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一天吃五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浅析我国高等教育捐赠制度的现状与对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浅析我国高等教育捐赠制度的现状与对策,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 目录
篇1:浅析我国高等教育捐赠制度的现状与对策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捐赠制度的现状与对策
随着我国大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经费支出也随之加大.目前我国大学的教育投入已经形成了以国家财政为主,多种渠道筹措办学资金为辅的体制.教育捐赠作为一种重要的经费来源渠道,已经越来越为高校所重视.教育捐赠是社会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重要渠道之一.
作 者:鲁睿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高等教育捐赠 现状 对策篇2:我国车内空气污染现状与对策
我国车内空气污染现状与对策
1 车内空气污染的`危害 我国是世界第三汽车生产大国,汽车的保有量已突破6000万辆,专家估计未来十年这个数字还会翻番.汽车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两种环境污染,一是汽车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车外环境的污染,二是车体材料释放有害物质造成的车内环境污染.
作 者:张炳荣 赵丰泽 作者单位: 刊 名:城市车辆 英文刊名:URBAN VEHICLES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X3 关键词:篇3:市场机制与我国高等教育
市场机制与我国高等教育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组织均经历了引入市场机制的变革与发展过程.
作 者:蔡永红 陈洁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刊 名:中国国情国力 CSSCI英文刊名:CHINA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STRENGTH 年,卷(期):2005 “”(11) 分类号: 关键词:篇4:我国小企业安全生产现状与对策
我国小企业安全生产现状与对策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但是,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种经济成分,尤其是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大量产生,小企业的安全生产普遍存在无人管和不会管的问题,重特大事故频频发生.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统计显示,近年来发生的'特大事故中,70%以上集中在小企业.笔者就中国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安全生产状况、事故频发的原因、采取的对策及取得的成绩作一简要介绍.
作 者:樊晶光 梁文七 阴建康 李钢 缴瑰 作者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刊 名: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年,卷(期):2004 14(7) 分类号:X9 关键词:小企业 安全生产 现状 对策篇5:我国农田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我国农田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摘要:农田污染影响到我国农业可持续性、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污染局部改善,整体恶化,治理难度逐步加大是我国农田污染的现状,造成农田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来自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其中农业污染源日益成为我国农田污染最为主要的来源.通过分析我国典型区域农田污染的主导因素,提出加强我国农田污染控制的技术对策: (1)加强农业污染源的'控制: (2)加强污灌区的污水处理; (3)做好生活污染物的回收处理工作; (4)开展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作 者:孔箐锌 陈阜 作者单位:孔箐锌(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陈阜(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期 刊: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 Journal: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NEW ENERGY INDUSTRY) 年,卷(期):2010, “”(4) 分类号:X5 关键词:农田污染 土壤污染 防治对策 农产品安全篇6:我国园区问题现状、根源与对策
我国园区问题现状、根源与对策
我国各类园区的现状 数量多,面积大,占用耕地多.据国土资源部最新调查数据,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开发区3837家,省以上批准的'1251家,占32.6%,而全国省级以上开发区共有916家,从19到20的4年间,省级以上开发区增加了335家,其他新增的2586家都是省级以下开发区,也就是说,这2586家都是非法设立的开发区,占67.4%(1993年国务院作出了清理整顿开发区的决定,明确指出,设立各类开发区,实行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两级审批制度,其中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旅游度假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审批权在国务院).
作 者:唐健 作者单位: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政研究中心 刊 名:河南国土资源 英文刊名:HENAN LAND & RESOURCES 年,卷(期):2003 “”(11) 分类号: 关键词:篇7:我国工业设计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
摘要:在推动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进程中,亟待进行工业设计创新。基于工业设计精、准、细的概念,结合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我国工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创新设计的举措。我国的工业设计产业起步晚,存在着重视力度不够,创新性不足等瓶颈。只有通过人才培养、政策扶持、品牌建设等举措,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工业设计的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工业设计创新;“中国创造”;政策扶持;品牌建设
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源泉。技术创新及系统组合才能推出新产品、新业态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设计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设计的概念和对象已经不仅局限于技术层面,而是经过延伸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工业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意念、想象的创造性活动,能够赋予产品新的形态、品质、品种和规格。本文阐述了工业设计的本质,分析了其发展现状,最终提出了创新举措。
1工业设计的本质
1.1工业设计理念
工业设计强调两种融合:一是科学和艺术相结合;二是环保与节约资源、资源利用相融合。工业设计主要是指以美学、工学、经济学为基础,对工业产品进行的设计。工业设计是各种设计的总称,主要分为环境设计、传播设计、产品设计、设计管理这四大类。工业设计也被称为工业产品设计学,像人们常提及的造型设计、UI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动画设计等都属于此类别[1]。工业设计主要通过结合美学、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社会学、色彩学等方面实现创造活动。
1.2工业设计领域
工业设计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工业设计是指专门的产品设计,像家具、交通工具、电子设备等方面的设计,针对的是人对于自然开发中所具有的工具需求的响应;而广义的工业设计是指为了达到目的,采用一切现代化手段进行服务和生产的设计过程[2],不仅包括产品设计,还包括产品的环境艺术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
篇8:我国工业设计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
我国工业设计起步较晚、发展不成熟。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道路中,我国还处于“中国制造”阶段,缺乏“中国创造”阶段的创新系统布局。
2.1工业设计能力地区差异大
当今,工业设计有赖于受到重视,很多地区相继建设了如创意产业园区、文化创新园区等设施,使工业设计产业得到“集中”、“互动”式发展。但是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工业中心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沿交通干线等东南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了工业设计发展的'地区性差异。我国工业设计行业的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广东省因为受到了国家政策资金的扶持,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和应用环境,所以是工业设计产业的先行者,带动着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工业设计的发展[3]。
2.2创新意识较低
在工业设计方面,创新意识低的表现如下:(1)企业设计创新意识虽有增强,但动力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增加,企业的创新意识在逐步增强,但仍有大部分企业由于资金、扶持等方面的不足,创新动力匮乏;(2)缺乏全新的、系统的工业设计创新理念。成本较低的过度模仿,导致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创新理念形成缓慢,阻碍了我国工业设计创新步伐。全新的工业设计是一整套复杂的工程,并非为了表达生活,而是为了表达产品价值的存在[4];(3)民族底蕴在工业设计创新中表现不足。我国的工业设计主要集中在引进和模仿方面,而美国设计的创新性、德国设计的严谨性、日本设计的经济性都以独特的形式推进了应用,发展了产业,促进了经济发展。中国设计也亟需建设拥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产业特征。
2.3缺乏品牌顶层建设
品牌就是知识产权。建设良好竞争环境,创建品牌是当务之急。在我国目前的工业设计企业中,大多是加工一些技术含量低或近似无的零部件,虽然产量大,但是产值低,没有自己的品牌。瑞士的手表虽然只占有3%的世界产量,但是产值却达到了40%。中国的钟表制造业占据80%的世界产量,但是只有10%的产值[5]。由此可看出,促进我国产业的发展,就要建设自己的品牌,向“中国创造”方向发展。
2.4政策与措施不到位
随着工业产业的发展,工业设计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但重视力度依然不够。好比一些大型创新型企业,其发展需要大量政策和资金扶持,这些企业应该将目标放得长远些,而非仅把时间、精力、资金浪费在解决目前的产品需要上,而是要坚定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创新目标。
3我国工业设计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本章结合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现状,从四个方面讨论我国工业设计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3.1工业设计创新滞后于需求
工业设计主要是根据产品生命周期进行创新性活动,达到增加产品附加值、塑造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作用。我国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而工业设计创新能力还停留在“外观设计”这一初期阶段,我国部分企业还需要找外国公司进行产品的工业设计。
3.2对工业设计创新系统性需求认识不足
工业设计创新是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充分理解设计创新所创造的可持续发展价值和经济价值。但是工业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软硬件方面、装备及平台系统,还需要产业发展环境支持。
3.3缺乏优秀工业设计领军和设计人才
我国工业设计现有人才绝大多数处于19~25岁之间,表明设计人才储备阶段刚刚开始,资历深的设计大师缺乏,设计只能处于自我摸索阶段。虽然我国有非常多的学校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为工业设计创新培养了一定数量的人才,但优秀人才仍旧缺失。我国教育“大众化”的培养模式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大多是进行理论学习,缺乏实际经验,而工业设计要求人才具有个性化。企业在优秀人才的缺失和供给人才能力的缺乏方面,造成了发展的矛盾。
3.4缺乏知识产权意识
设计因其受欢迎的程度和易被抄袭的特性,要求必须有相关的知识产权法进行保护。我国工业设计中存在着大量仿照、模仿现象,就是因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打击假冒力度不足。
4工业设计创新实现举措
加强工业设计模式创新,完善工业设计行业管理体系,以及推进工业设计创新发展的举措有以下五大方面。
4.1加强相关部门政策扶持力度
我国目前对于工业设计的投资大都集中在高薪技术,如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方面。对于一些如包装设计、产品设计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方面则投资力度不够。相关部门要平衡投资力度,从宏观角度进行把握,完善工业设计经济机制。可以通过成立专门机构、设置设计奖项等方式促进发展。4.2提高企业自主设计能力企业要想在工业设计方面有所突破,就要重视创新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可以通过企业间合作的方式,互相促进,提高自主设计能力。企业要创办工业设计部,注重产品研发,提高产品增值幅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各国文化的交融,我国的工业设计与国际接轨,嵌入了全球价值链。要继续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设计理念,加强国际合作。
4.3努力培养中国特色产品品牌
好的品牌会带来好的品牌效益。工业设计企业的发展要依靠设计公司和设计园区的示范效应和集群效应,使我国工业设计向服务型行业转变。另外,要结合中国的文化底蕴,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
4.4完善人才培养和应用机制
我国目前的设计人才培养主要依靠学校教育,缺乏实践经验。所要想拥有优秀的设计人才,就要放宽人才培养和应用机制,借鉴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经验。
4.5加强工业设计体制创新性
我国传统理论研究层面的工业设计理念已不再适用于新的经济体制的发展,创新是促进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市场需求创新工业体制,要以消费为中心,融合多种先进理念,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5结语
企业要实现做大做强只有不断地进行产品设计创新,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独具特色品牌。只有发挥企业自身的主动性,创造出有新意的产品,让工业设计得到创新性发展,才能够增加我国工业设计品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篇9:我国梨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梨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叙述梨产业现状,指出了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作 者:秦晓彦 Qin Xiaoyan 作者单位: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刊 名:河北果树 英文刊名:HEBEI FRUITS 年,卷(期):2010 “”(2) 分类号:S661.2 关键词:梨 生产现状 发展对策篇10: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其对策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其对策
总结和分析了我国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方式,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作 者:朱兰保 盛蒂 Zhu Lanbao Sheng Di 作者单位:朱兰保,Zhu Lanbao(蚌埠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安徽,蚌埠,233030)盛蒂,Sheng Di(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刊 名:环境卫生工程 ISTIC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6 14(3) 分类号:X799.3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 处理现状 处理对策篇11: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及其对策
一、我国抗生素滥用的现状
在现实生活中,抗生素被许多人当作是包治百病的妙药,一遇到头痛发热或喉痒咳嗽,首先想到的就是使用抗生素,而对滥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危害却知之甚少。按照目前的态势发展,新“超级细菌”还会陆续出现,10~内,现在所有的抗生素对它们都将失去效力。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立即行动,加强监管,严格限制抗生素的销售和使用。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宣布,将世界卫生日的主题确定为控制抗菌素耐药性。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800亿元医疗费用增长,同时致使8万病人不良反应死亡,高耐药性的细菌的不断涌现,使普通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危险。中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也是抗生素生产大国:年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出口3万吨,其余自用(包括医疗与农业使用),人均年消费量138克左右(美国仅13克)。据2006~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而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抗生素,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25%。中国的妇产科长期以来都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妇产科多年的统计显示,目前青霉素的耐药性几乎达到100%。而中国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则高达70%,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另据1995~疾病分类调查,中国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疾病总发病数的49%,其中细菌感染性占全部疾病的18%~21%,也就是说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800亿元医疗费用增长,同时致使8万病人不良反应死亡,高耐药性的细菌的不断涌现,使普通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危险。这些数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
二、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1929年英国学者Flemming首先发现了青霉素,1941年应用于临床.抗生素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现,它使人类的平均寿命至少延长了10 年.抗生素是由某种微生物所产生的,在低浓度下对别种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抗生素的作用范围广,对细菌、病毒、真菌甚至肿瘤都可起到抑制或杀灭作用.因此,依据抗生素的作用对象,可分为抗细菌作用、抗病毒作用及抗真菌作用抗生素等.抗菌药是通常指对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作用范围较窄,包括针对细菌的抗生素外,还包括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如磺胺类及喹诺酮类等.到目前为止,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有 300 余种,然而由于新型抗生素的不断出世,抗生素种类繁多及同一种抗生素有多种商品名等原因,医务人员在掌握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故常见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耐药菌株亦有逐渐增多趋势[2]。抗生素的滥用会带来以下危害:
4. 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会产生相应的毒副作用,这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3]。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会对人体的肾脏、肝脏、造血系统、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等造成损害,这种损害对于年老、体弱、小儿尤为严重。
2.产生细菌耐药性
滥用抗生素另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细菌产生广泛的耐药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更好地适应环境,才可以更好地生存,这是在大自然生存的基本法则。细菌为了生存,它就会不断进化,通过不同的途径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以适应抗生素存在的环境。也就是会导致在以后遇到细菌或者病毒感染一般的抗生素起不到作用。则必须使用跟强力的抗生素。如此恶性循环最后会导致没有抗生素可以对已经有很强抗药性的细菌或病毒产生作用。
3.加重病情造成二重感染
在抗生素的副作用中,还有一类值得注意的是,在“对症下药”的同时,如果使作不当,它会破坏体内菌群平衡,而加重原有病情或造成二重感染。无论实验还是临床都表明,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生素能使人体抗病能力下降,致使某些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细菌和病毒大量繁殖,从而导致二重感染。
4.延误病情
在临床中,一些医务工作者由于对病人病情认识不深,对感染性疾病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导致对诊断具有参考价值的症状和体征被掩盖,给诊断带来困难,而且会因此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
三、抗生素滥用的原因
1. 社会方面的原因
由于生产抗生素的厂家很多,造成他们之间的竞争很激烈,以至于出现不正当的竞争。出现了销售无序、虚假宣传、利用非正当手段在医疗机构拓宽销售渠道等现象。另外,政府有关部门对此管理力度不够,也是造成抗生素滥用的原因。
2. 医务工作者方面的原因
(1) 经验性和臆断性用药情况太多,把抗生素当成“安慰剂”使用,只要有与之类似的症状就使用;
(2) 分不清抗生素与消炎药的区别,以至于应当使用消炎药的时候却使用抗生素;
(3) 联合用药不科学,有时医生为了让患者早日康复,使用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但是如果对联合用药了解不清,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4) 预防性用药使用不科学,有的医生为了防止病人某些症状的产生出现,随意扩大预防性用药的范围和量;
(5) 频繁更换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疗效有周期性问题,如果疗效暂时不理想,应该先考虑用药时间不足,给药途径不当,而不应该频繁更换抗生素,频繁更换抗生素易使细菌对多种药物产生抗药性;
(6) 对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指导不够,造成某些患者对抗生素的使用量和间隔时间把握不够,不能正常的发挥药效;
(7) 用药的个性化强度不够,没有运用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知识,指导合理用药,研究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8) 误以为只要是感冒就一定要用抗生素
(9) 不良反应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尽早发现问题;
(10) 知识的获取力度不够,未能及时获得一些新药物的信息和某些已用药物的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某些疾病的新的治疗方案;
篇12: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全面质量管理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全面质量管理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走向大众化时代,构建全面的管理体系,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更是社会发展的关键.而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其中合理的部分可以借鉴到高等教育的管理中,以期改变大众化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
作 者:胡楠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6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 全面质量管理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篇13:高等教育融资对策与方法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普遍存在的办学经费不足、经费来源单一的问题,严重制约着部分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由于我国政府财力有限,对高等教育服务的资金供给远远跟不上需求,这就迫使我们拓宽思路,深入研究高校发展中面临的资金筹集问题,借鉴国内外众事业单位的成功经验,探索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融资模式,推动我国高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 融资 对策与方法
自改革开放一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已成为全世界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然而,我国高等教育投融资体制长期单一,尽管自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大幅增长,但高等教育入学人数的急骤扩充并未伴随实际拨款数增加。研究我国高等教育投融资体制,寻找高等教育新的资金来源渠道便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高校多元化融资现状
中国高校的自主融资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各高校面对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的形势,纷纷进行了多种渠道的自主融资,到90年代末,学校自筹资金所占比例有了进一步的增长。全国各高校逐渐适应了从政府主导融资到多元化融资的转变,形成了以政府拨款为主,银行贷款、学杂费、校办企业与社会服务收入、捐赠收入、集资收入等为辅的多元化融资结构。
截至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已经初步形成多元化的融资结构,但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高等教育较发达的国家相比,在资金结构和融资方式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1、财政拨款仍是最主要的融资方式,市场化融资发展缓慢。虽然,近几年我国高校资金结构中财政拨款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政府拨款目前仍是高校最主要的融资方式。
2、学费收入偏高,成为主要融资方式之一。目前,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尚不足以应付日益高昂的大学学杂费,特别是对不少农村家庭来说,大学学杂费支出可能要耗费一个家庭十多年的积蓄。
3、捐赠事业发展缓慢,捐赠资产管理缺乏效率。国家对捐赠事业的鼓励力度不够、对捐赠事业的立法和规范比较滞后、缺乏明确的减税和其它鼓励措施等,这些都制约了捐赠高校事业的发展。在捐赠资产的管理方面,我国高校目前仍没有按市场化方式运作捐赠基金的惯例和法规,捐赠资产被一次性消耗或被闲置,不能为高校的后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4、高校资产管理效率有待提高。近年来,各高校通过开源节流、面向市场,以创办校办企业、提供社会服务、出售无形资产等方式,获得了校办企业收入、委托培养收入、教育服务收入、研究及咨询收入、后勤服务收入等自主融资所得,形成了规模不小的学校资产。但我国高校对学校资产管理公司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约束,管理人员也以内聘为主,极少有聘请基金行业知名经理人的案例,高校资产管理效率与美国高校有较大的差距。
5、高校职能机构臃肿,造成资金浪费。现阶段,高校有限资金没有全部花费在教学和科研中,高校“办社会”的现象浪费了稀缺的教育资源,造成了机构臃肿和人员冗杂。
由于上述原因,虽然我国高校已经初步形成由财政拨款、学费收入、社会服务收入、捐赠收入、投资收入、其他收入构成多元化的融资结构,但是社会服务收入、捐赠收入、投资收入等最能体现高校融资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的资金来源,金额仍然较小,发挥的作用也不明显。面对未来日益扩大的高校发展资金缺口,我国高校可以借鉴美国私立高校的多元化融资思路和方法,以促进高校自主融资、弥补资金缺口,增强高校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发展性。
★ 我国外汇市场现状
★ 我国利用外资现状
★ 我国汇率制度
★ 我国的政党制度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捐赠制度的现状与对策(通用1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