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安碑林作文600字

时间:2025-04-29 03:33:54 作者:wazg_385 作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wazg_385”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游西安碑林作文600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游西安碑林作文600字,欢迎大家分享。

篇1:西安碑林导游词作文

西安碑林导游词作文篇一

各位游客:

中国有四大碑林,它们分别在陕西、山东、四川和台湾,而陕西省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以碑石之多、价值之高,名列四大碑林之首。倘若您是一位历史、文学、绘画、雕刻、书法艺术爱好者,来西安而没去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将会十分遗憾。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三学街15号,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座以西安碑林和古代石刻陈列为主,并进行综合陈列的历史文化宝库。西安碑林,以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分别陈列在6个碑廊、7座碑室、8个碑亭中。1961年西安碑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面,请大家尽情地欣赏一番碑林的艺术精华吧。

【文庙的历史沿革】

各位游客,前面已经说过,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日址上建立起来的,今天我们的游览也就主要分成两部分。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馆前院,也就是文庙,参观这里就像是观看主戏前的序幕。

文庙就是孔庙,因唐代封孔子为文宣王而得名,现在仍保持着孔庙建筑的格调。游客们还在车上时就能发现这里是一片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式的古建筑群,不亲历这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环境,谁能相信在繁华的闹市区竞有如此幽静的场所?

全国大多数地区都建有孔庙,规模最大的要算山东曲阜的那座了。我们面前这座西安孔庙始建于宋徽宗赵信崇宁年间(公元1102—11),由唐长安国子监旧址,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市西大街社会路一带,移建于此,历经元、明、清各代,屡屡修葺,依然保留着其巍巍雄姿。大家已经看到博物馆门外南墙上,有两个苍劲有力的描金大字“孔庙”,是由清末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所书。墙根下那几棵古槐有人说是唐朝末年所植,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被称为太庙古槐,而今也按重要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三学街—孔庙大门—木牌坊】

横在大家面前的这条路,叫三学街。三学街不长,却能引发怀古之幽思,常令游客流连忘返。在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年间,西安府辖的长安和咸宁二县的学府,相继迁移至文庙两侧,遂有一庙(孔庙)三学(咸宁学、府学、长安学)之称。三学街的称谓也就一直延续下未了。今天,这里已成为西安古文化艺术的集中地之一,文房四宝、文物古玩应有尽有。

各位游客,游完三学街后步入博物馆大门,向东南方向望去,木牌坊、伴池、魁星楼等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别具风格的动人画面。只要稍加注意,大家就会发现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个不引人注目的特点,即东西开门。其实天下孔庙无正门。无论大小,孔庙的整体建筑格局都是坐北朝南,但不开南门,而开义路(东门)和礼门(西门)。全国所有孔庙都把塞门、泮门及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对称地排在一条中轴线上,因为孔子的地位被各朝代抬得很高,可以说是至高无尚。若开南门,便是不敬。

孔庙里建有一座奇特的木牌坊,远看就像高高的彩楼。它用12根红木柱支撑,三层棋形斗檐式木质结构,拔地而起,上面彩绘花纹图案和二龙戏珠,是明代建筑,也叫太和元气坊。按当时规格建造法,本来应该把牌坊设在孔庙门外。这座牌坊是由西岳庙迁建过来的,由于门外是城墙,选不出合适的地方,便只好“屈就”在这里了。

【泮池—棂星门—华表—戟门—两庑】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进入到碑林前院了。大家已经看到中间有座不大不小的水池。这不是一般的水池,“天下孔庙有泮池”指的就是它。所谓泮池,就是半圆形的池子。古代称学校为泮宫;到清代,中举称人泮,泮池以此而得名。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上秀才方可进人孔庙朝拜,并在泮池洗笔。各位游客不妨也以秀才的身份,沿祭孔的路线,感受一下秀才祭拜的仪俗。

好了,我们已进入棂星门,这也是孔庙的第二道门。棂星门始建于元代。东门额刻有“德配天地”,西门额刻有“道冠古今”。棂与灵通用。灵星为星宿之名,是神话传说中取士之神。清代把棂星门由二门改为三门,中门书“文庙”二字,东西门不变。

过棂星门后,人们便会发现孔庙里也有控马桩,只不过此处的拴马桩比平时见到的要大得多。其实,这是石柱型的华表,起仪卫和祥瑞作用。北京天安门前和山东曲阜庙的盘龙华表,代表了最高等级的华表,而西安碑林里的这对华表均为八棱形石柱,通高445厘米,周长163厘米,也是较引人注目的一景。

戴门位于棂星门以北,属于明代后多次翻建的古建筑物。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

孔庙的两点,也叫东西庑,指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是孔庙里不可缺少的建筑之一,为祭把孔子七十二弟子而设。

【大成殿的得名来历—建筑历史—魁星楼的兴衰】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大成殿,这说明我们已经游到了孔庙正殿。“大成”取自《孟子·万章章句下》“孔子之谓大成,集大成者也”。其意思是孔子之知无不尽,而德无不全也。“犹作乐者,集众乐之小成,而为一大成也!”其意思为,孔夫子好比乐队指挥,能把演奏的内容融为一体,变成大型演奏,故称大成殿。

据有关史料记载,大成殿始于宋代。这里的大成殿为底式建筑,修建于明代。当时殿前有一大型露台,周围有栏杆,东、南、西面有石级可踏步而上,南下中有云龙纹图案石雕,可和北京故宫太和殿前的石雕相媲美。可惜,这样一座宏伟的建筑,在1959年9月13日下午4时,毁于一场无情的雷电之火。

魁星,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二十八宿之一,主宰文章兴衰,俗称魁星。一般应试得第一名者为“魁首”或称“魁甲”,即指状元。旧时孔庙或学府中都要修建魁星楼,以祭扫魁星,祈求功名顺利。

这里的魁星楼,建于明神宗朱栩钓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原楼于清末民初因失修塌毁。公元1986年,党和政府据历史资料,依原楼大小、高度及形体重建了魁星楼。此楼建在城墙上,显得更加高大雄伟。

【景云钟—七座碑亭】

我们穿过戟门,在东侧可以找到被称为天下奇物的景云钟。

景云钟,铸于唐睿宗李旦景云二年(公元7),故称景云钟,也叫景龙观钟。此钟高2.47米,重约6吨,用铜5000多公斤,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铜钟之一。它由25块铜模铸成,游客走近仍能看出铜铸弥合的痕迹。钟身分上中下3段,每段分3格,除下段中格为铭文外,其余均饰以各种不同的动物和飞天,造形生动而形象。32枚钟乳像一颗颗明亮的星星,均匀地布于钟身各处。据说它们具有装饰钟表面和调节音韵的作用。

钟上铭文共18行292个字,是唐睿宗李旦所撰写的,主要描述道教的神秘玄妙和对景云钟的赞语,还谈到此钟的铸造经过。

唐睿宗李旦铸钟,是为了纪念他的哥哥中宗李显。李显和李旦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三、四子,这两人都做过短时间的皇帝。唐代兴建的钟楼,毁于战火之中。明太祖朱元漳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在迎样观原址上又新建一座3层高的钟楼,悬钟子上层中央,早晚敲钟报时。这座钟移到陕西省博物馆后,1964年参加了在日本举办的世界名钟展,被选入世界名钟之列。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第一声钟响,即是景云钟钟声的录音;西安电报大楼的方形大钟报时的钟声也是景云钟的录音。

各位游客,我们基本游完了碑林的第一部分即碑林前院孔庙。最后大家数一数,从载门到大成殿的路两侧总共建有七座碑亭,亭亭形状相同。这些碑亭建于清朝历代,因为康熙、乾隆等朝都曾出动大军,与西北地区的分裂割据势力作战,每平定一处,皇帝就亲书庆功碑一座,竖立在这里。由于是皇帝的御碑,所以,按等级规定,每个碑都加盖碑亭。这些亭子在两侧是对称的,惟前院有一单列,原因是建到这里时,清王朝衰败了,再也没有竖碑和建亭的机会了。

【碑林的形成】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开始参观博物馆的第二部分,即闻名还逐的西安碑林。西安碑林为何如此出名?主要原因在于它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谓唐代石经,包括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书写的《石台孝经》和唐文宗李昂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艾居晦等人书写的《开成石经》等。这些石经原来都立在长安城务本坊国于监大学内(今西安城南文艺路一带)。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众多的志士仁人,为西安碑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碑林的创始人是北宋龙图阁学士吕大忠,是他亲自主持设计,基本形成了以《石台孝经》、《开成石经》为主的碑林陈列格局。

碑林的奠基人,首先当推唐代的韩建,是他把弃于郊野的唐石经第一次迁移到尚书省之隅(今西安市西大街社会路)。还有五代的尹玉明多次把石经迁入城内。两人为碑林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金元时期的任佐,捐钱筹划碑林整修工程;明代金石学家费甲铸为防止碑林拓印受损,摹刻充实碑林。还有大家熟悉的民国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捐给碑林《汉熹平石经残石》,使碑林第一次有了汉代碑石,而这碑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字数最多的珍品。土堆成山,水积成川,碑林就是经过历代中国人的辛勤努力,才成为今天的文化艺术宝库,当大家欣赏到这一块块来之不易的碑石,会产生怎样的感想呢?

【碑亭及《石台孝经碑》—第一室《唐开成石经》—第二室《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西安碑林广场。大家已经看到一座红柱绿栏双飞檐的碑亭。

亭子上中央“碑林”两字传说是林则徐写的。亭内竖立着唐玄宗的《石台孝经碑》。它是由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注释并书写,由宰相李林甫、国子祭酒李齐古主持,于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四年(公元745年)镌刻而成的御碑。整座碑是由高590厘米,宽120厘米的4石结体而成。碑冠、碑身、碑座,共用35块巨石组合。碑文用隶书书写,字体雍容爽朗,端庄大方,很值得游客们观赏、临摹和研究。碑冠上雕刻神龙,碑座上线刻双狮和卷草纹饰的三层石台垒起,显得庄重魁伟,气象不凡。据说当年碑刻好后,李齐古把拓本呈给唐玄宗过目,唐玄宗又写上了“孝者,德之本”鞠批文。

当我们来到西安碑林第一室时,会有一种进入巨大的石质书库的感觉,因为这里陈列着中国目前仅存的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经刻石。

在印刷技术还不发达的唐代,为避免士子们在学习时传抄的错误,并能永久保存,特刻石经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务本坊国子监大学内。由于这套石刻经书刻于唐文宗李昂开成二年(公元837年),所以又称《开成石经》其内容包括我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的《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礼仪》、《礼记》、《左传》、《公羊传》、《毂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13部经书。前12经共114石、228面。每石高216厘米,宽83厘米至99厘米不等,共65.0252万字。如215石至222石的《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记载孔子言行的一部专集,共分20篇,包括孔子关于政治、教育、文学等方面的言论,由孔子的再传弟子编辑于战国时期,是研究孔子和初期儒家学说的珍贵资料。说它是世界上最重、最大的一部石书是一点也不过分的。不知道游客们是否赞同这个观点?

参观第二室时,大家一定会奇怪:怎么在这体现中国古文化的西安碑林中也会出现刻有外国文字的碑石?其实在西安碑林中,刻着外国文字的碑石有好几块,最为著名的就是眼前这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它高279厘米,宽99厘米,共32行,每行62字。“大秦”是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泛称。景教是__中斯脱里派的中国称呼。景教在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传到长安。此碑立于唐德宗李适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是由景教僧景净述事,吕秀岩书写。看到这里,大家是否能体会到中外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渊源呢?

【盛唐书法名家颜真卿】

各位游客,不知道在你们之中是否有书法爱好者?大家应该知道,中国初唐有四位大书法家,他们分别是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他们是二王(王台之、王献之)书体的继承人,然而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应该是盛唐时期的颜真卿。

如果说西安碑林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百花园,那么颜真卿的书法则是一朵争奇斗艳的奇葩。颜真卿是怎样一个人?他是盛唐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官至平原太守、太子太师等职,为唐朝名垂千古的忠烈大臣,人称“颜平原”。他一生为人刚毅正直,屡遭权奸陷害与排斥,最后为维护唐朝统一,以身殉国,被人尊称为“颜鲁公”。颜真卿善楷书和行草,他博采众家之长、独创自己风格的书法艺术,把民间酝酿已久的书法革新推向了高潮。他一生留下来的书法作品有70多种,在西安碑林这座书法艺术的殿堂里,陈列的颜真卿真迹有6处。如第二室中的《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为千福寺和尚楚金一书写的墓碑,44岁时书写。其特点是字体端正,苍劲有力,结构严密,更多地保留了晋和初唐楷书的风格。还有挥洒自如的《颜氏家庙碑》、劲挺豁达的《争座位稿帖刻石》均在第二室,浑厚雄健的《臧怀恪碑》、气势磅磅的《郭家庙碑》、丰润饱满的《颜勤礼碑》均在第三室。游客们可以根据颜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去体会、去感受。

【诸遂良、王羲之与《大唐三藏圣教序碑》】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第二室,各位游客已经看到有两通位后三藏圣教序碑》。一通是王羲之的墨迹;一通是唐代大书法家请遂良的手笔。来过西安旅游的人还知道在离此不远的大雁塔上还有两通碑,一通是《雁塔圣教序碑》;另一通力《雁塔圣教序记碑》。游客们会问,古人为什么要坚那么多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呢?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又怎么能为唐人书写碑文呢?

首先我们要搞清碑文内容。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里的唐三藏可谓家喻户晓,其实这小说的主人公还真有其人,是隋末唐初的玄奘大法师。玄奘法师曾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人离开长安去印度,沿丝绸之路长途跋涉,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先后共在外。当他满载657部梵文佛经回到长安城时,唐太宗非常激动,为表彰他的印度之行,亲自撰写“三藏圣教”的序文和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的碑文内容。

现在我们先看褚遂良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褚遂良是杭州人,唐太宗时曾任中书令、诗书等职,为官清正,深受皇恩。太宗晚年,托身后大事于他,可见这位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话遂良不同于一般大书法家。只是他后来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被贬为爱州刺史。请遂良写的位唐三藏圣教序碑》共有两处3通,一处是镶在大雁塔台上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另一处就是眼前这通《同州三藏圣教序碑》了。那么游客看到这里会问:褚遂良为何要写3通圣教序碑呢?传说,唐太宗时期,李世民令褚遂良当场书写《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事后,请遂良自己感到在皇帝面前书写碑文过于拘谨,现场发挥得不够理想,便又重写了一通《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世称《同州三藏圣教序碑》。

王羲之的大名恐怕没有人不知道了。他也是浙江人,居会稽山阴,初任秘书郎,后任征西参军、江州刺史等职,官到有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的《兰亭集序》是胜炙人口的名篇,千古流传。据说唐太宗酷爱王羲之书法,曾下令由国库出重金购买王羲之真迹,经他珍藏的王羲之墨宝有2200余件。所以,历史上曾有唐太宗骗取《兰亭集序》陪葬昭陵的故事。至于王羲之为唐人写碑与唐太宗崇佛和爱王羲之书法有关。唐弘福寺沙门和尚怀仁,是唐初的一位知名书法家。为了使皇帝写的碑文和王台之的书法珠联壁合,经久传世,怀仁决。小集字勒石成碑。这时王素之已去世200多年,惟一条件是有大量王体真迹。为此,怀仁和尚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花费巨大代价,历经24年才完成这通特殊的丰碑。

各位游客,西安碑林的参观到此结束。有兴趣的话,您还可自由游览其他碑刻,但愿今天的参观能给您带来艺术的启迪、知识的收获。谢谢!

篇2:西安碑林游记作文

今天爸爸带我去碑林博物馆,我便问什么是碑林?爸爸对我说:“碑是一种石刻的、用于墓志、记史、传播文化、文字鉴赏的一种文字记载形式;由许多许多的碑集中在一起好似树林一般错落有序,所以称为—碑林。”西安碑林历史悠久,当时为了保护因战争被遗弃于市井的《开成石经》、《石台孝经》及颜真卿、柳公卿等所书的著名石碑而兴建的。

与爸爸一路聊着天,很快我们便来到了碑林博物馆,在离售票处不远处,有两个扇形的带有喷泉的小水池,整个周围都是古香古色的建筑。由于太想知道里面到底有多少石碑,竟能成为碑林,就急匆匆的往里走去。

进入大门我最先来到的是《桃花依旧》,这里为唐代诗人墓志,一进门一首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先映入眼帘,往后走去,就看见许许多多的石碑,每个石碑上都刻有成千上万的字,每个字都刻的刚劲有 力,不同的石碑上面字体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楷书,有的是篆书等等等等,每块碑都展现着自己的特性,我只感觉一篇篇龙飞凤舞的字体,我竟然没有几个字能认识!有点无地自容呀,看来自己的所识还是太少了!

不知不觉中,我们竟然在里面待了快一天了,对碑林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那孝经碑,因为它让我懂得自古至今人们为什么会代代相传“百善孝为先”!

篇3:西安碑林游记作文

今天,我去了碑林博物馆,在那里,我看见很多的碑石,那些碑石都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我能见到它们,真是太高兴了。

我们一走进去,就发现了六座亭子,我们再往里走就发现了座大的亭子,我们看到了上面的碑林两个字,我立刻发现碑林的“碑”字少了一撇,难道林则徐写错字了吗?根据讲解员的介绍,我才知道了:原来书写这两个大字的林则徐是有意将字少写一笔,因为古代在书法界,讲究对称,少写一笔会更有美感。

我们往第一展厅走,那里面有很多的碑,碑上的字体有草书、行书、楷书、隶书,还有小篆,每种字体都各具特色,有的字体娟秀,有的行云流水,还有的豪放大气。里面珍藏了很多书法大家的作品,有柳公权、颜真卿、王羲之、唐太宗等等。

展室里的石碑不仅造型百出,碑上记录的事也是五花八门,还有文字游戏《画里藏字》碑,乍一看,是一幅漂亮的竹子,可走近仔细看,却是一个个字,还是一首诗呢!画即是字,字即是画,字画合一。更有的碑刻的是地图,图上“每六寸折地一里”标注得清清楚楚。当时没有测量仪器,地图还能画的如此精准,真是不可思议。

走出博物馆,可我的心还在那一块块碑、一个个字前。这次参观,使我认识到了书法艺术是中华文明的奇葩,字写的好,不仅是看起来美,更是为了准确地传递信息。通过这次参观,端正了我写字的态度,教会了我怎样把字写好,树立了我写好字的信念。

篇4:西安碑林之旅优秀作文600字

今天我参观了被誉为“文化历史宝库”“书法艺术殿堂”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它是由孔庙、碑林和石刻艺术馆组成的专题性博物馆。肃穆庄严的西安孔庙和令人叹为观止的石刻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最令我震撼的还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圣殿—碑林。

来到碑林,我犹如置身于碑的森林。走过一间间藏室,仰望着一座座碑石上的文字,我仿佛畅游在历史的长河中。从九百多年前开始,一代代有识之士为使碑石文化不被人们遗忘,他们耗尽心血集藏石碑,并竭尽全力保护它们不受战火的摧残,才有了今天恢宏的碑林。从秦篆汉隶到魏碑,唐宋明清诸多大书法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真迹,里面有我们所熟知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这样的大师。

看完了这么多的碑石,最令我难忘的还要数“开成石经”。有人说:“如果将碑的历史比做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那么‘开成石经’便是它的源头。”“开成石经”共刻114石,每石高约2米,均双面刻字,共计228面。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礼仪》、《礼记》、《春秋左传》等十二部历史巨著,共计160卷,65万字,有着“石质图书馆”之美誉。讲解员告诉我们,在开成二年时,印刷术还不够发达,当时的学子没有教科书,他们只能相互借书来抄。皇上知道后,害怕这些学子出现传抄的错误,于是命人将这些知识无误的刻在石碑上,供那些学子去抄。

在讲解员娓娓动听的讲解中,我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文字变迁,比如古代的“光”字的写法就与现在不同,原来的“光”字上面是一个“火”,下面是一个“儿”,是一个十分形象的象形字,而现代的“光”字上面是一个“小”,下面是一个“兀”,它已完全没有象形字的特点和意义。

石碑上的汉字告诉我,古人用最软的笔写出了最硬的字,顶天立地、落落大方,而现代人在电脑出现以后,动手写字的人越来越少,写一笔好字的人越来越少,提笔忘字的人越来越多。我不想成为其中的一员,我要将中国文字的艺术传承下去。

篇5:西安碑林之旅优秀作文600字

11月19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不时有凉风吹在人身上,舒服极了。我们五年级三班全体师生来到国家4A级景区——西安碑林博物馆学习、参观。

导游说:“西安碑林有七个碑石陈列室,八个碑亭,两个时刻艺术室,六个墓志陈列廊和四个临时展览室。珍藏了从秦汉到明清多个时代的碑刻,是石刻艺术的宝库。”

走进博物馆大门,远远就看到一个华丽的.碑亭,它雕刻精美,颜色华丽,高高立在广场中间,它的后面是连成片的柏树。走近亭子,里面立着一大块石碑——著名的石台孝经碑,它是中国最完整的古代石碑,碑顶雕满了云朵状的双层皇冠,雄伟极了。听导游介绍,它是天宝四年,唐玄宗李隆基亲笔题写的真迹,石碑总高超过六米,是碑林中最壮观的石碑。

绕过石台孝经碑,顺着青石板路向里走就到了碑林第一展室,里面陈列了许多名家真迹,有的十分精致,有的略显粗糙,有的娟秀清新,有的粗犷豪迈,真是各有千秋。

不知不觉来到第四展室门前,迎面便闻到一股油墨的清香,原来是工人们在制作拓片,只见他们熟练地用毛笔把墨汁涂在一个印章状的布包上,然后均匀地在宣纸上印压,一张拓片就形成了。导游说这是涂有特殊药水的宣纸,它们先经过处理,会按照碑面的凹凸自然变形,干了之后经过吸油墨水的布包拓印,就成了黑白分明的托片了。参观完拓片制作,向右走,来到国画作品碑刻的展区,我不禁发出了感叹:“人们把文字乃至书画雕刻在石头上,要付出多少心血啊,不但把字的顿笔、运笔、回笔刻得十分精致,还把画的勾、皴、点、染也刻得惟妙惟肖,真是不可思议呀!”

出了第四展室,我们又依次游览了五、六、七号展室,随后我们来到了一处幽静的小花园中,花园四周是古色古香的中式连廊,地上的石板路凹凸不平。园里有苍劲的古松和绿油油的草坪,园子的一角竖立着几排整齐的石桩,有一人多高,上面雕刻着动物的形象,据导游介绍,这些石桩是古代拴马桩,雕刻的动物不仅用于装饰,还有吉祥的寓意,如猴子代表“代代封侯”、马代表“马到成功”等等,别有一番趣味。

走出花园向右转,就来到了石刻艺术室,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石犀,足有四五米高,导游踮起脚尖、伸直胳膊甚至连手指都没有一点弯曲也碰不到它的下颌,十分雄伟。仔细观看,它的雕刻太精细了,连肚子上的细小皱纹都雕刻得细致无比。导游说这是看守皇帝陵园的巨兽,重约十吨,使用一整块巨石,是动用了大批人力,花费数不胜数的金钱和漫长的时间雕刻而成的,是无价之宝。

参观了各个展馆,游览已接近尾声,我们仍然沉浸那些凝聚着古人智慧的珍宝之中,临别时,我们依依不舍地在石台孝敬前合影留念。今天的游览使我受益无穷,这次经历令我永远难忘。

篇6:西安碑林之旅优秀作文600字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观了碑林博物馆,它坐落在书院门一座古色古香的街上,碑林博物馆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有着4000余件石碑,因此有着中国书法和石刻艺术宝库之称。

进了碑林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块很大的石碑是唐朝皇帝李世民写的字,字体很大、很豪放,不像汉朝的字很细、很秀气,虽然这些字很大,但是有一面上面刻的字很小是楷书,其他三面写的字都是瑶书,这个石碑上的碑额上的装饰很华丽,上面刻着一条条青龙,因为这个上面刻的字是皇帝写的。字。在博物馆里不光有李世民的字,还有王羲之、柳宗元、颜真卿、苏东坡……等许多名人的字,在王羲之死后的200多年,唐朝要刻一个名叫兰亭序的石碑,兰亭序是王羲之写的,可是当时他已经去世了,唐朝就开始向民间各地搜集他的字,并且花重金收集,因此“一字值千金”就这样流传下来。

在往后走,我们来到了一个展厅内,这个展厅有很多石头做的雕像,都是些十分巨大的猛兽,因为古代人很迷信,皇帝死了以后就要把这些放在他的坟墓前来保护他的坟墓。在这个展厅内,还有6幅雕像都刻得是马,其中有两副雕像是复制品,我最喜欢的一匹叫做白提乌。

参观完碑林博物馆,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知道很多书法家,觉得刻在这里的字很漂亮,我以后也要好好练字。

篇7:西安碑林之旅优秀作文600字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了碑林博物馆。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大门前的水池,它建于元代,为一座半月形的水池,池壁以青石垒砌而成。 我和妈妈继续走,看见了“景云钟”,钟的体积很大,铸有飞天、翔鹤、、腾龙、朱雀、独角独腿图案,四角还有4朵祥云,正面还有290多字,字体是我喜欢的楷书。我走进看上面有文字。转身看去,对面是“大夏石马”,石马的头是长方形的。当我来到碑林广场,只见《石台孝经》碑高高的立在广场上,我看了看介绍,才知道,它被誉为“迎客第一碑”,它刻于唐玄宗天宝四年,高约610厘米,共4面,每面宽120厘米。碑文是孔子写的《孝经》,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群如事父”,认为“百善孝为先”碑文是唐玄宗李隆基以隶书抄写,碑文上的字迹清新,秀美多姿。

最令我难忘的还要数“开成石经”。有人说:“如果将碑的历史比做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那么‘开成石经’便是它的源头。”开成石经”共刻114石,每石高约2米,均双面刻字,共计228面。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礼仪》、《礼记》、《春秋左传》等十二部历史巨著,共计160卷。

这次参观,让我感受到了书法的精深、书法之美。也让我领略了祖国书法石刻艺术的博大精深。

篇8:游碑林小记作文600字

游碑林小记作文600字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我国最著名的石碑收藏艺术馆,作为西安人,我借国庆之际怀着敬仰之情走进了西安碑林博物馆,来一睹它的风采!

他坐落在闹中取静的文昌门内,三学街口,建于公元1087年,距离现在已经有九百多年历史,馆区内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11个展室,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馆区内幽静庄严,让人肃穆起敬!

碑林不愧被誉为中华书法艺术宝库,石刻艺术的殿堂,这里保存了大量珍贵的书法艺术资料,其中有最著名的颜真卿的楷书,化瘦硬为雄浑,气势恢宏,有欧阳询,虞世南的书法真迹,还有最著名的书法大师王羲之的宝墨,今天,就让我来说说王羲之在行书上的杰出造诣!唐太宗喜欢王羲之的.书法文笔,曾一度在民间收集他的宝墨,这早已被人们传为佳话!王羲之被人们称为书圣!他最大的成就在于把质朴书体变为笔法精致,美轮美奂的书体,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王羲之在年少之时,每天都不停的勤练书法,写完后就在门前的池子里洗笔、砚,久而久之这池水就变成了有名的墨池,后来在卫夫人的指导下,书法大有长进,王羲之为了博采众美,他去了很多地方,看到了很多名家的书法作品,他取长补短,独创字体,从而超越了前人!

我随讲解人员带领着穿梭在大大小小的石碑间,不由对古人肃然起敬,看着那碑文上的石刻时而恢宏时而柔软,总感觉得中国书法的博深和伟大!

我恋恋不舍得徘徊在碑林,神往与古代大书法家的字体间,留恋不舍。

篇9:游西安600字作文

游西安古城

今天是游玩古城西安的第二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坐上了旅游大巴,因为今天我就能见到神往以久的“兵马俑”了。

汽车大约行驶了1个多小时,我们就到达了临潼县郦山脚下,远远望去整座山形状好像一匹黑色的骏马。你知道吗?山腰上还有一个不起眼的小石洞。你可不要小看它!它可是一个景点呢!因为在西安事变中,蒋介石就在这里被抓获的,所以它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

随后,我们又游览了华清池,它是因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传说而名声远播的。华清池的历史非常悠久,相传在西周时期,周幽王就曾在此建骊宫。

我们还去了秦始皇陵,整个皇陵规模宏大,听解说员阿姨介绍,光它的修建时间就长达37年之长,墓内机关重重,里面埋藏着众多的珍贵文物。但可惜的是,迄今为止却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能挖掘。

参观完秦始皇陵,我们又一路前行,来到了皇陵东侧的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听说兵马俑最早是由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到现在为止一共发现了三个坑,其中一号坑最大,坑内有许多陶俑、陶马。我站在上面往下望去,整个场面规模宏大,场面威武,自己就好像置身于千军万马的战场上。我深深地被这个几千年前的地下王国所震撼。我还知道,许多青铜兵器,虽然埋在土里有两千多年,却依然刀锋锐利,闪闪发光,你能说这不神奇吗?难怪它会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我真佩服我们的祖先。最令我兴奋的是我这次还有幸见到了第一个发现“兵马俑”的杨老先生,并得到了他的签名。

参观完秦始皇兵马俑走在光滑的石板路上,我感慨岁月之手的神奇,送走时光,却留下了历史的真迹。

篇10:游西安作文600字

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城市,历史上叫做长安。它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从建设到现在,已经有3100多年的历史。它曾经是我国古代12个朝代的首都;有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从这里开始;著名的唐僧西天取经,也是从这里出发;它目前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

我们西安最大的特点是,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特别多。一进西安,你就会看到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城墙。城墙的历史,已经有630多年。它高12米,宽度比高度还厚3—6米,看起来非常雄伟壮观。城墙把古城分为城里、城外两个部分。城里最著名的旅游景点是钟楼,还有鼓楼和碑林博物馆;城外有大雁塔、小雁塔和我国目前最大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钟楼处在西安的市中心,是我们西安的标志性建筑,说到钟楼,人们就会想到西安;说到西安,人们同样会想到钟楼。钟楼和鼓楼,都是以古代放置大钟和大鼓而得名,听说钟楼上放置的`那个大钟,足足有5吨多重呢!

碑林博物馆,那就更神奇了。它距今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 里面有8座游廊和8座碑亭,收藏了从汉代到清代的碑石共2300多个,上面有隶书、草书、行书等各种书法,可都是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杰作。热爱书法的小朋友,你一定很希望去那里看一看!

再说城外的大雁塔。凡是来西安的人,都要去那里看看。那可是当年唐朝皇上为了保存唐僧去西天取回的经书和舍利子,而专门为他修建的,至今已经有1355年了。

说了这么多,还有最精彩的没给你介绍呢!那就是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哪里有好多好多的秦代兵马俑,他们身材高大,形象逼真,身披盔甲,手拿兵器,排成一个个的方阵,好威武啊!凡是来过我们国家的外国元首和我们国家的领导人,都去那里参观过。美国总统克林顿和他的夫人和女儿,还下到正在挖掘的俑坑,和兵马俑一起照过像呢!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在我们西安附近,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如黄帝陵、秦始皇陵、法门寺、武则天墓、杨贵妃墓等等。还有其它大大小小的黄帝陵墓共70多处。

我们西安不但古迹多,而且交通也很发达。到西安来,不管你坐飞机、坐火车都非常方便。我们的火车站就在市内,飞机场离市内也只有半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的市内交通也很方便,公交车、出租车满街都是,有一环路、二环路、高架桥、立交桥,还有绕城高速公路。总之,不管你去那里,保证方便。

朋友,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动心了吧,那就请你尽快到我们西安来旅游。我们西安的小朋友欢迎你!到时,我还可以给你做个小导游。

篇11:小学生游西安作文600字

盼望了一个晚上,我们终于等到了游世园时刻。舅舅和舅母带着我和姐姐哥哥高高兴兴地进入了世园会的大门。

世园归划很漂亮,我们按照地图的指南,先来到了荷兰馆,荷兰馆的外形设计最为特别,看着好像是用竹子拼起来的,馆内,有许多许多工艺品。突然听见哥哥大声在赞叹屋顶,我抬头一望,哇,房顶上,有两块玻璃板,玻璃板上流动着清澈的水,看上去真美。我们出了荷兰馆,看见一群人站在后面,我也跑过去看了看究竟,原来是一辆脚踏水车,很多人都在踩,我和哥哥也很好奇,我们也排在队伍的后面,轮到我们的时候,我和哥哥一起上了水车,可是我们无论咋踩,它都只动一点点,我们只好下来,后面还有人呢。

我们累了,在找休息的地方时,无意间看到了一个外国人在做冰淇凌,凡是买他的冰欺凌,他都会做一些搞笑的动作来逗你笑,大家都在笑,我肚皮都笑疼了。随后,我们便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又来到了沙雕场,那里的雕像都是用沙子垒起来,在进行雕刻的,雕像都是各式各样,那些都是一些人物,沙雕场还有一些没有进行雕刻的沙堆,那是专门为游客准备的,我和哥哥迫不及待的坐了下来,玩起了沙子。

我们还参观了很多很多馆,只不过上面的是我最喜欢的,大家也去看世园吧。

篇12:小学生游西安作文600字

六朝古都西安是我盼望已久的地方。今天,我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

舅舅带我们刚走进西安,我就感觉到一股不一样的文化气息。道路干净整洁,各种各样的名胜古迹到处都是,中外游客人山人海

一来到西安,我首先去了兵马俑。兵马俑是世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它是由几个农民在1974年发现的。那天,他们正在打井,忽然在井底里发现了一些陶质碎片,立刻报告给生产队,生产队又报告给上级。这样,震惊中外的兵马俑才重见天日。

到了兵马俑1号坑,我立刻被这里的气势所震憾了。一排排泥士兵持着兵器、迈着整齐的脚步往前走,一驾驾马车列入其中。我在他们那坚定的眼神中,仿佛看到那英勇杀敌、浴血奋战的场景。我不禁肃然起敬,在心中默默的喊着:我终于明白了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接着,我又到了2号坑。2号坑里比1号坑小,仍然是一排排气势气势恢宏的战壕,偶尔能看到一些陶俑兵的断壁残垣,但绝大多数仍埋在土下。由于时间关系,3号坑我没去,深感遗憾。

看完我又去看明城墙。西安的城墙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城墙了。他是由朱元樟修建的。当时,朱元樟怕南京农民起义,就在西安修建城墙,准备在农民起义时逃到西安。

欣赏完西安的城墙,我又看了西安的钟楼、大雁塔这些都景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游完西安,我们一行人不禁感叹道:西安真不愧为六朝古都!

篇13:小学生游西安作文600字

在西安玩的这几天,我们都玩的很快乐,可是,时间过得真快,舅舅和舅母都要回去上班了,我们要回去了,我和哥哥姐姐都很不情愿,都不想离开西安,还想玩,但是没办法,我们只有服从。往回走可不是原路返回,而是走西汉高速,这条路真是好走,我们一路上又说又笑。一边嗑瓜子,一边听音乐。还真过得滋润。

路过汉中,舅舅舅母说要在汉中住一晚上,真巧,我们汉中有房子,舅舅有我们家钥匙,我邀请舅舅舅母哥哥姐姐到我家去住,舅舅舅母毫不犹豫的同意了,这样我们还可以省下住酒店的钱,我和哥哥高兴地抱在一起跳来

跳去,心里想,这次我可以当一回小主人了。

到了汉中的家,我给舅舅舅母说了每样家电的用法,饮水机没水了要往里填自来水,每次不能超过水位线,洗澡的烧水器在哪,空调遥控器在哪里,还有电脑密码,我都一一的告诉了舅舅舅母,还真像个小主人。

第二天早上,我们就要回镇巴了,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我的房子,我们买了一些小吃,便上了车,踏上回家的路程,开始我和姐姐哥哥在车里疯狂地玩,疯狂的吃,可不一会就晕的不得了,还好堵了20几分钟的车,不然,我们都要吐了。

终于到镇巴了,舅舅舅母把我送到家门口,我打电话让爸爸妈妈来接我,结果爸爸妈妈不在家,他们姑姑的新家等我,啊我才出去几天姑姑就搬新家了,姑姑住新房,可是我最期盼的日子,我一路小跑,到了姑姑家,看到姑姑一家住上了新房,我很高兴。

去西安真好玩,但是回家更好!

篇14:游西安兵马俑作文600字

期末考试后,爸爸、妈妈和我去西安玩了几天,在那里我们游了不少的景点,第一天就去了兵马俑。

7月5日阳光明媚,我们坐车来到了秦俑博物馆(就是俗称的兵马俑),我们最先看了环幕电影,那部电影讲秦王赢政统一了中国后,开始建造兵马俑,完工后不久,项羽灭亡了秦国,把兵马俑几乎破坏殆尽。后来一位当地杨爷爷打井时挖出了一个兵马俑的头,从此世界第八大奇迹才得以重见天日,全世界的游人们知道后纷纷赶来参观,给当地人带来了好处,所以当地流传一幅对联,上联是“翻身不忘共产党”,下联是“致富全靠秦始皇”,横批是“感谢老杨”。

接着我们来到了兵马俑一号坑,是规模最大的一个坑,有很多秦俑,排成了整齐的军阵。爸爸告诉我这些秦俑刚挖出来的时后还是彩色的,因为氧化,全变成了灰色。这些兵马俑的神情都很严肃,军阵两旁的人都是朝着侧面站立的,是为了防止敌人从侧面攻击,其他人都是朝前站立的,显然是向前攻击的。但他们手里空空如也,没有武器。爸爸告诉我这些秦俑以前是有武器的,大多数被项羽拿走了,剩下的被工作人员拿去保护起来了。我们还去了二号坑和三号坑,二号坑因为科技限制基本没有发掘,三号坑是个指挥部。我们最后去参观了珍宝馆,那里面有很多珍宝,我最感兴趣的是铜马车,铜马车有两个,他们的构造非常精制、复杂,即使现在看来也很了不起。

我多想要快快长大,多学点知识,这样就可以把兵马俑全部发掘出来,这样就可以使博物馆更充实,兵马俑更绚丽。

篇15:游西安兵马俑作文600字

各位游客;欢迎来到秦始皇陵兵马俑参观,我姓姚,您可以叫我姚导。好了,长话短说,我们进去游览吧!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一号坑展区,游客们:看着前面那个大标识,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标识,它之所以放在这儿,就是因为秦兵马俑既是世界遣产,也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就让我们带着好奇的心情进去参观吧!

大家往下看看,这个雄伟的长方形军阵就是一号坑里的陶俑,一号坑里的陶俑是三个俑坑之最,有六千多个,它面积也最大,总面积14260平方米。游客们,您可别小看这军阵,这军阵的次序是很“科学‘的!第一排到第三排是弓弩兵,它们的任务是用弓箭扫除敌人的先锋部队,掩护骑兵步兵冲锋。第三排到第五排是骑兵,第五排到第十排是步兵,这俩兵种联合起来,应是秦军的主力部队,最后几排,全是战车,游客们,请您来想一想,秦军的次序这么分明,怎么不可能百战百胜呢?大家跟我来看二号坑。

咱们现在来到的'二号坑展区,二号坑的陶俑全是彩绘的,因为在地底下埋藏了两千多年,早已经氧化了,所以现在只能看见彩陶上的一点儿点儿颜色。其实,二号坑是战斗总指挥部,大家看一下坐在宝座上的人,他就是统帅,再看看两旁的护卫,个个神气的样子,您想想秦军是多么威武。

好了,我来给大家讲讲三号坑,三号坑的作用是用来祭祀的,这是古代秦人为了请求上天保佑而做的,当然,这是一种无知的表现。

就这样了,我们参观完了秦兵马俑,快乐地度过了这次游程,相信您一定有不小的收获!

篇16:游西安兵马俑作文600字

我开始了长达五日的西安之旅。虽然厦门起飞的航班误点了,但丝毫不影响我的激动心情。到了西安咸阳机场,已是夜晚十点多,接机的叔叔已早在机场等候多时,经过近一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酒店,为了保证第二日的游玩质量,快速洗涮后我倒头就睡。

27日的行程是参观秦兵马俑,我们早早来到兵马俑博物馆售票口,只见不少高鼻梁白皮肤的外国人在有秩序地排队买票,倒是像我这样黄皮肤面孔的游客寥寥无几,嘿,没想到老外也认同“不看兵马俑,枉来中国行”的说法。

进了兵马俑一号坑现场,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有序的兵马俑阵,导游告诉我们,秦兵佣是千人千面,不像汉兵佣的千人一面。果不其然,各秦兵佣的表情不一,他们的动作也是千姿百态。讲解员还告诉我们一号坑的前三排都是步兵佣,他们手执弓弩类远射兵器,脸上一幅视死如归的悲壮神情,号称敢死队或前锋队。

咦,第一排敢死队怎么少了三人呢?讲解员解释道那三个被陵东的杨老汉抗旱挖井时捣碎了,无法复原了。当地村名说,兵马俑的发现,归功于杨老汉,如果当时他挖井时向左偏了几厘米,可能现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就不是西安的兵马俑了。因为兵马俑的发现,涌来了成千上万的游客,也带领了陵东的老百姓走上致富之路。

我们还参观了二号和三号坑,二号佣坑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而展览中的秦陵二铜车,其工艺之复杂,做工之精巧,技艺之卓越,更是令人赞叹不已。

走出兵马俑博物馆,大家不由得感慨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兵马俑是全世界的一个奇迹,他让外国人赞叹,也让我们中国人自豪!

篇17:小学生游西安作文600字

今天早上,爸爸妈妈下班回来告诉我,舅舅他们一家要去西安,妈妈问我去不去,妈妈还告诉我,与我同龄的姐姐哥哥也要去,我高兴极了,这么好的机会,我怎能不去呢?肯定要去。我赶紧收拾洗漱用品,吃完妈妈煮的酸菜面,就去了舅舅家。舅舅他们还没吃午饭,我在一旁静静地等待着,等舅舅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我们就上了车。舅舅的一个朋友告诉舅舅,有一条路比别的路要近一些,可舅舅没走过那条路,舅母劝舅舅还是走经常走的路,可舅舅一向都是决定了的事不会再改的,他一定要去尝试一下。

刚上车走出没多远,由于镇巴正在改造公路,就开始堵车,大约堵了1个小时左右,我们利用堵车的时间,做了做一些小游戏。终于,路通了,从西乡上高速,我们一路上有说有笑,一点也不晕车,也丝毫都不担心舅舅走错路,我们走的那条高速隧道一个接着一个,每一个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

转眼间就到了下午,舅舅不知怎么走了,路好像走错了,我们便下了高速,找了几位老乡问了问路,然后就停下来找了一家馆子吃饭,其实我们的肚子早就咕噜噜的'开始抗议了,大家都饱餐了一顿。又开始上路了,我们都笑舅舅,要是走以前经常走的路,早到了,现在,还远着呢。我们从哈哈大笑转为了呼呼大睡,舅舅和舅母轮流开车。

终于到了西安,由于到西安天已经黑了,西安的夜景非常美,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真是流光溢彩。坐了一天的车,我们都累了,舅舅找了一家酒店,我们休息了起来,为第二天的活动充电。

篇18:游西安古城墙作文600字

古都西安,最有气势和最具王朝标志的,要数古城墙了。不管你从东南西北哪个方向来,无论你是高官要员或平民百姓,它都以雄伟庄重的姿态迎接着你,那厚实的墙体和顶上凸凹起伏排列整齐的垛口,让你眼眸一激,精神一振。也只有钻过了高大的城门洞,你才会真正觉得:我走进汉风唐韵里来了。

你想想,很多年前,在广袤平坦的关中平原上,一座大城突兀耸立,该有如何的威慑力量。它周长13.7公里,5 984个垛口,每个垛口立一名士兵,手中的刀剑在夕阳的照射下熠熠闪光,如果同时呐喊,其势何等壮观!

就是在如今,周围的高层建筑林立,古城墙的坚实感和稳重感依然不减,它好像一位历经风霜的历史老人,静静地蹲在那儿,欣赏着玩具似的高楼在搭积而起,对任何变化及喜乐,它都不动声色。

西安城墙的建筑,是一个严密的防御工程体系。它呈梯形结构,上宽12~14米,下宽16~18米;四城门有瓮城,上筑城楼、箭楼,四角有角台角楼;城周有敌台、敌楼,外围有护城河及吊桥。难怪一位美国建筑学家游览城墙后说:太伟大了,这是人类的财富,是你们的无价之宝。

西安城墙的形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美学观念。它是一个规则的长方形,城楼相对,四条大街,中间座落着一个钟楼。

对于西安这座城,近年来不断有人提出批评,无非是说它太封闭太保守,不利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其实这些与城市的建筑结构无关,只是一种托词。另外,有些东西也需要封闭一些,比如酒,窖藏的时间越长越好。还有文化和文物,加强保护并不是坏事。

人有人气,一个地方也有地气。古都西安正因为有了这道城墙,它存蕴的那股中华民族的古老的文化之气才没有散落,才没有烟消云散。

外地人到西安来,看的就是文化和文物,这是西安人应该珍惜的。

西安城墙的四道主门都有名称,东曰长乐,西曰安定,南曰永宁,北曰安远。出东门直行就过潼关,进中原,跨入康乐之地。西门外则是古丝绸之路,是外贸和物资交流的通道,平定和安稳十分重要。南门外不远处就是秦岭,它是长安城的坚强后盾,秦岭的背后系巴蜀和荆楚之地,都是稳固的后方。只有这朝北的安远门任务最重,因为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陕北的长城一带战争不断,许多将军都饮酒誓师,铁骑出北门,直驱长城外的边塞,平定叛乱守关固疆。

古城墙的每一块青砖上,都印满了层层叠叠的足印和手纹,都藏载着许许多多的传说及故事,那么厚重那么高大,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读完它呢?

站在城墙下,我显得很渺小。

篇19:游碑林作文

10月5日,在这个令人欢喜的日子里我和爸爸一起去了祖国宝贵的书法艺术博物馆---碑林博物馆。这里碑石如林,所以称为碑林,它简直就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宝库,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里感受一下祖国的宝库吧。西安碑林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圣殿,因碑石如林而得名。北宋元祐二年便有了拯救文化,集藏碑石的愿望。策划是,1087年将第一批碑石移入“府学之北墉”。经过宋元明清历代人的搜集和保护,终于使今天的西安碑林成为拥有近三千余方藏石的'中国最大的碑石聚集地和最为丰富的书法艺术宝库。

其中颜真卿的楷书“结字端庄,宽润舒朗,气势雄强,骨架开阔。”“方形外拓,横细竖粗非常鲜明,方圆转折的笔法清晰。”很多人都很喜欢颜真卿的字,我就是其中一员。

雄伟的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使我觉得一定要努力学习,发扬光大!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让我们的祖国走上巅峰,成为世界最富强最团结的国家!

小学生游西安作文400字

西安景点导游词600字

参观碑林博物馆400字作文

游西安世园会小学作文300字

难忘的西安之旅作文600字

逛西安回民街600字作文

中国翰园碑林五年级作文

西安兵马俑作文

描写我的家乡西安作文600字

西安的钟楼作文

游西安碑林作文600字(精选1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游西安碑林作文600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