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糖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父母该如何与孩子一同上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父母该如何与孩子一同上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父母该如何与孩子一同上网
“青春期”是个敏感的话题,不但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之间来说是个敏感的,在孩子与父母之间也是敏感的。敏感的话题往往被忽略,并不是因为不重视,而是因为羞于启齿,在我国青少年的“青春期”问题一直都处于这种“忽略”状态。然而现在的影视、图书作品给了孩子们大量的信息,但是在“忽略”状态下很多信息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解释,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构成了很大的威胁。目前,心理健康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成长最大的障碍,如何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来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学习正确的青春期知识已经受到各界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这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专门成立了心理专家小组,并开通“心理社区”,为全国广大中小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问题指导和咨询。
在遇到青春期问题时,孩子与父母、老师之间往往存在沟通障碍,例如关于早恋问题,在过去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孩子因为异性交往耽误了学习、耽误了前程,根本的原因不在于孩子异性交往本身,而在于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异性交往过于敏感,过于干涉,过于压制,以至于引起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最终导致孩子在情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果家长能够理解孩子,欣然接纳孩子的异性朋友,并给他们的交往当好参谋,给他们提供真诚的建议,那么,孩子的异性交往不仅能够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而且会极大地提高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热情。还有一些青春期的生理问题,孩子往往难于启口,但是生理上的变化带来的烦恼和焦虑却又极大的影响了生活和学习。
在清华网校的“心理社区”,以上问题都能得到相应的辅导和咨询,而且网校教育与传统的面授教育不同,在清华网校的心理社区不但可以通过文字的描述来获得青春期知识,更有图片辅导理解,图文并茂是网校教育的一大特点。并且通过这些图文并茂的知识,解决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问题,父母可以与孩子共同上网,在清华网校心理社区栏目的指导下,逐步帮助孩子打开青春期问题的大门。这样就避免了在孩子遇到青春期问题时无从“下嘴”的尴尬,同时又解除了家长担心孩子在网上看到不良信息的忧虑,一举两得。
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通过清华网校的心理社区向心理专家求助。为了更好的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清华网校专门聘请了国内著名的11位青少年心理专家,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心理辅导研究中心主任的首席专家樊富珉老师,全国心理协会会员、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陈纪英老师等等,这些专家将轮流与广大用户见面,每天都会有心理专家在网上在线接受咨询,解答疑问。
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是近年来成长较快的基教网校,无论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上,还是在网络教育形式的创新上一直是网校行业的佼佼者。“心理社区”栏目的开通更是最近清华网校的一大创举,这也是首家基教网校开通的对学生、老师和家长提供全面辅导的心理社区,不但能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更帮助家长解决了“难言之隐”。
篇2:父母该怎么批评孩子
批评的错误方式
01
这几个时间点切莫批评教育孩子
教育与监护孩子虽是父母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批评孩子。有些时间父母不应该批评教育孩子。
✘ 一是早上出门时
一日之计在于晨,父母要帮助孩子怀着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温馨地与孩子道别,而不是让孩子从早上开始就受气。
✘ 二是一起吃饭时
很多父母平时不抽时间陪孩子,只有吃饭时专心面对孩子,看到孩子有什么问题,或者突然想到孩子有什么问题,就开始教育孩子。
这样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破坏本来宁静的家庭时光,让孩子觉得和父母吃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 三是父母脾气变坏时
父母脾气已经很坏,很容易一张嘴就骂人,结果伤了孩子,也损害了自己做父母的慈爱形象。此时,一定要息怒,等自己心平气和后再开口。
✘ 四是发生直接冲突时
孩子说好晚上8点回来,结果10点才回来。父母早已窝了一肚子火,这时如果开口,必然发生直接的冲突。倒不如把事情压后,等第二天再听孩子解释。而且,父母表现了宽容与大度,会让孩子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02
这7种情形不宜批评孩子
第一,“对众不责”,即不要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
第二,“愧悔不责”,即惭愧后悔不责备孩子。
第三,“暮夜不责”,即夜晚不责备孩子。
第四,“正饮食不责”,即吃饭时不责备孩子。
第五,“正欢庆不责”,即正在欢庆时不责备孩子。
第六,“正悲忧不责”,即正在忧伤时不责备孩子。
第七,“疾病不责”,即正在患病时不责备孩子。
正确的批评方式
1倾听孩子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
大人要学会倾听孩子
孩子做错的每一件事
都是有原因的
如果孩子打翻了鱼缸
不要直接训斥孩子
可以温柔地说这句话
孩子下次做事的时候会更加小心呢
2理解孩子
当孩子犯错时
其实他的内心也是非常忐忑的
大人需要和孩子产生共情
告诉孩子:“我明白你的感受”
让孩子明白家人与老师是自己的依靠
当孩子吃饭吃得一桌米粒的时候
告诉孩子没关系
一会我们一起擦干净就好了
也许孩子下次吃饭时会吃得很干净呢
3相信孩子
当孩子有不当的行为
从当时发生的具体事情入手
有条理地进行分析 指出原因
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行为的严重性
当孩子去拿别人的玩具时
大人改变指责的方式
试着以这样的方式去询问孩子
无形中就把孩子引向了正确的方向
4帮助孩子
有的孩子能力发展较快
而有的孩子能力发展较慢
要学会相信孩子
要学会等待孩子
当孩子茫然无措时
当孩子面对绘画无从下手时
试着去帮助孩子 并鼓励她大胆绘画
也许这是一位未来的小艺术家呢
5表达期望
孩子犯了错误
大人要温柔坚定的告诉孩子哪里做错了
并表达出对孩子的信任和期望
当在上课时
孩子随意插嘴打乱了秩序
如果直接呵斥
不仅达不到效果还会影响其他孩子
以这样的方式 孩子也许会乖乖倾听了喔
语言的魅力就是那么的神奇呢
篇3:父母该怎么称赞孩子?
父母赞美孩子的三种技巧
赞美是儿童行为发展中,最强效的正向增强物。
孩子只要做了快乐的事,讲了美善的语言等,父母就要立即给予大量真诚的赞美。对孩子而言,赞美意味着得到父母的认证一一确认孩子的价值以及学习、尝试错误、行为操作的发展方向。对孩子而言,做快乐的事、做好事、做对事,却都得不到父母的认可,没有得到父母的赞美,就是一种惩罚,一种否定。那么“好的行为”为什么还要继续做呢? 如果我说谎、说坏话、做不快乐的事,和诚实、说好话、做快乐的事一样,父母都没有反应,好像也不怎么在意我......那“坏的行为”继续做也没关系不是吗? 赞美的技术,不仅只是说一堆好话来夸奖孩子,而须有效运用下面三种技巧。
01
给孩子三次赞美
父母必须细心地陪伴在孩子身边,孩子做快乐的事、做好事、做对事,“第一时间”给予即时的“第一次赞美”,而且还要司机给予“第二次赞美”。父亲或母亲要把赞美的事件,在另一个时间告诉儿童的其他重要他人,并请被告知的家人或亲友,再给予孩子“第二次赞美”。再者,还要当着孩子的面,向其他家人、亲友、外人,引以为荣地给予“第三次赞美”。赞美的目的不是要取悦孩子,而是要让孩子了解父母多么地引以为乐,以及外在环境对他的绝对肯定。赞美最美好的价值,更在于帮助孩子建立快乐的行为习惯。孩子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每一个快乐的念头,都能够得到“三次赞美”,他一定会变成快乐的孩子。
02
赞美的目的在于肯定
赞美的终极目的,在于肯定。每一个父母必须学会赞美孩子的行为,更要学会肯定行为背后好的动机、好的德行、好的人格和好的能力。这样,孩子不只养成快乐的行为,更会涵养自我意象,肯定自己的德行、人格与能力。终极的赞美分成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一赞美其言行: 正向的、优良的、快乐的行为表现。
第二阶段一一肯定其人格: 因为你是一个XXX的人。
【例】豪豪好乖哦!自动去帮奶奶找拖鞋,因为豪豪是个喜欢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对不对!来,抱抱,爸爸亲一下!
父母对于子女行为现象的多元赞美,聚焦于某些人格特质与能力的肯定。这种来自父母与家人“赞美一肯定一赞美一肯定.....。”的连续性过程,能够协助子女发展出“自我观”与“自我肯定”。自我肯定会产生一种价值观一一一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而后再发展出一种生活的态度一一我应该主动去做哪些事。
03
教孩子学会赞美别人
父母不但要赞美子女,还要教子女学习如何赞美别人,孩子必须学会赞美别人的技巧,养成赞美别人的态度和习惯。掌声给予孩子学习的动力,若要从掌声中走出来,孩子就必须拥有赞美别人的能力。父母要成为孩子的第三只眼,帮他观看生活周遭的人、事、物。一旦发现别的家人或外人说好话、做好事、想快乐的念头,就立刻邀约孩子一起赞美对方。
【例一】豪豪你看,大哥主动帮助二哥,而且还很小心地保护二哥,大哥好棒哦! 二哥赶快谢谢大哥呀! 来,豪豪,大家一起给大哥鼓掌!
【例二】威威,你看豪豪......,(比手势,要威威赞美弟弟)。
篇4:孩子发怒,父母该如何是好!
写在前面
青少年情绪的特点
这个时期学生的情绪表现得相当强烈,情绪起伏大,甚至出现不能控制的情绪。翻脸不翻书还快。
前一秒他们情绪高涨,热情洋溢,后一秒就变得低落消沉、默不作声。这些情绪是难以控制的。
在这种持续的状态下,容易使他们敏感、脆弱,在遇到不满和心理不平衡时,长期积累的情绪一下爆发出来,尤其在亲人面前表现得更厉害。很多学生在和父母闹情绪以后也后悔不已,但下次依然如此。
所以,父母首先要理解孩子青春期的情绪特点,万万不要以暴制暴。
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学生内心的想法越来越多,有了自己更多的隐私和见解,比如对异性的好奇,对一些事情感到不满,但是受环境和习惯的限制,又不得不被压抑。
如果父母过多的干涉,会让学生感到烦躁不安,自尊心受挫,就容易和父母之间产生冲突,甚至离家出走。
篇5:孩子发怒,父母该如何是好!
转移注意力,缓解情绪
当孩子控制不住情绪时,一定要理智对待。将自己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去关注一些愉快有趣的事情,使不愉快的事在自己面前消失。所谓“眼不见心不烦”,愤怒情绪自然也就没有了。
自主发泄情绪
告诉孩子在情绪不好的时候'为了消除心中的怒气,可以向自己的好友诉说自己的不满和委屈。通过别人的安慰和分析,缓解心中的怒气,然后从朋友那里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另外,还可以通过写日记、写信的方式发泄情绪。
控制意识法
通过帮助孩子心理调节来克制住内心的不满。青少年学生面对不愉快的.事情时,先要保持内心冷静和清醒的头脑,做一下深呼吸,提醒自己不要冲动,想象一下如果此时发怒将会是什么后果。要防止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
化悲愤为力量
给孩子将一些正能量的故事,鼓励孩子把不满和愤怒的情绪转化成激励自己努力的力量,做一些提高自己而又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把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多看一些心理方面的书籍。既消除了怒气,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凡是往好处想
当发现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通过沟通,帮助孩子把事情往正面想。比如早晨起来时感到心情不好,千万不要胡思乱想,想一下今天有什么学习安排,如果自己完成了就奖励自己,这样心情就会好起来。
青少年学生的易怒情绪主要是因为有些事情的结果和自己预想的相反,对方没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做,自尊心受挫等等。以至于发怒后不能预见后果而常常犯错,害人害己。
每个人都会经历青春叛逆期,阴晴不定的情绪不仅给自己甚至给父母造成一定的压力。父母和孩子要简历良性的沟通,才是重中之重!
父母该如何与孩子一同上网(锦集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