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生意经”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青蛙看海》二年级语文教案,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青蛙看海》二年级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目录
- 第1篇: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教案第2篇: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教案第3篇:《青蛙看海》二年级语文教案第4篇: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第5篇: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知识点第6篇: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常用知识点第7篇:语文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说课稿第8篇:二年级语文上册《青蛙看海》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9篇:二年级语文《两只青蛙》优选教案及反思第10篇:二年级语文《两只青蛙》优选教案及反思第11篇:二年级语文《两只青蛙》优选教案及反思第12篇:语文 -青蛙看海第13篇:《青蛙看海》教案第14篇:二年级青蛙看海教学反思第15篇:青蛙看海(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16篇:青蛙看海(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17篇:青蛙看海(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初步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请小朋友们看图片。(放大海的图片欣赏)说说你感觉大海怎么样?是啊,有只小青蛙它呀也很想去看看大海,可是它碰到了一座高高的大山(老师板画高山),那么它是怎样登上这么高的山,看到大海的呢?今天老师带小朋友走进《青蛙看海》这个童话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2、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学生边说教师边在题目旁打问号。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讨论:青蛙看到大海了吗?怎么看到的?
2、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3、检查自读效果。
(1)自己读词。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双”、“展”、“失”、“善”:都读翘舌音,不读平舌音。
“苍”;读平舌音。
(3)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5)给生字找朋友。
三、再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四、初步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读后讨论、补充。
五、教学生字
1、(出示词卡)读读生字。
2、在字形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登”:“”字头的三、四笔都是短撒,不要写错。
“吸”、“级”:右边的横折折撤是一笔,不要写成两笔。
“善”:中间两点不要出头。“展”:下面部分不能多一撇。
3、看课后笔顺表,自学生字并描红。
4、反馈检查。
5、指导写字。
6、教师范写生字。
7、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8、反馈,评析。
篇2: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读演结合,以读为主,以演为辅,以演促读,以演促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精读感悟,使学生懂得只有不怕困难、努力想办法去解决并能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激励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想办法去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
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你知道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2、指名回答(青蛙看海的故事)。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它很想看到大海。板书:很想
3、是啊,一开始青蛙认为要想看到海难。过渡:为什么青蛙觉得要看到海很难呢?
二、学习13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为什么青蛙觉得看海很难?
2、交流:
(1)山高:
为什么青蛙觉得看海很难?你是怎么知道的?自读13自然段。
(山很高)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想象:山会有多高?你能读出山的高吗?
指名读,评议。
我们一起像他这样试试!齐读。
青蛙吸了口凉气,动作体会吸凉气,学青蛙先吸口凉气,再说一说山的高。
过渡:除了山高,还有什么原因呢?
(2)青蛙没有有力的翅膀和善跑的长腿。
认真听老师读这句话,思考: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指导读:读好没有、也没有、怎么以突出青蛙登山之难。练读、指名读。
连起来读青蛙的话,突出青蛙登山之难。
指名读(提醒学生注意吸凉气动作)、齐读
这个时候,苍鹰又是怎么说的呢?
谁能读读苍鹰的话?指明读。苍鹰的话是什么意思?青蛙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大海。所以青蛙失望了。(板书:失望)
过渡: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青蛙要想登山看海,的`确很难,小青蛙面对困难,放弃了没有?我们知道青蛙最后登上了山,看到了大海(板书:看到大海),那它是如何登上山的呢?(板书:?)
三、学习411自然段:
1、读411自然段,思考:青蛙是如何登上山顶的?
青蛙是怎样登上山的?(跳上山的)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什么叫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谁来做青蛙,谁来做小松鼠,来演一演?(动作体会跟着跳)
演得不错,下面咱们来看看青蛙是怎么跟着松鼠一级一级跳上山顶的。播放动画。
孩子们,想一想,青蛙和松鼠在跳上山的过程中还可能出现什么困难?
你们登山的时候有什么感受?累,腿酸。
2、指导表演:
下面就请同桌分角色来读一读,演一演。注意:从第四自然段青蛙很失望一直演到第11自然段到达了山顶。听明白了吗?好,开始!
指名分角色读,评价。
哪位同学能把登山的过程表演出来?
(1)(学生演至一级一级地往上跳,有点累时)小青蛙,你觉得怎么样啊?既然累了,就在草丛中休息一会儿吧!
(2)同学们,你们看,小青蛙这么弱小,跳了那么多台阶,当然很累。突然,草丛中窜出来一条毒蛇,好危险,差点把小青蛙吃掉。突然,天气又下起了大雨,把小青蛙全身淋湿了。
(3)上山很累,还会遇到困难,小青蛙,你会放弃吗?为什么?
(4)是啊,正因为青蛙想要看海,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才使得他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你们看,小青蛙已经休息得差不多了,又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了,真是好样的!你们想不想也来鼓励鼓励他呀!让我们也来鼓励他!小青蛙,小青蛙。
(5)看,听了大家的鼓励,小青蛙跳得更有力了,让我们再为他加加油!看,小青蛙终于到达山顶了!
四、学习12自然段。
1、小青蛙到达山顶看到大海了。
(出示大海图)咱们和青蛙一起欢呼吧!
2、是啊,经过努力,青蛙终于看到了美丽的大海。同学们,咱们和青蛙一起来看看美丽的大海吧!(欣赏图片)
3、大海美吗?如果青蛙不付出那么多努力,它能看到这么美丽的大海吗?这个时候,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五、整体感悟。
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共同体会青蛙看到大海的快乐吧!(齐读)
篇3:《青蛙看海》二年级语文教案
《青蛙看海》二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初步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请小朋友们看图片。(放大海的图片欣赏)说说你感觉大海怎么样?是啊,有只小青蛙它呀也很想去看看大海,可是它碰到了一座高高的大山(老师板画高山),那么它是怎样登上这么高的山,看到大海的呢?今天老师带小朋友走进《青蛙看海》这个童话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2.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学生边说教师边在题目旁打问号。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讨论:青蛙看到大海了吗?怎么看到的?
2.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3.检查自读效果。
(1)自己读词。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双”、“展”、“失”、“善”:都读翘舌音,不读平舌音。
“苍”;读平舌音。
(3)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5)给生字找朋友。
三、再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四、初步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读后讨论、补充。
五、教学生字
1.(出示词卡)读读生字。
2.在字形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登”:“”字头的三、四笔都是短撒,不要写错。
“吸”、“级”:右边的横折折撤是一笔,不要写成两笔。
“善”:中间两点不要出头。“展”:下面部分不能多一撇。
3.看课后笔顺表,自学生字并描红。
4.反馈检查。
5.指导写字。
6.教师范写生字。
7.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8.反馈,评析。
篇4: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
一、读句子,用带点的词造句。
1.大海就展现在眼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课文片段,答题。
(一)
“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气,“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1.青蛙“吸了口凉气”是因为_______________,它觉得自己上不去的原因有:(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画“―――”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但不改变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没有……没有……”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台阶,到达了山顶。
1.“就这样”中“这样”指什么?请用“――”画出来。
2.“歇一会儿”说明___________短;“喝点水”说明________________;这些说明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5: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知识点
字:跳、累、歇、喝、展
词:苍鹰、大海、凉气、翅膀、善跑、展翅、失望、松鼠、石阶
重点句子:
1、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看大海。苍鹰对它说:“喏,只要登上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
2、青蛙很失望。这时,一只松鼠跳到它面前:“你想看海吗?”
3、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
中心思想:
《青蛙看海》讲的是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在松鼠的帮助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故事寓意深刻,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篇6: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常用知识点
字:跳、累、歇、喝、展
词:苍鹰、大海、凉气、翅膀、善跑、展翅、失望、松鼠、石阶
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从指导预习到第一课时的教学,孩子们对故事已经熟读成诵了。第二课时读完课题,一个孩子叙述了故事大意后,我问孩子们“青蛙看到大海难吗?”“不难。”“难。”“不难。”“难。”
有的孩子把目光聚焦到“这有什么难的?”这句话。抛出的问题太唐突了吧,让我们来听听苍鹰和青蛙的对话吧。一个说只要登上前面的那座山,就看到大海了。一个说山太高,没有翅膀和长腿上不去。在这难与不难的碰撞中,孩子的思维之花悄悄绽放了。一个认为不难,轻而易举;一个却高山仰止,望尘莫及。加上图画和语言的渲染,分角色朗读一下子入情入境了。就这样让梦想破灭了吗?就这样想见却不得见吗?就这样陷入失望的境地,垂头丧气,无可奈何了吗?
小松鼠来了,她的鼓励成了一盏不灭的灯,照亮了青蛙被失望和无奈浸透的心灵。她的陪伴给了青蛙无穷的力量,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终于到达了山顶,看到了波澜壮阔,无边无际的大海。“我终于梦想成真了。”好一个梦想成真,这一切容易吗?不容易啊!反反复复地读“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看似艰难,筋疲力尽了,可一个“不知不觉”分明流淌着幸福和欣喜,融化了疲惫,只有大海,只有梦,只有那片蔚蓝。
篇7:语文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说课稿
语文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说课稿
一、说教材
《青蛙看海》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发人深思的童话故事。故事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导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了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课文言近旨远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文中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形象鲜明生动。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观察想象。
二、说学生
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通过一年来的学习和训练,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汉字的经验和方法,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能。形成了初步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读写姿势。他们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演读更受他们欢迎。他们想象丰富、爱好画画、乐于表演,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求知欲,但他们的问题意识不强,虽然他们也能围绕某一内容提出较有深度的问题,但往往不能独立的、主动地提出问题。
根据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深入理解课文、体验课文内容。
2、对学生进行四能训练,即读、说、画、想的语文综合能力训练,帮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喜爱阅读,在乐读中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篇8:二年级语文上册《青蛙看海》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能正确、端正地写“苍、登、吸、级”,认识5个生字,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了解故事大意。
教学重点:
1、在识字中交流方法,学会生字,把生字写得端正、漂亮。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青蛙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师:这种动物真正怪,眼睛大,嘴巴宽,不吃粮食不吃菜,专吃害虫除祸害。(出示并贴青蛙图片) 小朋友们跟青蛙招呼。
(2)你知道有关青蛙的什么事?(喜欢干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等。)
(3)小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于是它有一个愿望:很想去看看大海是什么样的?你们愿意和它一起实现这个愿望?今天,我们学习9《青蛙看海》。
(4)抬起右手, 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师边写边讲要求:“青”字的第三横要写得长一些,下面的月字把撇变成横;“蛙”虫字旁最后一笔变成提,右面的两个土摞起来,下面的土写得稍微大一些;“看”上面的手字的竖钩变成撇;“海”字的三点水要写得窄一些。
(5)读课题:谁愿意来读读课文的题目,谁能读好它,为什么这么读?
2、明确目标:
那读了课文的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有什么疑问?
预设:
(1)青蛙有没有看到大海?(问得好,题目是《青蛙看海》,当然想知道有没有看到大海了,送你一个大问号。) 板书:?
(2)青蛙有没有遇到困难? 板书:?
(3)青蛙是怎样去看海的? 板书:?
……
3、效果预期:
呀!小朋友有这么多的疑问了。大家提的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现在,让我们赶紧打开书本去读读课文,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吧!相信大家有这个能力。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任务呈现:
(1)请大家轻声读课文2-3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参照课后的生字表,在课文中圈画出生字及它们带出的词语,然后读准音 (3)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提示:本课的自然段较多,有些段只有一句话,标段不容易,但老师相信大家能标正确。)
2、自主学习:学生按要求自渎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读书困难的学生,并提醒学生注意读书姿势。
3、展示交流:先交流标段情况,然后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纠正读音。
1)第一自然段: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看大海。苍鹰对它说什么?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青蛙听了苍鹰的话,说什么?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指导读好第二句的停顿: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3)第三自然段:听了青蛙的话,苍鹰又对它说了什么?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师:苍鹰很明确地告诉青蛙,不登上那座山,就看不到大海,说完就展翅飞走了。
4)第四--第九自然段::青蛙听了苍鹰的话,很失望,对看大海失去了信心。这时,一只小松鼠跳到它的面前。他们说什么,做什么了?下面我们读第四到九自然段,读之前,指导学生分开青蛙和松鼠说的话,指两名学生读课文。
5)第十自然段: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往上跳。指名读第十自然段。
6)第十一自然段:在松鼠的帮助下,青蛙终于爬上了山顶,看到了大海。齐读最后一段。
7)出示生词(去掉拼音):指名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长期 苍鹰 登上 哪 吸气 一双 善跑 展翅 展现
失望 石阶 台阶 一级一级 累了 歇一会儿 喝水
任务二:理解生词。
1、任务呈现:把生词放回课文中,再读课文,联系生活和课文内容想想生词在文中的意思,有不懂的在旁边打?,
2、自主学习:学生按要求自学生词。
3、展示交流:
(1)鼓励学生说读懂的和不懂的词,教师予以辅导。
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什么是“长期”?(长时间)。
苍鹰是一种什么动物?:(看图)是鹰的一种,但不是平常说的老鹰,也不是夏天见到的苍蝇。你看,它的身体很大,暗褐色,上嘴弯曲,爪子尖锐,能看到很远的地方,以小鸟、野兔为食,非常凶猛。
你能给“苍”再组个词吗?
文中说青蛙登上哪儿?读“登山”。
“哪”是语气词,你还知道哪些语气词?
吸气:你来做做这个动作,要用鼻子或嘴巴把气吸进去。
“一双”在这儿做量词,指一双什么?(翅膀)你还知道一双什么?和双相对的是--单,还能给双组什么词?
善跑是什么意思?(善于跑步,跑得很快。)青蛙没有善跑的长腿,你知道谁有?
理解“失望”:青蛙干什么事很失望,为什么?师:失望就是没信心,没希望。齐读。
理解“石阶 台阶”:你上过台阶,爬过石阶?齐读。
(2)带着自己的理解大声读生词。
任务三:了解课文大意。
1、任务呈现:师:经过刚才的努力,我们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理解了很多词语的意思。现在我们再读课文,请大家边读边思考黑板上的大问号(回忆大问号的内容)。
2、自主学习:学生边认真读书边思考课始提出的问题。
3、展示交流:
(1)谁愿意把你在读书中找到的答案说给大家听?指名说。
(2)课文讲了一个关于青蛙的什么故事?
任务四:识字、写字
1、任务呈现:识字、写字
师:小朋友们,课文中的这只青蛙原来对识字不感兴趣,它觉得中国的汉字太多、太复杂了,识字是一件很难的事。通过今天去看海,它知道了,世上没有难办的事,只要你努力就能成功。所以,从今天起,它决心好好认字,争当一名好学生。现在,他要和我们一起识字,你们愿意吗?
回忆我们学过的记生字的方法:“熟字加偏旁、换偏旁、去偏旁、儿歌、猜谜语”等。
2、自主学习:出示两类生字,自由识记生字,并和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3、展示交流:出示生字卡片,指导识字。
(1)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喝”与“渴”编顺口溜:渴了要喝水,喝水要用口。
“善” 猜谜语:小羊藏着两块糖,一口全部吃光光。
“级、极、吸”比较,组词语。
登:学习“登字头”,书空。
展:分部件识记,出示苍鹰的图片:多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啊!看图在桌上练习写写这个字。
“苍”猜谜语:仓库上面一根草。
“双”两个又就是双。
“失”夫加一撇。
“阶”给界换偏旁。
(让学生说识字方法,必要时教师指导)
(2)指导写:登、善、展
登:关键要写好哪两笔?手势提醒学生上面的长撇长捺要舒展。
善:横画比较多,横与横之间要紧凑,间距差不多。
展:里面的一部分要冲出包围圈。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只写答案)
dēng shān xīqì yìshuāng shàncháng zhǎnxiàn hēshuǐ
(登 山) ( 吸气 ) (一双 ) ( 善长) (展现) ( 喝水)
(2)选字填空。(口头做答)
级 极 年( ) 好( )了 上( ) 高( ) 南( )
升( ) 一( )( ) 北( ) 忙( )了
2、结果反馈:
第一题:学生做完后,老师出示词语,学生订正、汇报。
第二题:指名口头答题,然后出示答案,齐读。
3、反思总结:
(1)小朋友们,在这短短的40分钟,老师看到了你们的努力,那么,在努力的背后一定有不少收获。你能把自己的收获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学生说自己的收获)
(2)听了大家的汇报,老师很高兴。不管做什么事,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小青蛙通过努力,最后实现了看大海的梦想。在看海的路上,青蛙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板书:
青蛙看海
[二年级语文上册《青蛙看海》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9:二年级语文《两只青蛙》优选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15个生字,其中会写“欣、服、终、夕、兄、弟、底、欠”8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2、进一步练习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并在阅读中拓展学生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看问题不能太片面;干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会获得成功。
教学重点:
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着重理解两只青蛙的言行。
教学难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DVD教学光盘。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你们学过有关小青蛙的歌吗?唱一唱好吗?(学生唱《小青蛙要回家》)能说说小青蛙的样子和他们有哪些本领吗?(学生回答)有两只青蛙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两只青蛙》。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划出生字词,读读认认,然后同桌之间相互检查读。
3、检查生字新词的识读情况。
(1)齐读带拼音的生字。
(出示:欣服终夕兄弟底欠)
(2)开火车认读去掉注音的生字,对于读不准音的字,拼一拼,再读一读。
(3)同桌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分析易混字的读音。
(4)给生字组词或扩词说句。
(5)出示新词读一读,记一记。
欣赏 舒服 终于 夕阳 兄弟 井底 哈欠
一缕阳光 闷在井里 危险 又滑又陡 井壁 懒洋洋 头昏脑胀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每个生字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名分节读课文,学生评价。
3、说一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指导观察,书写生字
1、学生观察各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议一议。
2、老师指导较难书写的生字。
3、老师范写,学生空临。
4、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5、将生字抄写在田字格本中。
篇10:二年级语文《两只青蛙》优选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充分体验青蛙开拓进取的精神和生活态度。学习小青蛙开拓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分析课文中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方法:
讲授指导法、朗读指导法。
教具:
课件、青蛙头饰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板书课题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请来了两位小客人,瞧!两只多可爱的青蛙呀!我们把它们请到黑板上来。(教师贴青蛙图)这两只青蛙还有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孩子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一块来继续学习23课《两只青蛙》老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复习检查,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认读,教师指导读“舒服”,读准轻声,读出舒服的味道。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正音、评价。
3、课件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看大屏幕边听读课文边动脑筋想:两只青蛙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指导学生认识到它们的大小、性格、想法、做法等不同。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它们的想法不同
1、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两只青蛙不同的语气。
2、课件出示小青蛙说的话,师问学生:小青蛙,你们为什么想出去呢?生找原因。教师板书:闷
3、指名读,读出小青蛙的感受。师生共同评价。
4、课件出示大青蛙说的话,师问:大青蛙,你们为什么不想出去呢?生找原因。教师板书:舒服
5、指名读,读出大青蛙的感受。师生共同评价。
(二)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它们的井底生活。
1、师:这两只青蛙到底在井底过着怎样的生活让他们的想法不同?课文哪句话写出来了?
2、学生用横线画出它们的井底生活的句子。指名读。
3、指导朗读,读出两只青蛙不同的感受。
(1)指名读,师生评价。指导读出小青蛙闷、大青蛙舒服的感觉。
(2)老师范读。
(3)师: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带着你的感受一起读这句话。(学生齐读)
(三)学习第3自然段。
师;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小青蛙觉得这样的生活太无滋无味,于是它想怎么样?
1、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
2、课件出示句子:“小青蛙没有动摇自己的决心,它沿着又滑又陡的井壁向上爬。爬呀爬,爬呀爬,跌下去又继续爬。”学生读。
3、师生齐做爬、跌动作。
4、师:小青蛙,你们爬了这么多次,为什么总也爬不上去?
5、学生找词语“又滑又陡”,指导学生读出井壁特别滑、特别陡。
6、师问:你们害怕吗?从哪些词语看出你不害怕?
7、分组轮流“跌下去又继续爬”。把它放到句子中,带着你的感受再读。
8、师:看着小青蛙累成这样,大家想象一下坐着的大青蛙会说什么?
9、生想象说大青蛙的话。
10、师:可不管大青蛙怎么劝说,小青蛙没有
11、学生接着老师的.话读,“小青蛙没有动摇自己的决心,它沿着又滑又陡的井壁向上爬。爬呀爬,爬呀爬,跌下去又继续爬。”
12、师:眼看着小青蛙就要爬出井口了,可是一不小心它又重重地跌了下来。小青蛙们,还爬吗?(生答:爬!)
13、课件出示句子“小青蛙没有动摇自己的决心,它沿着又滑又陡的井壁往上爬。爬呀爬,爬呀爬,跌下去又继续爬。小青蛙爬呀爬,爬呀爬,终于爬出了井口。”教师随机板书:爬出井口。指导朗读,体会小青蛙爬出井口的艰辛,练习用“,终于()。”说话。
14、师:小青蛙终于爬出了井口,他惊奇地瞪大了眼睛,小青蛙会说什么呢?
教师板书:多大多大的天啊,多美多美的地啊!学生练习用“多()多()的()啊,多()多()的()啊!”说话。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课件演示夕阳西下,月亮出来青蛙叫的过程,师解说:看,多大多大的天啊,多美多美的地啊!小青蛙太惊奇了,他东瞅瞅,西看看,不知不觉,夕阳西下,月亮出来了,远处传来一片蛙声。
2、师问:小青蛙,它们是谁?(生答:我的兄弟们)你们以前见过面吗?(生答:没有)这可是你从没见过的兄弟们呀!你的心情怎样?(高兴)
3、师:你想和兄弟们去干什么?
4、学生想象说话。
5、指导朗读,读出小青蛙兴奋的心情。
(五)活动:学生唱《两只青蛙》
课件播放歌曲《两只青蛙》,学生边唱边做动作。
(六)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师:瞧,我们玩得多开心,可别忘了我们的老朋友大青蛙,大青蛙在干什么?男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师问:大青蛙在干什么?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留在井底—→头昏脑涨
3、谁能模仿大青蛙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4、指导读出大青蛙的感受。
5、此时此刻,你想对大青蛙说什么?
四、谈谈议议,体会感情
1、分角色读课文。指名两名学生戴上青蛙头饰分别扮演大青蛙和小青蛙,其他学生读陈述部分。
2、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只青蛙?不喜欢哪只青蛙?为什么?
3、学生谈收获。
五、课外拓展
1、续编故事《两只青蛙》。
2、读成语故事《坐井观天》。
反思
《两只青蛙》这则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能让学生受到启发,但对于人生阅历十分浅的小学生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却不容易。而且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通过教师引导从字面上理解看问题不能太片面,干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会获得成功的道理,但我认为这种解读太片面,因为这两只青蛙的不同不是有没有恒心,有没有毅力,而是外面的世界值不值得一看的问题,其实这个童话故事是告诉我们“行万里路”的重要性,鼓励大家走出去长见识。但学生理解能力有限,社会阅历也有限,所以理解她较难,因此我设计了读与说两条训练主线,以及比较阅读法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教学策略来突破难点。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朗读是声情并茂,充分体会了本文的语言文字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层层深入的解读文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现在我依然记得学生们在朗读时深入其境的表情,讨论时激动的样子,以及渴望走出去的迫切心情。的遗憾是本课教学中我没有引导他们吸取写作的精华,如果能引导学生简单地交流一下:你觉得本课哪些语句写得生动有趣?并积累一下优美词句,我想就更好了。
篇11:二年级语文《两只青蛙》优选教案及反思
《两只青蛙》这则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能让学生受到启发,但对于人生阅历十分浅的小学生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却不容易。而且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通过教师引导从字面上理解看问题不能太片面,干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会获得成功的道理,但我认为这种解读太片面,因为这两只青蛙的不同不是有没有恒心,有没有毅力,而是外面的世界值不值得一看的问题,其实这个童话故事是告诉我们“行万里路”的重要性,鼓励大家走出去长见识。但学生理解能力有限,社会阅历也有限,所以理解她较难,因此我设计了读与说两条训练主线,以及比较阅读法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教学策略来突破难点。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朗读是声情并茂,充分体会了本文的语言文字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层层深入的解读文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现在我依然记得学生们在朗读时深入其境的表情,讨论时激动的样子,以及渴望走出去的迫切心情。的遗憾是本课教学中我没有引导他们吸取写作的精华,如果能引导学生简单地交流一下:你觉得本课哪些语句写得生动有趣?并积累一下优美词句,我想就更好了。
篇12:语文 -青蛙看海
语文 -青蛙看海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是在读课文时懂得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的童话寓言。
三、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将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优化学生的语言系统和促使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这三者紧密结合,将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在浓郁的情境中,通过活动、朗读、画画、想象、说话等训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矛盾冲突中,引导学生领悟品味课文的思想感情。情有所感,理有所悟,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词卡
教学环节
教师
学生
教学意图
一
激
趣
导
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课文,认识了课文里的一个朋友 ,亲热地叫叫他。他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想看大海 (完善课题)
2、齐读课题。
练习美美地读课题
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课伊始导之以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情感,使学生具有最佳阅读心境。
二、
复
1、认读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篇13:《青蛙看海》教案
《青蛙看海》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几种不同的说话格式。
2、认识一个新偏旁“登字头”,学会本课十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想办法记住生字“登、善、展”。
2、认识不同的说话格式。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语卡片、苍鹰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小朋友,你们喜欢看海吗?蓝蓝的大海一望无边,不光我们喜欢,有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也想去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齐读:青蛙看海
二、初读课文。
1、青蛙看到大海了吗?打开书,边看书边听录音。
2、自由练习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课文有几个小节?做记号。
4、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随机指导重点段落和句子。
(1)“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我没有……,怎么上得去呢?”
A、认识这种提示语在中间的说话格式。
B、青蛙说的话较长,指名多人读。
(2)“是啊,……怎么能看到大海呢?”苍鹰说完就展翅飞走了。
认识这种提示语在后面的说话格式。
(3)知道第5小节、第8小节的这两句话分别是谁说的。
(4)出示第11小节,指名多人练习读。
三、学习生字。
1、小朋友,青蛙看到大海了吗?青蛙真不简单啊,瞧,这山多高啊,一朵朵白云在山腰间飘荡。白云姐姐还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礼物呢?想看吗?
指名学生翻开白云图片,认读上面的词语,齐读。
2、小青蛙能登上高山,你们能吗?这些生字离开了拼音你还能认识吗?师逐个翻开“高山”上的词语卡片,齐读。
3、如果你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这些生字,就能登上高山了。
(1)回忆我们学过的记生字的方法:“熟字加偏旁、换偏旁、去偏旁、儿歌、猜谜语”等。
(2)自由识记生字,并说给同桌听听。
4、交流识字方法。
(1)“喝”与“渴”编顺口溜:渴了要喝水,喝水要用口。
(2)猜谜语:小羊藏着两块糖,一口全部吃光光。
(3)“级、极、吸”比较,组词语。
(4)登:学习“登字头”,书空。
(5)展:分部件识记,出示苍鹰的图片:多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啊!看图在桌上练习写写这个字。
5、巩固练习:找朋友的游戏。
级极年好()了上()高()南()
升()一()()小北()忙()了
(每位学生都要准备卡片“级极”)
四、指导书写生字:
1、登:关键要写好哪两笔?手势提醒学生上面的长撇长捺要舒展。
2、善:横画比较多,横与横之间要紧凑,间距差不多。
3、展:里面的一部分要冲出包围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体会青蛙看海的不易,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图画(山、白云、青蛙、苍鹰)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青蛙看海》这个故事。
二、学习1-3小节。
1、(贴青蛙图片)看,这只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去看看大海,猜猜看,它在想什么?
2、是啊,青蛙是多么渴望能看到大海啊!这时一只苍鹰飞来,为青蛙指明了方向。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呢?请小朋友打开书,认真读一读(1、2、3)三个小节,边读边想象他们说话的样儿。
学生自由练习读。
3、他们说了些什么?我想请两个小朋友来读一读,谁来读苍鹰的话?青蛙的话谁想读?其余的小朋友边听边想:青蛙怎样才能看到海呢?
学生读。
4、指名回答:青蛙要怎样才能看到海呢?小朋友们想象一下,那会是一座怎样的山?师随机在黑板上简笔画。
现在老师就是青蛙,你是苍鹰,请你将那座山指给我看看。指导、评议。
5、青蛙看了看这座山,忍不住——引说:吸了口凉气。学生回答后出示第二小节:
“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用红色显示),“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1)小朋友,“吸了口凉气”是什么样儿?学生表演,请演得好的小朋友到前面来做给大家看看。
(2)青蛙为什么吸了口凉气啊?指名学生回答。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高山、白云”:小朋友看,这座山实在是太高了,比我们学校的教学楼要高几十倍呢。瞧,这座山已经冲入了云层,就连白云呀,也漂浮在半山腰了。老师不由得想到了首诗----引说: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登这么高的山,对于青蛙来说,实在是太难了,难怪它要——(引说)吸了口凉气呢!
(3)那青蛙是怎么说这句话的呢?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6、小朋友,青蛙能不能不登上这座山去看海?我们来听听,苍鹰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
三、学习4-12小节。
1、过渡:青蛙一心想要去看海,可是这座山又高又陡,青蛙既没有一双——(引说)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哎,美好的愿望不能实现了,青蛙是多么——指名回答。是啊,它非常伤心、难受、失望,都快要哭了!
2、就在这时,一只小松鼠跳出来(贴小松鼠的图片),帮助、鼓励它,和它一起登上了山顶,看(播放课件)。
3、青蛙登上山顶的过程,课文的4-11小节写得非常精彩,我们来读一读吧。一边读一边回想我们刚才看到的情景,你会读得更好。
学生自由练习读。
4、指名分角色读:青蛙是怎样登上山顶的呢?这次我想请三个小朋友来读给大家听。
(1)读“你想看海吗?”时,师:呀,这只松鼠真热情,你再说一次。
(2)“是啊,……我上不去。”师:青蛙,你说这句话时,是什么心情?再试试。
(3)“这有什么难的!”师:青蛙,你还像刚才那样失望吗?现在怎么样?学生一起来说说。
5、还有谁想来试一试吗?同桌练习读。
6、现在我就是松鼠,(老师戴上头饰),哪只小青蛙想上来?
(1)指名一人跟老师配合表演,一直演到一级一级地往上跳。这时老师说:小朋友们,来,让我们一起跟着青蛙一级一级地往上跳。(配乐,师:一级,两级,三级,四级……,继续跳,不要停,看,快要到山顶了。)
(2)音乐停,老师喘着气说:真是累坏了,小朋友,我们在平地上才跳了这么几下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青蛙登这么高的山,(手势)会怎么样?
(3)是啊,青蛙就更累,更辛苦了,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出示句子:
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
①指名读。
②小朋友想一想:青蛙渴成什么样儿了?累成什么样儿了?
老师用动作和语言提示学生想象练说:跳啊跳啊,它口干了,喉咙口就像有一把火在燃烧,它……跳了几级,它的腿又酸又疼,它……跳啊跳啊,它的'手脚磨破了皮,鲜血直往下流,它……忽然它一不小心跌倒了……跳啊跳啊,它累得筋疲力尽,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它……
③我相信有了刚才的体会,这句话你们会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7、小朋友,既然青蛙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我们就劝劝它,回去吧,不爬高山了,不去看大海了,回去吧?
为什么呀?
8、那好,就让我们一起跟着青蛙去看大海吧,快看(老师演示),青蛙离山顶越来越近了,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等待胜利的那一刻吧:5、4、3、2、1……!
⑥让我们一起来开心地宣布(出示句子,学生读):
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同时黑板画大海)
9、小青蛙们,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四、总结延伸。
1、提升:小朋友们,青蛙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一级一级地往上攀登,终于成功地到达了山顶看见了大海,实现了自己美好的愿望。这真是——(指名说)有志者事竟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老师不由得想起了我们在练习3里面学过了一句古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延伸:有一只乌龟,长期生活在小河边,听说青蛙看到了大海,非常羡慕,也想去看看,可是它一想到路途中会遇到那么多困难,有点退缩了。小青蛙们,请你想一句话来鼓励鼓励它,好吗?
3、总结:小朋友们,未来的日子里,你们也会在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希望你们也能像青蛙那样,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指导书写剩下的生字,要写得正确、美观。
2、复习巩固生字词,学会正确运用。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听写生字、词语。
教学准备:
看拼音写词语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复习生字。
1、指名读生字卡片,组词语。
2、指名书空“登、善、展”。
三、书写生字。
1、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吸、级----右边都是先写横折折撇
双----双胞胎差不多,左边是点右边是捺
喝----右下竖折的竖要伸展到框外
2、指导学生观察“苍、失”的字形特点,自由练写。
四、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词语。
苍()夫()喝()极()
枪()失()渴()级()
2、看拼音写词语。
苍天
苍老
白发苍苍
登山
登高远望
一双手
善良
善于
双目失明
消失
大吃大喝
开展
展现
呼吸
能歌善舞
伸展
一级台阶
阶级
草丛
凉气
不知不觉
失望
举世无双
善跑
与人为善
一步登天
到达
篇14:二年级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二年级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 课文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大海的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 一步一个脚印 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课文言近意远,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小朋友知道了青蛙得看海的全过程,可是,又有多少个能深切体会到青蛙的刻苦和努力呢?我利用活动课,安排学生从教学楼一楼跳到五楼,两人一组。两人一组,在前面跳的.一个扮松鼠,跟在后面跳的就是青蛙了。小朋友们戴着自制的头饰,兴致勃勃地跳了。刚开始还兴高采烈,你追我赶,渐渐地,速度越来越慢,越来越慢。学一学青蛙,累了在草丛中休息一会儿,渴了就喝自带的水,终于到达楼顶了,小朋友们欢呼雀跃。我在楼底一挥手,他们鱼贯而下,直接进教室坐好。
我总结到:青蛙要跳上一座高山,是教学楼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高,它力气又这么小可想而知了。
篇15:青蛙看海(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欧宏
【教学目标】
1. 复习生字、词语,指导写好带撇、捺的字。
2. 理解课文内容。在质疑释疑中懂得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一步一步,不怕困难,就一定能成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是青蛙登上山顶的经过。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来,让我们一起书写课题。齐读。昨天老师要求大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完成得怎么样?自己再讲一讲。
谁能清楚、简洁、完整地讲一讲?抽生讲故事。
二、情境中复习生词,增添情趣:
想看大海吗?(生:想。)请看!(课件出示大山)
怎么只见高山不见大海呢?(师作听状)大山要我转告大家:大家努力攀登生词台阶,可能就会看到大海。开始吧!
长期 展翅 善跑 失望 吸气 歇一会儿
台阶 喝水 累了 一双 喏 一级一级
(出现平静水面)师遗憾状:这可不是海,这是湖。瞧,湖里还有一只青蛙呢!向它打个招呼吧!有什么问题想问青蛙吗?(青蛙你为什么想看海?你是怎样看到海的呢?)
三、学习课文,学中释疑:
(一)释问1:青蛙为什么要看海?
师:青蛙为什么要看海?
生: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看大海。
师:你能用上“因为… …所以… …”把这句话再说一遍吗?
生:… …
师: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你为什么很想看到大海呢?
生1:我只能看到湖,多没意思呀!
生2:听说大海很美,我真想去看看。
生3:… …
生4:… …
(二)释问2:青蛙怎样看到大海的?
学习青蛙和老鹰的对话。
师(板画山、白云):看到这座山了吗?怎么样?
生:很高。
生:高耸入云。
师:这座大山就挡在青蛙面前,你们帮它想想办法吧?
生:… …
师:一只苍鹰也给青蛙出了主意,它怎么说的?(出示苍鹰的话)谁来学着苍鹰的样子读一读?
生读:… …
师:如果让你去爬这座山,你有什么想法?
生:… …
师:孩子们,你们有有力的双腿, 可青蛙呢?
生1:青蛙只有拳头那么小,爬山很难。
生2:青蛙没有翅膀,它不能像… …
生3:青蛙没有四条长腿,它不能像… …
师:难怪青蛙会说(课件出示青蛙的话)--
生读。
师:要登这么高的山,青蛙觉得怎么样?
生:害怕、担心… …
师:除了青蛙的话,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害怕、担心?
生:吸了一口凉气。
师:自己读读青蛙的话,做做青蛙的动作,感受青蛙的害怕。
生自由读--抽读--齐读。
师:小青蛙要想看到大海,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看看苍鹰是怎么说的。自由读第三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生1:我从“太”字感受到苍鹰都说太高,那山一定很高很高。
生2:我读懂了青蛙不登上山顶就不能看到大海。
生3:我知道了青蛙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大海。
体会“失望”:
师:孩子们,猜猜青蛙听到你们的话会怎么想?
生1:我多想看到大海呀,可是我登不上那么高的山呀!
生2:… …
师:是啊,青蛙多么--生:失望。
教学第二段(4-10自然段)
师:正在这时谁来了?(小松鼠)屏幕上出示小松鼠的动画。
1、默读4--11段,找出有多少个“跳”。你认为“跳”得容易吗?容易就在下面画“0”,不容易就画“ ”。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课件出示4--11段)
生1:第一个跳是松鼠的跳,松鼠跳得很容易。
生2:第二个和第三个跳… …
生3:第四个跳是青蛙的跳,他跳一个台阶是容易的。
生4:第五个跳也是青蛙的跳… …
师:所以松鼠说--生: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
生5:第六个和第七个是青蛙的跳,青蛙跳得很不容易。
师:为什么?
生1:… …
生2:… …
分角色朗读4--10段:
师:同方同学演小松鼠和青蛙,读一读他们的话,看谁读得好,演得像。要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并加上适当的动作。
自由练习--抽同学上台表演。
情景体验:让我们和青蛙一起来跳上山顶吧!师生一起跳。
(生气喘吁吁状)
师:感觉怎么样?
生1:我有些累了,想休息一下。
师:好啊!你呢?
生2:我口渴了,想喝点山泉水。
师:喝吧!你呢?
生3:… …
师:加油呀,坚持呀!小青蛙,我们马上就要到达山顶啦!
师:小青蛙,我们登上山顶啦! (生欢呼)
(放音乐,大海的画面)
师:青蛙,第一次看到大海,你觉得怎么样?
生1:… …
生2:… …
… …
师:(扮蜗牛,走到一生面前)青蛙,我是一只长期生活在田里的蜗牛,很高兴第一次见到你。
生:我也很高兴。
师:青蛙,我也很想看大海,可我怎样才能爬上那么高的山呢?
生:… …
师相机板书:一步一步 坚持 鼓励 … …
师:勇敢的小青蛙,我一定会努力的。(指板书小结)
三、指导写好带撇、捺的字“登、阶、吸”
作者邮箱: oo_108@sina.com
[青蛙看海(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6:青蛙看海(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示大海的图片,引入课文。
看,这是哪儿?大海怎么样?你们喜欢大海吗?有只小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去看看大海,(教师板画大海,简短的几条线。)可是有一座大山挡在它的面前,(教师板画山。)你们帮它想想办法吧,学生自由发言。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3)
1、只苍鹰也给小青蛙出了主意,它会怎么说呢?出示苍鹰的话,一起来读一读,怎样才能看到大海呀?谁能学着苍鹰的样子来读读它的话,看谁学得像。这座山可高了,教师顺手在山腰间画几朵白云,如果让你去爬,你心里有什么想法?
2、青蛙的想法和你们一样,出示句子“天哪。这么高的山!”谁来读?青蛙边说边怎么做?你能学学么?你们什么时候会这样吸一口气?现在谁再来读读这句话。青蛙到底有什么困难呢?出示句子: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一起读读。谁有四条善跑的长腿?(狗、马)为什么说他们善跑?青蛙的话是什么意思呢?(突出显示:怎么上得去呢?)谁再来读好小青蛙的话。
3、小青蛙要想看到大海,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看看苍鹰是怎么说,自由读第三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三、教学第二段(4-10自然段)
(一)指导读好第一次对话
过渡:听了苍鹰的话,小青蛙心里非常失望。正在这时谁来了?(小松鼠)屏幕上出示小松鼠的图片。
1、小松鼠怎么说的呢?屏幕显示松鼠的话,谁能学小松鼠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评议:你这只小松鼠真可爱,能再有礼貌一些吗?
2、小青蛙是怎么回答的呢?屏幕出示句子,这句话你们一定能靠自己的本领读好。
3、分角色朗读。指名读时可以加上动作。
4、接下去小松鼠和小青蛙又说了什么呢?请大家一边读课文5-9段一边找,看谁找得又对又快?(老师把找到的句子一个一个放在对应的图片下面。)读一读。可男女生对读。
(二)引导学生表演好对话
现在请同桌两个同学演小松鼠和青蛙,读一读他们的话,看谁读得好,演得像。要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并加上适当的动作。
1、学生分角色来朗读课文。
2、哪个小组愿意来表演一下?他们表演得像么?发最佳表演奖。(敢于花时间)
3、这么高的山,如果你是小青蛙,这样一级一级地往上跳,会怎么样?对,面对困难青蛙一点也不害怕,他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句子:就这样,……山泉水。读一读,你觉得小青蛙怎么样?那你一定能读好这句话。(你真是勇敢的小青蛙)
四、学习第三段
1、小松鼠和青蛙就这样,一级一级往上跳,终于来到了山顶。这时候它们心情会怎样?出示句子: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感情朗读。现在你们就是小松鼠,小青蛙,你面对大海想说些什么呢?说得真好,让我们手拉着手和小松鼠,小青蛙一起庆祝一下吧。(放一段音乐,全体小朋友起立,手拉着手,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
2、小青蛙一开始认为自己不能爬上山顶,后来是怎么爬上山顶的?(小松鼠帮忙。小青蛙不怕苦不怕累。他们是一级一级爬上来的。)都对。老师总结:是啊,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一步一步,不怕困难,就一定能成功。
3、分角色朗读全文。(可师生,或生生)
[青蛙看海(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7:青蛙看海(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一)p激趣导入
(黑板上贴高山白云图)。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青蛙),它就是(学生齐说:小青蛙)。这只小青蛙真可爱,它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齐读课题)
[用高山白云图作为故事背景,先吸引学生,接着,用青蛙图更一步激起学生兴趣,增进他们阅读的兴趣。]
pppp(二)揭题解题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这只小青蛙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出示小黑板:青蛙为什么要看海?青蛙怎样看海?青蛙最后有没有看到海?)那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这个故事。
[请学生质疑,也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带者问题来学文,就有了一个目标。教是对零碎的问题进行整理,使问题更有逻辑性,目标更明确。]
(三)初读
pppp1.标好小节号,自读。
pppp2.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pppp3.检查自学效果,出示生字词:
长期pp苍鹰pp诺pp登上pp吸了口凉气pp一双pp天哪pp善跑p
展翅pp失望pp石阶pp一级pp累了pp歇一会pp喝水
pppp(1)自读
pppp(2)你会读哪一个就读哪一个
pppp(3)齐读
[生字词是学文的前提和关键,也是读文的前提,在学生自读时就明确提出要求,让自学有针对性而不是盲目的。同时,在学文前克服掉生字词的难关,使下面的学习更有效]
(四)教学第一自然段
p1.指读,其他学生思考:你知道了什么?(青蛙很想看大海)
2.你从哪里知道青蛙一直住在湖边?(“长期”)那你知道“长期”是什么意思吗?
pp3.指导朗读,指名2-3人,评一评谁读得最好,为什么?-----齐读
pppp4.如果你就是这只青蛙,在一个地方待了那么久,你会有怎样的想法?
pppp5.这时,谁出现了?(板书“苍鹰”)指读苍鹰的话。从它的话中你知道要想看到大海,有个什么条件?(只要……就……)
pppp6.原来“只要”是表示条件,那这儿也有两句话要小朋友填一填。
只要好好学习,就------------。
只要--------,就------------。
ppppp7.齐读第一自然段。
p[抓住关键词“长期”“很想”来体验青蛙的内心,同时也抓住了朗读的关键所在。通过移情的作用,让学生站在青蛙的角度去考虑,有助于更深入的感悟,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理解的同时加进了句式训练,渗透了听说读写全到位的理念。]
pppppp(五)教学第二自然段
pppp1.小朋友看看这座山(指图),它高吗?你从哪儿看出它很高?(白云)
小青蛙也觉得它太高,于是它说(指读“天哪,这么高的山!”)谁能把山读得很高很高?小组比赛读。
pppp2.于是青蛙有个怎样的动作?(学生表演“吸了口凉气”)
p3.小青蛙为什么没有信心?(指读)
出示:我没有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善跑的长腿,怎么上的去呢?
(比较朗读)我没有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善跑的长腿,上不去。
p4.齐读。
p5.我们还可以加上动作演一演呢!小组交流,哪儿可以加上动作?
p6.汇报并表演朗读。
pppppp[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步步深入,对于第二自然段的理解层次清晰。句式的比较朗读并没有传授给学生反问句的知识,只是用不同的语气来提高朗读质量。最后的表演朗读让学生自主表演,发挥想象,形成一个高潮]
pppp(六)教学第三自然段
pppp1.谁能够学着苍鹰的口气来回答小青蛙的话?
p2.指读“是啊,这山是太高了。”要求读出山的高。
p3.出示: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
(比较朗读)你不登上山顶,看不到大海。
p4.齐读。
pppp[学着苍鹰的口气也是激趣,小朋友可以自由的想用怎样的口气就用怎样的口气,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读出来。]
ppp(七)巩固训练:分角色朗读
pppp1.教师读旁白,女生读青蛙,男生读苍鹰。
p2.小组合作:在小组内选定人选,训练朗读,在进行集体交流朗读,评一评哪组的小朋友
最团结?
pppppp[分角色朗读是本课的一个重点。通过各段的指导朗读,学生对青蛙和苍鹰的口气已经有所了解,再通过集体的分角色朗读加深体验。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努力让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的过程,从而使朗读更到位。]
ppppp(八)析记字形
pppp1.认读生字“苍,登,双”。
p2.教学新部首登字头。
p3.学生自由记记字形。
p4.交流: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说说顺口溜。
p5.描红。教师范写。
pppppp[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鼓励学生积极动脑,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理念,用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来巩固记忆,巩固字形,易记好记。]p
[青蛙看海(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 二年级作文小青蛙
★ 青蛙卖泥塘教案
《青蛙看海》二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