间又有几多人事相隔,不得而知。
心烦意乱的时候,屏幕前写文字总是没有耐心,感到疲惫。文字就如同我的生命,这是唯一可以发泄、寄托、延续的绳索。除了文字,我一无所有。
执迷或许是疗治抑郁症最好的良药,而这份执迷不仅掩埋在内心,且要宣泄、挥写出来,将真挚的情感狠狠的注入其中。虽有人不知,却要低头吟,心清自无碍。女人大抵都是这样,愿意幻想与假设。看不见世事的峥嵘,投向文字的怀抱,如从断崖上纵身扑入大海,义无反顾。
其实在潇洒之外,心头更藏着一份不泯的深情。长相思,是心里始终扣着的一根弦,无论山长水远、风高浪急、世情流转、容颜如何变更,这根弦会一直勒在心上不断。
原来,苏轼先生早已在《怀渑池寄子瞻兄》说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然而,此时依旧可以寻到大片忧伤、凄凉的踪影,沿着不灭的痕迹,掉进了莫大晦暗的深渊。终于,相信了这宿命,必定无法逃脱。如果不能找到一个欣赏美丽、疤痕、疼痛的内心,那么,我宁愿一生纠结、绚惑、孤寂。相思不绝,洇了千年。
★ 泊秦淮翻译
★ 如梦令翻译
★ 琵琶行全文及翻译
★ 六国论翻译
★ 夸父追日翻译
★ 总结翻译
★ 口译翻译
做翻译时专有名词如何翻译(共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