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归”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思乡的抒情散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思乡的抒情散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秋雨思乡抒情散文
秋雨思乡抒情散文
临窗听雨,细数在秋雨中飘落的黄叶,遥寄乡思。
——题记
在我的记忆中,南国的秋是秋高气爽的,少有秋雨缠绵,淅淅沥沥地下着的情景。可是中秋过后,难得的南国秋雨不期而至,下得似乎令人毫无准备,就连庭院里的那株丹桂也在秋雨中瞬间而坠。
郁达夫先生曾言: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可我总觉得,南国的秋似乎并不比北方的秋逊色多少。这个秋季,我就见识了南国的秋雨;她和北国的秋雨一样,那样缠绵,那样寒凉,那样的令人思乡,那样的思念家人。
暮色中,独自倚在窗边看着秋雨细细地飘落在窗台上;轻轻地打着窗边的芭蕉;柔柔地吹落庭院里的桂花。在秋雨中那散落一地的缤纷,凄凉而美丽;那雨打芭蕉的“嘀嗒”声,凄美而清脆。也难怪《红楼梦》中的黛玉会发出“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感叹,也难怪李商隐会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美句。看到秋雨,自己的内心也无法平静,那些伤感的词句,那些伤感的往事不禁爬上眉头。
秋雨无休止地飘洒着,令人感觉百般无奈。于是随便撑着一把油纸伞独自踱在秋雨中,多么的惬意呀!在秋雨中,你可以聆听秋的声音,可以品味秋雨的滋味,切身地融入这大自然,感受那份独特的宁静。秋雨缠绵着淅沥着,此时也适宜人们在屋内找些安静的事来打发时间,听着轻柔的曲子,读着情意绵绵的经典美文,品着清谈的茶,是多么让人身心惬意。
秋雨梧桐叶落时,鸿雁声声传乡愁。傍晚,徘徊在田间小路上寻觅着秋的韵味;满眼望去,秋的萧瑟,传入耳际,秋的音符。记忆中,那袅袅的炊烟,像村口妈妈的召唤,那声声的鸿雁,像是熟悉的乡音。更何况是在这秋雨绵绵的时节。
记得也是在这样的季节里,天下着绵绵的细雨。我因工作调动,离开了父母。离家的那天,我提着行李即将远行;父亲送我一家到车站,临到村口那棵大榕树下时,父亲不舍地递过行李,我从父亲的表情里读出了他的不舍,父母在不远行,可我也知道他的无奈。
父亲满脸的皱纹,人也显得消瘦了,秋雨飘洒着淋湿了他那满头的'白发,也打湿了我的镜片。望着我,父亲轻轻地说了声:“天凉了,别忘了多加件衣裳,在外也别惦记家人,有空时,别忘了打个电话回家。”接过父亲手里的行李我不知道此时该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我只感觉在这冰凉的秋天感受到了丝丝的暖意。
这样的记忆在我的脑海里至今挥之不去,那丝丝的秋雨,那浓浓的亲情,特别的温馨,特别的令人怀念,是这秋雨引起了我思乡情怀。秋雨如丝、如花针飘洒在这世间,洒落一片缤纷,送来一阵幽芳;秋雨也打落在我的心间,勾起一段记忆,引起一缕思乡之情,就像这秋雨那样缠绵。
夜晚,坐在灯火阑珊的书房里;可我的心却依然留恋着这缠绵的秋雨。我料想这时的母亲也一定倚在窗边唠叨这场秋雨:儿餐乎?儿寒乎?
姜白石诗曰:人生难得秋前雨。是呀!场场秋雨,缕缕乡思。秋雨她带来了奇特的景致,也带来了我的乡思。我喜欢临窗听雨,喜欢细数在秋雨中飘落的黄叶,喜欢在秋雨之夜遥寄乡思。
秋雨丝丝飘洒在秋天的苍穹里,也点滴洒在游子的心间。
篇2:思乡优秀抒情散文
思乡优秀抒情散文
未至,月饼早已提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常听父母亲讲起他们小时候的月饼,大概是六七十年代吧,那时候的农村,每逢节,村民能够凭借手中的“月饼票”分到月饼,按人头算,一人能分到两个。对于那个物质贬乏的年代,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月夜,为数不多的月饼自然是主角,摆放在餐桌的正中央。月饼不会因此显得单调和孤独,那时候的父母常常造许多乱七八糟的小吃,像酸甜萝卜,小芋头,花生米等一股脑地摆在桌上。小孩子嘴馋,常常只顾着啃那些小吃,吃得肚子浑圆,直往上打嗝,才猛然想到忽略了主角__月饼,却已经饱得再也吃不下了。只能眼巴巴地望着月饼从精神上把它消化掉。于是,这些吃剩的月饼往往被存放上一两个星期,期间或作早餐,或作劳动后的果腹之物。直到最后一块月饼被分吃完毕,的明月才算是褪去了。
现在,月饼的商标、广告语充斥着大街小巷。看多了,竟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厌倦。月饼的品种越来越丰富,从最传统的莲蓉、豆沙、伍仁到果蔬、冰皮、海味、德芙巧克力、哈根达斯冰淇淋……我的父母比较传统,节买进的都是传统月饼。小时候总是很渴望咬上一口那些奇形怪状的新式月饼,觉得它哪方面都比传统月饼强,但也仅仅是渴望而已。如今,小时候的渴望又一次被实现,我正咬着一块棱形的冰皮月饼。苏东坡有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新式月饼酥和怡都具备了,却怎么也吃不出“嚼月”的味道。
我开始怀念起一家四口分吃那种难吃的传统月饼的情形。传统月饼大多圆形,象征着的满月,也象征家人欢聚一堂。月饼被切成小块,家人你一刀我一叉地分食。满月变成了缺月,缺月很快成了月全食。看着那个空空如也的盘子,彼此相视一笑。那就是“嚼月”么?我感到内心有一块愁云,它挥之不去。
“天下三分明月,二分独照扬州”,剩下的一分分不到每一个不是月亮的宠儿。于是,每年的节,总有一些地方因盼不来月光而叹息。
今夜无月,本来属于之夜的'氛围冷淡了不少,连桌上的佳果也因为少了月光而变得黯淡无光。尽管美酒依然是美酒,佳肴仍旧是佳肴。其实每个人都知道月有阴晴圆缺,但当抬头面对着一片黑漆漆的夜空时,内心多少有点怅然若失。
父亲的视力不好,看不清手机屏幕上的字,手指也不够灵活。夜,父亲总会掏出手机,用电波给亲友送去祝福。我替父亲打字,内容无非是一句“节快乐”。有时候我觉得这话太单调,喜欢添油加醋。我把亲友回复的“节快乐”“同喜”“彼此彼此”一一念出来。父亲一边听,一边乐呵呵地笑。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怀疑过别人的一句“节快乐”包含有多少真实性,又夹杂有多少虚伪,更多的是不是出于习惯性的敷衍。然而我突然从父亲的笑容里意识到,华丽的祝福措辞对比这句话显得多么矫情和无力,甚至有点无聊。没有刻意的炫耀,也没有无奈的诉苦,过滤了一切会引起对方别扭和难受的因素,剩下一句苍白的不加遮掩的问候式的祝福。但是这片瘦弱的蚱蜢舟,就真的载得动亲情这一庞然大物么。
月色依然朦胧,月亮仿佛在做一个披着轻纱的梦。
八点多钟的时候,离家不远处一个村庄点起了巨大的篝火,吸引了大批的人前去观看。我来到时,现场已经密密麻麻地站了许多了人。
祠堂前的空地上,用砖头围起了一座两米高的蜂窝似的立体塔状结构。堆在里面的柴火正熊熊燃烧着。一旁负责掌管火候的村民不时往里面喷洒汽油,是时,腾起三米多高的巨大火舌,霎是壮观。火势最猛烈时,砖头都被烧成了红色。人稍微离得近了点都会觉得气血上升心跳加速,下意识地往后退。此时有人往火堆里狠狠地撒一把盐,噼啪声不绝于耳,像极了正在燃放一长串鞭炮。紧接着又一声巨响,夜空中炸开了数十朵火树银花,与冲天的火舌一并映红了半边天。现场的气氛活跃到了极点。
这里的村民正以一种名为“烧塔”的传统活动庆祝节。我环顾四周,人群已经把烧得正旺的砖塔围了一圈又一圈。我观察了一下这些前来观看的群众,竟大多数是来之五湖四海的外来工。或独身一人,或成双成对,甚至是一家人拿了凳子坐着看。他们纷纷掏/出手机,想要抓拍火势最猛的瞬间;或是拨通一个电话,用我听不懂的语言兴奋地说着些什么。末了,有点不舍地把手机盖上。我想,他们的心中同样有一把烈焰在熊熊燃烧,甚至比眼前的这座烧塔猛烈上十倍。这把火长期潜伏在一个游子的心头,它极易点燃,却难以熄灭。尽管他们吟不出“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样沉重的诗句,写不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样的绝唱。然而他们都拥有共同的一股情怀,它比月亮温柔,又比烟花璀璨。月光再亮,终究冰凉,烟花夺目,终究易冷。唯有这把火,燃烧了多少个千年。
那么本地的村民呢?他们大多都聚集在高高的祠堂门前的宴席上,冷冷地看着这一切。
我不是这里的村民,我的故乡目前远在八十公里外的一个被遗忘了的山庄。或许将来会更远,但也不会太远。我的姐姐与我相隔了一段700公里的铁轨,不知道那个地方是否也一样没有月光。想到这,我居然顾不上一点五元一分钟的长途话费,拨打了那个从未拨打的电话。
电话仍未接通,我的视线停留在夜空的那一片朦胧处。我却看见了月亮,好圆,好圆……
篇3:思乡的抒情散文
思乡的抒情散文
无论走到哪里,我们永远无法割舍那份渗入骨髓的乡情,无论它是繁华还是荒凉,在我们心海深深装的是它永远的深情,还有那一段段美好的往事。一个个玩耍过的沙丘,一个个踮脚的小石子,都是寄存着我们无法抹去的儿时记忆。我们这些离乡人,都有着深深的思乡情愁。
我写过很多关于乡愁的文字,写着,想着,感叹着,才深深懂得,余光中的乡愁,每一个文字,包含了作者多少相思情深;多少思乡心切。。。
五月清凉的初夏,窗前暮色缭绕,一首歌无意间触及心底最痛的那根线;把思念的心绪拉长拉远。思念我的.家乡门前的老杨树,想念儿时光脚在沙滩上奔跑,想念那些儿时的玩伴,虽然时隔多少个春秋,我都深深烙在心里最深处。。
一段乡愁的文字,夹杂着融融暖意和淡淡的伤感;在别人眼里,我的家乡不值得一提,荒凉的沙漠,新疆最冷的北疆,西伯利亚最强寒流经常眷顾的地方,阿勒泰哈巴河。可我的心里,它是我永远倾注的故乡,它是养育我的热土,它的心脏深埋着我的双亲,它的温暖时刻泛起我双眸的湿润。
故乡的天,故乡温暖的土地,养育了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成为了独特抗寒的北方人,粗狂,好爽,善良,好客,我们特有的个性。我们有着鲜明的坚强使我们毅力坚韧。在人生的每一个港口,你都是牵引我的心线,无论我们走多远,我们心里最高处永远在故乡门槛。。。。。
篇4:中秋思乡抒情散文
上网的时候,突然QQ头像闪动,一个朋友发来信息,问我中秋会不会在家,大家一起聚聚。
刹那间,我愣住,又到了中秋吗?怎么这么快,一年就过去了呢?
回家?我在回忆,我是有多久没有和家人在一起过中秋了。只记得最后一次是大一那年军训,只有一天假期,我却愿意花上来回六七个小时的时间去陪爷爷奶奶过中秋。可是,再后来,我就没有回去过中秋节了。
回家?我在回忆,回忆再追溯十年,我是有多久没有和父母一起过中秋了?唉,我居然忘记我们一家四口最后一次一起过中秋的场景,我记忆力可是很强的,这么重要的事情我这么可能会忘记呢?或许,当年真的没有想过我的家会支离破碎吧,所以,也就没有记得那些对于现在来说,是很珍贵的记忆了。
今年中秋,注定了是不会回家的,我又有一年不能陪伴我的家人,我最爱的家人了。
或许正是因为这些事情的发生,让我懂得怎么去珍惜,懂得怎样爱护,我不想再失去,也不能。
我终于明白,一个人在外的孤寂,每逢佳节倍思亲,想找个可以说说话的人都没有,一个朋友也没有,这样的孤单,我总算是体会到了。
三年前的所有中秋,我有爷爷奶奶的陪伴,从来没有想过孤单,即使会想念母亲,那也是一瞬间,因为不孤单,所以不思念;近来三年,虽然出来工作,身边没有至亲,可是有你的陪伴,我也不觉自己孤单,心爱的人在一起,永远没有孤单之说;可是,现在,或者未来,我终究还是一个人,没有亲人在身边,没有爱人在身边,没有朋友在身边,只有我的影子,我想,这样的孤寂,我还是要一个人……
想我天生豁达,却逃不过感情这一劫。
莫说是中秋,就是平常的日子,我想喝酒,都没有人陪伴,这样的中秋佳节,对我而言,又算得了什么?过于不过,于我而言,又算得了什么?思念你们也不知道,这样的念想,又算得了什么?这一切,到底,算得了什么?算得了什么……
点燃一支烟,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远处灯火嘹亮,听着那些欢声笑语,我笑了,真的笑了,可是,为何我的眼角会有泪,我明明是笑了的……
人生,最痛苦的不是一个人,而是,连一个可以思念,值得思念的人都没有!
篇5:中秋思乡抒情散文
在我这里,中秋只是一个概念;中秋的月亮就只是一个记忆或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了。
这是一个霉雨的季节。乡间的秋收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家家小院里都晾晒着新打下的'谷子,由于很少金色的阳光,多半是潮湿和霉烂,一股不适的气息总是酝酿在空气中。
今年的中秋来得有些朝气,早上,还是阴雨绵绵,中午,小雨停了,下午,终于有了一米阳光。按这个发展趋势,晚上应该能看见月亮了。如果是真的话,老人们可以找到自己的记忆,孩子们就可以实现梦想了。因为,真是十几年没有见过中秋月了。中年人是对这一切抱无所谓的态度,繁忙的工作早把心中的诗情画意荡涤得无影无踪,能不能见中秋月你明天还不照样的上班,一大堆的工作你不照样去做?
夜晚终于降临了,但不知什么时候竟又涌起团团的云雾。这团团的云雾把老人们仅存的那点儿记忆敲得粉碎,一个个再也提不起兴趣去回忆那陈芝麻兰谷子的故事,都悻悻地回屋睡觉去了。只有小孩子不甘心,总是想验证一下中秋的月亮是不是真的最圆最亮。但终是因为年龄太小,抗不住困倦,竟不知不觉地睡去,于睡梦中被父母轻轻的转移到了床上。
一切就这么静下来了。
我的窗外有一缕月光掠过,经不住她的诱惑,我掀开窗帘。月亮正沉沉的穿过云雾,苍白的脸上有云块的痕迹,仿佛撞了墙壁留下的创伤,但掩盖不住她美丽的特质。她的美丽从团团雾霭中透射出来,摔在地上,被摔成斑斑驳驳的一地影子。我静静的读着她,我疼痛的抚摸着自己那一半残存的记忆和另一半微弱的梦想……
今夜无风,今夜无风啊!
我伫立窗前,心踏着月色,努力地寻找一份皎洁。
篇6:每到飘雪倍思乡抒情散文
每到飘雪倍思乡抒情散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一首我小时候最早接触背得烂熟的诗歌,那时不能体会它的真正意义,直到我求学他乡之后,才算领悟李白写它最想说的其实只有两个字:思乡。
昨夜哈尔滨下起了鹅毛大雪,可怕的寒冷让我更加想念家乡,想它四季如春的气候,想它风光绮丽的景色,想它那些百吃不腻的海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的清明节是这样的一番景象,家乡的清明节亦然。与哈市郊区的清冷气氛相比,家乡清明节的气氛尤其让我怀念:亲戚汇集一堂,美食齐聚一桌,辛苦而有趣的跋涉、烦琐而庄重的拜祭仪式,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清明后的一个星期天早晨,我来到了刚铺上一层薄雪的'联通广场,在这个雨、雪、冰雹交织的世界里,一股苍凉感突然涌上心头,有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思乡想家,也许是大学生特有的情结吧?每逢佳节,不,现在应该说不仅是佳节,而是每逢飘雪,往事都会像演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闪现:家人的叮咛,母亲的唠叨,父亲的教诲,同学朋友的祝福……睡梦中我常常回到从前、回到家乡。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当我背上行囊,辞别父母,踏上漫漫征途时,这才感到古诗所描绘的原来是一幅多么悲凉的图画,当今的类似的图画是永远地挂上我的心壁了:亲人把无限的关怀给予了我,却将依依不舍的泪水藏了起来,面带微笑挥着苍老的手,让我从此在飞雪飘舞、银装素裹的精神家园,开始了想家的日子。深感欣慰的是,在我读书的城市里,只因为我是三亚人,人们并没有用异样的、对待异乡人的眼光来看待我,而是用让我自己都感到惊讶的热情友好与我相处,身为三亚人我真的感到骄傲。
每个学期期末,“日思夜想”与“归心似箭”成了临近回家时的主旋律。20寒假,我坐上南下的列车,经历了39个小时的等待,终于站到了广州的土地上。我甚至想亲吻一下这片我根本不熟悉的土地。到了广州,就好像回到自己家乡一样,这里已经是真正的南方了。这个时候我真想感谢自己,没有自己的奋力拼搏,真的没有机会去体验这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更不会意识到自己真的开始走向成熟。
只不过离开半年,家乡的变化很大。离开了它我才发现它是多么可爱。那是一个绿蓝交织的世界。山是绿的,城市是绿的,围绕城市生长的红树林也是绿的,整个三亚就是一块绿色的大翡翠。同时它又充满了蓝色的元素,天是蓝的,海是蓝的,穿城而过的河流也是蓝的。这里的每一棵印度紫檀都是那么的婀娜多姿,每一棵椰子树都是那么的婆娑百态,每一滴海水都是一颗世界上最光彩夺目的宝石,每一片浮云都是一艘承载着梦想的“诺亚方舟”。他们就像一首首“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歌,时时刻刻都在我的心头回荡着。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远在他乡的我真的好想拥有一串火红的“相思子”,把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带回那南方之南,告知我为家乡奋斗的勇气、决心和毅力。
雪,这哈市的精灵,又在漫天飞舞,飘飘洒洒,一如我的乡思……
篇7:思乡
为了求学,我远离家乡来到锡都个旧,每个学期最多回两次家,不离乡不知思乡何滋味,每到周末看到舍友们一个个高高兴兴地回家,我很是羡慕,周末的宿舍空荡荡的毫无生气,夜晚一个人在空寂的宿舍里连个讲话的人都没有,唯一可做的就是给家里人打电话来缓解心中的落寂,或打给朋友聊一聊近况来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孤独的人儿。夜很漫长,思乡的情绪也正在滋长,我没有任何的一丝睡意,我的思绪会去追逐家乡亘古灿烂的太阳,泪水悄然而逝。我想家了。
明月本无价,高山皆有情。路遥千里,不断相思,人虽不至。心向往之,故乡我和你貌似隔着千山万水,却从不曾远离,我想念外婆的茅草房,东一座西一栋,就像大山里的蘑菇丛,密密麻麻,自然,纯朴,可爱。我想念外公的藤格子椅,小时候坐在上面玩,阳光照在掌心,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当我握紧拳头时,它却早已怃影无踪,那近在手中的感觉是一场美丽的幻觉。外公把它放到院子里的丰收瓜架下,沏上一杯茶,他坐在上面,在一旁玩的我看着外公的神态,就如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人生感慨。
每一学期结束的时候,是最令我向往的时候。通常在放假前的一周我就按奈不住情感。,这一周对我来说无疑是一学年中最漫长也是最幸福的一周,我沉浸在回家的幸福之中,别提好好复习功课了。这也是我最烦闷的一点,意念总是战胜理志,每每我拿起书要好好复习,临时抱一下佛脚时,那种高兴劲又涌上心头,课本当然也是丢在一边,去收拾行李,即使我的行李已被我收了好多遍……
故乡,多少个夜里我面向西而驻立在宿舍走廊里,仰望夜空,思念向故乡生长,遥想每一颗繁星上都藏有一个笑脸,让人望眼欲穿,心动欲摘。
篇8:思乡
故乡,这个简单的字眼,包含了多少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古人们常常把这一份情,寄托于一首首诗中,我们每每吟诵这些事,就能走进诗人,感受到他们别样的心情。他们用一句句诗,使吟诗之人感受到了他们那一丝丝,一缕缕丝线般的情绪。
手中捧着诗集,一句“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使我如痴如醉,我仿佛看到了孤灯昏暗,诗人思情绵绵愁肠断,卷起窗帘望着明月,独自在夜空下叹息。他正是在向明月寄托他对家乡亲人的怀念。诗人借孤灯与明月,来抒发自己孤独、寂寞。这句诗,让我觉得自己仿佛在很远的地方,承受着相思之苦,相思萦绕着我,是我沉浸在诗句中。
同时相思诗,但却用了不同的手法,来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这句诗并无精妙的警句和深邃的哲理,看起来很平常,但它自然的意味和隽永的格调,使我更被它所吸引。我仿佛拿起红豆,亲人的样子就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勾起我孤独、寂寞的情绪。而这红豆在春天时长出新枝,就好像我对亲人的思念就犹如这枝一样蔓延开。
思乡诗中精致的语言、丰富的情感,细腻的心灵体验,达成了或清秀奇丽、或清刚劲健、或幽美深婉的诗境。时空的阻隔,却阻挡不住心灵相通,所以思乡诗魅力永恒,代代传诵,是一个个传诵者感受到相思之苦。最美不过思乡诗,让我们一起体会思乡之情,感受诗的美。
篇9:思乡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夜深人静,晚风轻拂窗边的竹叶,发出碎碎的私语。仲夏的夜晚,早已听不到蛙鸣。
一个人独坐窗前,无边的黑夜里,时不时飘来还没退去被炙烤的热度的晚风,烦躁的心绪爬满心头。
离家的孩子心里总有一个结,这个结就是思乡。想家的时候我总喜欢抬头瞭望漆黑的夜空,去寻找儿时总喜欢看的星座,在哪里我能感受到童年无比的快乐,也让我思乡的心绪得到舒缓。仿佛我从来没离开过家,没离开过爸爸妈妈,还是在童年的摇篮里,躺在爸妈的身旁,聆听他们讲的 嫦娥与后羿的故事。那时的我总是不知不觉的就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梦乡里有爸妈,我,还有爸妈口中常讲的美丽的故事……
曾几何时,我以不是那天真无邪的小孩。还没来得及慢慢品尝童年无忧无虑的生活,它就在我的生命里逃离得无影无踪,再也找寻不到半丁点影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虽然现在还不是什么良辰佳节,但我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住的思念远方的'亲人,在想他们过得怎样?现在好吗?爸妈的头上有没有多了几根白发?在我不在家的日子里你们是否依然在有星星的夜晚仰望天空?是否依然在重复哪些美丽动听的故事?
有人说风中的歌声最动听,因为那是远方的亲人对你的思念。于是我站在风中,仔细聆听,听到的只是风儿的哭泣……
夜,已经慢慢的深了,空气中还弥漫着闷热的气息,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结,思乡的结,何时才能解?我想这是我心中永远的结
沉睡了一个昼夜
我浑然不知姑苏城一夜间满是银白色的镶嵌
这是姑苏今年的初雪
不禁加了些衣服迫不及待的想去感受一下这腊月初雪带给我的感觉
因为想家
家是北方的家乡的雪已有两年没看得见了
就是应为这雪让我不由得望雪思乡
可惜啊
当我来到楼下踩上去的时候脆脆的响声从脚底传来
不对呀、不是这种感觉
我记得家乡的雪踩上去是咯滋咯滋的响
那种感觉揉揉的就像在母亲的怀抱一样
西风冷飕飕的钻进我的脖子
我不禁的紧了紧衣领
依旧向前走去
昨日的姑苏初雪我今日才得以融入
间隔一夜这雪早就被夜晚的寒冷给冻住了
真是可惜了
没有看到那雪花散满姑苏城地的场景
没有尝到那雪花落入口中的味道
没有感受到那雪花与脸颊接触的那种熔化的感觉
这白茫茫的姑苏城
那远遥遥的家乡路
这嘶风吼叫的呼声
那家乡盼儿归的心声
此刻都表达不了我望雪思乡念母的心情
我不禁有了几分感慨
思绪里冒出了惆怅的离词
姑苏城
寒风雪
异乡子
篇10:思乡
依窗举杯空对月,思绪乱飞作乡客。
意想星辰繁点数,却因思乡泪滂沱。
持平一中高三:戚丽雅
篇11:思乡作文
我现在已经离开我那可爱的故乡,来到了与故乡相隔“十万八千里”的武汉。
武汉虽有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却比不上故乡那波澜壮阔的碧海蓝天;武汉虽有名扬四方的黄鹤楼,却比不上故乡那雄伟壮阔的万里长城。可是为了我的学习,我只好来到了这里。
俗语说,月是故乡明,每到中秋节,我便来到附近的草原上,观赏那圆圆的明月,仿佛那就是我魂牵梦萦的故乡,渴望不可及,望着她,一股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正像李白所说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如王维所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着她,我仿佛看到了故乡的伙伴和朋友,看到了……
咦,那不是我最好的朋友小A同学吗?他和我在一个班,学习成绩相当,可我们最要好。我们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有一个神奇动人的故事,丰富了我们一个有一个的课间十分钟,他为人善良,语文超级好,所以我们各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宝贵财富。可是,他现在还好吗?我无法知道,我积淀已久的眼泪夺眶而出,小A,我想你……
接着,我有看到了波澜壮阔的大海,一到夏天,和伙伴们在海边嬉戏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可现在,我却无法体验那种快乐,啊,大海,我想你。
接着,我有看到了长城,看到了……
啊!故乡的伙伴们,我会回来看你们的,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我们铭记这句话,早晚有一天,我们会再次相见。
啊,故乡,我何时才能回到你身边。
【【精华】思乡作文集锦8篇】
★ 中秋思乡抒情散文
★ 思乡成语
★ 思乡诗词
★ 思乡经典散文
★ 思乡作文
★ 抒情散文精选
★ 抒情散文
★ 经典抒情散文
★ 秋天思乡作文
★ 思乡的诗词
思乡的抒情散文(推荐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