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写的西湖的诗

时间:2022-11-29 09:19:54 作者:MagiChloe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MagiChlo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杨万里写的西湖的诗,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杨万里写的西湖的诗,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杨万里写西湖的诗

杨万里写西湖的诗

在杨万里笔下,向来清丽柔婉、风情万种的西湖更添几分豪气。全诗轻快流转,末句用俗语,但俗不伤雅,于俚俗中略带尖新妩媚的风致。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杨万里吧,看看他写的这首描写西湖的名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词句注释】: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荡:浅水湖。

却:回转。

毕竟: 到底。

六月中:六月中旬。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映着日光日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翻译】:

清晨走出西湖的时候还可看到昨夜的残月高挂在天上,我陪着友人穿过绿树环绕的荷塘,走在杨柳依依的小道上。在这样的红花遍地、清凉阴阴的世界里,我们走过了南山,又绕到北山。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4—1206)(一说生于1127年,见夏敬观《杨诚斋诗》所附年谱,又见于北山《陆游年谱》),字廷秀,自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官州郡。光宗时,召为秘书监。性耿直,敢于谏诤,终身厉清直之操。尤袤称其“为郡不知歌舞乐,忧民赢得鬓毛斑。”宁宗时因反对韩?胄专权,归居故里,忧愤成疾以卒。

杨万里诗歌始学江西诗派,后学陈师道五言律诗,又学王安石,晚乃学唐人绝句,最后尽去诸家之体,别出机杼,讲求“活法”。诗风明丽洒脱,构思新巧,笔墨酣恣,性灵微至,时称“诚斋体”。杨万里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一生以诗擅名,他曾把自己的.诗作编为九种专集:《江湖集》、《荆溪集》、《西归集》、《南海集》、《朝天集》、《江西道院集》、《朝天续集》、《江东集》、《退休集》。方回《瀛奎律髓》卷一曰:“杨诚斋诗一官一集,每一集必一变。”杨万里的诗文集现在传世的主要有两种版本,第一个版本是嘉定元年(1208)其子长孺编定的《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第二个版本是单刻的《诚斋诗集》(又名《杨文节公诗集》)四十二卷。今有周汝昌选注的《杨万里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韩侂胄)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杨万里说:“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侂胄很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韩侂胄日益权高,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虑国事,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哭,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完就去世了。

篇2:杨万里写的西湖的诗

杨万里写的西湖的诗

杨万里写作西湖的诗中,我们所熟知的莫过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了,那么这首诗又该怎样去赏析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⑴晓出:太阳刚刚升起。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⑵毕竟: 到底。六月中:六月中旬。

⑶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同:相同。

⑷接天:像与天空相接。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⑸映日:指阳光。映照着日光。。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创作背景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它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相反,更加显示了作者驾驭文字能力的奇绝和构思的巧妙。

扩展阅读:【阅读训练】

(1)首句似以“突兀”的语气开头,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____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2)三、四两句诗人用一“____”和“____”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莲叶无边,既写出了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_____”与“____”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碧 红 映日 荷花)

(3)诗人先写____,再叙_____,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得效果,让人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全诗明白晓畅。 (感受 实景)

【参考答案】

(1)赞叹

(2)碧 红 映日 荷花

(3)感受 实景

篇3:杨万里西湖的诗

杨万里西湖的诗

一、原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1124—1206)(一说生于1127年,见夏敬观《杨诚斋诗》所附年谱,又见于北山《陆游年谱》),字廷秀,自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官州郡。光宗时,召为秘书监。性耿直,敢于谏诤,终身厉清直之操。尤袤称其“为郡不知歌舞乐,忧民赢得鬓毛斑。”宁宗时因反对韩?胄专权,归居故里,忧愤成疾以卒。

杨万里诗歌始学江西诗派,后学陈师道五言律诗,又学王安石,晚乃学唐人绝句,最后尽去诸家之体,别出机杼,讲求“活法”。诗风明丽洒脱,构思新巧,笔墨酣恣,性灵微至,时称“诚斋体”。杨万里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一生以诗擅名,他曾把自己的诗作编为九种专集:《江湖集》、《荆溪集》、《西归集》、《南海集》、《朝天集》、《江西道院集》、《朝天续集》、《江东集》、《退休集》。方回《瀛奎律髓》卷一曰:“杨诚斋诗一官一集,每一集必一变。”杨万里的诗文集现在传世的主要有两种版本,第一个版本是嘉定元年(1208)其子长孺编定的《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第二个版本是单刻的《诚斋诗集》(又名《杨文节公诗集》)四十二卷。今有周汝昌选注的《杨万里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韩侂胄)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杨万里说:“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侂胄很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韩侂胄日益权高,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虑国事,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哭,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完就去世了。

二、注释

[1]净慈:寺名,当时具名“净慈报恩光存禅寺”。与灵隐寺同为西湖南北山的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即林竉,字子方,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淳熙中,以直阁秘书漕闽部,绍熙初,以直徽猷阁知福州。

[2]四时:春夏秋冬四季。诗写西湖夏日景色,当是指与其他三个季节的不同。

[3]别样:宋时俗语,异样的,非同一般的。

三、导读

杨万里摹景状物往往别出心裁。题咏西湖的诗如白居易《春题湖上》:“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如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模山范水,皆雅致俊秀,杨万里的.审美视角却与众不同,他的着眼点在一望无垠的莲荷,不惜浓笔重抹,写来碧荷满纸,红蕖生辉。浓烈艳丽的红碧二色交相辉映,西湖的六月风光跃然纸上。在杨万里笔下,向来清丽柔婉、风情万种的西湖更添几分豪气。全诗轻快流转,末句用俗语,但俗不伤雅,于俚俗中略带尖新妩媚的风致。前两句浑括,后两句让人惊喜,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篇4:杨万里的西湖诗

杨万里的西湖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注释:

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④毕竟: 到底。

⑤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⑥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⑦同:相同。

⑧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⑨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它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相反,更加显示了作者驾驭文字能力的奇绝和构思的巧妙。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篇5:杨万里写杭州西湖的诗

杨万里写杭州西湖的诗

杨万里写杭州西湖的诗

1、只影孤灯谁为伴?寂寞窗棂,怎话乡音暖?

2、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回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冷。

3、烟雨蒙蒙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但教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5、《黄山陪客松》玉笋峰前四翠虬,荫凉盖下涌人流;千年陪客情不悔,任尔狂风暴雨稠。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

7、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8、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9、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0、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1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2、《黄山古道》蜿蜒盘绕上苍穹,逶迤游人兴浃融;止步云梯叹鬼斧,行经栈道赞神功;天都飘缈浮云际,莲蕊迷蒙隐雾中;百里黄山皆画卷,更兼古道万松葱。

13、爱是缘份,爱是感动,爱是习惯,爱是宽容,爱是牺牲,爱是体谅,爱是一辈子的承诺。

14、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⑾,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

15、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拓展阅读】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杨万里是一位爱国者,又是一位政治家。他力主抗战,反对屈膝议和。在进奏皇帝的许多“书”、“策”、“札子”中,他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排投降之误,爱国之情溢于言表。面对中原沦丧、江山唯余半璧的局面,他指出:“为天下国家者不能不忘于敌,天下之忧,复有大于此者乎!”(《千虑策·国势上》)告诫统治者要时刻不忘备敌谋敌、御敌制胜。他既大胆批评孝宗经过符离之败,“前日之勇一变而为怯,前日之锐一变而为钝”(《千虑策·君道中》),又坚决反对一些人轻易用兵、盲目冒进,主张以“守而取”(《与陈应求左相书》)的积极、慎重策略,稳步进取,先实国力而后图恢复,以求最终胜利。他看重和同情人民,认为:“民者,国之命而吏之仇也。”(《千虑策·民政上》)将国家命运系之于人民,指斥官吏只会敲骨吸髓地压榨人民,激起人民的仇恨、愤怒和反抗。因此,他提醒光宗要节财用、薄赋敛、结民心,民富而后邦宁,兴国之计,就在于此(《转对札子》)。杨万里为人清直,个性刚褊。孝宗贬他“直不中律”,光宗称他“也有性气”(《鹤林玉露》甲编卷四)。

杨万里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而始终不得大用。他一生视仕宦富贵犹如敝履,随时准备唾弃。在作京官时,就预先准备好了由杭州回家盘缠,锁置箱中,藏在卧室,又戒家人不许置物,以免离职回乡行李累赘,就这样“日日若促装”待发者。这与那些斤斤营求升迁、患得患失之辈适成鲜明对照。杨万里为官清正廉洁,不扰百姓,不贪钱物。江东转运副使任满时,应有余钱万缗,他全弃之于官库,一文不取而归。退休南溪之上,自家老屋一隅,仅避风雨。当时诗人徐矶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投杨诚斋》),正是他清贫一生的真实写照。

杨万里写大自然的诗

杨万里的诗哪些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

杨万里小学课本的诗

杨万里写的《小池》

杨万里故事

写西湖作文参考900字上下

关于写西湖游记的作文

写西湖游记的作文

宋代诗人杨万里

杨万里写的西湖的诗(集锦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杨万里写的西湖的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