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我心中的陶渊明

时间:2025-04-30 03:40:06 作者:二氧化碳 作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二氧化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作文:我心中的陶渊明,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作文:我心中的陶渊明,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在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一个影响着自我,推动着自我前进的偶像。或许,他就像天使,在前方为我们指路。或许,他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让我们获益匪浅。我的偶像就是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是谁呢没错,他就是陶渊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一向传为美谈。他坚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傲品格,成为后世之正直文人的人生标杆。

五柳先生,他闲静少言,不慕名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物。

是的,他就是周敦颐笔下的莲一般的君子!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证明君子不会在黑暗、丑恶的现实中与权贵同流合污;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也说明君子是正直的人,不会被世俗与权势所折服。君子他只想永远的像莲花一般清纯,不被环境所染指。君子对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独特想法,更证明自我要在黑暗的现实中保留尊严而不被践踏。

君子对莲的态度和认知使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人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能低头,做人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则,在困难面前应昂起头,挺直腰勇敢的往前走,要活得有尊严。

先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更让我明白了拥有金钱不等于拥有一切,金钱,名利,富贵并不代表一切,唯有学识才是我们的全部。

篇2: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从“不为五斗米折腰”到“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陶渊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立居。超凡脱俗,是我给陶渊明的定义,他是安贫乐道,他自得其乐,他淡泊名利,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他宁愿过清贫的生活,也不愿生活在世俗中,他宁愿“夕露沾我衣”也要“但使愿无违”。我崇尚陶渊明的精神境界,我向往陶渊明的生活方式,但是我注定不可能如同陶渊明一般,放弃红尘,舍弃所有,隐居深林,因为这只有心境自然平静的人才能做到,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像陶渊明一样呢?现在是21世纪,当然不能同很久很久前那个社会相比较,现在处处需要竞争,而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在当今社会,不竞争是不行的,然而在竞争中却要做到像陶渊明一样的不慕荣利,在竞争中,不仅要为自己想,也要为他人着想,做到共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

不过,每天生活在百花间,看百花齐放,听百鸟共鸣,观日出日落,又是何等的享受呢?永远的陶渊明,永远的五柳先生,永远的活在我心中,永远是我心中的天枰。

篇3: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闲暇之时,翻阅自己以前的一本诗集,首先是陶渊明那清新的田园气息感染着我。因为他的气质是独特而和谐的。

从“不为五斗米折腰”到“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陶渊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立居。超凡脱俗,是我给陶渊明的定义,他是安贫乐道,他自得其乐,他淡泊名利,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他宁愿过清贫的生活,也不愿生活在世俗中,他宁愿“夕露沾我衣”也要“但使愿无违”。我崇尚陶渊明的精神境界,我向往陶渊明的生活方式,但是我注定不可能如同陶渊明一般,放弃红尘,舍弃所有,隐居深林,因为这只有心境自然平静的人才能做到,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像陶渊明一样呢?

林语堂曾说陶渊明是中国整个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时,一定没有一个中国人会反对。他不曾做过大官,没有权力和外表的成就,除一部薄薄的诗集和三四篇散文之外,也不曾留给我们什么文学遗产,可是他至今依然是一堆照彻古今的烽火。

陶诗所描写的往往都是些最平常不过的事物,如村舍、桃李、桑麻、榆柳、豆苗、鸡犬等等,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一经陶渊明重新审视,便进入了审美的可能,隐退尽了锋芒而泛着桃花源间的落英之芳与东篱黄花秋放之味的气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劳作虽辛苦,结果虽让人感到无奈,但这种无所拘束的田园生活却充满了欢乐,充斥着喜悦。“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尽管劳动还不熟练,但充满希望和美好向往的生活本身就是快乐的。

篇4: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在语文课上,语文老师用了落寞两个字评价他辞官归隐后的心情,我有不同的理解。陶渊明从小就深受儒家和道家两大学派的影响,逐渐的思想产生了达则兼济天下和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在家人及朋友的鼓励下,他五次出仕。然官府的黑暗,兵祸连年不断,根本无法实现心中的理想。

十三年的宦游生涯,对陶渊明来说,仅仅是一场噩梦,他的《归去来兮辞》写得再明确不过了。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这是心性与出仕的矛盾;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这是心性与世俗的矛盾;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是心性与时代的矛盾。既然如此,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更何况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呢!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理性抉择。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告别仕途,戡破宦海,归隐田园,是情之所致,性之必然。所以即便是晚年的穷苦潦倒,但内心仍是甘之如饴。所以他是幸福的。

篇5: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我心中的陶渊明是清高的,驕傲的。陶淵明多次辭官,厭倦勾心鬥角的官場,而嚮往幽遠靜謐的田園生活。

陶渊明早年没有做官,二十九岁时,因为亲人衰老、家道贫困的缘故,他出仕做祭酒,由于不能忍受官场的`腐败和黑暗,没过几天便辞职不干了。州里又召他做主薄,他也是“辞不就”,在柴桑过起了自给自足的隐居生活。七年之后,陶渊明又出任桓玄镇军的参军。母亲去世后,他辞官奔丧,守制两年。

後來,陶淵明又做了彭澤縣令。

陶渊明当上彭泽县令没多长时间,有一天,浔阳郡郡守派一个督邮到县里视察,县吏告诉他:“您应当穿好衣服,束好衣带前去拜见。”陶渊明听后,叹了口气说:“我岂能为了五斗米,就向那些乡里小儿卑躬屈膝?”当天便辞了彭泽县令这个职务,回归故乡。

陶渊明只当了八十五天的彭泽县令,从此就没有再做官,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

陶淵明是生活的进取者,他不追求名利,不向往金山银山,始終坚持一颗欢乐的心,坚持一种进取的态度,让自我处于一种主观完美的境界。我佩服陶淵明的毅然決然,他不被名利所誘惑,雖然他在事業上沒有取得成功,卻在後世留下良好的口碑。

篇6: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刀剑,是冷情的,是多变的。即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而在我心中,陶渊明就像一把利剑。

一方面,我比较崇敬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一直到“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陶渊明正是以一个远离官场世俗之外的形象立足。不拘小节,超凡脱俗是对他的评价。我崇拜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物我两忘的境界;也崇敬他“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我更加赞赏他“但使愿无违”宁可躬耕田园,受苦受累也不愿参与到世俗现实中。体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污的高尚情操。

同时,我也对他心存怨恨。他是一位对一切事物不负责任的人。“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看出他对生活不会搭理。原来有的“草屋八九间”也因他的不搭理一点点消失殆尽。本身作为一名五尺男儿肩上不担着任何责任,这种消极的态度是不允许的。至少在今天不可以。我们需要拼搏,抓住一切机会要竞争。而逃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心中的陶渊明,如同那傲骨凌风的秋菊。高洁傲岸,不向现实低头但也遇事躲避,消极而对。一个人永远都是存在两面性,没有尽善尽美的人。因此他是我心中的一根标杆,时刻衡量着我的道德素养!

篇7: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我心目中的陶渊明陶渊明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人,他生性爱创作,因此被乡民所推荐

陶渊明留着一头长发,这是他的特征之一,他的第2特征就是写的书很多。

陶渊明是南朝时代的人,而他却创作了许多不朽的名著,正因为陶渊明这一创作,所以才造福了广大读者,吸引了上亿人的眼球。陶渊明曾经写过一部《五柳先生传》借以述说自己的生平情状。该传写道:“有一位先生,不知其姓名,也不知道是怎样一位人。只知他家屋旁有5棵柳树,因号五柳先生。《五柳先生传》自序就是这样写的。当时的人们说,这其实是述说陶渊明自己生平的真实记录。陶渊明外表十分文静,但他天性酗酒。所以亲朋好友知道这种情况后,常常摆酒款待他。但他一去,就一定会将酒喝得一干二净,而且一定要喝得大醉才摆。喝醉了就走,一点也不使自己拘束不尽兴。

陶渊明家里十分破陋,不足以遮风避日。家里人穿的也是乡民般打了补丁的破烂短衫,吃的常常顾了上顿没下顿。虽然如此,先生还是常常写文章,给广大的读者一部又一部“神来之作”,来抒发自己志向抱负。并以此忘怀世事人情之得失,度过自己的一生。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的一位老人,他为世人创造了不朽的名著。

篇8: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刀剑,是冷情的,是多变的。即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而在我心中,陶渊明就像一把利剑。

一方面,我比较崇敬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一向到“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陶渊明正是以一个远离官场世俗之外的形象立足。不拘小节,超凡脱俗是对他的评价。我崇拜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物我两忘的境界;也崇敬他“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我更加赞赏他“但使愿无违”宁可躬耕田园,受苦受累也不愿参与到世俗现实中。体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污的高尚情操。

同时,我也对他心存怨恨。他是一位对一切事物不负职责的人。“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看出他对生活不会搭理。原先有的“草屋八九间”也因他的不搭理一点点消失殆尽。本身作为一名五尺男儿肩上不担着任何职责,这种消极的态度是不允许的。至少在今日不能够。我们需要拼搏,抓住一切机会要竞争。而逃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心中的陶渊明,如同那傲骨凌风的秋菊。高洁傲岸,不向现实低头但也遇事躲避,消极而对。一个人永远都是存在两面性,没有尽善尽美的人。所以他是我心中的一根标杆,时刻衡量着我的道德素养!

篇9: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在别人的眼中,陶渊明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东晋诗人,可是在我的眼中,陶渊明就是一位值得让人赞赏的爱国之士。

陶渊明虽然仅有着平凡的一生,可是没有哪个人会明白他会造就如此传神的诗篇。令人敬佩的是,他不图钱财更不为名利。陶渊明当官时,他仅一百多天便辞去所有官位,从此归隐田园。从陶渊明的种种表现中显然表达出了对东晋王朝的强烈不满,他以他特有的方式与官府作斗争,田园生活也成就了他的田园诗,使陶渊明成为历史中的田园诗人之祖。

陶渊明对国家、社会的不满显现于他的诗文之中。比如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就单单从一个渔人因捕鱼而造访桃花源的文章当中,就可清晰的反映出陶渊明反对当代社会的黑暗与对世外桃源的自在生活所向往和憧憬。再来看看他的五首《归园田居》,陶渊明对国家现状的不满、担忧和归园的迫切、期待,都表现于字里行间: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中看出他对因世间之乱而倍感忧伤;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中便能够看出他的归园之切;又从“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中透露出对国家复兴的期望而向往……不仅仅如此,陶渊明身上还有许多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弘扬。

陶渊明确实是一个诗人,他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诗人,他更加是一个明辨是非的智者,他的诗表达出了他对自我国家的担忧与愤恨。为了批判黑暗的当代社会,陶渊明写了无数的诗与文章,从而发泄自我的不满,并且对那种安定和谐社会的向往。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完美生活的向往,恰好源于他深深地爱国之情。陶渊明拥有着的敢于斗争与维持正义的志气是没人能够改变的,他以如此顽强的爱国与反抗之志,是历史长河中所有人的模范与标杆,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所在,才铸造了华夏民族的精神!

最终,我想再次强调:不管在别人眼中是怎样去看待陶渊明,就算别人说他只是个诗人罢了,说他只是个普通人罢了,也不会改变我对他的看法。这,就是我眼中的陶渊明!

篇10: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看!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他,就是陶渊明。

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却忘记了宫场的失意,忘记了仕途的不达,记住了世人的渴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他心中的桃花源,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

陶渊明解甲归田后,生活十分拮据,后来在叔父的引荐下,于彭泽县任了一个小职。年底,郡督邮来县巡查,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整齐去恭迎都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解印去职。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以交病。陶渊明宁可饿肚子,也不愿违心地逢迎上司而混迹官场,他洁身自好,拥有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那种洒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念旧林,沉鱼思故渊。陶渊明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任,身不由己的生活,回归田园。

陶渊明爱酒,他的诗作中几乎篇篇有酒。他曾说:性嗜酒,而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除了酒,陶渊明此生最爱的便是菊花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他的生活自由自在,他的身上洋溢着清闲与旷达。

陶渊明,一个穷苦诗人,饥寒的生活境遇让他体验过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困窘,他经历过这样的困厄,却十分清醒,既不相信是命运所致,也不后悔自己选择的错误。

面对南山,他似乎彻底忘记了那些不快,选择了坦然与淡泊态。他可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心境的欣赏与共鸣才是真正的天籁之声,琴上无弦又何妨?他能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能保持自己生活的闲适,而不必心为形役。

陶渊明,一本无字的书,告诉我们在污浊社会中不能随波逐流,告诉我们人生短暂,应当洒脱、旷达。

篇11: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提起陶渊明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会说陶渊明谁不认识不就是《桃花源记》的作者吗古代著名诗人,谁不明白。

陶渊明,东晋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大概也是陶渊明的号吧。

难道堂堂古代著名诗人就这样被介绍完了不,关于陶渊明的还有很多很多。

我一向很尊敬陶渊明,也很想像他那样做一个隐士,不与世俗牵连,据说陶渊明从小就满腹梦想,博学多闻,29岁出仕,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几番进退,仕途不顺,最终因报复不得施展,又不肯降志辱身与仕族阶级同流合污,于是辞官归隐,过上了简朴的农家生活

有人说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归隐田园是迫于无奈,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读书人,入仕做官是根本的目标,陶渊明也选择了做官这条路,但几次入仕的失败,使他不得不选择归隐田园的逃避方式,而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归隐田园的思想是伟大的,因为这是他执著追求人格价值的表现,陶渊明归隐是与官场决裂的行动体现,他无法容忍官场的黑暗和对人性的摧残,而选择追求“本我”,以求保他的社会政治梦想和人格价值,这是一种崇高梦想的表现。

我十分喜欢陶渊明的诗歌,因为这些诗歌大多是描绘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充满了对污浊社会的厌恶和对纯净自然的热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就是陶渊明的生活。他一个人徜徉在南山下,与菊同眠,与菊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贯被称为“花之隐逸者”的菊花,让陶渊明受到了清静无为、无车马之喧的安逸生活,更让后人明白了要为自我的心灵而活的道理。

我心中的陶渊明是一位有着崇高的梦想,不慕名利,向往世外桃源的清高的人。

篇12: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没有繁忙的政务,没有世俗的烦忧。不慕荣华,尽享田园。这正是陶渊明的写照。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便是陶渊明的作风。每当红日初升,他手捧诗书。吟诗作画,谈天论地。“不戚戚于贫贵,不汲汲于富贵。”他爱喝酒,喝酒也有别具一格的作风。朋友请他去喝酒,去了就喝,喝完就走。只求开心潇洒。这便成就了一个伟大的田园诗人。

早出晚归,在月光的追随下——“带月荷锄归”。早晨的露水沾在衣服上感到清凉与舒服——“夕露沾我衣”。过着这样的生活只求“但使愿无违”这难道不是人们想要的美好生活吗?

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一簇簇悠悠香菊在院里静放。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这时,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的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悠悠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

过陶渊明一样的生活,可以看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过陶渊明一样的生活,可以看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过陶渊明一样的生活,就像孔子所说:“何陋之有?”

生活中带有宁静;内心中含有恬淡;体会悠闲自在的生活;品味生命的美好。像陶渊明一样超凡脱俗;像陶渊明一样悠闲自得;像陶渊明一样安贫乐道;过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每日耕田,饮酒,吟诗,享乐。无时无刻不在表露着自己的真,真无愧于你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的潇洒,清明。

篇13: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我是一棵普通的柳树,但因为他,我变得不普通。

没记错的话,第一次见到他是在深秋时节。虽是秋天,却已有一丝冬意。飒飒秋风似如刀割。卷起一片接一片枯黄的叶子。寒气弥漫了整个山坡。

他朝我走来。穿着一身单薄的打着补丁的衣服。背着一身行囊,挂着个破破烂烂的酒壶。他取下酒壶,抿了一口。说道:“柳儿,这一口,敬你!我就要去彭泽当县令了,待我有所成就,就把你接到我身边。”说罢,他把酒洒在我面前。我摇了摇枝条,他挥了挥手。

风,愈刮愈烈;他,越走越远。

过了好多天后,雪,骤然而下。漫天飞舞,大地裹上了白衣。慢慢地,雪停了。一道熟悉的身影,距我越来越近。我感受到了,是他!他衣着比上次见他略微厚了一些,可是依旧弱不禁风。他走到我跟前,拂去了地上的雪,坐在那里。一秒、一分,终究无语。我从她脸上看到了失望和落寞。

良久,他叹了口气,仿佛想通了什么似的,随之离去。这是我第二次见他。

春夏交替之际,我离开了山坡,他把我载到了他的院子旁。院子堪称破旧,里面的东西可想而知。而他却一副安然自若的模样。

从旁人口中,我渐渐得知了,他叫陶潜。人们说他很会作诗。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摸清了她的生活作息。一日中,有半日是在读书,后半日时而作诗,时而喝的酩酊大醉。三餐毫无规律。箪、瓢摆在院中置之不理。在常人看似不正常的生活中,他却过的颇有滋味。

在他眼中,或贫贱或富贵,终究一样。我十分敬佩他的这种精神。率真自然,淡泊名利。

也许他其实很普通,但在我看来,他并不普通。

篇14: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最爱那凌芳傲骨的秋菊,最爱那清风微扬的香柳,最爱乡间晨露的那一抹轻霜,最爱桃花深处的那一缕微光。

愿站在山屋东篱之前,举樽自饮,与菊共语。愿穿越时间,穿越空间,看你带月荷锄高歌而归,观林海雾起,听鸟鸣山幽。这是你的天生禀赋吧,依山恋水,性旷情达。二十九岁出仕任彭泽县令仅八十余日便高唱归去来兮而还,一吐心中压抑与不快,如决堤之水,从此躬耕农亩,隐居山间,自得其乐。羁鸟恋旧林,纷繁变幻的世界终究不是你的归宿。看穿了世间的恩怨情仇,阅遍了人间的世态炎凉,你只愿抚琴引觞,躬耕赏菊,做个隐者。

归去,归去,你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在那个污浊黑暗,纷纷扰扰的社会,独你能找到心中的那一块净土,从容应对外界的诱惑。近墨者也能不黑,你慨然应对世俗的官场,离官为民,为了尊严,甘愿受贫,不愿被乡里小儿所侮辱,更不愿意为五斗米而折腰,自享高洁,不怕流言蜚语,因为这就是你的追求,不是吗?

乡间的晨风总是那么清新,带着雏菊的芬芳,房宅被榆柳桃李所包围,自是隐者返自然。逃离了官场的樊笼,挣脱了俗世的罗网,你更快乐吧。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便欢然有喜,这种复归于自然的和谐是你毕生的追求。归隐,生命的本质在于形为心役,释放出内心的本真,这就是你所探求的生命价值之所在。

你一定渴求寻找到心中的圣地桃花源吧,那里鸡犬相闻,老少同乐,男有所耕,女有所织,你理想中的大同社会也是如此吧。如果现实社会也是如此的民风淳朴,怡然自乐,你或许不会选择归隐这条路,只可惜事与愿违,于是,鄙弃官场,淡泊明志,最终,你头也不回地走入深山归隐处,寻求自己心中的桃花源!

篇15: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回顾历史的长卷,有豪放洒脱的诗仙李白;有忧乐天下的范仲淹;也有文武兼修的辛弃疾……而今日我要介绍的这位诗人,他叫陶渊明。

陶渊明自小便志向高远,期望长大后为国家,朝廷效力。他学识渊博,天资聪颖。然而他初到官场处处碰壁,不愿恭维小人,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于是毅然辞官返乡,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有人说陶渊明是消极的,也有人说他是率真洒脱的。在当时那个追明逐利,奢靡之风盛行的东晋,陶渊明是一朵逆流而上的浪花,抨击了当时追求荣华富贵的玩乐者。陶渊明是不幸的,同时也是幸运的,社会没给他仕途发展的机会,却让他离开了那个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朝堂。在诗坛上独辟一块新的田园。

又有谁人能像陶渊明那样拥有“晨光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种悠远的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孤傲、高洁、素雅,独自屹立于寒霜之中,傲霜斗雪。周敦颐说:“菊,花之隐逸者也”。菊花不与牡丹争华贵,不与杜鹃比明艳,而是独自傲然开放,陶渊明喜爱菊花,菊花也同样映衬出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雅。菊花就是渊明,渊明犹如菊。

他一生的诗篇以田园诗为主,写了他归隐田园后的心境。他是《归去来兮辞》中那个“登高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悠然自乐的诗人,同时他也是《饮酒》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更是“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农夫。这就是身在田园,心有诗意和远方的陶渊明。

一簇簇幽香的菊花在院子中竞相开放,漂亮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泠泠的清泉在山涧流淌,这时,一位和蔼的老人扛着锄头,向院外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步履简便,悠然地走向南山。

篇16: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陶渊明,这个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桃花源记》让我认识了他,让我明白了他内心的所向往;《归园田居》让我了解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及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说明他是一位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人;《归去来兮辞》让我读懂了他遗世独立,心胸独旷的乐观精神。

陶渊明带给我的都是进取的影响,给我的感觉总是那么的正直和清高,他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应当人人皆有耳闻,这也充分地体现了他自身所有的完美品质。

然而,我又觉得他的一生是那么的不如人愿,因为“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于是便有了“遂见用小邑”,做官并非是他自我的心愿,可是,由于这些外界因素的所驱使,他是别无选择。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如果让我们去做自我所不想做的事,那种心境该是多么的难过。

陶渊明在归隐田居后写了许多以山水田园为题的题材的诗作,他应当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田园诗人,他写的每一首诗或词,语言都让人感到很质朴、简练。

陶渊明,他的一生不知该用怎样的词去描述,或悲或喜吧,这仅有他本人所能领悟到的,可是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留给后人的一批又一批的财富——文学。

他的成功和喜悦让我们一同陪他分享;他的失败和悲伤让我们一同陪他承担;至于他的一生中的遗憾,就让后人来弥补他吧!

“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我想:陶渊明也在其中吧!

篇17: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月色中,南山下,一位披着蓑衣的老人正在踏着歌儿回家。

夜如此静谧,月如此明亮。这位老人的心境如此畅快,他执著于对田园的向往,对自然完美风光的追求。

菊,花之隐逸者也。

他也曾带着梦想走向官场,想尽自我的力量为国尽忠报效,但他最终看清官员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他心寒了,毅然选择了归隐于南山下过着自我的田居生活,也许无宽床暖枕,也许无山珍海味,但他不后悔,依然平静淡雅地生活着。

向往陶渊明,我学会了选择,学会了放弃。我也更执著于自我的梦想和追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我眼中的陶渊明过着让人羡慕的生活:早晨伴着晨露去锄草耕作,傍晚又伴着余霞放歌回家。晚上在自家庭院采菊品茶,悠闲地抬头远望南山,享受着采菊的欢乐,享受着欣赏南山美景时的闲适,享受着鸟儿结伴回巢时的温馨。

向往陶渊明,我学会了欣赏身边的景色,用心去体味欢乐与幸福,热爱大自然完美的风光。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我心中的陶渊明虽然过着幸福的田园生活,但他没有忘记社会的黑暗,也没有忘记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难民,他也时时在牵挂着社会,他常用诗句来抒发自我内心的情愫,表达对贫民的同情对战争的憎恶。

向往陶渊明,我学会了关心他人,不能只顾自我的欢乐幸福,更懂得了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心系民生。

我心中的陶渊明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我心中的陶渊明散文

我和陶渊明相遇作文800字

我眼中的陶渊明

关于陶渊明的作文

我眼中的陶渊明300字

陶渊明谥号

陶渊明文集

陶渊明饮酒

作文:我心中的陶渊明(锦集1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作文:我心中的陶渊明,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