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打工天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一村一品推进现场会发言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村一品推进现场会发言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一村一品推进现场会发言稿
一村一品推进现场会发言稿
xx市地处苏南丘陵,辖x个镇,x个省级开发区,x个管委会,x个行政村,农业总人口x万人,全市总面积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万亩。农业资源丰富,是全省x个丘陵开发重点市(市)之一。近年来,xx市充分发挥丰富的丘陵资源、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生态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等组合优势,按照“镇镇有特色园区,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的思路,大力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努力培植农村特色产业,建成了一大批花果飘香、漫山碧绿、农民富裕的专业村。
一、主要成效
1、专业镇村发展较快,主导产业特色彰显。到20xx年底,全市已创建符合江苏省“一村一品”示范镇标准的乡镇x个,即白兔镇应时鲜果专业镇、茅山镇葡萄专业镇、后白镇花木草专业镇和天王镇苗木专业镇,占全市乡镇总数的x%,已创建符合江苏省“一村一品”专业村77个,占行政村总数的x%,其中葡萄、草莓专业村x个,苗木、草坪专业村x个,花卉、蔬菜专业村x个,水产专业村x个、有机农业专业村1个、农家乐专业村x个。
2、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参与农户日趋增多。在“一村一品”专业镇中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数达到x万户,占乡镇农户数的x%;在一村一品专业村中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数达x万户,占村农户数的x%,经营果品、苗木、蔬菜等高效农业x万亩,占全市高效农业总面积x%,其中设施农业x万亩, 占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的x%。
3、组织程度逐渐提高,农民增收较为显著。x个“一村一品”专业镇,与x家龙头企业实行了有效对接,组建了x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在“一村一品”专业村中,与龙头企业实行了有效对接的x个,共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x个。产业化经营组织的有效对接,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商品率,“一村一品”专业镇、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0xx年达到x元,高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x%。
4、标准化生产进程加快,品牌建设成效明显。x%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主导产业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x万亩,占宜认证面积的60%。并创建了葡萄、草莓2个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在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创建“继生”牌葡萄、“云兔”牌草莓、野山小村牌有机农产品等江苏省著名商标、江苏名牌产品或名牌农产品。20xx年白兔应时鲜果产业园区创成镇江唯一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0xx年xx被评为全国首个“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
5、特色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一村一品”专业镇村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了特色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壮大。20xx年,全市果业面积发展到x万亩,其中葡萄x万亩,水果年产量x万吨,其中葡萄产量x万吨。形成了白兔镇、茅山镇两大果品发展集聚区。苗木面积发展到x万亩,年产优质苗木x万株。蔬菜种植面积x万亩,年产量x万吨。在加大产业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产业体系的完善。建立了完善的绿苑、山江、圣宏等7个规模化种苗繁育基地、天王唐陵苗木专业交易市场。
二、经验做法
1、坚持规划引领, 形成“一村一品”产业特色。科学制定规划是一村一品发展的前提,保持规划的连续性是xx“一村一品”形成集聚发展的关键。多年来,xx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从科学制定规划入手,充分利用和发挥资源优势,强力推进“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在“九五”期间提出实施“五五工程”,重点发展应时鲜果、花卉草业、优质茶叶、特种养殖、特色蔬菜x大特色产业;“十五”期间提出“三区十带工程”,即建成省级xx有机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高新技术示范区、外向型农业示范区等3个农业示范区以及x个沿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路两侧高效农业示范带,重点发展优质粮油、应时鲜果、彩色苗木、优质茶叶、食草畜禽、特色蔬菜等x大特色产业。 “十一五”期间提出“丘陵山区开发总体规划”,重点发展应时鲜果、彩色苗木、优质茶叶、食草畜禽、观光农业等5大特色产业。“十二五”期间提出了建设“十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加快发展粮油、果茶、蔬菜、畜禽、苗木等五大特色产业,努力打造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对特色主导产业,采取“确定一个工作班子、制定一套扶持政策、筹集一块配套资金、抓好一批产业基地、组建一批合作组织、建立一套服务体系”的措施,切实加大对“一村一品”的推进力度。
2、注重科技创新,提高“一村一品”的科技含量。这是xx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支撑。xx“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起源于科技创新,镇江农科所、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能够紧跟国际国内市场前沿,引进品种、技术、模式,基层推广部门积极示范推广这些品种、技术和模式,使农民在生产中获得成本、质量、效益等竞争优势,才得以持续发展到如今规模。在推进“一村一品”和丘陵山区农业开发中,我市始终依托“一院一所”的技术研发优势,加快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加大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研发、示范推广力度,逐步实现了由农业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转变,由增加产量到提升质量的可喜转变。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1家、省农业科技型企业x家、科技型农业专业合作社x家、镇江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6家。围绕应时鲜果、彩叶苗木、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制定了具有明显区域特点的市级生产技术规程x项,采用农业生产标准x多项,初步形成了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市农业推广部门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和技术讲座x期,发放各种技术“明白纸”和资料x万份,培训农民近x万人次;各级农技人员挂钩指导核心农户和科技示范户1万多户,辐射指导农户x万多户,帮助农民有效地解决了“一村一品”发展中的技术难题。
3、整合资金投入,改善“一村一品”发展的条件。近年来,xx市把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产业体系作为重点内容,强化资金和项目整合,使“一村一品”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彰显了丘陵现代农业发展的“一村一品”推进现场会发言稿
新理念、新特色。一是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加工流通业。3年来,共引进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投入x亿元。“三资”进入不仅带来了发展资金,还带来了新技术、新信息、新的管理模式,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东方紫酒业、华甸农产品、唐陵苗木市场等一批“三资”项目的落户,为解决本地农产品出路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集中开发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3年来,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为苗木、草莓、葡萄、草坪和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水泥路、砂石路x公里,机耕桥x座,电路x公里,电站x座,衬砌渠道x公里,涵闸x座,农田配套建筑物x万多座,林网x亩。三是整合现代农业项目资金扶持设施农业。3年来,先后利用省高效农业、镇江市重点项目共计x个,重点扶持发展了钢架大棚x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x亩。
4、建立激励机制,创新“一村一品”发展的政策。20xx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意见”,对创成xx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镇江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给予一次性奖励x万元。对创成国家级、省级、镇江市级、xx市级龙头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x万元;对龙头企业、合作社、生产大户在南京、上海等地设立xx名特优农产品展示销售中心,在各大商场、超市开设专柜,在省级、国家级电视台播出本地农产品推介广告的,在高速公路两侧设置高炮广告推介本地农副产品的,均给予一次性奖励x万元。当年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单位,一次性奖励x万元。对当年获得全省“一村一品”示范村的行政村,奖励x万元。当年全市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个,镇江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x个,xx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x个,新增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15家。全市新增注册商标共x个,新增产品质量认证x个单位x个产品,获得江苏省、市名牌农产品共x家(其中省级x家),今年共兑付奖励资金x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一村一品”建设步伐,有效地提高了主导产业的整体素质。
三、下一步发展思路
1、完善产业规划。依托资源优势,立足地方特色,进一步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制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引导“一村一品”向优势区域聚集,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带。
2、培植龙头企业。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进入主导产业建基地,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推进规模生产,使“一村一品”特色产品优势,转变为“一镇一业”的特色产业优势。进一步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使产业基地成为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通过产业基地建设壮大龙头,通过龙头带动拓展基地,从而实现“一村一品”产业化经营。
3、完善合作机制。加快培育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和专业大户等多元主体,调动他们参与发展“一村一品”的积极性。通过订单、股份、股份合作等形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互利共赢。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展服务功能;组织参加展销会、推介会等产品促销活动。
4、加快品牌培育。加大对创建品牌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步伐, 积极开展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的产品申报名牌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一村一品”推进现场会发言稿
篇2:培育特色产业推进一村一品的工作总结
培育特色产业推进一村一品的工作总结
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自去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暨一村一品推进会以来,我县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有效地促进了全县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及农民收入的增加。下面就我县发展“一村一品”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及下一步工作思路,总结:
一、我县发展“一村一品”的主要成效
在省、市的直接关怀、支持和帮助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并取得可喜成效。目前,全县96个行政村中,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产业特色的专业村近40个,其中蔬菜类专业村5个,水产类专业村10个,畜禽养殖类专业村8个,苗木花卉类专业村5个,麻油、粉丝等农产品加工类专业村5个;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个,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8个,带动近4万农户从事特色产业生产经营活动,全县特色产业年经营收入达6.5亿元。我县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壮大特色产业经济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由种养业为主向种养、加工、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也由传统的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向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转变;农民收入由单纯依靠种养业收入向务农、务工、经商等多元收入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面提升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全县“一村一品”在向纵深发展的同时,突出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种植专业、特色化。如我县清溪镇巨兴村土壤质地沙壤、肥沃,适宜红瓜籽生长,而且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特别是,该村还与安徽农业大学开展红瓜籽提纯复壮技术,使红瓜子品质和产量得到显著提升,亩均纯收入达2200元,红瓜籽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全村种植面积达3000亩,占耕地面积的80%以上,该村农民家庭收入绝大部分都来自红瓜籽。陶厂镇祁首村是我县有名的生姜种植专业,由于种植生姜经济效益好,俗有“一亩姜五亩棉十亩稻”的说法,全村种植面积达到28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90%以上,年生姜产值达1600万元,该村姜农还自发成立了生姜专业协会,并成功申报了1000亩省级无公害生姜生产基地,目前,该村生姜产业正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无公害化方向发展。
二是运行市场化。我县在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生产时,注重专业市场建设,实行市场化运作。如环峰镇祁门村是远近闻名的麻油加工专业村,该村现有麻油企业20家,销售收入4260万元。为了促进麻油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推进麻油专业市场的建立,今年,该镇在祈门村兴建了一期工程占地300亩的绿色食品工业园,引导麻油企业入园发展。目前,已有7家企业迁址入园。此外我县还先后建立了仙踪河刘杂粮大市场、铜闸水产品市场、运漕棉花等专业化市场。这类市场功能齐全,经营规范,可以为经营者提供多方面优质服务,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
三是发展组织化。我县积极引导农民联合起来,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来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经济。我县先后成立了仙踪镇富民社区的冬草莓协会、清溪镇半湖村的河蟹养殖协会、昭关镇同发村的白鹅养殖协会、林头镇青龙村的苗木花卉等专业协会,为全县特色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全县各类协会拥有会员4万多人,带动农户2万多户。协会重点为专业户提供中产品市场信息,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技术指导,拓展销售市场渠道等服务,可以为会员提供了一个合法广阔的销售平台,成为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四是经营产业化。近几年来,我县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生产,壮大各类特色产业。如含山县巢红瓜子有限任责公司是清溪巨兴村的对接龙头企业,该企业生产的“巢红牌”红瓜子相继荣获省级特色农产品和市级名牌农产品称号,红瓜子迅速畅销全国各地,并进入东南亚市场,从而也带动了巨兴村红瓜籽产业发展;祈门村的褒禅山麻油厂是祈门麻油加工企业中的领头羊,该企业生产的“褒禅山牌”麻油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20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获“安徽省著名商标”称号。该村以褒禅山麻油厂为龙头,整合资源,实行产业化经营,共带动农户1420户,年纯收入886万元。还有像太湖山粉丝厂等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订单生产,建立山芋、芝麻等特色品种生产基地,有力的推动了全县特色产品种植规模化,生产专业化,销售一体化发展进程。
篇3:县培育特色产业推进一村一品工作总结
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自去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暨一村一品推进会以来,我县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有效地促进了全县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及农民收入的增加。下面就我县发展“一村一品”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及下一步工作思路,总结如下:
一、我县发展“一村一品”的主要成效
今年以来,在省、市的直接关怀、支持和帮助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并取得可喜成效。目前,全县96个行政村中,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产业特色的专业村近40个,其中蔬菜类专业村5个,水产类专业村10个,畜禽养殖类专业村8个,苗木花卉类专业村5个,麻油、粉丝等农产品加工类专业村5个;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个,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8个,带动近4万农户从事特色产业生产经营活动,全县特色产业年经营收入达6.5亿元。我县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壮大特色产业经济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由种养业为主向种养、加工、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也由传统的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向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转变;农民收入由单纯依靠种养业收入向务农、务工、经商等多元收入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面提升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全县“一村一品”在向纵深发展的同时,突出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种植专业、特色化。如我县清溪镇巨兴村土壤质地沙壤、肥沃,适宜红瓜籽生长,而且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特别是2003年,该村还与安徽农业大学开展红瓜籽提纯复壮技术,使红瓜子品质和产量得到显著提升,亩均纯收入达2200元,红瓜籽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全村种植面积达3000亩,占耕地面积的80%以上,该村农民家庭收入绝大部分都来自红瓜籽。陶厂镇祁首村是我县有名的生姜种植专业,由于种植生姜经济效益好,俗有“一亩姜五亩棉十亩稻”的说法,全村种植面积达到28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90%以上,年生姜产值达1600万元,该村姜农还自发成立了生姜专业协会,并成功申报了1000亩省级无公害生姜生产基地,目前,该村生姜产业正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无公害化方向发展。
二是运行市场化。我县在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生产时,注重专业市场建设,实行市场化运作。如环峰镇祁门村是远近闻名的麻油加工专业村,该村现有麻油企业20家,2006年销售收入4260万元。为了促进麻油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推进麻油专业市场的建立,今年,该镇在祈门村兴建了一期工程占地300亩的绿色食品工业园,引导麻油企业入园发展。目前,已有7家企业迁址入园。此外我县还先后建立了仙踪河刘杂粮大市场、铜闸水产品市场、运漕棉花等专业化市场。这类市场功能齐全,经营规范,可以为经营者提供多方面优质服务,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
三是发展组织化。我县积极引导农民联合起来,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来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经济。我县先后成立了仙踪镇富民社区的冬草莓协会、清溪镇半湖村的河蟹养殖协会、昭关镇同发村的白鹅养殖协会、林头镇青龙村的苗木花卉等专业协会,为全县特色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全县各类协会拥有会员4万多人,带动农户2万多户。协会重点为专业户提供中产品市场信息,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技术指导,拓展销售市场渠道等服务,可以为会员提供了一个合法广阔的销售平台,成为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四是经营产业化。近几年来,我县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生产,壮大各类特色产业。如含山县巢红瓜子有限任责公司是清溪巨兴村的对接龙头企业,该企业生产的“巢红牌”红瓜子相继荣获省级特色农产品和市级名牌农产品称号,红瓜子迅速畅销全国各地,并进入东南亚市场,从而也带动了巨兴村红瓜籽产业发展;祈门村的褒禅山麻油厂是祈门麻油加工企业中的领头羊,该企业生产的“褒禅山牌”麻油2001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2003年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4年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5年获“安徽省著名商标”称号。该村以褒禅山麻油厂为龙头,整合资源,实行产业化经营,共带动农户1420户,年纯收入886万元。还有像太湖山粉丝厂等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订单生产,建立山芋、芝麻等特色品种生产基地,有力的推动了全县特色产品种植规模化,生产专业化,销售一体化发展进程。
二、几点做法
(一)抓宣传、鼓动,提高思想认识。我县通过组织人员外出学习推广“一村一品”经验,通过聘请专家进行讲座,宣传 “一村一品”专业村典型和经验,在全县营造发展氛围,增强全县人民的'发展意识。并把“一村一品”这项工作作为“执政为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来抓。
(二)抓典型示范,发挥带动作用。今年我县重点抓好巨兴红瓜子、祈门麻油、陶厂生姜、富民社区草莓等8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突出连片开发和建设,形成“精、专、新、特”的“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每个示范村实行一个科级领导包抓、一个技术服务单位实施、一支包村干部队伍驻村、一个实施方案的“一村一品”工作“四个一”包抓制度,采取一户带多户、一片带一组、一组带一村的办法,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乃至“一乡一业”的新格局。
(三)抓技术推广,提高产业发展科技水平。我们以示范村为重点,大力推广名、特、优主导品种、高效实用栽培、无害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生物灾害防控农业主推技术。通过科普赶集、现场会、手机短信,组织技术人员到各村开展技术培训,利用电视栏目开展技术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宣传和技术指导。继续实施“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扩大培训对象,把农村劳动力对外输出与就地转移结合起来,加大对“一村一品”示范村劳动力专业技能培训力度。
(四)抓专业合作组织,推进产业化经营。支持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种养能手、农村经纪人创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引导各“一村一品”示范村成立专业合作组织进行规范化建设,对建立专业合作社的示范村,镇政府指派1名干部,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员,下乡进村,协助其健全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运作行为,保障会员合法权益,增强凝聚力。扶持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引导龙头企业与专业村农户、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建立稳固的产销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联结机制,实现产加销一体化。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和“一村一品”示范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定认证和产品商标注册,发展品牌农业。
(五)抓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一要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二要加大示范村农田基建和土地平整等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三是实施沼气推广工程。优先安排主导产业示范村发展以改厕、改圈、改灶为重点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建设工程。
三、下一步打算
(一)健全领导体系。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强有力的推进协调机制,做到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形成合力联动抓,各镇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的工作格局。
(二)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建议省、市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技能培训和基地建设,为每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下拨一定经费着重用于干部培训及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进一步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开辟人才培养、引进和配置的“绿色通道”。
(三)完善发展规划。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明确 “一村一品”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
(四)抓好招商引资。精心准备一批招商项目,进行推介洽谈,力争引进一批有市场、有资金、有技术的企业,发展“一村一品”。
(五)抓好典型宣传。对在发展“一村一品”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典型事例、好的经验,进行大力宣传,使“一村一品”更加深入人心,使 “一村一品”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
★ 现场会讲话
★ 现场会主持词
★ 现场会讲话稿
一村一品推进现场会发言稿(锦集3篇)




