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ebore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中国古代传说故事1000字,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中国古代传说故事1000字,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目录
篇1:中国古代传说故事1000字
传说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没有东南西北,也没有前后左右。就在这样的世界中,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盘古。
巨人盘古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酣睡了约180后醒来,发现周围一团黑暗,当他睁开朦胧的睡眼时,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他想伸展一下筋骨,但“鸡蛋”紧紧包裹着身子,他感到浑身燥热不堪,呼吸非常困难。天哪!这该死的地方!
盘古不能想象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忍辱地生存下去。他火冒三丈,勃然大怒,于是他拔下自己一颗牙齿,把它变成威力巨大的神斧,抡起来用力向周围劈砍。
“哗啦啦啦……”一阵巨响过后,“鸡蛋”中一股清新的气体散发开来,飘飘扬扬升到高处,变成天空;另外一些浑浊的东西缓缓下沉,变成大地。从此,混沌不分的宇宙一变而为天和地,不再是漆黑一片。人置身其中,只觉得神清气爽。
天空高远,大地辽阔。但盘古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担心天地会重新合在一起,于是叉开双脚,稳稳地踩在地上,高高昂起头颅,顶住天空,然后施展法术,身体在一天之内变化九次。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尺,天空就随之增高一尺,大地也增厚一尺;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丈,天空就随之增高一丈,大地也增厚一丈。
经过一万八千多年的努力,盘古变成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而天空也升得高不可及,大地也变得厚实无比。天越来越高,地越来越厚,盘古的身体长得有90000里那么长了。
盘古仍不罢休,继续施展法术,不知又过了多少年,天终于不能再高了,地也不能再厚了。
这时,盘古已耗尽全身力气,他缓缓睁开双眼,满怀深情地望了望自己亲手开辟的天地。
啊!太伟大了,自己竟然创造出这样一个崭新的世界!从此,天地间的万物再也不会生活在黑暗中了。
盘古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慢慢地躺在地上,闭上沉重的眼皮,与世长辞了。
伟大的英雄死了,但他的遗体并没有消失:
盘古临死前,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春风和天空的云雾;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盘古的左眼变成太阳,照耀大地;右眼变成浩洁的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千万缕头发变成颗颗星星,点缀美丽的夜空;鲜血变成江河湖海,奔腾不息;肌肉变成千里沃野,供万物生存;骨骼变成树木花草,供人们欣赏;筋脉变成了道路;牙齿变成石头和金属,供人们使用;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供人们收藏;汗水变成雨露,滋润禾苗;呼出的空气变成轻风和白云,汇成美丽的人间风光;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化作了东岳泰山(在山东),他的脚化作了西岳华山(在陕西),他的左臂化作南岳衡山(在湖南),他的右臂化作北岳恒山(在山西),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岳嵩山(在河南)。传说盘古的精灵魂魄也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所以,都说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
盘古生前完成开天辟地的伟大业绩,死后永远留给后人无穷无尽的宝藏,成为中华民族崇拜的英雄。
篇2:中国古代传说故事
根据历史记载,尧时候有过一次长时间的大洪水。
那时全中国都遭到洪水的灾害,情形凄惨可怕。大地是一片汪洋,人们没有居住的地方,只得扶老携幼,东西漂流。有的爬上山去找洞穴藏身,有的就在树梢上学雀鸟一样做窠。田地浸没在洪波里,五谷全被水淹坏,地面上的草木却长得极畅茂;飞禽走兽也一天天地繁殖增多,弄到后来,禽兽竟来和人们争地盘了。可怜的人们,他们要抵抗寒冷和饥饿,还要分出力量来对付繁殖增多的禽兽,他们哪里是禽兽的敌手呢?所以,就算他们不死在寒冷和饥饿当中,也难免要死在恶禽猛兽的残害之下。人一天天地减少了。
滔天的洪水是怎样发生的,神话上并没有讲得明白,推想起来,大约因为人们不信正道,做尽种.种恶事,触怒了天帝,这才特地降下洪水来警告世人的。
但是不管人们做了多少罪恶,他们遭受了洪水的灾害,总是很可怜的。他们在水潦和饥饿的煎熬中,吃没有吃的,住没有住的,还要随时提防毒蛇猛兽的侵害,还要用衰弱的身体来和疾病抗争。在大洪水的时代,那悲惨绝望的日子是多么可怕呀!
!!天上有众多的神,可是真心哀怜人民痛苦的只有一个大神鲧。他要把人民从洪水中解救出来,使他们仍旧过快乐平安的日子。他对他祖父天帝这种严酷的做法感到不满。我们推想,也许起初他曾经不止一次地向他的祖父祈请过,进谏过,想得到他祖父的恩准,赦免人们的罪恶,把洪水收回天庭。但是还在愤怒中的天帝,并没有理会鲧的这些话语,或者反而给他一顿申斥,认为他丧心病狂呢。
恳请和进谏无用,大神鲧决心自己想法来平息洪水,为人民解除痛苦。可是滔天的洪水,泛滥了整个世界,能用什么法子去平息呢?
这使他忧愁而烦闷,以他的神力,似乎很难办到。
正在愁闷当中,恰巧有一只猫头鹰和一只乌龟互相拖拉着走过来,问鲧为什么闷闷不乐,鲧就把愁闷的缘故告诉它们。
“要平息洪水,并不是难事埃”猫头鹰和乌龟齐声说。
“那么怎样办呢?”鲧急急地问。
“你知道天庭中有一种叫做‘息壤’的宝物吗?”
“听说过,却还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东西。”
“‘息壤’就是一种生长不息的土壤,看去也没有多大一块,但只要弄一点来投向大地,马上就会不断生长,积成山,堆成堤,用这宝物来堙塞洪水,还怕洪水不能够平息?”
“啊,那么这宝物藏在哪里,你们知道吗?”
“这是天帝的至宝,它藏放的地方,我们哪能知道!———你难道要想偷取它出来?”
“是的,”鲧说,“我决心这么办了!”
“你不惧怕你祖父的严酷刑罚?”
“随他去罢。”鲧说。
被天帝当作至宝的息壤,不用说是封藏得极其秘密的,并且还有猛勇的神灵看守着。可是不知怎么回事,息壤终于给一心想要拯救人民的大神鲧偷取到手了。
鲧得到了息壤,马上丢到下方,替人民堙塞洪水。这东西果然灵妙,只要少许一点,就可以积山成堤,让汹涌的洪水没法逞凶,还叫它在泥土中干涸。大地上渐渐看不见洪水的踪迹了,看见的只是一片高低不平的新的绿野。
住在树梢上的人们从窠里爬出来,住在山冈上的人们从洞穴里走出来,他们枯瘦的脸上都绽开了笑容,他们的心里都充满了对于大神鲧的感谢和欢呼,他们又都准备在这苦难的大地上重建新的基业。
可是不幸的是,到洪水快要平息的时候,息壤被窃的事终于被天帝知道了。我们可以想到那统治着宇宙的威严的天帝会怎样的发怒啊!他痛恨天国出了这样的叛逆子孙,马上毫不犹豫地派了火神祝融下来,把鲧杀死在羽郊这地方,夺回了剩余的息壤。正所谓是“为山九仞(rèn),功亏一篑(kuì)”,因此洪水又漫溢回来,泛滥在大地各处,人们的希望成了泡影,仍然遭受到寒冷和饥饿的威胁。人们痛惜大神鲧的牺牲,更悲哀他们自己的不幸。
大神鲧被杀戮在羽郊这地方。他有没有遗憾呢?他有,他的遗憾大而且深。但并不是遗憾他的被杀,他本来就是抱着牺牲生命的决心的。他遗憾他死了,他的事业还没有成功,他的志向还没有达到,寒冷和饥饿的人民还浸在水潦里,息壤却被天帝夺回天庭去了,像这样,他怎么能够安静地长眠呢?
怀着这一股博大的、坚强的爱心,大神鲧的精魂因此不死,他的尸体经过三年之久,还没有腐烂。
不但这样,他的肚子里还逐渐孕育着新的生命,就是他的儿子禹。他把他自己的精血和心魄一齐都拿来喂养了这条小生命,要他将来继续去完成自己的事业。禹在他父亲的肚子里生长着,变化着,三年之中他已经具备了种.种神力,甚至超过了他的父亲。
鲧的尸体三年不腐烂,这件奇事给天帝知道了,天帝怕他将来会变成精怪,来和自己捣乱,便又派了一个天神,带着一把叫做“吴刀”的宝刀下去,把鲧的尸体剖开。
天神依命行事,到了羽郊,用吴刀来剖开鲧的尸体。
可是就在这时候,更大的奇事发生了:从鲧被剖开的肚子里,忽然跳出一条虬(qiú)龙,就是禹,虬龙头上长着一对尖利的角,盘曲腾跃,升上了天空。虬龙禹升上天空之后,鲧的尸体也化为别的生物,跳进了羽郊旁边的深渊。他要存活着,要亲眼看见他的儿子继续他的奋斗,去把人们从苦海中拯救出来。
篇3:中国古代传说故事
天女散花
盘古开天辟地用力过猛,伤了五脏六腑,他快死时,把女儿叫到跟前,拿出一包种子说:“这是一包百花种子,交给你了。你要往西走二万二千二百二十二里,那里有一座净土山,你可取净土一担,摊在天石上,把这百花种子种在净土里。然后你再往东走四万四千四百四十四里,在日头洗澡的地方,那里有一潭真水,不蒸不发,你可取真水一担,浇灌百花种子,百花种子就会生芽出土。你再往南走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里,那里有一潭善水,你可取善水一担,对花苗喷洒,花苗结出骨朵。然后,你再往北走八万八千八百八十八里,那里有一潭美水,你可取美水一担,滋润花骨朵,这样,就会开出百样的花朵。你用这些花给你大哥点缀天庭,给你二哥江山添美。”盘古说完,就死了,尸体随后化为一座盘古山。
花神按父亲的嘱咐,往西走了二万二千二百二十二里,取了净土一担,摊在天石上,播上了百花种子。向东、向南、向北取来真、善、美三潭里的水,精心育花。果然,百花怒放,好看极了。她高兴地报告玉帝。玉帝便随着亲妹妹前来观赏百花,他高兴地说:“妹妹不辞劳苦,育出百花,用百花美化天庭,天庭不就成花园了吗?”
花神说:“当初父王开天辟地,叫你管九霄,叫二哥管九州,叫我育出百花给你点缀天庭,为二哥江山添秀。如今,我已把百花育出,哥哥可不可以助我一臂之力,把这些百花撒向人间?”
玉帝答应了,立即唤来一百名仙女,对她们说:“我封你们为百花仙子,受花神管。你们可随意采花,采牡丹的是牡丹仙子,采荷花的是荷花仙子。把你们采来的花撒向人间。”
百花仙子听罢,手托花篮,在花园中穿梭往来,各自采下喜爱的鲜花。片刻工夫,花篮就装满了。然后,她们一手托花篮,一手抓起花,纷纷撒向人间。
天女散花,飘落九州,落地生根。从此,人间有了百花。
篇4:中国古代传说故事
西湖断桥,最早叫段家桥。
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游人要到孤山去游玩,都要经过这座小木桥,日晒雨淋,桥板经常要烂断,游人十分不便。
桥旁有一间简陋的茅舍,住着—对姓段的夫妇。两人心地善良,手脚勤快,男的在湖里捕鱼为生,女的在门口摆个酒摊,卖家酿土酒。因酒味不佳,顾客很少上门,生意清淡。
一天,日落西山,夫妇俩刚要关门,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白发老人,说是远道而来,身无分文,要求留宿—夜。段家夫妇见他年老可怜,热情地留他住下,还烧了一条刚从西湖里捕来的鲤鱼,打上一碗家酿土酒,款待老人。老人也不客气,一连饮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
第二天早晨白发老人临别时,说道:“谢谢你们好心款待,我这里有酒药三颗,可帮助你们酿得好酒。”说罢,取出三颗红红的酒药,告别而去。
段家夫妇将老人的三颗酒药放在酿酒缸里,酿出来的酒,颜色猩红,甜醇无比,香气袭人。从此,天天顾客盈门,段家猩红酒名扬杭城,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段家夫妇拆了茅舍,盖起了酒楼。他们为了感谢白发老人,积蓄了一笔钱,准备好好答谢他。
岁月流逝,一晃三年。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发老人冒雪来到段家酒楼。夫妇俩一见恩人来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长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别。临别之时,段家夫妇取出三百两银子送给老人。老人笑着推辞说:“谢谢你们夫妇—片好心,我这孤单老人,要这么多银钱何用?你们还是用在最要紧的地方吧!”说罢,便踏雪向小桥走去。段家夫妇站在门口相送,只见老人刚跨上小木桥,脚下一滑,桥板断啦,老人也跌进了湖里。夫妇俩急忙跑去相救,忽见白发老人立于湖面,如履平地,微笑着向他们挥挥手,漂然而去。
段家夫妇这才知道,白发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临别说的话,使用那笔银钱在原来的小木桥处,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桥断啦。
乡亲父老怀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后来,因为“段”、“断”同音,便被称为断桥。
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她的名气最大。断桥之名得于唐朝。其名由来,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一说段家桥简称段桥,谐音为断桥;传说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会,确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色彩。现在的断桥,是1941年改建,五十年代又经修饰。桥的东北有碑亭,内立“断桥残雪”碑。伫立桥头,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为西湖十景之一,断桥位于里西湖和外西湖的分水点上,一端跨着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断桥之名得于唐朝,其正名反而鲜为人知,当时是一座石桥,宋代称保佑桥,元代称段家桥。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她的名气最大。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经建成,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
伫立雪霁西湖,举目四望,但见断桥残雪似银,冻湖如墨,黑白分明,格外动人心魄。
篇5:关于中国古代传说故事
关于中国古代传说故事篇三
故事发生在清朝光绪年间。
江西的一个地方发生了一场特大瘟疫,有一个村庄中的人口死去大半,活着的人跑得动的都逃命去了。岳老汉一家祖孙三代12口人死去10口,仅剩下岳老汉和一个8岁大的孙女小玉。岳老汉已经一大把年纪了,经不起折腾,就和孙女小玉留在村里住了下来。昔日一个人口鼎盛的大村庄,如今留下不足十户人家。
留下的人老的老小的小,农田除少量耕种外,大量抛荒。平日里村民们进山打打小动物,下河网网鱼,日子过得举步维艰。
岳老汉领着小玉过活,他一不种地,二不猎山,三不下河,全赖年轻时学得的一门手艺—剃头。只是这手艺已经多年没用了,生疏了些,但年轻的理发匠在瘟疫中死了,人们也没什么好讲究的了。
这个地区山多水密,村落与村落的间隔很远,岳老汉剃头要到附近几个村子去上门服务,要走很远的山路,中饭也需在主家吃。所以每逢他外出剃头,都会事先煮好饭菜,让小玉留在家里。不管刮风下雨,天色多晚,岳老汉都要赶回家照顾小玉。小玉一人在家,感觉孤单害怕,又哭又闹了几回,后来也就习惯了。
岳老汉见小玉不闹了,以为她懂事了,也放宽了心,在外踏实了不少。直到有一天,岳老汉发现小玉衣服上有一根鸡毛,感觉很是奇怪。因为在那场瘟疫中,附近各大村庄的鸡鸭牛羊都死绝了,哪来的鸡毛呢?岳老汉问小玉:“小玉,你身上怎么会有鸡毛?”
小玉抬起头,眼睛清澈明亮,对岳老汉说:“爷爷,我也不知道。”
岳老汉觉得小玉不像在撒谎,此事不了了之。
过了段时日,岳老汉再次在院子地面上发现了许多鸡屎和一些米饭。这回岳老汉断定肯定有鸡来过,而且还不止一只,看起来,小玉还喂过鸡。于是,岳老汉问小玉:“小玉,你是不是拿饭喂鸡了?”
小玉说:“没有,饭我吃了。”
岳老汉又问:“那地上的米饭和鸡屎是怎么回事?”
小玉胆怯地说:“不知道。”
岳老汉心中奇怪,自己明明见到了鸡毛和鸡屎,小玉明明喂了鸡,但她为什么要否认见过鸡和喂过鸡呢?想到这,岳老汉决定查看个究竟。
第二天,岳老汉佯装出门去了,却躲在了屋外柴堆处,远远地盯着家里发生的一切。约莫中午时分,只见一只母鸡带着一群鸡仔“咯咯咯”地进了自家院门,小玉手捧饭碗,边吃边把饭倒在地上让鸡群吃,还和鸡仔玩。岳老汉心疼米饭,大喝一声:“小玉,人都吃不饱,怎么可以用饭喂鸡呢?”
等他走进院门时,怪事发生了,鸡群不见了,仅有米饭在地。小玉见爷爷突然冒出来,吓了一大跳,支支吾吾不敢说话。
在岳老汉的再三追问下,小玉只好向他道出了实情:“爷爷,在您外出剃头后不久的一天中午,我坐在门口吃饭,这时一只母鸡路过,我没有玩伴就想留住这只鸡,于是就把饭倒给它吃。后来,这只母鸡就带了九只鸡仔天天都来家里吃食,吃完了还陪我玩,每当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它们就会回去。小玉知道爷爷心疼米饭,怕您生气,就不敢告诉您。”
岳老汉说:“刚才鸡群还在这里吃食,现在哪去了呢?”
小玉这时才发现鸡群不见了,也觉得奇怪。岳老汉在附近找了找,没有发现踪迹。
当天,岳老汉特意问了左邻右舍谁家养了鸡或者看见过这群鸡,大家都说自瘟疾后,连鸡毛都没见过,更别说养了。接下来的几天,岳老汉爷孙都没再见到这群鸡了。岳老汉心中沉甸甸的,脸色难看,莫非是小玉染上了不洁之物?毕竟在那场瘟疫中,死得不明不白的人太多了,小玉的奶奶和亲娘生前也都喜欢养鸡,而且养得很好。小玉还说,是一只母鸡带着九只鸡仔,难道与死去的10口人真的是巧合?岳老汉决定还是请观里的道长来看看。
不几日,道长来了,围着岳老汉家察
篇6:关于中国古代传说故事
关于中国古代传说故事篇二
1924年腊月二十三日中午,辽西北镇警署探长欧阳接到米行伙计钱三的报案,说福运桥下出了命案。
福运桥位于盘山城西15里处的一条小河上。这天中午,钱三去乡下收账回来,路过福运桥时,肚子突然疼了起来,便跑到桥下解手。钱三刚蹲下身子,就发现桥墩下躺着一个人。他走过去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这个人双眼圆睁,浑身僵硬,身下有一大摊血,已经死去多时。钱三慌忙跑到警局报案。
听完钱三的陈述,欧阳带上几个警察火速赶到案发现场。被害人身材微胖,身穿一身蓝布衣裤,四十岁左右,皮肤微黑,左手的小指已被剁去,脑后被利器击碎。法医检验后说,死者被害时间在凌晨四五点左右,是被斧头之类的利器猛击后脑勺致死。欧阳俯下身来仔细察看,发现死者小指残损的皮色有一圈白印,心想一定是凶手见财起意,剁断死者的小指,取下指环、戒指一类的东西。欧阳又在桥墩的四周巡视了一番,见找不到蛛丝马迹,于是将被害者的尸体运到警局的停尸棚,然后贴出认领尸体的告示。
一连三天,都无人认尸。到了第四天下午,来了一老一少婆媳两人。婆婆身体微驼,头发花白,年过六旬;媳妇二十八九岁年纪,名叫杨柳,生得体态婀娜,面若桃花。欧阳将婆媳俩领到停尸棚,婆婆一看到死者,当场就昏了过去。杨柳慌忙连掐带捏,婆婆才苏醒过来。婆婆醒后,说死者正是她的儿子裴老三,然后恶狠狠地望了杨柳一眼,就扑在了儿子身上。这一切都被欧阳看在眼里,于是欧阳决定将婆媳俩隔离问讯。
欧阳一进审讯室,婆婆就跪了下来,说杀害他儿子的凶手一定是杨柳的野男人。她说裴老三十年前丧妻,杨柳是他第二任妻子。为了贴补家用,裴老三经常到外地做买卖,前几天刚从外地回来过年。案发的前一天晚上,裴老三还告诉她,他赚了200块袁大头,因怕天黑遭歹徒抢劫,他将钱藏在了城外桥墩下的小洞里,等天亮后再将钱取回来。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裴老三就离开了家,却再也没回来。当时她和杨柳以为裴老三去城外的舅舅家串门去了,就没在意。后来他舅舅来了,说裴老三根本就没有去他家。她这才感到不对劲,这时邻居跑来说警察局门外贴着认尸告示,体貌特征很像裴老三,她这才慌了,跑来认尸。欧阳问杨柳的相好是谁,她说是杨柳在娘家时的表哥李全,说杨柳在做姑娘时就和李全暗地里相好了,只因为李全家贫,杨柳的父母才没有将女儿嫁给他。还说裴老三回家那天晚上,李全也来了,第二天早上,李全和裴老三一起走的。她还说自打裴老三外出后,李全经常来家里,没想到李全这么狠,竟然将儿子的手指也剁了去。她说着从左手的小指上撸下一枚金戒指,说裴老三手上的那枚金戒指和她的这枚一模一样。欧阳接过戒指看了看,这枚戒指由两条互相盘绕的金龙环成,首尾衔接处嵌着一颗八棱碧水翡翠,一眼便知是件稀世珍宝。
接着,欧阳又讯问杨柳,案发的前天晚上李全是否居住在裴家。杨柳红着脸点了点头,但说李全绝对不是杀害裴老三的凶手。案发的前天晚上,李全住在西厢房,裴老三跟她说的话李全根本不知道。欧阳见从杨柳嘴里问不出什么破绽,只好让婆媳俩先回去。
晚上,欧阳将李全传来。李全说自打裴老三外出后,他时常帮表妹做些体力活,但他和表妹是清白的。那天凌晨,他的确是和裴老三一块儿出的城,但他俩在城门口就分手了,城西卖豆腐的可以作证。欧阳又传讯卖豆腐的,卖豆腐的说是有这么回事,不过,他还发现了一个可疑之人。那人在裴老三和李全之前就急匆匆出了城,看样子好像有什么要紧事。欧阳忙问那个人长什么样,卖豆腐的说那人个子瘦高,左腿微跛,长什么模样没有看清。至此,欧阳决定先从那枚戒指入手。按惯例,凶手拿到戒指后会急于销赃,于是欧阳决定暂将李全收监,然后到城中各个当铺查访。
欧阳揣着那枚戒指几乎跑遍了所有当铺、金市、银号、柜坊,可都说没见过。正在欧阳坐在一家药铺门前失望时,突然发现药铺隔壁有一家不引人注目的当铺。欧阳抱着碰运气的想法走了进去,将戒指放在柜台上问:“掌柜可曾见过这枚戒指?”掌柜拿起戒指仔细看了一会儿,说前天晚上收了一只这样的戒指,并吩咐伙计将那枚戒指拿了出来。欧阳一看,两只戒指果然一模一样。接着,欧阳亮出自己的身份,问那人有多大年纪,长什么样。掌柜说那人瘦高,左腿微跛,至于长什么模样,他没有注意。
线索虽然中断了,不过,欧阳肯定凶手就是卖豆腐的和当铺掌柜所说的那个人。接着,欧阳将全城的左跛子召集到警局。欧阳在他们面前巡视了一圈,突然问其中一个左跛子是否到过城西外河沟。那人脸色突然就变了,可他却坚持说根本就不知道那条河在哪儿,更别说去过了。欧阳从他口袋里掏出几颗草籽,问他口袋里的草籽是从哪儿带来的。这个人说草籽很可能是他最近到城南的普贤寺的后坡时带来的。欧阳微微一笑说,这种草名叫观音草。那人慌了神,马上改口说三个月前,他曾去过城西外的河沟里割草。欧阳笑道:“这种草开花晚,最早也得在10月中旬,所以,你不可能在9月拾到这种草的种子。”
在欧阳的连续逼问下,那人的心理防线终于崩溃,只好交代了犯罪事实。原来,那人是裴老三的邻居,名叫周东,他早就垂涎杨柳的美色。裴老三外出后,周东便经常来纠缠,都被杨柳给骂了回去。这天凌晨五点,周东起来解手,见杨柳的屋子里亮着灯,心里好奇,就悄悄溜到窗前,结果昕到了裴老三藏钱的事,便前去取钱。可由于他是跛子,走得慢,他刚想将桥洞里的钱取出来,就看到裴老三来了,只好藏在桥墩后面。在裴老三弯腰取钱的一刹那,周东用斧头砍中了裴老三的后脑勺。后又发现了裴老三左手上的戒指,于是将裴老三的小指砍断,将戒指取了下来,第二天晚上到当铺当了。没想到衣袋和裤脚里的草籽竟成了欧阳破案的证据。
篇7:中国古代传说故事精选
神井
周继发哪里会晓得,唐大财卖的这十口井,其实都是废井,他提前就做了手脚,把含盐高的卤水悄悄注入到井里,待周继发来验货时,又制造出盐场工人忙得热火朝天的场面,周继发自然上了套。
唐大财怕周继发发现上当后,带人找他生事,所以卖井后,吩咐好家丁,就出去游山玩水了。一月后,唐大财玩够了,回来了。不料,管家急匆匆上来禀报:周继发买下废井后,按照北方人做事严谨的习惯,首先在盐井周围修筑起高高的围墙,外面闲杂人等不得进入,然后才开工取卤。按唐大财在盐井做的手脚,卤水最多只能开采五天,可奇怪的是,周继发的十口井,不但没停工,反而出盐量越来越多!打探的人去过多次,亲眼所见白花花的盐巴,不断从盐场运出。
唐大财感到好蹊跷,管家忽然想起什么了,又说:“老爷,前天上午,周继发来找过你。他见你不在,就走了。不过看他脸色,不像来生事的。”
唐大财紧张的思绪稍微松缓了,一挥手:“不管他,下去吧。”
接下来,唐大财心里不平静了,究竟需不需要去牛市坝走一趟呢?心里很纠结。最后,还是决定以静制动。
第二天,唐大财在下湾的几口井,也发现没卤水了。唐大财得知这不幸的消息,反而有些高兴,这正好可以用来搪塞周继发,这地下深井里的事情,谁也难以预料,今天开采着,说不定明天就没卤了。
这天中午,周继发又来了。唐大财起身到客厅迎客:“哎呀,周老板,什么风把你给吹到寒舍来了?”
“是这样,你卖给我的井,现在产盐不错,我来就是特意感谢你的,感谢你唐老爷看得起我这个外地人,给了我一个发财的机会!”周继发说着,摸出一叠银票,“这点儿小意思,请唐老爷务必收下,以后我们还得继续合作呢。”
这周老板演的是哪一出呢?不过,看在钱的分儿上,唐大财也不管那么多了,口里客气一番,心里却毫不留情地收下了。
没过几天,唐大财就坐不住了,迫不及待赶到牛市坝,想一睹究竟。唐大财在周继发的陪同下,把牛市坝的十口井一一看过。每到一口井,看到的可不是当初自己制造的假象了,而是真真切切取卤的繁忙景象。唐大财好生奇怪,但又不好开口问。
五天后,唐大财一个人再次去了一趟牛市坝,悄悄暗查,发现
篇8:中国古代传说故事精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传说未必真实,但是冬至在古代确实是一个大节,有“冬至大似年,先生不放不给钱。冬至大似节,东家不放不肯歇”的说法。这天,全国放假,不仅私塾先生要放学生的假,东家要放雇工的假,做买卖的闭市三天,连朝廷大臣也要放假。《东京梦华录》载:“京师最重冬至,更易新履袜,美饮食,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又《乾淳岁时记》云:“朝廷大朝会,庆贺拜当,并如元正仪,而都人最重一阳贺冬,车马皆华整鲜好,五鼓已填拥杂沓于九街……谓之做节。”冬至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是因为这天阳气始萌,太阳行至黄经二百七十度,到达最南边,北半球过了这天昼会越来越长,称为“冬至一阳生”。这天,族人要依照先例祭祀祖先,迎阳报本,家族中年幼者要去年长者家里拜谒,甚至伺候长者起居,以表示祝贺阳生。而长者要叮嘱孩子们冬至过后,日渐长夜渐短,正是读书干事业的好时候,不能虚度光阴,天道行健,民生在勤,勤奋好学方能成事。而已嫁做人妇的女儿都要回娘家,相传不这样做,娘家家道会因之衰落。
冬至过后,我国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
与冬至有着密切关系的是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九九歌》。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文人墨客在冬至喜欢聚会饮酒,称为“寒暖会”或“消寒会”。一般在冬至后开始数九,“一九到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筚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朋友九人相约,从头九到九九,每人做东一次,围炉浅酌,做美食互相品尝,而且这个时候天气转冷,食物容易保存,可以多做一些。《帝京景物略》记载在冬至节大江南北都会做九九消寒图,明天启年间,司礼监则专门印刷此图,贴在墙上,每九个格组成一首诗。而吴越地区的消寒图,每张纸绘有九格,格里再绘制九圈,共八十一圈,文雅的则画一枝有八十一个花瓣的素梅。从冬至那天开始,每天用笔涂一圈或一瓣,分上中下左右,表示阴晴风雨雪,涂完了,也便出九了。“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说的就是消寒图画完后,已经春意盎然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篇9:中国古代传说故事大
鹤民国
远古的时候。在东海上,有一个小岛。岛上有个奇妙的鹤民国。这鹤民国的人,都长着一样的身材。每个人都是三寸的矮个儿。可是这些小人走起路来,一天可走一万八千里路。
鹤民国的小人虽然善于奔走,但终究只能在陆地上走,比起天空中飞翔的鸟儿,就差得远了。鹤民国里有一万种奇禽异鸟,小人儿对什么鸟都不怕,就怕一种海鹤鸟。这种海鹤生长在海边,光小腿就有三尺长,两翅伸展开来有三百丈宽,别致的是它的嘴竟有三丈阔,可是脖子却只有一寸粗。它仗着自己有那么一点儿特点,经常从天空中俯冲下来,追捕吞食鹤民国的小人儿。鹤民国的老百姓时时都处在生命危险的境地。据说,鹤民国的名称,就是因为海鹤要统治这座海岛而得来的。
时光一天天地过去了,鹤民国的老百姓一年年地减少。海鹤吞食了小人儿,长得更强健了。鹤民国人民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都无法阻止海鹤的吞食行为。老国王又一次召开御前会议,要大臣们想办法阻止海鹤的侵略行径。谁有本领敢和比自己身材大九百九十九倍的海鹤作较量呢?大臣们面面相觑,哑口无言。老国王眼看周围的大臣和将军都没有办法,就想到了他的人民。他下令,在全国各地张贴榜文,招募能人勇士来对付庞大的海鹤。
招贤榜贴出去了,可是,没有一个人敢于挺身出来揭榜。鹤民国被海鹤吞食的人数剧增,老国王更加忧愁,双眉也愁白了。一天,终于有个人来揭榜了。这人是个穿青衣戴小帽的书生。书生提出要有指挥全国玉匠和石匠的权力。老国王一口答应了。第二天,书生限令九天内每个工匠要雕凿出两个同自己和妻子一模一样的玉人和石人来。九天到了,玉人和石人终于一个个站在广场上了,看上去同真人没有什么两样。接着,书生限令在两个时辰内,把这些玉人和石人分别送到路畔、田陇、荒野、海滩……。海鹤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大胆的小人儿,竟敢在光天化日下裸立。霎时,海鹤同时像闪电般俯冲而下,同时同刻吞食了玉人或石人。不一会儿,所有海鹤同时同刻鲠死,掉到鹤民国的土地上。
这么多海鹤死去,老国王非常高兴。他满口称赞书生的聪明才智。可是,当有人提出还有很多海鹤在天空飞翔时,国王犹疑了,他觉得,书生并没有真正解决鹤民国的安全问题呀!但书生说:“海鹤看到同伴吃了玉人或石人,一个个都鲠死,从此,看到我们,害怕也是玉人或石人,吃下去会鲠死,就再也不敢来欺侮我们了。”果然,海鹤再也不敢吞食鹤民国的小人儿了,鹤民国就此万古长存。
篇10:中国古代传说故事大
石虎
巍巍乌蒙山,高耸入云端,山腰缠绕着一条纤细的麂肠小路,路边横卧着一块石头。此石首尾分明,石身长满花纹,活脱脱像一只站立着的花斑老虎。上山打柴回家的人,总喜欢把背子放在石虎上,站着休息片刻。
乌蒙山脚下住着一户彝家人,夫妻俩有两个儿子。由于山高坡陡,风疾地瘦,四口人的生活只能勉强维持,但父母慈爱,孩子听话,一家人其乐融融。可大儿子七岁时,父亲病逝,母亲伤心欲绝,哭瞎了眼睛。七岁的哥哥和五岁的弟弟,只能和双目失明的母亲相依为命,艰难地生活着。
弟弟诚实善良、吃苦耐劳;哥哥自私贪婪、好吃懒做。哥哥从小偷奸把滑,只会动嘴皮使唤弟弟;弟弟勤勤恳恳干活,学会了持家的本领。硕薇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布谷鸟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河水清了又浑,浑了又清……兄弟俩终于长大成人。哥哥娶了媳妇后,就提出分家,弟弟只好同意。自私的哥哥,昧着良心霸占了所有的家产,还把失明的母亲推给弟弟赡养。
憨厚善良的弟弟二话没说,带着母亲到外面搭帐篷居住。弟弟一无所有,但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为了尽量让母亲的晚年过得舒心,他每天鸡叫头遍就起床,背着背架,拿着砍刀,趟着露水,上乌蒙山砍柴,背到十多公里外的街子上去卖,然后买米回来养活母亲。他每次背着柴禾回家,都要把柴放在石虎上,“嘘——”地拖着长声舒一口气,站着歇一会儿,养一养精神,再背回家。
一个蓝天白云,和风丽日的下午,弟弟背着一背很重的柴,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地来到石虎旁,依旧把柴放到石虎上休息。突然听到身后有愠怒的声音:“小伙子,你整哪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你天天把柴压在我身上,压得我脑壳都要裂开了。”
弟弟吓了一跳,四处张望,没见人影。他再仔细观察,发现石虎正咧着嘴说话。“石虎阿哥,对不起了,我不知道你会疼。”他立马把柴背到旁边放着,回答说,“你放心,以后不会再压你了。”
“你咋个一天都不息着?我实在受不了。”石虎埋怨道。
“唉,我得天天砍柴,卖柴养活母亲。休息一天,就没有一天的米钱了。”弟弟长叹着回答。
“你真是个好孩子,既勤劳又孝顺。这样吧,我肚子里有一些银子,我张开嘴,你拿点回去赡养母亲吧。”弟弟话音刚落,石虎温柔地说。
石虎果然张开了大嘴,弟弟往石虎嘴里望去,石虎肚子里有许许多多白花花的银子。“谢谢,谢谢你,石虎阿哥!我不会忘记你的大恩大德。”弟弟感动得连声道谢,然后伸一只手进去,拿出两坨银子,背着柴禾,抹着眼泪回家了。
回家以后,弟弟和母亲商量,用两坨银子做垫本,做起小生意,日子越过越红火,弟弟不再上山打柴卖柴了。
好吃懒做的哥哥,几乎把家里的财产挥霍完了。他见到弟弟的生活好过,觉得很奇怪,就来打听情况。他一进门,就装出可怜兮兮的样子,说:“弟弟,你是咋个整的,日子一下变得那么好?哥哥我难过死了,都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地步了。我吃苦受累没什么,只可怜那幼小的儿子。你就教我一点办法吧!”
弟弟一见哥哥可怜巴巴的神情,禁不住心生怜悯,早把对他的怨恨抛到九霄云外,忍不住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他。
“有这样的事?真是太好了!”哥哥听完,两眼放光,激动得大声嚷嚷。他高兴得像三岁孩子一般,一蹦三跳地跑回家,打定主意去掏银子。
哥哥兴奋得一夜没睡着,第二天天刚朦朦亮,他就上山砍柴去了。每天他认真打柴,每次他都把柴放到石虎上休息。可日子一天天过去,石虎还是没开口说话。一天,他实在没耐心等下去了,恨恨地在心里骂:“烂石虎,害得我砍了这么多天柴,流了这么多汗。明天起,不耐烦再来了!”他重重地把柴砸在石虎上,站着歇气。
“你这个人,以后莫背柴压我了。要银子,我张嘴,你拿一点。以后……”石虎被柴砸着头昏脑胀,气吼吼地说。
“有银子了!有银子了!”没等石虎说完,哥哥激动地跳起来,把柴掀到地上,瞪着眼盯着石虎的嘴。看到石虎肚里的银子,贪心的哥哥连句感谢的话都没有,连忙把双手伸进石虎肚里,拼命往外掏银子。他掏了又掏,白花花的银子滚了一地,但他还不满足,继续掏。眼看石虎肚子里的银子要掏完了,他仍然没有停手的迹象。石虎忽然大怒,合拢嘴死死咬住他的双手不放。
哥哥吓得魂飞魄散,哀哀地哭着,双手狠命往外挣。他哭哑了嗓子,挣脱臼了胳膊,石虎仍然不说话,也不张嘴。他似蹲非蹲,似站非站,弓着腰被石虎定在原地,回不了家。
他媳妇在家里等他回来吃晚饭,可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只好带着三岁的儿子,踏着黯淡的月光,沿路找来。找到半山腰,见到丈夫的情形,伤心地搂着丈夫哭得稀里哗啦。哭过之后,媳妇拉着孩子给石虎跪下,磕头如捣蒜,请求石虎放过丈夫,可石虎依然不开口。事已至此,媳妇也无可奈何,只好早早晚晚做好饭送来喂他。
日升日落,星现星隐,日子飞快往前逃窜,哥哥遭受风吹雨淋、日晒虫咬,又无法睡觉,几个月下来,消瘦得如一把枯柴。家里把所有能变卖的东西都变卖完,买来东西给他吃,老虎仍然不松口。
这一天,媳妇把家里唯一的一只母鸡宰来煮给他吃,然后流着泪对他说:“我已经尽力了,以后再没有办法管你。”
哥哥涕泪横流,虚软地喘着气说:“以后……你……你带着孩子去过自己的日子吧!夫妻一场,我求你最后……最后亲……亲我一次。”
媳妇点头答应,流着泪抱紧丈夫,亲吻他的脸。
石虎见到夫妻二人眼泪擦着眼泪,鼻涕抹着鼻涕,忍不住“噗嗤”一下笑出声。
石虎张嘴一笑,哥哥得救了。他被媳妇背回家,在弟弟的帮助下,调理好身体。经过这次的教训,哥哥再也不敢懒惰和贪心,也学着弟弟勤勤恳恳地过起日子。
★ 中国古代美德故事
★ 中国古代孝顺故事
★ 十二生肖传说故事
★ 春节的故事传说
中国古代传说故事1000字(共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