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的土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浅析创设情境 诱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论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浅析创设情境 诱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论文,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篇1:浅析创设情境 诱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论文
浅析创设情境 诱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
情境 引领寻求认知 实操 感悟数学价值
[论文摘要]
良好的教学情境,既可以引领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知识的海洋里寻求认知,也可以激励学生向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
所谓教学情境,是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识规律所设置的一种氛围环境,也是给人以乐趣、以兴奋、以追求的一种学习环境。良好的教学情境,既可以引领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知识的海洋里去寻求、去认知,也可以激励学生自我主动地积极地向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所以,创设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一、创设趣味情境,诱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
创设一个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可以诱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入新知识,可以使枯燥的数学式趣味化,同时可以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七年级《代数式》的讲授中,我是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新课的:一班人去挑水,一个人一条扁担二个桶,二个人二条扁担四个桶,三个人几条扁担几个桶?学生很容易就会知道:三个人三条扁担六个桶。继而探究,四个人呢,……,n个人呢?从而引出“代数式”用字母来表示其量值关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又让学生从中掌握了代数式的知识。
二、创设实际操作情境,让学生自主感悟知识
实际操作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感悟知识、接受知识。例如在讲授八年级数学《四边形》这一章时,如果单凭课本的几幅几何图片来叙述,大部分同学只能想象出用一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形状可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就连平行四边形、梯形他们都难以想象得出如何去截。针对这种现象,在上课前我买来几个大萝卜,先把它们切成若干个正方体,再用一把菜刀当成一个平面,让几位学生到讲台上实际操作。我在旁边一边引导他们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切正方体萝卜,一边与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通过怎样的方向、怎样的角度对应切得的截面是什么形状。这样台上演练的学生特别小心,台下观察的同学也非常专注。生动的范例和学生们亲自的实际操作,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深深地领悟到,用一平面去截一正方体,截面不但可以是四边形,还可能是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这样学生既领悟了知识的实际意义,又深刻地明确了知识的实质效果,截一个几何体产生的结果会深深地铭刻在学生的心中。
三、营建宽松的思维环境,让学生全身心融入到学习中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的需要,因为这种需要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这种需要其实也正是一种创新的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创设宽松、互动、民主的课堂氛围,着眼于学生的个性,重视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学习中去。比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题多解的范例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方法去打开思路,拓展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精神与思维都融入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去。
四、借助生活原型构建数学理念,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
数学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的课堂教学除了应该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理念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从而深化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以及基本活动经验,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需要。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现实原则”,即数学教学要源于现实、扎根现实、服务现实。因此,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借助生活中的原型构建数学意义,从而真正理解数学、获取数学知识。
在讲授七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节时,在练习过程中我设置了如下一道习题:在“节日促销”活动期间,凡购买指定的商品,消费者均可获得商场发放的该商品售价的10%的现金券。小芳购买了一台A型吸尘器,小黄购买了一台B型吸尘器,两人获得的现金券的价值共为80元,已知B型吸尘器比A型吸尘器售价多100元。求小芳和小黄购买的吸尘器各付款多少元?购物付款问题是学生随处可见的生活问题,问题一出同学们兴趣盎然,思维非常活跃,那么建构数学理念就是一触即成了。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多提供一点生活数学问题和社会实践数学的机会,学生就会深刻了解数学的价值,从而养成从数学的角度去认识世界、认识生活。
综上所述,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是数学教学有效开展的有力保障,而且可以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同时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最终实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汪明帅《和优秀教师一起读苏霍姆林斯基》(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2.孔企平《数学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任利娟《弗赖登塔尔现实数学教育思想及其对新课改的启示》(《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01)
4.李艳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07)
篇2:创设情境 诱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 诱发学习兴趣
连山区张相公屯乡中心小学 张 凤 春
数学课栏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和技能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越、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多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篇3:创设情境 诱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对事物的一种向往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学生兴越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例如:教学“今天我当家”上课伊始,教师拿出一些人民币放到桌上,同学们感到很奇怪,接着,又拿出课前准备的商品,糖块,苹果,校子,精盐,萝卜等。大家更惊奇了,有个同学说:老师,你这是干什么呀?老师问:平时,你们家都由谁去买菜和水果?有的同学说:“我家是妈妈买。”有的说:“我家爸爸妈妈都买。”老师却说:“今天爸爸妈妈都不在家,让你当一回家妈吗?”同学们听老师这么一说,甭提多高兴了。老师让大家拿出学具人民币并选两名同学当售货员,开始购买商品,这时同学们的兴越异常高涨。当教学进行一段时间之后,老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同学们净先恐后提问题,解疑教学进行很顺利。
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人民币的作用,同时也学会了使用人民币,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很快掌握了平节所学的知识。
篇4: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在情境中共鸣,潜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的理解教学内容.
作 者:周剑波 作者单位:河南省鹿邑县第二高级中学,河南,周口,477200 刊 名:魅力中国 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2010 “”(8) 分类号:G633.3 关键词:篇5: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创设情境就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小学自然课的科学性、实验性和通俗性,为我们进行情境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我在多年的自然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创设适合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教学情境,对活跃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一、通过示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不好静,如果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努力发掘教材中适合于学生活动的一些因素,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讲《日食和月食》这节课时,考虑到学生虽然能听懂但却难以真正掌握,为了使教学更加形象具体,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示范表演:将开着的灯光当太阳,让一个学生举着小球当月亮,另一个学生站着不动以头当地球。然后让举着小球的学生在灯泡与另一个学生之间转,当灯光、小球、与另一个学生的脸在同一直线上时,另一个学生说他看不见 “ 太阳 ” 。其它学生也从阴影中看到了这一点。通过示范情境的创设。学生为他们能真正掌握月食知识而高兴,感到学习是一种轻松,充满乐趣的事。从而对自然这门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通过电教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小学自然中所介绍的一些知识连接着广阔的自然界,小学生特别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小学生,由于环境的局限,对自然的许多事物缺乏感性认识,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在讲《动物》一节时,利用投影器进行实物投影,学生被那活灵活现的动物所吸引,看的专注而入迷,对于他们熟悉的动物由他们自己回答,对于不熟悉的,由老师讲解并分类归纳,一堂课下来学生如同游一次动物园,真正做到别开生面,寓教于乐,在学生面前打开一扇知识的门窗。
三、结合实际创设情境,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
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也是自然课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因为自然中所讲的一些科学道理,易于为小学生所接受。我在讲《骨骼》时,首先让学生背诵《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 13 条: “ 读书姿势要端正 ” 学生开始感到疑惑不解,不知老师这样讲有什么用。等讲完后,学生恍然大悟,从书中学生了解到: “ 如果坐的姿势不端正,老是向前弯曲或是向侧面倾斜,就会驼背、斜肩。 “ 不仅外形不好看,还会影响心肺的生长 ” 。
四、通过设疑创设情境,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
一个好的问题,就如投在学生脑海中一颗石子,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波浪,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设疑,巧于设疑,通过设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生就会随着老师设置的疑点,不断的思索下去。我在讲《地球的`吸引》一节时,给学生提了一些问题: 1 、既然地球是圆的,那么地球另一面的人,是不是头朝下,会不会掉到地球外面去? 2 、我们为什么上坡会感到吃力? 3 、地球上的飞行物能否飞到天外去?学生随着这一连串的问题,紧张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终于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在课堂小结时,我对学生说: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才会有所发现,大科学家牛顿正是看到苹果落地的现象后才引发了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人类能摆脱了地球引力飞到天外去。学生听后对生活的一些现象开始注意思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通过讲解创设情境,开阔学生求知的视野
众所周知,教学的艺术是语言的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绘声绘色,形象生动的讲解,创设一种特定的氛围,从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我在讲《无限宇宙》时,通过形象的对比,逐层展开,向学生描述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那样浩大,那样深广,那样无穷无尽,学生听的津津有味,如醉如迷,通过讲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总之,创设情境,能将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寓教于乐式教学进一步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在自然教学中,只要我们留心找情(情即教材中的一些因素),精心设境(境即特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情引境,因情化境,做到境景交融,浑然一体,就会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6:创设情境教学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教学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陈武英
(浙江省义乌市下骆宅初中)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初中英语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初中生是接受知识的黄金时段,而英语则是打开世界大门的金钥匙,由此可见初中英语教育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教学,旨在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活课堂,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旨在针对创设情境教学以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英语;兴趣;情境;教学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各项事业都在逐渐与世界接轨,而英语是与国际沟通和联系的重要桥梁。学好英语是了解国外文化的基础,更是与发达国家对话的前提条件。对于初中生而言,英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就要让学生对学英语感兴趣,且愿意主动去学。针对这种情况,情境教学便应运而生。笔者针对英语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进行探究,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教。
一、创设情境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语言学习与应用都离不开环境。情境教学强调的是个体参与实践与他人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引导作用,通过情境教学为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形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将学生的“学”放到首要位置。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主动愉悦地学习英语,情境教学是完成这个任务的一个重要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创设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二、创设情境教学的具体措施
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以“境”促“理”
多媒体技术具有应用方面广、内容含量大,能够提供音频、视频环境等特点,它具有生动、形象、鲜明的视听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如,学习到外研版新标准七年级下册Module 10:A holiday journey时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一段关于旅行的视频,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仿佛自己真的来到了假期旅行之中,然后再选学生进行情景对话:
T:Where are you going on holiday?
A:I am going to Beijing.
T:Really?I went there two years ago and enjoyed it a lot.
A:How long did it take to go there?Did you fly?
T:…
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播放可以渲染一种轻松的氛围,帮助学生感同身受,仿佛将要踏上假期旅途,在对话练习时也会更投入。这种通过多媒体创建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轻松学习,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2.通过课堂表演创设情境,以“趣”激“学”
初中生比较贪玩,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听课效率不高,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演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学到外研版新标准七年级上册Module 6 A trip to the zoo 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表演,想象学校组织去动物园参观的情景,让大家相互讨论一下自己喜欢什么动物,在动物园有哪些动物?
并介绍其起居及生活习性等,再选出几名学生进行做游戏表演。
准备一些卡片,每张卡片按顺序标号,写上描述各种动物的句子。如,
卡片1:It eats grass and it lives in the desert. What’s it?
卡片2:It is long. It is no feet and it eats meat. What’s it?
卡片3:It lives in China. It eats bamboo, plants and leaves. What’s it?
卡片4:It has a long neck. It eats leaves and fruit. What’s it?等。
然后把卡片分到各个组里,每组选派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描述,边说句子边模仿动物进行动作表演,然后让其他组的学生猜出该动物,还可以让他们说说该动物的其他一些特性。通过课堂表演,可以在班级内营造一种非常欢乐、轻松的氛围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愿意参与课堂表演,对课堂表演充满期待,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以“疑”促“思”
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就是好奇,在课堂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特征。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有效地进行启发诱导,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英语的情境之中。如,学习外研版新标准英语八年级下册Module 9 Friendship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让每个小组选出几名代表来回答问题:
T: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eaning of friendship?
A:You can share the pain and pleasure with him or her.
T:Yes, friendship means share. What about you?
B:I think friendship is that we share our food with others. And when they need you , you can appear the first time.
教师通过问题情境将新学的单词、短语巧妙地融入其中,可以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对词语进行学习,不仅如此,创设一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对英语知识感到熟悉,讨论的话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就愿意主动参与并乐在其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创设故事情境,务“实”求“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来自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我们英语教师应把学生对故事的喜爱正确迁移到英语课堂中来,使之成为他们的学习动力。如,学习A trip to the zoo 这一课时,可以进行拓展延伸,现场编故事,如,动物王国正在大森林里召开盛大的`狂欢,世界上所有种类的动物都来参加了,并穿着各种款式、五颜六色的漂亮服装,所有的动物都和谐相处,它们玩得可开心了,突然发生了意外,比如,小鸭在丛林中迷路了;小鸡不小心掉水池里了等,最后在小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化险为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故事的海洋里飞翔。这样通过编故事不但可以复习很多有关动物、颜色和服装等词汇,而且可以把自己所编的故事进行写作训练,对所学语言进行有效输出。在巩固发展这个环节中创设故事化情境进行教学,既是对旧知识的一种综合复习,又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发散,使学生在故事化的情境中,通过有意义的听、说、读、写技能等训练,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言语技能。同时在教学学科知识过程中渗透德育,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相互帮助、学会合作、共同提高。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习英语的一大动力,教师一定要善于了解处于这一时期学生的性格特点,适当地把握他们的好奇心,在课堂上努力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认识和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在实践感受中逐步接受新的知识,并在发展、创造中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栩。对高中英语情境教学的探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03)。
[2]耿淑,黄俊丽。课堂教学评价的新标准对英语情境教学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2(44)。
[3]黄梓燕。创设英语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考试周刊,2012(40)。
篇7: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体育兴趣论文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体育兴趣论文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创设带有探索性因素的问题情境能够开启儿童求知的心扉.燃起儿童对体育活动的热情,让体育活动绽放智慧。因此,有经验的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设计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究,这样好奇心的驱使会使学生参与积极性大增,从而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游戏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创设游戏情境能使学生获得身心的愉悦、达到乐、学、练的结合,思维与想象的发挥,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在较短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结合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段特点,来针对性地设计和安排游戏,使学生们在快乐中体会到体育的魅力,进而在收获知识、强健体魄的基础上提升综合素质。适宜的游戏情境能增加学生的情感投入,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使客观情境与学生的内心世界、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取得协调统一的发展。例如,一种形象化的模仿、一个别开生面的竞赛、一次机智有趣的交往活动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单调枯燥的教材变得生动有趣。
三、灵活引用竞赛,增强学习兴趣
竞争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取得优异成绩的一种比较好的.手段。小学生年龄小,好胜心、表现欲比较强,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灵活巧妙地引入竞争意识,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中,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将学生的技术练习过程转化到比赛中来,用比赛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比赛水平和比赛质量,达到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如开展小型多样、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两人三足行、投靶、攻打炮台等,这些游戏,特别是集体竞赛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观念、拼搏进取精神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五、创设体验成功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小学生们本身就比较喜欢表现自己,更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可与肯定,这无疑会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也能够使他们品尝到学习的乐趣所在。就目前来看,学生喜不喜欢上体育课,归根结底在于能否在课堂上是否有乐趣与成就感,据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享受体育学习的乐趣和体验获得成功与进步的欢乐。如课堂上让他们提出一个问题,或是完成一个动作等对他们做出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让他们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四、总结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是一项艰巨的创造性劳动,它需要教师不懈努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有心人,不断更新观念,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时机、不同的环节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参与体育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学习需求,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获取知识,享受体育的乐趣。
篇8:创设英语教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创设英语教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创设英语教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姚芳蕾 吉林油田实验中学吉林松原(138000)
“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英语的环境,使英语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创设有效的英语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课标对英语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之一,也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首先要有熟练地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较高的专业素质,其次要全面了解学生并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只有在“趣”字上下功夫,挖掘教材,灵活运用,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课堂实践中关于问题情境创设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1音乐渲染,点燃探究热情
在课前播放优美动听的经典英文歌曲或熟悉的音乐,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安静下来,起到心理放松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视频向学生提问歌曲中涉及的内容,引出本节重点句型,调动学习积极性。
如教《新目标Go for it!》九年级上Unit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我播放一段世界名景欣赏并用《Yesterday Once More》为音乐背景,在学生被迷人的景色优美的音乐深深吸引的同时,导入新课目标句型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引入入胜的景色令人神驰向往,学生跃跃欲试要进行句型操练。
2将教学内容编成chant、song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我经常把教学内容编成chant、song等形式,让学生掌握知识。学生喜欢读节奏感强的chant,更喜欢唱好听的歌曲,因此对chant、song的`内容记忆力特别牢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将知识内容自编自读自唱,选择小组合作或双人合作,单独创作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创造性学习,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就掌握了所学知识。
在《新目标Go for it!》七下Unit7 What does he look like?第一课时总结中,我选择了《两只老虎》这一学生熟悉的旋律,将歌词改编成本节重点句型“What does he look like?What does he look like?He is tall.He has short hair.What does she look like?What does she look like?She is heavy.She is beautiful.”学生一听到音乐,不由自主看着句型就跟着唱了起来,有的学生甚至下课了嘴里还哼唱本节内容。
3聆听声音,创造情境
如《新目标Go for it!》七下Unit3,要学tiger.elephant.koalas.dolphin等动物名称,我先让学生分别听动物的叫声,猜是哪一种动物,大家纷纷举手,猜对后再引出一个个新单词,学生们对此感到特别兴奋,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高潮,人人都争先恐后地回答。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在轻松的语境中掌握了知识。这种聆听声音,创造情境的方法也可以用在学习交通工具上,如:car,bus,train,ship,plane等,把它们的声音录制下来,听了以后猜是哪种交通工具,再引出要教的内容,这样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4运用体态语言,创造形象的体态情景
体态语言能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陌生的字母组合与活生生的事物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生动活泼甚至夸张的手势、表情、动作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注意,促使交际愉快地顺利进行。教学单词fat、thin、tall、short等词时时,教师可以利用夸张的手势形态表达,同时让学生参与表演表达单词,乐于加入表演的行列。同时由于学生在课内一边看教师做动作,一边自己模仿学习,并动脑思维,因而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学习状态中,从而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逼真语言环境
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色彩鲜艳的幻灯片和声画的结合,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专注地学习,而且还为他们提供了语言情境。通过问题的创设,使学生置于语言情境中,产生一种真实的运用语言的激请,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信息,转化为积极主动参与语言交流,从而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生的口语表达活动从以形式为中心逐步过度到以内容为中心。进而使外语教学形象化、具体化、情境化。
事实上,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不管用哪种方式来创设,只要在教学中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就达到了我们初中英语教学所努力追求的目标。
篇9: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探究,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知识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教师直接传授获得的。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激励学生去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并指导学生将知识应用在生活实践中,是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以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五年制大专用物理第一册“3.5自由落体运动”一节为例,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在演示情境中引出课题,设计疑问,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强大推动力,人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具有主动性、自觉性。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所学的知识及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以饱满的情绪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活动中去。而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学生有问题才能去主动探究。引发问题,即教师根据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联系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实际,创设一种易于学生迅速进入状态的模拟情境,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情境1:在实验桌上事先准备一元硬币、硬纸板、乒乓球、塑料袋、羽毛、粉笔、纸张、牛顿管,教师组织学生动手演示,并寻找不同物体下落时的异同:(学生演示、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方法和观点)。由于演示所要探索的目的性很强,演示道具直接便可进行演示,所以学生快速进入演示环节,寻找不同物体的下落特点。很快便有学生得到发现,大部分物体都沿直线下落,并且竖直下落,纸张、羽毛等物体是飘落而下;下落时硬币比乒乓球快,纸板比纸片快;有调皮的学生把硬币放入塑料袋中,发现下落反而比乒乓球慢了;也有学生用牛顿管,并且进行研究,发现里面的羽毛、小石子、塑料片等物体下落一样快。还有些学生经过一些演示,得出物体的下落和质量有关系,质量大的物体下落就快的结论;此时,有其他学生提出了反对意见,进行辩驳,并进行演示验证。经过反复讨论,最后大家得出较一致的意见,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物体的下落和物体的质量没有关系,并给出了他们的一种处理办法,将纸片捏紧成团,可以有效抵消空气阻力,其下落就与硬币的下落速度相同。
情境2:电脑模拟演示实验:将质量分别为1Kg和5Kg的两个铁球从空中同时释放,会有什么结果。学生在情境1的演示之后,对下落现象已有一定认识,并较快分析出结果:两铁球将同时落地。教师将演示实验演播完,印证了学生的分析。
情境3:已经有学生发现桌上的牛顿管,发现其中的物体下落快慢程度都一样,很多学生已经发出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综合以上两个情境的分析之后,学生得出正确的猜想:牛顿管中没有空气阻力,为真空状态。此时,教师再直接引出内容,明确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学生的自我演示、视频展示,以及牛顿管演示的分析都为引入课题做好了准备,这些情境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对新知识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激励着学生继续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二、在质疑情境中巧妙点拨,诱导探究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情境4:给学生演示一段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特点的实验视频,每四位学生为一个小组,并提供一张已经打好点的记录纸,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学生在观察过记录纸之后,马上想到上一节学过的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方法,拿出纸笔开始分析记录纸上的点之间的距离规律,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各小组间经交流分析出结果: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情境5:继续引导学生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详细特点。
利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学生测量出记录纸上的数据,按照打点计时规律,自行分析、计算出加速度的大小,小组间相互交流讨论,得出加速度的大小,由此自然引入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概念。在分析过程中,学生已经体会到了自由落体运动本质上就属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已经把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应用到自由落体运动中来计算出自由落体加速度。整个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创设这一系列的情境,让学生在质疑中进行探究,为学生提供了新型的学习环境,突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同时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与协作,使他们能有更多的机会从已有知识去探求未知知识,既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找到满足感,又能开拓他们的思维和创造潜能,培养其掌握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获取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三、在生活情境中指导应用,促进知识内化
物理课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情境6:一窗户高2米,距离房顶1米,若有一雨滴从房顶自由下落,能算出雨滴通过窗户所需的时间吗?
有学生在读完题目之后便分析说不能,因为雨滴经过窗户不是从静止开始的,也有同学说可以。在一番讨论之后,学生们加深了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认识,最终实现了正确解题。
情境7:组织学生讨论,从2000米高的云层落下来的雨滴能看作是做自由落体运动吗?
学生通过探究,根据云层距离,估算雨滴下落到地面的速度,结合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得出结论。由此,既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促进知识内化,又让他们知道了高空坠物的危险性。
纵观这节课,笔者创设了一系列的问题情境,首先是从演示实验、视频演示、仪器分析引入课题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其次,从实验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引入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最后,让学生思考:如何使自由落体运动在生活中得到应用?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师生互相交流,共同参与,共同发展,营造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情境,整节课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其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总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并指导学生将知识应用在生活实践中,才能帮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问题的解决中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新桂,费利益.探究教学操作全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刘儒德.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2,(2).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篇10:解析创设化学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解析创设化学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强调的是填鸭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学习方式不断地转变。无论哪一种学习方式,都要将具体的真实的事物呈现给学生,使学生面对真实的情境。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中,也一定要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也指出: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情境素材,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创设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创设化学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实践与思考。
一、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在问题情境下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同化”“顺应”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兴趣,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的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社会责任感。通过问题情境学生明白了生活中的“为什么”,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巩固新旧知识的理解运用。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提问,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这种说法对吗?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变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为什么?铜粉在空气中加热,为什么质量会变大?
二、借助多媒体创设的教学情境
心理学家认为经验和实践是认识事物的最好方式,多媒体技术正是将这种经验和实践具体体现的最好方式,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例如,在教学《水的组成》一框,将水的电解过程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效果逼真,视听并用,使微观粒子的变化可视化。
三、运用游戏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的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从而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书本中的内容,还能收获书本以外的知识。例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时,设计“游戏建模”环节。在讲台上放一些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按面值分成三堆,然后让学生操作,“将它们打乱,随机分成三堆”,启示学生思考每一堆的硬币数量变了吗?硬币总数变了吗?总面值变了吗?引导学生类比化学反应:不同面值的硬币代表不同的原子,打乱重组就相当于发生了化学反应。将抽象难懂的微观原子变成学生熟悉的硬币,学生便可轻易理解即使重新打乱,硬币总数和总面值也不变,从而建立起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模型,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四、运用故事创设情境
生动的故事内容,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往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方。运用故事创设情境易于学生的接受,对于故事他们百听不厌,可以使他们产生亲临其境之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之中。例如,在讲《盐的化学性质》时,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历史故事。传说诸葛亮第四次释放孟获时,当时秃龙大王扬言用毒泉消灭汉军,其中有一个是“哑泉”。汉将先锋王平率人探路时因天气炎热,人马争先恐后地误喝了哑泉之水,回到大营后士兵不会说话了。诸葛亮当时也束手无策,经当地一老者指点万安溪安乐泉水方转危为安。讲完故事后问“: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呀,等学完本节课相关内容就知道了。”学生们这时求知欲会大大提高,很想知道答案,这样就为接下来的学习和探究做好铺垫。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中,本人越发感到开展情景创设,实施情境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化学学科浓厚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走上了一个新台阶,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具有艺术性。
★ 创设情境感受美
浅析创设情境 诱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论文(共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