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五字成语典故有哪些,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五字成语典故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五字成语典故精选
骑鹤上扬州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赵钱孙李四公子在扬州痩西湖畔饮酒谈志向,赵某说自己有幸结识朋友,但愿能混个扬州刺史。孙某则想骑上红顶白羽的仙鹤去琼楼玉宇渡余生。李某说要腰缠十万贯,骑上仙鹤去扬州赴任。众人戏他性急喝不得热粥。
【典故】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南朝·梁·殷芸《小说·吴蜀人》
【释义】后因以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人妄想贪婪
【相近词】骑鹤望扬州、骑鹤上维扬
【示例】但我还想加上一个总结,以醒醒你的骑鹤上扬州的梦。
秋风扫落叶
【注音】qiū fēng sǎo luò yè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互相攻伐。袁谭被打败,谋士郭图劝他求助曹操,袁谭派辛毗去请曹操攻打邺城。曹操故意按兵不动,辛毗说曹军打袁尚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一定会马到成功的。曹操于是同意出兵。
【典故】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三国志·魏志·辛毗传》
【释义】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光。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势力大
【相近词】摧枯拉朽、势如破竹
【反义词】日积月累
【成语造句】
◎对等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残酷无情。
◎ 南京解放以后,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售胝足之药
【成语故事】从前有人在市场上卖治脚茧药,在门上挂“供御”的招牌,人们讥笑他不诚实。皇帝知道后,派人传唤他,并把他投入监狱。他遇大赦而回家,就又重操旧业,在招牌上面增加“曾经宣唤”4字,以此来招徕顾客。
【出处】昔人有以胝足之药售于市者,辄揭扁于门曰:‘供御。’ 《厅史》
【解释】胝:手掌或脚掌上的老茧。指卖狗皮膏药骗人。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卖狗皮膏药
日近长安远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晋明帝小时坐在晋元帝膝上,刚好有人从长安来,就问明帝:“长安与太阳哪一个远些?”明帝说:“没听说人从太阳上来。”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开宴会,夸耀明帝聪明,当场问谁近,明帝说:“日近,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出处】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
【解释】长安:西安,古都城名,后为国都的统称。旧指向往帝都而不能达到。
【用法】作宾语、分句;指愿望没达到
【成语举例】眼见的天阔雁书迟,赤紧的日近长安远。 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一折
图穷匕首见
【成语故事】战国末年,燕国太子丹物色荆轲与秦舞阳去行刺秦王嬴政,他把樊于期的人头及燕国的地图让荆轲他们进献给秦王,秦王十分高兴。荆轲展开燕国地图,露出锋利的匕首,立即抓住匕首行刺秦王,秦王拔剑抵抗,卫兵乘机上前杀了荆轲。
【典故】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战国策·燕策三》
【解释】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原形毕露
【相近词】图穷匕见
【示例】这次谈判双方针锋相对,已到了图穷匕首见的最后阶段了。
篇2:五字成语典故
杯酒释兵权
【成语故事】公元961年,宋太祖赵匡胤与赵普商定计策,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宴饮,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他们的兵权。969年,又用同样手段,罢王彦超等节度使,解除藩镇兵权,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防止分裂割据。
【典故】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
【释义】释:解除。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政治斗争
疾风知劲草
【成语故事】新朝末年,全国爆发了农民大起义,皇族刘秀与刘演联合起兵,王霸前来投奔刘秀。更始帝刘玄借故杀了刘演,刘秀只好带兵进军河北,一路十分艰难,只有王霸始终如一跟随他。刘秀感慨地说:“只有在迅猛的风中才看出坚韧的草。”
【出处】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劲草。 《东观汉记·王霸传》
【解释】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人的节操坚定
【近义词】烈火真金、路遥知马力
【成语示列】俗语说:“疾风知劲草。”经过这一段不平凡的日子,人们对于前进的道路是看得更加清楚了,信心也更加坚定了。 峻青《瑞雪图》
铁棒磨成针
【成语故事】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出处】拼着些坚忍工夫,做到铁棒磨成针的地位,看似发达的迟,实在收效最速。 清·颐琐《黄绣球》第十章
【解释】比喻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同“铁杵磨成针”。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近义词】铁杵磨成针
【成语示列】拚着些坚忍工夫,做到铁棒磨成针的地位,看似发达得迟,实在收效最速。 清·颐琐《黄绣球》第十回
鸣鼓而攻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的季康子主张改革农田制度,承认私人可以拥有土地,想试行按亩征税,他的属下冉求是孔子的学生,就让冉求去征询孔子的意见。孔子反对改变王法,冉求支持季康子的改革,孔子就号召他的其他学生敲着鼓去进攻冉求。
【典故】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
【释义】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用法】作谓语;指公开声讨
【近义词】鸣鼓而攻
【示例】此秀才中之异端,尔其鸣鼓而攻之!但念在天色已晚,可与同居中国,速领他到西小房去!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七回
一饭三遗矢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赵悼襄王听信大夫郭开的谗言,派乐乘取代廉颇为将,廉颇逃到魏国。9年后,秦军进攻赵国,赵军连连败北。赵王想请廉颇回来,郭开担心廉颇报复,派唐玖去魏国探望廉颇。廉颇表示愿意为国分忧,唐玖回来诬陷廉颇一饭三遗矢老而无用。
【解释】矢:通“屎”,粪便。一顿饭的功夫上了三次厕所。形容年老体弱或年老无用。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老了
【相反词】老当益壮
【成语举例】他现在发出“廉颇老矣,一饭三遗矢”的慨叹。
篇3:五字成语典故精选
瓜皮搭李树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泉南人林洪字龙发,号可山,他自称是“梅妻鹤子”林和靖的七世孙,人们都知道林逋根本就没结过婚。当时就有人作诗嘲讽说:“和靖当年不娶妻,只留一鹤一童儿,可山认作孤山种,正是瓜皮搭李树。”
【典故】盖俗云:以强认亲族者,为瓜皮搭李树云。 宋·韦君安《梅磵诗话》中
【释义】根本搭不上。指强认亲族。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二桃杀三士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居功自傲,蛮不讲理,相国晏婴担心他们会闹事而影响国家安危,建议齐景公赐两个桃子让他们三人论功而食,结果他们有勇无谋,因争吃桃子纷纷自杀身亡。
【出处】《宴子春秋·谏下二十四》
【解释】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比喻借刀杀人
【近义词】借刀杀人、二桃三士
【示例】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 唐·李白《惧谗》诗
民以食为天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与项羽在颖阳一带打仗,由于没有后援,刘邦准备放弃敖山粮仓,找谋士郦食其商量。郦食其认为称王要依赖百姓,百姓又依赖粮食。要想赢得战争,必须占据敖仓,才能稳住军心。刘邦赞同并奋勇作战取得了胜利。
【典故】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释义】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粮食的重要性
【近义词】国以粮为本
【成语举例】
◎ 民以食为天,吃饱肚子是大别山人祖祖辈辈的梦想:“谁让我们吃饱饭,就选谁当县长。”
◎ 解放几十年来农业还没有从根本上过关的历史教训和现实状况都告诉我们: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要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解决好农业问题至关重要.
旱魃拜夜叉
【成语故事】传说黄帝的女儿魃因为身体里有大量的热能,她所到之处就经常发生旱灾,人们很不欢迎她,认为她是瘟神。黄帝把她安置在赤水北方。她只好夜间出来活动,与那些夜叉们在一起,但是他们也经常干坏事,旱灾也时常发生。
【释义】旱魃: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夜叉:能啖鬼或捷疾鬼。指坏人相互勾结狼狈为奸。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狼狈为奸
【近义词】旱魃为虐
苛政猛于虎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经过泰山边时看到一位妇女在墓旁痛哭,相问之下,得知他的丈夫与儿子都被老虎吃了,这儿没有苛捐杂税才从外地逃到这儿,这个妇女表示情愿被老虎吃了也不愿意去别的地方。孔子感慨地对学生说:“你们看,苛政猛于虎也。
【出处】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
【释义】政:政治。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用法】作谓语、宾语;形容政治的残暴
【近义词】苛政猛虎
【其它使用】
◎ 过去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人们说苛政猛于虎(旧社会内暴政比虎还可怕),用虎去比拟暴政。
篇4:五字成语典故精选
河东狮子吼
【成语故事】北宋时期,苏轼被贬至黄州,常与好友陈季常一起谈论文学。陈季常很好客,经常邀客人到家里,他的妻子是河东郡柳氏经常敲墙赶客,苏轼作诗“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笑陈季常怕老婆。
【典故】陈慥字季常……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宾客,喜畜声妓,然其妻柳氏绝凶妒,故东坡有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师(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宋·洪迈《容斋三笔·陈季常》
【释义】比喻妒悍的妻子发怒,并借以嘲笑惧内的人。
【用法】作宾语、定语;借以讥讽惧内的人
【近义词】河东狮吼
【成语示列】夫道本于刚,爱妻要有方。河东狮子吼,切莫胆惊慌。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夫道》
马上得天下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陆生经常在人面前谈到《诗书》。高帝十分反感说:“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生不服气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出处】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解释】喻指武功建国。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凭武功建国
【相近词】马上功成
【成语示列】五年马上得天下,富贵乐在归故乡。 元·萨都刺《登歌风台》诗
恨铁不成钢
【成语故事】贾宝玉因丢失通灵宝玉而生病,贾母与王熙凤商量要把薛宝钗嫁给宝玉来冲喜,这样来挽救宝玉的生命。刚好此时贾政放了外任,贾母命他定夺。贾政也想这个恨铁不成钢的儿子早日康复,成家立业好继承祖业,也同意立即就办喜事。
【出处】只为宝玉不上进,所以时常恨他,也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6回
【解释】形容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不上进感到不满,急切希望他变好。
【用法】作宾语、定语、补语;用于对所期望的人
【其它使用】
◎ “恨铁不成钢”是人人对自己所爱的人都会有的一种感情,尤其是年长者对年幼者的感情。
◎ 老贫农的直言不讳的批评,“刺”了一些人,他那恨铁不成钢的真挚情感,也感动了一些人。
◎ 教师当然也同样会对学生有“恨铁不成钢”的感情。
◎ 她对晓庆要求很严,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慨。
◎ “你!……这怎么是带着阶级仇恨来练兵啊!”哥哥恨铁不成钢地说。
后来者居上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文官汲黯生性坦率,总是直言劝谏皇帝,汉武帝派他去边远的地方做官,他在东海郡政绩显著,汉武帝将他调回宫中。他本性不改,汉武帝重新冷落他。他感慨道:“皇帝用人就像堆柴,真是后来者居上。”
【典故】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史记·汲郑列传》
【释义】后来的超过先前的。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后者胜前者
【相近词】后来居上
狗咬吕洞宾
【成语故事】王夫人叫贾环抄《金刚咒》,贾环便来到王夫人炕上坐着,令人点了蜡烛,拿腔做势的抄写。丫鬟彩霞叫他安分抄写,贾环则咬定彩霞与宝玉好,对他不好。彩霞则骂他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时宝玉、王熙凤进来,贾环只好偷偷地生闷气。
【出处】没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
【解释】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狗见了吕洞宾这样做善事的好人也咬,用来骂人不识好歹。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来骂人不识好歹
【近义词】不识好歹
【成语示列】
◎你这是狗咬吕洞宾,把人家的好心当驴肝肺了。
◎ 什么呀?我不过是看他饿得可怜.谁想他跟我赌气,这年头都是狗咬吕洞宾,好人也难做。
★ 五字开头的成语
★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
★ 短篇的成语的典故
五字成语典故有哪些(共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